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马说 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 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 , ,作者初登仕途 .,.,很不得意 , ,心情抑郁 , ,所以有“伯乐不常有” 之叹 .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 , ,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 , ,才可发挥才干 , ,否则很可能遭埋没 , ,极 写知遇之难 , ,寓意委曲深致 , ,文气矫健挺拔。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 ,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 ,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

2、定的文言文语感, ,同时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 .这篇短文可读性强 , ,文字也不算很深 , ,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 ,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 , ,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 .基于此种情况 , ,本堂课以朗读为主 , ,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 , ,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 ,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 , ,不 作过深的讲解 . .三、教学目标1 1、正确朗读课文, 力求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 2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理解文章寓意 ,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其中目标2 2 为学习重点,目

3、标 3 3 为学习难点)四、教学安排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二)走进文本:1 1、顺读文章 生共同纠错订正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及导学案展示图片, 马年说马引出课题,介绍文体。( 1 1)裸读,学生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打开课本直接读。( 2 2)针对字音和停顿) 。 (3 3)自由读, 自己朗读一遍, 同桌互读一遍。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同组结伴展示)选读,同学们可以选择某一段落或全篇读。 教师范读。2 2、研读文章 ( 1 1)解读文意重点字词 A A、马之.千里者然后有千里马. .以小组为单位,竞答,分必答和抢答)B B、世有伯乐.辱:1 1、3 3、目标纠读,师(4 4)5 5

4、)C C、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槽枥:F F、不以.千里称. 也 以:称:G G、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尽:H H、才美.不外见 才美:1 1、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等:G G、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K K 策之不以其道.L L、食之不能尽其材尽:M M、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 通:N N、执策而临.之O O、其真不知.马也P P、安. 求其能千里耶?安: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临之( )之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其策之不以其道()于奴隶之手 祗:D D、祗辱.E E、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3通假字:A A、食马者不知

5、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饲”,喂 B B、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示 C 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D D、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4句子翻译 A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B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C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译文: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D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鞭策它, 不按正确的方法, 喂养又不

6、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里马啊 ! !(2 2)品读寓意了解作者,介绍背景思考问题,分析文章(小组讨论,任选题目)A A、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强调了什么问题?B B、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C C、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吧,记住我们千里马的不幸 ,1 1、要读出对这些饲马者的谴责与不满。2 2、请注意句式的选择:许多“不”字的使用,表达出了强烈的否定语气。D D、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注:第三自然段蕴藏着对驭马者无知、傲慢的憎恶、鄙视与嘲讽,请大家来试一试: 1 1、内养情感;外修语调、快慢、轻重、紧张舒缓;读时物我两忘 2 2、用排比修辞刻画了驭马者的愚妄 E E、本文表面 虽是在谈马, 其实是在谈人才, 那么文中以 “伯乐” 、 “千里马” 、 “食马者” 各比喻哪几类人? F F、全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文本 有人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 不能把发现千里马 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 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 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