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_第1页
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_第2页
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弘扬传统文化 积淀人文底蕴?P 键词 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人文底蕴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 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 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推 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那么, 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 学生的精神世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 考。一、借助媒体,欣赏古诗词中的壮丽山河 我们的

2、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草原“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李白 称赞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 千古名句,历代吟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片、 视频等 多媒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 动中并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究。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作者别出心裁地抓住江水的颜色来描绘春天, 通过“红胜火”和“绿 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因此,在教学这 首古诗之

3、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现江南风光,在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时候引出话 题:“同学们,江南的春天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白居易, 与他一起体验江南春水的美妙。”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体 会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介绍历史,感受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中, 爱国篇章灿若群星,熠熠生 辉。南宋诗人陆游在临死之前仍旧不忘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写下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示儿;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兵败被俘 后坚决不投降,留下了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温文尔雅的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漫卷诗 书喜欲狂”;战守边

4、塞的王昌龄抒发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在古诗中感受诗人的爱国精 神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去理解诗 句、体会情感。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学生不明白 为何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在此教学环节 应适时介绍“安史之乱”,让学生体会民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的战乱之苦,接着出示杜甫的春望,感受杜甫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对战争的痛恨。通过这些历史资料,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 杜甫因收复失地而“喜欲狂”, 体会

5、到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 人。历史知识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 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感,增强民族气节。三、开展活动,感悟古诗词中的爱民情感我国是农业大国,劳动人民的数量庞大,他们辛勤劳作、朴实无华、不畏艰难。李绅在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 苦”,翁卷的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 田”,张俞的蚕妇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 者,不是养蚕人”这些古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深的 同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离 开了农村,远离了田间劳动,不知稻穗为何物,不知粮食来之不 易。因此,教师

6、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体验活动,如带领学生 参加农村的“开镰节”,在校园开辟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身 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四、联系生活,体会古诗词中的故土情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思乡的无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思乡的写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古诗亦是如此,它是诗人所见、 所闻以及所感的载体。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古诗的内容 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主动探索知识,理解诗词中的情景和诗人的情感。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这篇文章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留守儿童

7、述说父母远 离家乡、自己孤身处于外地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感 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体 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进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五、创设情境,领会古诗词中的友人情谊古人非常推崇友情,古诗中也有许多赞颂友情的名作。 “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对友人的不舍;“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对友人的叮嘱;“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对友人的劝慰;“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王勃对友谊的理解如今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社交能力 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表达出的真挚友情

8、感 染学生,教育学生珍视友情。如教学赠汪伦,通过创设情境 演绎李白与汪伦的送别场面, 想象两人道别的话语,体会友人的 依依不舍,感受友情的珍贵。六、结合节日,了解古诗词中的民俗风情在异彩纷呈的古诗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不少民俗风情。 如 杜牧的清明中描写了清明节的情景;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写了春节的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 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 ?总把新桃换旧 符”;杜牧的秋夕中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情景“天阶夜色凉如 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据了解,某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的作文内容为“以 过节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可许多高三 学生除了对

9、常见的春节、中秋、端午略有所知,对其它节日却知 之甚少,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将节日的由来及风俗胡编乱造或张冠 李戴,这种传统文化的缺位不容忽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 用古诗词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中提到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家 人一起过重阳节的情景,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这一节日的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七、吟诵涵咏,领悟古诗词中的志向情操古人常以诗言志,富含哲思理趣的佳作比比皆是。郑燮的竹 石表达了自己坚忍不拔、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李白的行 路难则告诉读者在遇到艰难险阻时要永不放弃,于谦的石灰 吟表达了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的人生态度一首首精炼隽永 的古诗词,让我们看到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志向高远。教学此类古诗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擅长的方式对诗文进行 朗读,进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古 诗词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前行。如教学石 灰吟,通过诵读想象石灰被“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画面, 与作者产生共鸣,接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