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_第1页
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_第2页
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_第3页
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_第4页
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熟料质量的影响纯阅读 作者:刘天振单位: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15 影响熟料质量方面因素很多,但熟料在窑内煅烧是最重要环节之一。熟料矿物形成实际上是在液相量出现以后进行的。 影响熟料质量方面因素很多,但熟料在窑内煅烧是最重要环节之一。熟料矿物形成实际上是在液相量出现以后进行的。液相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所组成(包括其他次要组分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在高温液相作用下,C2S逐渐溶解于液相中与f-cao化合成C3S,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C3S晶核不断形成,小晶体逐渐长大,最终形成阿里特晶体。完成熟料的烧结过程。实践证明,C3S的生成,

2、如果熟料配料时三率值KH、N、P适当,生料成分稳定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熟料煅烧温度、液相量、液相性质以及形成晶体反应时间。本文重点介绍熟料煅烧温度和晶体反应时间对熟料强度的影响。淮海中联水泥(287.08元/吨,0%)有限公司2#窑是由南京凯盛水泥设计院设计,2005年3月投产的5000t/d熟料生产线,2007年8月公司利用现有1条日产5000t/d熟料生产线的窑尾、窑头废气余热,配套建设了1*9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该厂3、6、7月份窑系统工艺参数平均台帐(一) 6月与3月份工艺参数对比。CO平均值下降-44.12ppm。二次风温上升+25.2. f-cao合格率上升+5.81%,在同

3、等喂料量情况下窑速降低-0.3rpm,主窑皮长度增加+3.10m;由于窑皮厚度较3月份降低(见表五)。窑内填充率下降窑功率同比降低-120A。其它参数无明显变化。熟料3天、7天、28天强度分别增加+1.38 Mpa、+5.59 Mpa、+4.19Mpa,液相量略有增加+0.1%。通过参数对比分析:CO平均值下降和二次风温以及f-cao合格率上升,都能说明窑系统通风状况较好,二、三次风比例合适,窑内煅烧温度同比较高;在同等喂料量情况下由于窑速降低和主窑皮长度增加,延长了熟料在窑内煅烧时间,使熟料矿物结晶更加完全,熟料强度提高明显。6月与7月份工艺参数对比。CO平均值持平。二次风温分别上升+15.

4、0. f-cao合格率上升+9.23%,在同等喂料量情况下窑速相同,主窑皮长度增加+0.8m;窑皮厚度值持平(见表五),其它参数无明显变化。熟料3天、7天、28天强度分别增加+1.18 Mpa、+2.29 Mpa、+1.89Mpa,液相量略有增加+0.04%。通过参数对比分析: CO平均值持平和二次风温以及f-cao合格率上升,都能说明窑系统用风状况合适,窑内煅烧温度保持较高;主窑皮长度略有增加,说明通过适当延长主窑皮长度,来延长熟料在窑内煅烧时间,熟料强度会有所改善。一、熟料煅烧温度、液相量液相出现温度,即系统最低共融温度与组分的成分和性质有关。在CaO-Si2O3-Fe2O3四元系统中,最

5、低共融温度1338,由于生料中含有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次要组分,因此最低共融温度1250,1260液相开始出现,1300-1450 C3S开始形成,1450以上C3S形成非常迅速。此温度称之熟料煅烧温度。随着温度上升,液相量逐渐增加,粘度降低。有利益熟料C3S形成,熟料质量较好。但过高的液相量会给煅烧操作带来困难,如结大块、结圈或烧流损坏设备等。一般熟料在煅烧阶段液相量为20-30%。因各企业系统工况和设备差异,液相量的确定要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在正常温度下液相量一般控制在22-26%。在系统工况正常情况下,液相量可偏中上限控制,这样有利于C3S形成,我厂液相量控制在25-26.5

6、%。从表一对比分析可以得出,6月份窑系统二风温提高和熟料f-cao合格率上升,表明窑内煅烧温度的提高。保证和适当提高窑内煅烧温度对熟料质量有利。熟料在窑内煅烧温度与生料易烧性、喷煤管设计、煤粉质量等都有关系;系统用风是否合理(总风量大小、二、三次风比例)对窑内温度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所以窑内温度合理掌握,在生产运行中需要多方面考虑,根据某一因素变化作适当调整,在动态中寻找平衡,且不可死板硬套。我厂在保证窑内煅烧温度方面有以下措施:1、在控制煤粉质量方面我公司使用的是国产喷煤管,煤工业分析(表二)根据生产需要我们制定了煤粉与细度对应关系(表三),缓解因煤粉水分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煤粉Aad上升时

7、,煤粉细度也适当降低。在原煤水分超出磨机设计要求时,为降低煤粉水分,在保证磨机安全运行基础上,可根据原煤挥发份适当提高磨机出口温度进行规范:见(表四)2、保障总风量与料量合理配合,在窑系统达到或超过设计产能后控制依据:C1旋风筒出口O2含量:1.9-2.5%;CO含量:350ppm; C1出口温度在330。3、二、三次风比例配合问题,我们正常情况下三次风闸板开度在50-60%;在线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和C5下料管温度之间,一般控制解炉出口温度比C5下料管温度高10-20,严禁出现温度倒挂现象,如果出现倒挂现象,说明煤粉在分解炉内燃烧不好,这时可适当增加三次风量或改善煤粉质量进行必要控制。4、控制

8、窑头二次风温1030,温度窑尾温度控制在115050,当发现窑尾温度偏高或二次风温偏低时,适当减少窑内通风量。窑头二次风温、窑尾温度高低除与窑内通风大小有关外,与窑头用煤量、煤粉质量以及燃烧器本身设计性能等都有关。二、烧成时间C3S形成不仅需要煅烧温度,还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10-20min),熟料煅烧时间与合适的温度梯度场、烧成带长度、窑转速、窑衬内径、窑斜度等有关,煅烧时间与烧成带窑长度成正比,与窑转速、窑衬内径、窑斜度成反比。合适的温度梯度场,即达到烧成温度1300-1450后的火焰要有一定长度,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使物料在正常烧成温度的时间延长,避免包壳熟料出现,这种熟料结粒正常,一般

9、在20-30mm,但熟料破开后会发现,外部裹有一环致密坚硬的外壳,内部熟料颜色与外部一致,但密实度较外部差。这类熟料多数因为窑内温度较高,但温度场分布不均,是明显的短焰急烧熟料。这类熟料在正常烧成温度场内停留时间较短。质量方面表现为f-cao往往较低,但熟料28天强度不高,长时间存放容易出现粉化现象。在这种煅烧环境下烧成带局部温度上升,会造成耐火砖使用周期下降。合理的窑皮长度、平整度是表明窑内温度梯度是否合适的标志。物料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窑内所用时间:t = 11.4L/(n.Di.S)式中t-运动时间minL-烧成带窑长度mn-窑转速r/minDi-窑衬内径mS-窑斜度熟料在(表一)三种情况下烧成带停留时间与窑速、窑皮长度之间关系(表五)从表五中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熟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最短仅9.09min,3月与6月情况相比平均缩短-1.86min;7月与6月情况相比平均缩短-0.33min。综合表一、表五分析,主窑皮长度增加0.80m、3.1m和在同等喂料量情况下窑速降低约0.3rpm,都会延长熟料在窑内的煅烧时间。而适当延长熟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使熟料矿物晶体发育更加完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熟料强度和稳定熟料质量。三、结论正常结粒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