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力推进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_第1页
——浙江省大力推进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_第2页
——浙江省大力推进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_第3页
——浙江省大力推进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严丽英严丽英20152015年年5 5月月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可疑症监测系统介绍可疑症监测系统介绍取得的主要成效取得的主要成效3124经验体会经验体会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基本情况n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辖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辖11个市个市和和93个个县(市、区),陆域面积县(市、区),陆域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万多平方公里。n全省常驻全省常驻总人口总人口5477万万,外来流,外来流动人口约动人口约2000万。万。n全省全省GDP40154亿亿元,城镇居民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40393元元,农村,农村居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

2、收入19373元元。n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浙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浙南和浙西山区相对较低。和浙西山区相对较低。浙江原属麻风病中等流行区,现为浙江原属麻风病中等流行区,现为IIII类类流行地区。流行地区。防治初期(防治初期(1980年以前),全省有年以前),全省有4个高流行区,个高流行区,28个个中流行区,中流行区,38个低流行区及个低流行区及4个非流行区。个非流行区。病人集中分布在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病人集中分布在杭、嘉、湖和宁、绍平原。20142014年全省发现年全省发现新病人新病人2525例例, ,外省流动人口病人外省流动

3、人口病人1919例例(占(占76%76%)。)。全省全省累计发现病人累计发现病人1678516785例,累计存活例,累计存活52005200余例;余例;现症现症病人病人103103例例,患病率,患病率0.19/100.19/10万,其中外省流动人口万,其中外省流动人口6969例例(占(占66.99%)66.99%)。专业机构:专业机构: 省级省级1家家市级市级1家家县级县级7家家疾控中心:疾控中心: 市级市级10家家县级县级86家家定点诊疗机构定点诊疗机构16家家初筛排查机构初筛排查机构94家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地区地区住村人数住村人数省武康疗养院省武康疗养院78杭州杭州余杭区余

4、杭区14萧山区萧山区3湖州湖州湖州市湖州市12宁波宁波慈溪市慈溪市29绍兴绍兴绍兴县绍兴县33上虞市上虞市8嘉兴嘉兴海宁市海宁市24桐乡市桐乡市36金华金华金东区金东区5义乌市义乌市12兰溪市兰溪市2合计合计256麻风院村麻风院村12个,收住近个,收住近256位治位治愈者和现症病人。愈者和现症病人。其中:省级其中:省级1家家 市级市级3家家 县级县级8家家除省级外,除省级外,7家由专业机构管理,家由专业机构管理,4家由疾控中心管理。家由疾控中心管理。全省麻风院(村)收治情况全省麻风院(村)收治情况 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情况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情况病例监测病例监测症状监测症状监测转变转变麻风病低流行状态

5、下,不断转变防控策略、措施和观念。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不断转变防控策略、措施和观念。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下发方案,有效落实各项措施下发方案,有效落实各项措施n2011年年6月,卫生计生委正式下发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月,卫生计生委正式下发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方案,为保证方案的有效运行,同时还下发了疫情监测、现方案,为保证方案的有效运行,同时还下发了疫情监测、现症病人管理和培训等方案。症病人管理和培训等方案。1234浙江省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方案浙江省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方案浙江省麻风病疫情监测方案浙江省麻风病疫情监测方案浙江省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方案浙江省麻风病现症病人管理方案浙江省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

6、方案浙江省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将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工将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工作任务纳入到省卫生计生作任务纳入到省卫生计生委统一下发的公共卫生工委统一下发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书。作任务书。从行政、业务和医疗三方从行政、业务和医疗三方面阐述和布置重点任务。面阐述和布置重点任务。下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书,全面布置工作任务下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书,全面布置工作任务一类地区:每季度要求报告任务数为上年底常住一类地区:每季度要求报告任务数为上年底常住总人口数的总人口数的2.0/10万以上;且在上报的任务数中万以上;且在上报的任务数中流动人口须占流动人口须占25%以上。以上。二类地区:分别为二类地区:分别为1.

7、5/10万和万和20%以上。以上。三类地区:分别为三类地区:分别为1.0/10万和万和15%以上。以上。 任务分解任务分解 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系统组成系统组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部门职责部门职责组织、协调和保障组织、协调和保障部门职责部门职责省级省级师资培训师资培训督导与业务指导督导与业务指导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与评估分析与评估指导与督查指导与督查人员培训人员培训市级市级防控防控机构机构县级县级病例追踪病例追踪督导检查督导检查

8、人员培训人员培训部门职责部门职责定点定点诊治诊治机构机构排查和确诊排查和确诊病例上报病例上报现症病人管理现症病人管理医疗医疗机构机构可疑病例的可疑病例的发现和转诊发现和转诊其他其他医疗医疗机构机构麻风病可疑症状病例麻风病可疑症状病例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填四联单,一份存档,填四联单,一份存档,一份上报,两份携带一份上报,两份携带 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 非麻风病人非麻风病人 麻风病人麻风病人 可疑症状者居住地可疑症状者居住地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填报卡和处理结果填报卡和处理结果 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网络直报 病人居住地病人居住地麻风病预防控制机

9、构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 转诊转诊反馈反馈报告与反馈报告与反馈报告报告麻风病预防麻风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机构 追踪追踪转诊流程转诊流程省级麻风病防省级麻风病防治业务骨干和治业务骨干和师资力量师资力量市县级防治人市县级防治人员和专业医生员和专业医生-县及乡镇相关县及乡镇相关防治和临床专防治和临床专业人员业人员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省级培训采用省、市、县逐级和分类的培训原则。五年内使全省各综合性医采用省、市、县逐级和分类的培训原则。五年内使全省各综合性医疗机构皮肤科、神经科医生的培训率达疗机构皮肤科、神经科医生的培训率达90%以上;城乡社区卫生服以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医生、责任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的培

10、训率达务机构防保医生、责任医生和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率达85%以上。以上。人员分级培训人员分级培训组织五批共组织五批共5151名麻风病防治骨干前往贵州省和云南省进名麻风病防治骨干前往贵州省和云南省进行现场培训和业务交流。行现场培训和业务交流。人员分级培训人员分级培训每年举办全省麻风病防治师资培训班,不断充实各地麻每年举办全省麻风病防治师资培训班,不断充实各地麻风病防治专家师资库的力量。风病防治专家师资库的力量。人员分级培训人员分级培训举办全省麻风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推动麻风病举办全省麻风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推动麻风病定点诊疗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技术定点诊疗

11、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水平,促进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人员分级培训人员分级培训负责辖区内症状监测负责辖区内症状监测工作的督导与考核工作的督导与考核省级市级对工作完成情对工作完成情况全省反馈况全省反馈负责全面检查考核各负责全面检查考核各地具体工作落实情况地具体工作落实情况n对确诊病人每例给予医疗机构转诊医生和麻风病定对确诊病人每例给予医疗机构转诊医生和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确诊医生物质奖励。点诊治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确诊医生物质奖励。考核奖惩考核奖惩取得的主要成效取得的主要成效主轴依托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医疗卫生机构转诊麻风病可疑症状

12、者麻风病可疑症状者定点诊治机构排查定点诊治机构排查形成一体化管形成一体化管理工作新格局理工作新格局麻风病防治机构追麻风病防治机构追踪管理踪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起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职责明建立起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职责明确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20112011年,落实年,落实1616家麻风家麻风病定点诊治机构。病定点诊治机构。20132013年,进一步扩大对年,进一步扩大对麻风病可疑症状的筛查麻风病可疑症状的筛查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共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共确定确定9494家麻风病可疑症家麻风病可疑症状排查初筛定

13、点诊治机状排查初筛定点诊治机构。构。n延迟延迟期期:37个月个月n最长:最长:159个月个月n延迟期延迟期:18个月个月n最长:最长:55个月个月早期发现力度不断加强,平均延迟期明显缩短。早期发现力度不断加强,平均延迟期明显缩短。病例发现敏感性大大增强病例发现敏感性大大增强n20122014年,大部分新发现病例都通过可疑症状监测平台发年,大部分新发现病例都通过可疑症状监测平台发现,其中部分地区的新发现例的病期大都控制在现,其中部分地区的新发现例的病期大都控制在一年之内一年之内,早,早期发现率逐年升高。期发现率逐年升高。早期发现率逐年提高早期发现率逐年提高15.8%18.2%25.8%运行前运行

14、前运行一年后运行一年后2013年年通过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新发现病例通过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新发现病例的平均误诊次数逐年减少,发现时畸的平均误诊次数逐年减少,发现时畸残率明显下降。残率明显下降。畸残率明显下降畸残率明显下降4%2014年年畸残情况畸残情况监测系统运行前监测系统运行前监测系统运行后监测系统运行后例数例数%例数例数%无畸残无畸残4560.815179.69I级畸残级畸残810.8157.81II级畸残级畸残2128.38812.50合计合计74100.0064100.00 监测系统运行后,II级畸残率从28.38%降到12.50%,新发现麻风病人II级畸残率明显下降。监测系统运行前后新

15、发现麻风病患者确诊时畸残情况监测系统运行前后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确诊时畸残情况 误诊情况有所好转误诊情况有所好转系统运行前,系统运行前,74例确诊病例中有例确诊病例中有59例(例(79.73%)存在误诊情况,平均误诊次数为存在误诊情况,平均误诊次数为2.6次。次。系统运行后,系统运行后,64例确诊病例中有例确诊病例中有17例(例(26.56%)存在误诊情况,平均误诊次数为存在误诊情况,平均误诊次数为0.8次。次。新确诊病例的误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误诊率新确诊病例的误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误诊率明显下降。明显下降。培训面不断扩大培训面不断扩大监测系统运行以来全省培训情况:监测系统运行以来全省培

16、训情况:省级培训省级培训13期,培训师资骨干力量期,培训师资骨干力量500余人次。余人次。现场培训现场培训5期,共外送专业技术人员期,共外送专业技术人员51名,师资队伍力量名,师资队伍力量大大增强。大大增强。市级培训市级培训50余期,培训麻风病防治中坚力量余期,培训麻风病防治中坚力量800余人次。余人次。县区级培训百余期,培训基层麻风病防治人员、皮肤科和县区级培训百余期,培训基层麻风病防治人员、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务人员神经科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余人次。今后,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今后,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报告任务数全面落实完成报告任务数全面落实完成全省可疑症

17、状病例报告数有效落实:全省可疑症状病例报告数有效落实:截止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上报可疑症状者年底,全省共上报可疑症状者13156例次,例次,任务完成率为任务完成率为107%。其中转诊到位其中转诊到位12019例,转诊到位率例,转诊到位率91.36%。对转诊未到位的进行及时追踪,追踪到位率达对转诊未到位的进行及时追踪,追踪到位率达71.9%。督导和业务指导工作全面加强督导和业务指导工作全面加强全省工作督导和业务指导情况:全省工作督导和业务指导情况:项目实施以来,省级开展督导项目实施以来,省级开展督导82次,参加次,参加162人次,重点人次,重点开展各市麻风病可疑症状落实情况。开展各市麻风病可

18、疑症状落实情况。市级共开展工作督导市级共开展工作督导239次,参加次,参加311人次,主要针对各人次,主要针对各县区级和重点医疗机构麻风病可疑症状的落实情况。县区级和重点医疗机构麻风病可疑症状的落实情况。县区级开展督导县区级开展督导411次,参加次,参加512人次,主要督导重点乡人次,主要督导重点乡镇麻风病可疑症状转诊的实施状况。镇麻风病可疑症状转诊的实施状况。四、经验和体会四、经验和体会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建设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建设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配合与协作,只有规范报告和有效转诊构的配合与协作,只有规范报告和有效转诊等工作得以落实,才能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等工作得以落实,才能保证系统有效运行。只只有通过规范报告和转诊可疑症状,才能有有通过规范报告和转诊可疑症状,才能有效识别麻风患者,提高早期发现的敏感性。效识别麻风患者,提高早期发现的敏感性。 规范报告和有效转诊是基础规范报告和有效转诊是基础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是监测系统工作持续开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是监测系统工作持续开展展的重要支撑的重要支撑。麻风病可疑线索的发现主要靠皮肤科和神经麻风病可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