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城镇体系的概念城镇体系的概念: :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城镇体系具有所有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系统”的共同特征:的共同特征: 整体性整体性 等级性或层次性等级性或层次性 动态性动态性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
2、出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年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在我国不约而同地受到重视,普遍开展,区划在我国不约而同地受到重视,普遍开展,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应运而生了。域城镇体系规划也应运而生了。 19831983年以来,大面积推广了年以来,大面积推广了“市带县市带县”和和“整整县改市县改市”的行政体制,各市领导为了指导全局的行政体制,各市领导为了指导全局的发展,客观上对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要求。的发展,客观上对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要求。 19841984年公布的我国城市规划条例年公布的我国城市规划条例 19891989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施行的年底,全国人大常
3、委会通过施行的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注重区域地域的完整性注重区域地域的完整性 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基础条件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基础条件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1.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 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变迁。市的转移、变迁。 2.2.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 目的是分析有利条件和
4、限制因素。自然资源和自然条目的是分析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状况、经济技术基础、区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状况、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抓住要害,重点深入。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抓住要害,重点深入。 3.3.城镇体系发展的经济基础城镇体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区域经济结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区域的工区域经济结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区域的农业发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展方向,农业结构
5、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响;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城镇其它第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城镇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条件分析中,有两种倾向需要避免在经济条件分析中,有两种倾向需要避免 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按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分成以下按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分成以下6 6部分:部分: 1.1.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这种综合评价在空间上必须全覆盖这种综合评价在空间上必须全覆盖 这种综合评价应该是多因素的这种综合评价应该是多因素的 这种综合评价
6、必须是定量的这种综合评价必须是定量的 2.2.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3.3.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4.4.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能分析的基础上 5.5.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1 1)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分布的控制性因素; (2 2)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地域结构的地)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理基础; (3 3)设计区
7、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或称发展)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或称发展走廊),高级别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走廊),高级别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分,连结尽可能多的城镇,特别是高级别的城市,体分,连结尽可能多的城镇,特别是高级别的城市,体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 (4 4)综合各城镇在职能、规模和网络结构中的特点)综合各城镇在职能、规模和网络结构中的特点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产力布局提供参考; (5 5)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
8、的特点,划分区)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带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集中体现了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集中体现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思想和观点,是整个成果的综合和浓缩,规划的思想和观点,是整个成果的综合和浓缩,是最富于地理变化和地理创造性的工作。决定是最富于地理变化和地理创造性的工作。决定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是很多的,各个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是很多的,各个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结构是千差万别的。城镇体系的空间空间网络结构是
9、千差万别的。城镇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是本区域的综合地域结构以及与更大网络结构是本区域的综合地域结构以及与更大范围区域整合的集中反映。范围区域整合的集中反映。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有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有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式 济宁市域是以济宁济宁市域是以济宁兖州兖州邹县三角形复合中邹县三角形复合中心为顶点的放射状结构,形成心为顶点的放射状结构,形成金三角复合金三角复合中心中心是规划构思的核心是规划构思的核心 泰安市域情况不同。它是以联结泰安和泰安市域情况不同。它是以联结泰安和大汶口大汶口磁窑的津浦线和磁窑的津浦线和104104国道为中心国道为中心轴的轴的双环结构双环结构 梧州地
10、区基本上是以梧州市为中心的梧州地区基本上是以梧州市为中心的五五指放射状结构指放射状结构 6.6.重点城镇或分区专论重点城镇或分区专论 现状现状: 全市总面积全市总面积4787.614787.61平方公里。共有建制镇平方公里。共有建制镇8989个,乡个,乡1 1个,其中,无锡市区建制镇个,其中,无锡市区建制镇4141个、乡个、乡1 1个,江阴市建制镇个,江阴市建制镇2020个,宜兴市建制镇个,宜兴市建制镇2828个。个。20012001年,全市户籍人口年,全市户籍人口435.3435.3万人,其中,无万人,其中,无锡市区锡市区213.5213.5万人,江阴市万人,江阴市115.3115.3万人,
11、宜兴市万人,宜兴市107.6107.6万人;城市化水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万人;城市化水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四普、五普口径计算分别为数据,四普、五普口径计算分别为53.66%53.66%和和 58.25%58.25% 规模等级规模等级结构结构 规划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十二个规划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十二个卫星城镇的三级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级特大卫星城镇的三级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级特大城市:无锡市主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无锡市主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二级中中心城市之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二级中心城市:江阴和宜兴市,江阴城区建
12、成现代化心城市:江阴和宜兴市,江阴城区建成现代化的工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和的工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和无锡市北翼的次级中心,宜兴城区是我国著名无锡市北翼的次级中心,宜兴城区是我国著名陶都,江苏省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和无锡市陶都,江苏省重要的工业、旅游城市和无锡市南翼次级中心;三级卫星城镇:无锡市区的洛南翼次级中心;三级卫星城镇:无锡市区的洛社、玉祁、陆区、港下、安镇、荡口等社、玉祁、陆区、港下、安镇、荡口等6 6个城个城镇,江阴市的长泾、青阳等镇,江阴市的长泾、青阳等2 2个城镇,宜兴市个城镇,宜兴市的张渚、和桥、周铁、徐舍等的张渚、和桥、周铁、徐舍等4 4个城镇个城
13、镇 城镇网络结构城镇网络结构 规划构建规划构建“多心、多层、多组团多心、多层、多组团”的城镇网络的城镇网络结构和结构和“一市多城、众星拱月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形成形成“两横一纵两横一纵”的的“干干”字型城镇发展轴。字型城镇发展轴。“两横两横”,分别是沿长江城镇发展轴和沿沪宁,分别是沿长江城镇发展轴和沿沪宁交通走廊城镇发展轴;交通走廊城镇发展轴;“一纵一纵”,是沿澄锡宜,是沿澄锡宜交通走廊城镇发展轴。以上述三条城镇发展轴交通走廊城镇发展轴。以上述三条城镇发展轴为主干,各级城镇间形成纵横交织的联系网络,为主干,各级城镇间形成纵横交织的联系网络,最终形成主导城镇发展轴线明显的
14、网络型城镇最终形成主导城镇发展轴线明显的网络型城镇体系。体系。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可以包括: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可以包括: (1 1)通过行政管理系统的强化,建立与)通过行政管理系统的强化,建立与加强城镇体系的发展;加强城镇体系的发展; (2 2)通过权力与资源的分配,影响城镇)通过权力与资源的分配,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体系的发展; (3 3)通过改变交通系统与其它基础设施)通过改变交通系统与其它基础设施系统,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系统,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 (4 4)通过政府对工业与公共项目的直接)通过政府对工业与公共项目的直接投资,以影响城
15、镇体系的发展;投资,以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 (5 5)通过对收入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改)通过对收入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改变以影响城镇体系;变以影响城镇体系; (6 6)通过鼓励、支持商品农业生产以影)通过鼓励、支持商品农业生产以影响城镇体系。响城镇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工作流程一、工作流程 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与城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与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市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大同小异,一般地说,可按以大同小异,一般地说,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图)。总的过下的步骤进行(图)。总的过程可以分成准备程可以分成准备调查、收集调查、收集资料资料分析、规划构思分析、规划构思与当与当地政府协调观点地政府协调观点编写文字报编写文字报告和绘图告和绘图向领导汇报和组织向领导汇报和组织评议等几个阶段。评议等几个阶段。 二、工作方法二、工作方法 1.1.注重调查研究,上下结合注重调查研究,上下结合 2.2.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 3.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总的说来,目前定量分析仍较薄弱,我们应该总的说来,目前定量分析仍较薄弱,我们应该提倡计量化、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教师版-古代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 防汛知识培训的意义
- 防汛知识专项培训课件
- 防汛业务知识培训会议课件
- 房地产产业活动方案
- 数码产品品牌宣传计划
- 线上购买行为研究-洞察及研究
- 食用菌菌种买卖合同-买卖合同4篇
- 中秋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演示模板
- 出租屋承包合同协议书与出租屋租赁合同6篇
- 营养性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
- GB/T 13576.4-1992锯齿形(3°、30°)螺纹公差
- GA 668-2006警用防暴车通用技术条件
- 《C语言程序设计》一等奖说课稿
- 油画综合材料与技法
- 血浆置换 (1)课件
- 保洁常用工具和设备一览表
- 测量教案5章-es-602g全站仪
- FJC系列浮选机说明书(最终版)2010100712
- 某项目工程应急处置预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通信系统原理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