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面积的估算_第1页
烧伤面积的估算_第2页
烧伤面积的估算_第3页
烧伤面积的估算_第4页
烧伤面积的估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烧伤面积的估算烧伤面积的估算1 .面积的计算以烧伤区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数()表示。(1)新九分法。根据我国成人人体实测的资料研究,将体表各部划分为11个奖,以便计算,详见下表所示。并可用口诀助记:3,3,3。5,6,7o13,13,1。5,7,13,21。小儿头部比例较成人大而下肢短小,故其烧伤面积依年龄修正如下: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2)手掌法。以伤者自己的一只手掌(手指并拢时)为其体表面积的1%。此法对小面积烧伤计算较方便,当然也能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测算。实践中常联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比较方便。临床上诊断烧伤面积:只计算1【、川度,并只取整数;但

2、为估计烧伤的程度,像呼吸道烧伤应予注明。2 .深度的估计常用三度四分法,具体鉴别详见下表所示:1 / 12烧伤面积的彳古算3 .严重程度的分度依烧伤面积和深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烧伤四度。临床上还有小面积烧伤和大面积烧伤之分。凡成人体表面积在15%以下(小儿10%以下)的II度烧伤,包括散在的山度烧伤,属小面积烧伤。烧伤面积超过以上限度,III2 / 12烧伤面积的估算4 / 12度烧伤大于5%,或头面部烧伤面积较大者,称大面积烧伤。(四)四度五分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救治水平坏断进步,已有半个多世纪穗伤深度判断标准越来越显得滞后。一方面是原采用磴断标准较为粗框,精细度不够,无法较为准

3、确地反映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例如,单纯性皮肤全层烧伤为三度;除了皮肤全层又伤及皮下脂肪、肌肉乃至骨骼时,也定为三度烧伤。而这两种烧伤严重程度无论是从病理表现、病理生理反应上,还是临床治疗方法和手段以及预后和后期的生存质量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导致相同或相似的诊断,雷台疗水平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治疗结果和质量却迥然不同的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对烧伤治疗水平的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判断,甯艮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烧伤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标准过粗,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混乱。目前不少烧伤治疗单位纷纷报道,其治疗三度烧伤不需手术,且不留瘢痕,对传统经典的烧伤治疗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近年来

4、,国际上陆续出现对原诊断标准质疑要求修正的呼声。基本变化是把超越皮肤和皮下的深度烧代我国的某些著作中有所反映。但为慎重起见,这种争议仅局限在专科学术会议上。直到2003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e主任委员孙永华教授提议下,组织部分专家认真酝酿、讨论,最后决定由葛绳德教授执笔,提出新的烧伤诊断标准-四度五分法初步意见稿,经烧伤学会常委及部分青年委员讨论通过,于2004年10月28日在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上经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正式生效。伤定位为度,形成四度五分法。这一学术动向在上世纪九十年内容如下:1 .四度五分法的组织学划分1 1)I度烧伤病变最轻。一般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

5、有时虽可伤及棘状层,但生发层健在,故再生能力活跃。常于短期内(35d)脱屑痊愈,不遗留瘢痕。有时有色素沉着,但绝大多数可拄豆期内恢复至正常肤色。(2)II度烧伤浅口度烧伤:包括整裱皮,直到生发层,或真皮乳突层的损伤。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的附件,如汗腺管及毛囊等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过一两个星期后愈合,亦不遗留瘢痕。有时有较长时间的色素改变(过多或减少)。深n度烧伤:包括乳头层以下的真皮损伤,但仍残留有部分真皮。由于人体各部分真皮的厚度不一,烧伤的深浅不一,故深口度烧伤的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n度,深的则临界m度。但由于有真皮残存,仍可再生上皮,不必植皮,创面可自行愈合

6、。这是因为在真皮的下半部的网织层内,除仍存有毛囊、汗腺管外,尚分布着为数较多的汗腺,有时还有皮脂腺。它们的上皮增殖,就成为修复创面的上皮小岛。也因为如此,创面在未被增殖的上皮小岛被覆以前,已形成一定量的肉芽组织,故愈合后多遗留有瘢痕,发生瘢痕组织增殖的机会也较多。如无感染,愈合时间一般需三四个星期。如发生感染,不仅愈合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将皮肤附件或上皮小岛破坏,创面须植皮方能愈合。(3)HI度烧伤系全层皮肤的损伤,表皮、真皮及其附件全部被毁。(4)IV度烧伤深及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故曾有人将烧伤深及肌肉、骨骼或内脏器官者定为IV度烧伤。早期,深在的IV度损伤往往被烧损而未脱落的皮肤遮盖,

7、临床上不易鉴别。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创面已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创面修复必须有赖于植皮及皮瓣移植修复一新,严重者须行截肢术。2 .四度五分法的临床表现(1)1度烧伤又称红斑I嘘伤。烧伤面积的彳古算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疱。35d后,局部由红转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2)II度烧伤浅n度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有时为淡红色)澄清液体或含有蛋白凝固的胶状物。将水疱剪破并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并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表现为粒状或脉络状,伤后12d后更明显。在正常皮肤结构中,乳头层与网织层交界处

8、有一血管网,称皮肤浅部血管网,并由此发出分支伸入每r乳头内。浅n度烧伤时,它们扩张充血,故临床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血管网。浅n度烧伤波及乳头层时,多为脉络状血管网,少有颗粒状。深n度烧伤: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白中透红、红白相间,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树枝状血管,伤后12d更明显。这是因为皮肤浅部血管网已凝固,所见红色小点为汗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因此烧伤越浅,红色小点越明显;越深,则越模糊。少数红小血管,则系位于网织层内及网织层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扩张充血或栓塞凝固皮肤深部血管网。它们的出

9、现,常表示深II度烧伤较深。(3)m度烧伤又称焦痂厥伤。局部苍白、无水疱,丧失知觉、发凉。质韧似皮革。透过焦痂常可见粗大血管网,与深n度细而密的小血管迥然不同。此系皮下脂肪层中静脉充血或栓塞凝固所致,以肢内侧皮肤较薄处多见。多在伤后即可出现,有时在伤后12d或更长时间出现,特别是烫伤所致的m度烧伤,需待焦痂稍干燥后方才显出。焦痂的毛发易破除,拔除时无疼痛。若系沸水等所致的m度烧伤,坏死表皮下有时有细小水疱,撕去水疱皮,基底呈白色,质较韧。(4)IV度烧伤黄褐色或焦黄或炭化、干;丧失知觉,活动受限,须截肢8 / 12(指)或皮瓣修复。(五)判断烧伤深度的其它测定方法:对于烧伤深度的判断,目前多采

10、用目测。仅仅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肉服观察,往往不够精确,同时缺乏客观数据。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希望能用客观指标来判断烧伤的深度,因而设计了种种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1 .漠酚蓝染色法:采用一种与蛋白结合较松的染料浪酚蓝,给烧伤病员进行静脉注射。除坏死区之外,其它部位均染成蓝色。正常组织因血液循环好,可很快排光染料而退色;损伤区因染料外渗与组织结合,所以染色较深。若该处组织有生活能力,则仍可在24小时后逐渐退色,三度烧伤区因组织失去活力而不再退色。临床上根据这一原理,可用来检查烧伤深度。此方法稳定性好,需提前静脉注射有色燃料是其不足。2 .金霉素荧光法:1965年,捷克的杜布洛考斯基氏介绍了应用

11、金霉素的荧光显影来判断烧伤组织损害程度的经验,其原理是给病员(或动物)金霉素后,由于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对金霉素吸收的数量也不等,在紫外线照射下,就可出现不同的荧光。3 .创面温度测定法:1965年,方纳基氏等人根据烧伤深度不同而表面温度也不同的原理,采用灵敏的温度计,以测量切面温度来判断烧伤的深度。稳定街口可操作性差是其不足之处。4 .红外线照相法;最近几年,红外线照相技术也被应用于烧伤的诊断。原理是组织坏死的深度不同,其温度也不一样,所产生的红外线波长也不相同,用红外线照相能显示出遵不同,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既能得到表明深度、浅度烧伤的清晰图象。需要特殊而昂贵的设备和稳定性不够限制了此方

12、法的推广。5 .电针测定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电效应原理。在动物试验中发现,正常皮肤各层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其电阻也各不相同。烧伤后由于组织坏死、蛋白凝固,其电流、电阻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可借以测量致伤的深度。从动物试验所得数据分析烫伤区各层电流量的改变情况证实,应用电针测定判断烧伤深度,对决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对介于深二度和三度烧伤之间的创面判断,参考价值更大。6 .电针脉冲测定法:国内有的单位报告,由于三度烧伤创面皮肤感觉完全丧失,故可应用脉冲频率10。200次/分的针麻电针刺激皮肤、皮下和真皮,逐渐加强电压至6伏特,然后根据病员感觉反应来判断烧伤深度,如毫无反应,则说明皮肤感觉装置完

13、全损坏,生物电效应消失,为深度烧伤。稳定麻口临床实用性均不够理想。7 .病理活检诊断:南斯拉夫采用微型削痂刀,无!J面上按不同厚度削除一部分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烧伤深度。这种方法准确,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由隹带创伤性,临床可操作性差。8 .创面微循环检测法:原理是随着组织受损伤程度的不同,其微循环状况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利用组织微循环检测仪可初步判断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此法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另外,精确讶口稳定性也不够二、烧伤深度判断注意事项1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对同样热力所引起的损伤也是不一样的。如胸部、肩部、背部、腹部、臀部以及大腿外侧的真皮,较其它部位皮肤厚12倍

14、;手烧伤面积的估算背、足背、关节曲面皮肤较薄,烧伤容易偏深。2 .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因年龄、t甥限职业、工种等不同而不一样。小儿皮肤较成A薄,女增交男性薄。小儿烧伤往往容易估计偏浅,这是由于小儿皮肤较薄所致,例如深二度烧伤渗出至浅层的液体较多,水泡较大,容易因水泡大而判断为浅二度烧伤。3 .烧伤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如烫伤和火焰伤不一样;较低而持续的热力作用和闪灼性烧伤不一样;持续的热力烧伤往往很深;酸烧伤表蛋白凝固变出容易估计偏深;而10 / 12碱烧伤往往因有继续加深过程,容易估计偏浅。4 .皮肤的隔热作用较大,散热也慢。烧伤发生后,虽然脱离热源,但在一段时间内热力仍可继续渗透。由于烧伤后血浆渗出、组织水肿、外周阻力大、血液浓缩,毛细血管容易栓塞,有一T热力加深过程,因而早期估计深度往往偏浅,临床中需要多次估计,最后根据实际深度进行修正。临床上常用的浅度烧伤是指一度及浅二度烧伤,深度烧伤是指深二度、三度及Ui度烧伤。5 .电烧伤面积虽小,但深度较深,常常发生肢体坏死,应特别注意肢体的血运情况。化学烧伤尤其是酸烧伤,在伤后24-48小时确定深度比较准确。6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烧伤深度判定方法,多偏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