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超全)_第1页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超全)_第2页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超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超全)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28课。 1.“小小工程师单元,将了解住房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然后,同学进一步了解住房中的系统,知道住房是由许多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组成的,感受建造住房的复杂性、系统性。知道一项工程是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内部必须要协同工作。知道工程建设必须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知道工程的关键是制定,必须要经历制定建立模型测试评估改善这一闭环性反复过程,直至满足建造要求。知道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必须要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协作完成。 2

2、.“生物多样性单元,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3.“宇宙单元,是向同学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究,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物质的变化单元,同学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熟悉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

3、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学将依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熟悉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二、同学状况分析 本班有40人,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同学对科学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潜力,他们对四周世界产生了激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够之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同学发言不够用心,应个性注意培养,构成优良的氛围,让同学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升探究潜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熟悉。不仅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

4、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比较实验的好处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潜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持续指导、引导同学学习运用假设,分

5、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潜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同学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潜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续和发展同学对四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同学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用心参加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怀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同学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看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个性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

6、现的想法。 2.指导同学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同学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5 小小工程师 1.了解我们的住房 2.熟悉工程 3.建造塔台 4.制定塔台模型 5.制作塔台模型 6.测试塔台模型

7、 7.评估改善塔台模型 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0 69 生物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3.形形色色的植物 4.多种多样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7.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0 1014 宇宙 1.太阳系大家庭 2.八颗行星 3.日食 4.熟悉星座 5.夏季星空 6.浩瀚的宇宙 7.探究宇宙 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0 1519 物质的变化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2.产生气体的变化 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4.变化汇总伴随的现象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7.美丽的化学变化 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8、10 2021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4 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学制定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导同学在前一节课观察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之后,持续观察物质的变化。通过观察白砂糖加热后的状态、颜色、气味等,以及借助烧杯和勺子底部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进一步熟悉到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产生了新物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研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同学分析】 同学在前两节课研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已经关注到物质变化的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等,并且已经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但同学关于“改变颜色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9、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等问题存在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能依据物质变化的现象推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关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教学重

10、难点】 重点:能依据物质变化推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难点:对物质变化产生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与考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为同学准备:蜡烛、蜡烛台、打火机火柴、钢勺、白砂糖、锡箔纸包裹钢勺、烧杯2个、水、钥匙、塑料杯放白砂糖、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在本单元的第1课我们讲到厨房里物质的变化。厨房里的物质变化能给我们带来丰富多样的食物,其中我非常喜爱一种甜品,你来看看。出示焦糖布丁 2.提问:你知道上面的焦糖是怎么来的吗?白砂糖变成焦糖,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预设:如同学能说出焦糖的制

11、作过程,就顺着同学说说,我们今天用蜡烛进行加热,看能不能制作出焦糖。 制定意图:以焦糖布丁为切入点,从同学生活实际出发,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能与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相呼应。 二、探究 一观察白砂糖加热的变化 1.介绍白砂糖加热所必须的材料。 2.出示观察要点: 1取一勺白砂糖,放在勺子里。 2手握勺柄最外端,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 3仔细观察白砂糖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每一种变化现象。 4观察结束后,将勺子放在有水的烧杯中。 5不要离得太近,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3.汇报:说说白砂糖加热过程中的现象,不同同学之间进行补充。并说说这些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你推断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白砂糖熔

12、化成液体白砂糖属于物理变化;颜色变深、变黑,产生气味属于化学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放在水里的炭是不溶于水的。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4.通过一个视频,再来看一下白砂糖加热的整个过程。 得出结论:白砂糖加热之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过渡:其实,刚刚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的蜡烛也在发生变化。 制定意图:白砂糖加热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提醒同学从状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可以使观察更具目的性。如加热后的白砂糖还是不是白砂糖,同学对此有激烈的质疑,可以用溶解实验来证实它已经不是白砂糖,寻找更多的证据。视频的浮现可以加深同学对加热白砂糖的熟悉。 二观察蜡烛的变化 1.提问:蜡烛在燃烧

13、过程中有哪些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同学实验。 1用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加热5秒,然后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用手摸一摸 2将勺子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加热5秒,然后观察勺子底部的变化。 3.研讨:通过实验现象,说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证据是什么。 尝试让同学使用这样的语言来回答:我发现了现象,它产生等物质,它是一种新物质,所以我推断它属于化学变化。 预设:蜡烛燃烧产生水分的实验比较抽象,如同学难以解释该现象,可以增加一个演示的对比实验用白炽灯加热烧杯,烧杯内壁不起雾。 4总结:蜡烛燃烧产生了水分、炭黑等新物质,所以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制定意图:使用加热过后的勺子底部观察炭黑可以节省时间,也可

14、以避免玻璃加热破裂。用干冷烧杯观察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分,是为了向同学传达科学的观察有时必须要借助一些工具进行辅助。使用白炽灯进行对比实验,更容易促进同学理解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分。 三发现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谈话:请大家看图,从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说说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是什么。请用“这个变化产生等新物质,所以我推断它属于化学变化来回答。 1.钢铁生锈。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会生成氧化铁,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如果不除去铁锈,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汲取水分,铁也就腐蚀得更快了。 2.用酵母发面。酵母中存在转化酶、麦芽糖酶和酒化酶等多种酶菌。在用面粉烘制蛋糕的过程中,酵母菌和酶将面团中的淀粉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各种糖、氨基酸、有机酸和脂类等。脂类使面团具有一定的芬芳气味,二氧化碳使面团变得蓬松、多孔、柔软、有韧性。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面粉在发酵后有糖化或液化的现象。各种有机酸以乳酸为主,使面团浮现酸性。发酵温度越高,糖分越多,乳酸发酵越快。 3.虾煮熟后变红。虾具有的颜色,主要是它们甲壳下面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在起作用。在高温蒸煮下,原来的色素受到破坏而分解,只有红色素尚存,所以虾煮熟后变成红色。 制定意图:资料的浮现可以强化同学的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