[高考语文]江苏最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_第1页
[高考语文]江苏最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_第2页
[高考语文]江苏最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最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的整体结构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仍是语言文字运用,但在题目设置和分值方面有4题,15分。前两题是语音和病句的单选题,每题3分;后两题是语言表达题,分值是4分和5分。第二部分是文言文阅读,4题,19分。第三部分是古诗鉴赏,分值和题目设置为3题,10分,第一题两问,2分,后两题各4分。第四部分名句名篇默写采取1题6小句,共8分的形式。第五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4道主观题,分值增加到23分.第六部分是现代文阅读选做题,分甲乙两类。甲类为论述类文本,乙类为实用类文本,每类3题,15分,问题设置上由前两题为单选题,后两题是主观题变为一题单选题

2、,后两题为主观题。第七部分,作文,1题,70分。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在整体结构不变的形势下,做出如下调整。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与09年第一部分相比,仅将第二题的病句改为成语的使用,其余没有变化。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和第三部分古诗鉴赏在题目设置和分数上与09年没有变化。第四部分是名句名篇默写,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变化,一直保持1题6小句,共8分的形式。第五部分,现代文阅读必考试题,文学类文本延续了09年的习惯,4道主观题,共23分,第1题5分,其余3题各6分。第六部分变动较大,由甲乙两类的选做题改为论述类文本的必做题,共3题,共15分,第1题为单选题,3分,后两题为主观题,各6分。第七部分,作

3、文题,70分。语文卷第()部分为40分附加题,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文言材料题,3题,l0分。其中断句6分;文学常识题,4分。第二部分名著阅读题, 15分。第三部分是材料概括分析题,3题,15分。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依旧保持平稳,整体结构保持不变。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与前几年相比,将第一题的语音考查改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这一考点,虽说难度不大,但给考生造成陌生感。第二题的考查又恢复为病句,第三题概括题没有变化。第四题延续上一年紧贴时事附带考查文学常识的特色,又结合考查了按语的写法,难度略有提升。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和第三部分古诗鉴赏分数上没有变化,主要是古诗鉴赏的分值分布略

4、有调整。第四部分是名句名篇默写,由往年的6句8分,改变为8句8分,有力地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第五部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4道主观题不变,但分值由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由15分提高到18分。第七部分,作文题,70分。语文卷第()部分为40分附加题,分三个部分,保持稳定。二、部分试题的简要分析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1小题,识记字音题,由一直延续的传统多音字的辩读,改为字形识记。这类题目来源于生活的比较多,考前训练中都有关注。第2小题由近三年来的命题趋势看,会在成语题和病句题中抽选一种,但都是随机的。08年和10年的成语题比较简单,08年“无所不为”,属贬词褒用;“安土重迁”属不

5、明词义而用反;“不耻下问”属不明对象而泛用;10年“满城风雨”的褒贬不当;“防患未然”与“在灾难面前”的矛盾;“信手拈来”与“垃圾”这一对象的搭配范围的不当。第3小题, 09年对“洼地效应”的概括由于学生对“软环境”、“生产聚集”、“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造成得分较低的情况。10年所给的材料逻辑性较强,方便学生处理。11年延续10年的命题思路,逻辑性较强,但字数限制严格,对概括的精准性提出要求,难度适当增加。第4小题,09年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10年的题目中还增加了文学常识的考察,11年增加了新闻用语的考查。难度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09年的文言文阅读已经跳出了文史的框

6、框,这对文章试题的科学化、规范化很有帮助,同时避免猜题,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10年的文言文阅读虽然在选材上仍是一脉相承的人物传记类,但10年的墓志铭在整体感知、细节把握上更容易些。比如,文言实词考察上,A项中的“年二十以归吾”的“归”;C项中的“谓唯文字可以著不朽”的“著”,D项中的“庶几以慰其魂”的“庶几”考生皆可以很快地反应出他们分别应是“出嫁”、“彰显”、“希望”的意思来。翻译句子方面。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通达便可。三个句子,第一个,关键词在于“敛”,另外,特殊的句式结构要照顾到“敛以嫁时之衣”的介宾短语构成的倒装,以及“甚矣吾贫可知也”“我超乎寻常的贫穷可以知道了”。第二个在于“累其

7、心”“抑”以及“者,也”构成的判断句。第三句最关键在“耶”字的把握,这个词常表达疑问或者反问。11年在选材上仍是一脉相承的人物传记类,苏东坡的陈公弼传叙事简单并无曲折,也体现出命题者对于名家文章的偏爱,题目设置上4道选择题总体比较简单,第一题实词含义考查,主要是考了古今异义词,但从语境中推断并不难理解,主要是“甲不能戟士,戟:约束”、“蠲:免除。”考查了不常用字词的含义。语句翻译上出现几个比较难翻的点“淫祠”、“持满”、“贷而流之”等,考查了省略句。第三部分:古诗鉴赏题在连续鉴赏了几年唐诗后,09年选择了宋词。诗歌鉴赏关键的是回答情感问题,针对情感,才有描写,才用修辞。第1小题前半题“对比”是

8、由哪个句子领起的?后半题“万岁山前珠翠绕”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第2、3小题分别考查考生对意象和情感的理解。10年回归唐诗,考的是送别诗,但第一小题出题有所变差,似乎变成了第7句名句默写。第二小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情的表达分析。第三小题是鉴赏类题型。11年难度有所降低,依旧考查了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但是加强了对于诗歌结构脉络的分析。第四部分:名句名篇默写11年增加了2道,拓展了考查范围。课外名句,需要考生拓宽知识,考试随机性很强,考生在一部分不要押题。第五部分:现代文阅读09年的上善若水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原文很长,考试时作了节选。更加符合考试的要求。其实,内容就是写都江堰的。结构上是又实到虚,

9、由物到人。记叙、描写、议论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要能很好地回答散文上善若水还是比较难的。10年的现代文阅读题全部都是必做题,这也是一种发展。文本类阅读和08年一样选了一篇小说。考查了小说的三要素中的环境描写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对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及人物形象等问题。11年还是选了一篇小说,考查了分析作品结构,小说的表现手法,考查了“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注意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意外之意。第六部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09年采用甲乙两篇选做的模式,一篇议论文,一篇人物传记。10年由选做改为只是考查议论文,11年继续考查议论文,并且将分值增加到18分,体现出命题人对于议论文考查的重视。第七部分:作文09年的作文将命题(标题)+提示语的形式继续保持,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文体上,江苏省历来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主要是诗歌不好操作,评分太困难,再加上今天对诗歌认识有偏颇。议论文比记叙文更重要。这是一种社会趋势。10年的作文题照应到了考前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结果也可想而知,闪现到热点素材的文章一是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