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新)_第1页
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新)_第2页
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新)_第3页
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新)_第4页
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XX省XX县XX(矿区名称)XX(主矿种名称)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承担单位名称:XXXX年XX月XX日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XX省XX县XX(矿区名称)XX(主矿种名称)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承担单位名称)XXXX年XX月XX日1. 前言1.1 概况阐述项目来源、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说明矿区编号、矿区的行政管辖、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和交通情况。相邻矿区的名称、相对位置和边界。矿区边界拐点号和坐标及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标和对应直角坐标)。矿区内包含的各采矿权和探矿权名称及边界拐点号、坐标、采矿标高、面积(采用表的形式,坐标包括经纬坐

2、标和对应直角坐标)。【说明】1、最好有核查矿区的交通位置图(插图)。2、必须用插图表示核查矿区、上表矿区和矿权(重点是采矿权)的空间关系。插图是在套合图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简化图面,不表示地形线、地质内容),需标示:经纬度或公里网数值、线段比例尺、2009年底有效的采矿权、核查矿区内所有查明矿体在水平面内的最大边界投影。必须插表反映核查矿区(编号)内原上表矿区、现存采矿权套合关系(上表矿区需要列出拐点的54直角坐标、经纬度数值,2009年底有效采矿权需同时列出其拐点坐标的北京54和西安80直角坐标、经纬度数值;同时,表中应列出上表矿区的编号和矿权编号)。插表格式如下表所示。表 核查矿区与内原上表

3、矿区、现存采矿权套合关系表核查矿区上表矿区采矿权(2009年底有效)编号名称54坐标编号名称54坐标编号名称54坐标80坐标分别列出拐点经纬、直角坐标编号1名称1分别列出拐点经纬、直角坐标采矿证编号名称54分别列出拐点经纬、直角坐标80分别列出拐点经纬、直角坐标采矿证编号名称54坐标80坐标。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查前历次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勘查、储量核实(检测)等有关储量地质工作的时间、单位、范围、对象、地质工作程度(或资源储量核实)、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1、开采前历次勘查工作。重点是上

4、表矿区编号及其获得的那份勘查报告批准的查明资源储量及批文,目的是理清开采前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可根据 “核查矿区开采前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统计表”总结而得。2、开采以来的有关地质工作。重点是矿山核实的范围、核实的资源储量结果及批文,为本次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服务,可根据 “核查矿区内核实情况一览表”总结而得。3、所有收集到的成果资料是本次核查报告的编写依据,必须列表表示。可参照“核查矿区资料目录一览表”。1.3 矿区内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时间、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历年采出矿石量、

5、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建议以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表的形式表示。1.4 本次工作情况(重点)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全矿区资源储量)等。说明工作单位、勘查资质证书号、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等。【说明】这部分是本报告的重点,应将报告中“6. 核查工作及质量评述”、“7. 资源储量估算”、“8. 矿山经济技术评价”章节的主要结论在这部分展示。重点如下:1、开采前核查矿区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是多少,来自哪几份备案报告(上表矿区编号),各自的批准量是多少,有无重叠。文字说明如不易说清,可列表说明。2、核查后核查矿区的累计

6、查明资源储量是多少,与开采前勘查报告相比增减量是多少,变化在那个矿体;核查后核查矿区的各类资源储量是多少,与2009年储量数据库相比增减量是多少;插入“核查矿区开采前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 、“2009年储量库数据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说明。表 核查矿区开采前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矿体编号开采后资源储量核查前资源储量增减量变化率%矿体1矿体2。新增矿体总计表 2009年储量库数据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资源储量核查后核查前增减量变化率,%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99695.081239625.6760069.414.85累计消耗资源储量98673.0075067.7523

7、605.2531.45保有资源储量1201022.091164557.9236464.173.13保有基础储量465179.38290767.37174412.0059.98储量占用保有资源储量575297.31456659.94118637.3725.98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625551.98707727.68-82175.70-11.61压覆资源储量172.80170.302.501.47原未上表资源储量13392.943、说明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包括现有采矿权证内:保有资源储量、消耗(采空区)资源储量、压覆资源储量(事实压覆但没有压覆报告的,不归入压覆,但在备注栏注明是事实压覆);现

8、有采矿权证外:保有资源储量、老采空区消耗资源储量、压覆资源储量、残留资源储量(有闭坑报告者)。可列“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说明。如果有新增矿体利用现状的统计参照表中“矿体1”。表 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矿体编号采矿权编号保有资源储量消耗资源储量压覆资源储量合计矿体1采矿权内保有1消耗1压覆1合计1采矿权外保有2消耗2压覆2合计2小计矿体2。新增矿体总计采矿权内采矿权外4、说明核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的可利用性。说明其保有资源储量可否进行规划整体利用。1.5 特别情况说明如果有些情况在上述没有包括而特别需要说明的,在此处特别说明。2. 矿区地质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

9、(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2.1 矿床特征说明矿床成因类型,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部(层)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等。2.2 矿体(层)特征分矿体叙述(已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分别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层)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核查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2.3 矿石质量2.3.1矿石物质组成简述矿石物质组成

10、,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2.3.2矿石化学成分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2.4 矿石类型和品级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数量及比例。2.5 矿体(层)围岩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2.6 矿床共(伴)生矿产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核查新成果说明各共(伴)组分含量、总量。根据矿山生产对共(伴)生矿产利用情况,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未利用矿区要根据勘查报告简

11、要叙述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应叙述新成果。已开采矿区应根据生产实际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1 水文地质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4.2 工程地质条件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井巷和采区揭露的工程地质状况、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4.3 环境地质条件简述矿区环境

12、地质现状,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叙述矿山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5. 矿区开发利用情况5.1开采设计方案5.2矿区开采现状5.3矿区矿产资源(总体)利用情况6. 核查工作及质量评述6.1资料收集情况及资料可靠性评述。6.2本次核查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6.3本次核查的实测资料的手段、方法、合理性及质量评述。 【说明】1、叙述资料收集的情况,并对依据资料的质量作出评述。(1)叙述收集到的情况。以插 “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的形式反映。表 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资料名称提交单位提交日期评审机构评审日期评审文号评审结论备案机关备案日期备案文号附图名称及数量附表名称及数量附件名

13、称及数量资料来源电子化程度备注(2)对收集到的资料从资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及质量好坏、储量估算是否合格、储量报告是否通过评审备案、矿区资源储量是否进行了登记统计及登记、统计后资源储量的变更情况、以往核实的次数及时间、每次核实的结论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估。2、叙述本次核查工作的方法并对核查质量进行评述。(1)根据矿区地勘工作、开采现状、核实工作、动态监管、矿区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情况,对核查矿区归类,并简述核查工作方案。具体按以下6类进行归类:1)从未开采矿区2)曾经开采矿区3)矿区内矿山储量已进行核实并通过评审备案的正在开采上表矿区4)矿区内矿山储量没有进行核实的正在开采上表矿区5)矿区内矿

14、山储量已进行核实并通过评审备案的正在开采未上表矿区6)矿区内矿山储量没有进行核实的正在开采未上表矿区(2)对本次核查工作的总体质量进行总结性自我评价。如是否进行了实地测量,资料收集是否齐全,收集的资料的质量如何等。3、叙述本次核实的实测资料手段、方法,并对其合理性及质量进行评述(系本次进行了储量核实的矿区)。 (1)叙述现场核实的工作量、时间、人员,对核实中遇到问题的处理等。重点是采空区的范围及消耗资源储量的确定方法及质量评述。 (2)矿山核实的范围、时间,核实范围内消耗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及压覆资源储量等的范围和数量。必要时列表说明。表式可参照如下(该表可在前言中出现,也可更详细地在此处出

15、现)。表 核查矿区内核实情况一览表核实报告名称核实时间矿体编号消耗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批准文号报告名称1 矿体编号1 消耗资源储量1 保有资源储量1 批准文号1 矿体编号2 消耗资源储量2 保有资源储量2 。合计报告名称2 矿体编号4 消耗资源储量4 保有资源储量4 批准文号2 矿体编号5 消耗资源储量5 保有资源储量5 。合计7. 资源储量估算7.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说明本次核查工作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及依据。7.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拐点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度)、具体矿种和矿体(层)号;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应分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或设计范围内、外),分别估算

16、消耗、保有资源储量。7.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对已进行过勘查的矿区延用原勘查报告的估算方法;未进行勘查的矿区则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复杂程度等来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分别论述矿区勘查和储量核实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公式。7.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的原则叙述单工程厚度、平均品位,块段或剖面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重和矿体(层)平均品位及各种校正系数(含矿率、荒料率、岩溶率)等参数的确定原则。7.5 矿体(层)圈定原则对新发现的矿体和矿体变化块段,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矿体(层)变化规律,分别叙述单工程矿体(层)圈定和工程间矿体(层)连接、内(有限)外(无限

17、)推断原则。7.6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7.7 块段划分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注: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置部分,可在原基础上根据分割具体情况重新划分)。7.8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根据矿体(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及空间分布。7.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核心内容)说明核查矿区截至2009年12月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数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保有、消耗、压

18、覆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同时列表反映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圧覆、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数量,以及保有、消耗、圧覆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说明】这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须插入 “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形式;并结合附图“核查矿区工程分布图”、“核查矿区(核查后)资源储量估算图”和“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资源储量范围矿层(体)资源储量类型本次核查查明资源储量(千吨?)备 注累计保有消耗压覆证内采矿权人李四矿111b230100130122b3601502102S2255055建筑物压矿小计64525034055张三矿111b

19、22080140王二矿111b2300230赵五矿111b903060共计111b770210560122b3601502102S22550055建筑物压矿小计118536077055证外规划区122b655655033350500小计7057050隔离矿柱2S22750075共计122b65565503335050002S22750075小计780705075合计111b770210560122b1015805210333505002S2213000130小计196510657701307.10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

20、估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7.11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7.12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核心内容)进行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查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如厚度变化、品位变化、夹石、新增

21、块段等)。【说明】这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列出“核查矿区开采前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2009年储量库数据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表 开采前报告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矿体编号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开采前资源储量增减量变化原因矿体1矿体2。总计表 2009年储量库数据与本次核查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 资源储量本次核查储量数据库增减量变化率,%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99695.081239625.6760069.414.85累计消耗资源储量98673.0075067.7523605.2531.45保有资源储量1201022.091164557.9236464.1

22、73.13保有基础储量465179.38290767.37174412.0059.98储量占用保有资源储量575297.31456659.94118637.3725.98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625551.98707727.68-82175.70-11.61压覆资源储量172.80170.302.501.47原未上表资源储量13392.94变化原因未上表量重复上表量原上表误报漏报量矿山勘查增减量重算增减量核销资源量其他增减13392.9410154.81200.66176.8913192.289977.926527.141573.42726.769761.4212465.53216.508. 矿山

23、经济技术评价简述各矿山的实际生产能力、产品方案、年产量、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年销售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9. 结语9.1 对本次资源储量核查的质量(包括资料完备程度、资料可靠性、实地核查情况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新认识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分析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情况和利用潜力。9.2 总结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9.3 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9.4 建议注销核查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10. 附 图(按本项目提供的数据模型制作)(1)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包括地形图层、地质图层、勘查程度(上表矿区)图层、核查区范围图层、矿权图层、探矿工程图层、开采前矿体边界轮廓图层、核查矿体边界轮廓图层)。(2)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含探矿工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