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2_第1页
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2_第2页
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2_第3页
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2_第4页
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昌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昌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论文分类号: 本科毕业论文 密级:无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 -解读沈从文作品边城的自然美学观念 学科、专业: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作品 学员姓名: 王 燕 学 号: 33 指导教师姓名: 贾彦飞 指导教师职称: 讲 师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 目 录1. 内容摘要、关键词-第3页2. 边城:动乱时代的又一个世外桃源。-第4页3. 老人,孩子和狗:人类最自然的生存状态。-第5页4. 哀愁与美丽:对人生的自然态度。-第7页5. 参考文献-第9页6. 致谢-第10页 内 容 摘 要小说边城是充满自然美的作

2、品。在动乱时代的动荡生活中,作家把湘西世界边城当作桃花源一样描写,极力塑造了一个美丽的边城,充满自然的风景与风情,人与自然之间选择的是相安无事,这里的人也在自然的生存状态下生存,顺其自然。尤其是作品的主人公翠翠更是以一种近乎自然的方式存在着。作家并不想回避自然,而是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极力展示着自然与人生的美丽与哀愁,而这也是作家自己认识那个的真实写照。关键词: 边城 自然美 哀愁美丽与哀愁同在 幸福与灾难并生 -解读沈从文作品边城的自然美学观念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是怀着一种对故乡的真挚

3、情感来写边城的,作品中处处都流露着这种对故乡热土的赞美、热爱与歌颂之意。有人称边城是乡土文学,也有人说它是田园牧歌。经过我仔细的反复品读,我认为边城应该属于田园牧歌。小说边城对湘西茶峒的美的描写是实实在在的,勾人心弦的。在这里,作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自然美的艺术世界,在众人眼前展现了一幅秀丽的风景名画。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和一个脱离城寰的“世外桃源”。同时,边城也以灵秀的湘西边陲为背景构筑了善与美的“希腊小庙”,在平凡自然的人事中,讴歌了爱情、亲情、邻里之情。作品将人性美作为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散文诗化的语言文字、美化的社会生活、

4、自然化的人物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人性美”。从内容到形式,边城都堪称一部精致之作,被盛赞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对依山傍水的边城茶峒,作者着墨舒缓有致。尚且不提小说中对其历史渊源的追溯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单看那近水桃花、依山白塔和妥帖的黄墙黑瓦,也便相信那是个让人神往倾心的边城。在此我将从边城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自然协调、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的自然关系,还有作家勇于直面现实、不逃避矛盾的真实自然观等层面对边城所强调的自然美学观念进行初步的探究。一 .边城:动乱时代的又一个世外桃源.小说边城创作的年代正是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桃

5、园情结在沈从文身上也发挥了他巨大的历史惯性。作家在经历了数多阅历之后,本为追求一条人生的新路而离开了家乡,可是10年过去了,作家所经历的、所看到的与他起初所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湘西也许并不安静,也许作家在离开时也存在一丝对湘西的失望。可是,当他离开之后却又不断地回望,尤其是有一个让他更为失望的动荡社会作为反衬,让他不断地回味着湘西的美好。于是,从记忆的深处作家不断地回味提炼,也或有意或无意地就略去了一些,最终给我们也给作家自己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湘西世外桃源”。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先生极力描写了边城茶峒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作品中人物的活动创设了优美的场所,可以说作者笔下的茶峒是继陶渊明之后的又

6、一个充满自然风景美的世外桃源。一起来看小说的开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身的人家。这家人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这由远及近,由广及细的描写,就像电影的镜头逐渐拉伸,由景而人一样。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小说的主要环境与人物都出现在读者的眼前,没有一句赘笔,且不加任何的雕饰,笔法自然而又经济。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桃花源记的引入,“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西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7、,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贫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仔细比较这二者,你会发现二人在作品的开头都向读者描述了一个共同的、充满诱惑的美丽空间:山城,小溪,人家。在这个空间生存的,最能代表安宁与和谐的人与物:老人,孩子,还有条狗。用与桃花源如此相似的景与物,如此相似的创作手法,由此可以看出,作家沈从文先生似乎也要向我们暗示,他所要描述的景物也将是和桃花源一样的美丽自然,他所要传达的也将是和桃花源记哟样的对现实失望而又追寻理想世界的情绪。当我们看完整部小说之后便发现,事

8、实也正是如此。在作者笔下的这个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恬淡、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山、水、竹、塔,还有那个吊脚楼,灵界的城墙。这是一个健康、自然而又优美的世界,在这里寄托了作家深沉而又真挚的爱与期盼。在这样的自然中生存,人类不是选择抗争而是决定顺应自然,他们不忍心破坏这恬静自然的现状。河面太阔不适宜造桥就修一渡船,洪水冲垮了沿河的房子也只是重新修过,船夫被水卷走了就到下游去寻找甚至对这地面的人文环境也不忍心改变,渡船被冲走了就再拖一条来,白塔被山洪冲垮了就筹资资金在修一座一切都是那么照旧。对于这里的自然,人们唯一的态度就是热爱与享受。在小说中,作家还非常细致地描写了边城茶峒的民俗风情,

9、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之下倾吐着爱慕之情,既古朴又充满浪漫。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在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到河中捉鸭子;每到中秋之夜,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这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了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一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礼失而求诸野”,汉民族的传统民俗似乎逐渐消亡,而湘西却为我们保存了这一份传统文化的根。然而,在我们现在目前自然环境极具恶化,八百里洞庭不再烟波浩渺却又连年鼠患,川蜀大地刹那之间以为平地,美丽的城市瞬间化为一片废墟,数万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生命瞬间危在旦夕的时候,小说所要传达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显

10、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去深深的反思:人与自然到底英爱以怎样的方式共存?二老人,孩子和狗:人类最自然的生存状态。小说对这边城世界的叙写寄托了作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美学观,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类的活动也必然体现出自在自足的自然化特点。这是湘西特有的生活风情画:“在风清日和的时节,一个老人与朋友喝酒、聊天,一个孩子晒太阳,与黄狗一块听爷爷讲故事,青年男女中秋之夜对歌恋爱”其实,这也是作家心中的人生理想图。“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代表着人类社会本应有的自然生存状态。然而,在今天人生忡忡,以金钱为人生价值追求的社会,紧张与焦虑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不舒适的时候,这样的风情画简直就成为了“世人眼

11、中的绝版”。一家一户各自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在相互需要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相互帮助,然后又回去各自过各自的生活,这种小国寡民式的人生理想在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状况下是不现实的。但是,和平、安宁,自由自在,没有纷繁复杂的社会纷争,没有喧嚣吵杂、尔虞我诈的争权夺利,这样的生活谁又不愿意去过呢?也正是因为作品中的这些不合时宜,作家及其作品才在当时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刻意地避开尘俗世事,被那热闹的社会斗争所遗忘除了偶尔的一些批评。当各种斗争充斥的社会使人生充满了疲惫,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相处也就更成为了人的本能的一种心里需求。所以,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为我们构筑了

12、这样一幅人类自然生存的状态图,进而后来也就成为了我们后人所不断探寻的心灵家园。当人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生存,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也就顺其自然地去解决,而不是像今日社会当中处处都得提防人际陷阱。在边城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一切都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它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的宁静美好。这里的湘西民风古朴而又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等等。尽管他们各自的物质条件都并不相同,但是,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和原始的可爱。从他们的身上表象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即便是娼妓,也表现的比城里的绅士更有教养,这似乎让

13、人觉得有点不太真实。可是,美丽的作品大都来自于美丽的笔触与灵魂,在这里作家就用他优美的语言创造了如此动人的一幅风情画。由此感言,小说灵气四溢,就宛如一支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尤其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的塑造,更是最为细腻地代表了作家美学观念中对自然的重视。翠翠是作家笔下爱与美的化身,作家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是作品充满了形象美。深刻的语言描写、心里描写,无不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更是给人一种诗意的回味和审美感受。翠翠是在一种自然的哺育下生活和成长的。父母的逝去,“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个遗孤居然已经长大成人了”,她的名字也是自然赋予的,“为了住处

14、的两山更多一些竹簧,翠色逼人而来,”所以爷爷给他取名叫“翠翠”。然而,小溪旁、白塔下、竹林中、深山里,便构成了翠翠整个的生活空间,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翠翠她的生活是孤独的,只有爷爷一个亲人,只有黄狗姨个玩伴,唯一的游戏便是和爷爷一块儿拉渡船。可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自然属性只有在这种孤独中才得到最完整的展示。就像翠翠,她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个自然的人存在。她就像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幻影,静静的隐藏在竹林深处,我们只能从远处倾听她那清脆的竖笛声和那撩人心弦的美丽的歌。翠翠外貌的美丽不同于社会习惯中所对美的评价。在她身上则更多地散发出一种自然特性,一种来自于乡村的健康美丽。翠翠“在

15、风日里长养着,因而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除此之外,小说根本就再没有让我们看得清翠翠的模样,只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走近去触摸这个众多湘西女子的代表,真正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丽!美好的自然不仅赋予翠翠以美丽的外表,更是赋予翠翠以美丽的灵魂。自然既长养了她,而且也教育了她,为人天真活泼,充满着自然的野趣,俨然犹如一只小兽物一般。人既乖巧又善良,从不想到过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也从不动气在她的身上,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纯真。还有山村女子特有的羞涩,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拿光溜溜的眼睛瞅着那个陌生人,作成是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由此而更是增添了几分妩媚与

16、动人翠翠的爱情也如流水一样在自然流淌中发展着,这与强调追求、主动的今天感情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翠翠偶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了。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有关滩送什么时”,她会不自觉地脸红,但是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相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的端午节前夕,她又遇上了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真好!”以至在看划龙船时,又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了一团,甚至滩送和她说

17、话也忘了答应在翠翠爱情的萌芽与成长中,始终没有做出明确的表示与主动的追求,惟一的暗示便是摘虎耳草,因为她在梦中听到了滩送的山歌,因为梦中去摘虎耳草,因为潜意识里心有灵犀,所以她摘的全是虎耳草。作品在揭示边城地方的一个美丽女子的爱情心理时,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纯真爱情的一种企盼,尤其是在如今“闪恋”、“闪婚”的人为提速时代,翠翠的爱情理想就如流水一般醇绵远长,刀砍不断。三哀愁与美丽:对人生的自然态度。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以为特立独行、别具个性的、引人注目的大师。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两种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他从少年时

18、代,就以一种迥异于今天学生的自然状态接触着社会,逃课、看戏、斗蛐蛐、看泼妇骂街、看打架砍头,再到后来他离开家参军到了部队,在各地厮混,这些特殊的经历让他看到的是最真实的世界。他接触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复杂的全方位湘西世界,他了解到了湘西是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着的世界。然而,作家的高明也正在于此,他让我们欣赏边城茶峒美丽的人与自然的时候,也并未回避这里的一切落后与愚昧、闭塞与保守,以及痛苦与哀伤。“为了是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他自己也曾这样说。于此同时,他还将一些小细节也都写的恰到好处,刻画甚微。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去探讨探讨。边城是一部怀旧作品,一种带着痛惜的怀旧作品;与

19、此同时,边城又是一部温暖的作品,只是在它的背后却又隐藏着很深很深的悲剧感。在作家平实洁净的叙述背后隐藏着的是现实的严峻,主人公命运的不可测和作家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茶峒优美的自然环境背后是湘西未经开发的原始状态,那里贫穷、愚昧、闭塞。然而,所谓的“世外桃源”只不过是存在于理想之中,事实上却并不适合生存。人们常常想要与环境和谐,但在事实中很多时候却又往往受制于环境,比如正因为人们无钱修桥,才使得渡船在风雨之夜被大水带走;当洪水到来时,主人及其财物都被风浪和洪水无情地卷走;天保也在风雨之夜被风浪冲走了,从而破坏了美丽善良的翠翠的幸福爱情;爷爷也在风雨之夜死去,只留下翠翠一个人,孤零零的这样的自然状

20、态是严峻的,更是残酷的,随时随地地考验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更何况他们还要承受湘西原始的人情中的落后与保守,还要坚持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以刀来区分对与错,还要忍受亲情与爱情的两难冲撞,还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太善良而很容易被外来人所欺骗。直到后来,随着外来文明的冲击,美好的东西还是在时间的冲刷下一点点的消失。可是,湘西不可能永远独立于社会大家庭之外,人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人类社会以外或者在人类社会中继续保持这种自然的生存状态,这一点从作品的题目中就可以看的出来,“边城”即边缘之城,作家也由此入手,以清醒、理智的头脑深深体会着这一人类共同的悲哀。这种观念在众人共翠翠身上有着非常完美的体

21、现。翠翠的一切都是在自然中发展,自然中成长。可是,这一切又是多么地不可测啊。任何一个意外事件都可能改变翠翠生命轨迹。老船夫很早的时候就在担忧“假如爷爷不在了,我的翠翠该怎么办啊?”作品在对翠翠父母的事,冷静地叙述中也透漏着许多哀婉与无奈,而对翠翠的爱情的描述也充满了相似性,但却又满含着美好期待,可实际却又是那般不如人意。实际上,作品在开头的这段关于翠翠的父母的描写中就已经暗示了翠翠命运的多种可能。在翠翠温暖恬静的爱情梦想背后,她的父母的正常死亡似乎始终就像一个诅咒一般,影印在老船夫的心头,使得老船夫因为翠翠的渐渐长大,记起了些许埋藏往事,从掩埋在一大推时间里的故事中,重新找回了些许悲伤的东西。

22、这些东西压在心上自然显得有些分量的,这种无形的“分量”也便是我们对翠翠命运难以轻松的原因。那翠翠是否会重蹈和她母亲一样的命运呢?或是能否找到她自己的幸福?这些疑惑始终悬而未解。从爷爷的回忆中,我们知道,当年翠翠的母亲也是个活泼、天真、善良,“乘的使人怜爱的摆渡女孩”。她爱上了那个绿营屯戍兵,但她却不想翠翠那般害羞,她有着苗族姑娘特有的大胆与泼辣,在青山碧水间与情郎对歌,她的爱热烈、蓬勃,丝毫不忌讳。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姑娘,最后为什么却又放弃了她那珍贵的生命呢?无论他们二人最后不能结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相爱之前就应该知道了这个结局了。因为老船夫显然不是婚姻的反对者,可

23、以说,他们的爱情悲剧在相爱的最初就已经注定了。那如今,翠翠的爱情优惠如何呢?凭着对爱情的直觉,翠翠和滩送相爱了。他们既没有对山歌,也没有月下约会,甚至连一句正式的表白都没有过,他们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相爱了。这绝对是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故事,让翠翠经历着朦胧的迷惑、相思的痛苦、无望的希望,到最后才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就在老船夫忙碌的张罗中,一切发生了变化,有更增加了翠翠爱情的障碍。天保因为负气出走不幸被风浪冲走,滩送心中不安,便暂放婚事顺流寻觅去了。自此,翠翠又重新陷入了痛苦。直到后来老船夫又死去,他的之前担忧成为了现实,“假如爷爷不在了”。翠翠再也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了,白塔倒了可

24、以重修,可是过去的却再也无可挽回。翠翠只能望着眼前的江水,静静地等待着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了.小说以这种不确定的、没有答案的话语结尾,充分地留给了翠翠希望,也为善良的读者留与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作家设置这样的结尾,既是一种希望,同时也是一种无奈与叹息,也同时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承认-美丽与哀愁同在,幸福与灾难并生。作品甚至用一个娼妓的经历来暗示着翠翠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把翠翠当作美丽的化身,那么我们不得不去感叹:美丽能否永存不取决于美丽本身,这按的就是人永远的悲剧。作家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观察世人,洞察万物,就如那静静的溪水,见证着翠翠的痛苦与快乐:出生,成长,生活,爱情,死亡

25、。作家本身就是美丽与哀愁的化身,经历并认证着人世的灾难与痛苦,永远向往并追寻着美丽与善良。作家的一生都在寻求美,创作美,却又为之付出了多少代价。早年逃学寻找自然风景被惩罚的痛苦,追求爱情遭遇欺骗,在城市追求别种生活陷入艰难,在写作成熟时、在国家新生时不得不放下创作的笔,作家的着一生包含了多少的泪与辛酸、绝望与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美丽的追求。在他创作的作品当中处处风景美好,而且他也依然相信爱情美好,并创作了众多美丽女子,他用笔讴歌了民族精神之根,拯救着现代人的灵魂,他研究古代服饰留下祖先美丽的身影,更为今天湘西的闻名而创下了前提影响。综上所述,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精品。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 沈从文“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但从作品当中每一个人身上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