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 1 / / 181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 3:燃烧的条件 同步检测试卷学校:_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14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4242 分,)1.1.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B.B. 可燃物C.C.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 D 以上都是2.2.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 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2、A.A.能导电 B.B.不易燃烧C.C.不易汽化D.D.密度比空气小3.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 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 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B.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C.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D. 硬纸板冲高后,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4.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 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
3、测试卷(有答案)2 2 / / 181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3 3 / / 1818A.A. 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B. 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 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5.5.月 日为全国 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A.A. 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B.B. 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C.C. 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D.D.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6.
4、6. 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探究燃烧条件:若处盛放木炭.先在 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处加热,、 处没有明显变化;待 处冷却至室温,在 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 处没有明显变化;在 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处变浑浊.模拟工业炼铁:若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和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和对比,说明 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3与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4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5实验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6实验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7.7.根据如图
5、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 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B.B. 现象 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C.C. 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D. 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8.8.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 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B.B.D.D.白麟燃烧C.C.尸铜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4 4 / / 1818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
6、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5 5 / / 1818A.A. 图甲:证明能与水反应B.B. 图乙: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C.C. 图丙: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D.D. 图丁: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10.10.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 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QA*严 f.1 0A.A.镁粉B.B.面粉C.C.煤粉D.D.大理石粉11.11.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 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C.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
7、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2.12.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体积分数空气体积 分数C C 面粉)D.D.石灰石粉9.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氧气耗尽,蜡烛熄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6 6 / / 1818点燃现象安 静燃 烧安 静燃 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 炸 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 不爆 炸A.A.体积分数为的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人教版
8、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7 7 / / 1818B.B. 收集的_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的纯度为C.C.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已纯净D D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13.13.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图 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B.B. 图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C.C. 图 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D. 若将图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14.14.如
9、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A.实验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 B 实验 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C. 实验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D.D.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3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9 9 分,)15.15.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 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B 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 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 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
10、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6.16.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 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氧气耗尽蜡烛熄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8 8 / / 1818【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9 9 / / 1818为吹的气流带走了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
11、以下.【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实验:如图甲,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如图乙,先将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 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还有【实验分析、讨论】实验 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填序号
12、)A.A. 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B.B. 用干冰灭火C.C. 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的火D.D. 用水灭火.17.17.下列实验设计合理并能够成功的是()长玻璃管带柄金属活塞稀释浓硫酸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010 / / 1818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3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9 9 分,)18.18.年 月曰,江苏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子啊 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已造成人死亡,人受伤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1
13、)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细小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 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有反应物接触面积和 _ 等.(2 2)镁粉用于汽车轮毂抛光,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写出相 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 ,因此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及热源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露天随地堆放(3 3)亮亮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 面粉,点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111 / / 1818蜡
14、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打气筒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 _ ,鼓入空气的作用 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_ ;2近期我国全面开展排查粉尘生产,请你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 (写一点)19.19.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实验实验20.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了可 燃 物 燃 烧 条 件 ” 的 实 验 探 究 .【提出问题】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什么条件?【猜想与假设】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一定的温度.【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
15、的着火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212 / / 1818【实验探究】同学们用图一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现象与结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瘟气球A(2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 、_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发现,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讨论后认为图一所示装置存在不足,于是对其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拓展实验】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组同学将试管倒立在水中,小心取下 气球,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
16、是 _;同学们做此 拓展实验”的目的是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1 小题,共计 1010 分,)21.21.(10(10 分) )小张老师认为,要做好教材中的粉尘爆炸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容器的气密性要好;容器的容积要适中;面粉在容器要被充分扬起请你帮助小张老 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1)如图 所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铁质与纸质茶叶罐哪个气密性好些?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2)在用洗耳球吹气的条件下,小张老师发现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堆放在罐底靠近 小孔处”,淀粉被扬起的程度较差,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3)小张老师看到,从放入燃烧着的酒精棉球,盖上盖子,到吹气,大概需要秒 的时间你
17、有什么主意能帮助小张老师,测出罐内酒精棉球持续燃烧的时间,从而确定选用大罐还是小罐?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2 小题,每题 1515 分,共计 3030 分,)22.22.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下面 请你根据提供的物质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玻璃杯、镊子、水、酒精、小木条、煤块、棉花球等.(1(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t?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313 / / 1818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实验假设实验内容实验现 象实验结论、可能与物 质有关;实验
18、(实验装置的应选 择: ; )(填序号,下同)燃烧; 没有燃 烧;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 件:物质具有性:、可能与;实验(实验装置的应选择:;)很快熄灭;持续燃烧;要与接触;、可能与着 火点有关.实验(实验装置的应选择:;)点燃时 间短; 点燃时 间长;着火点低先燃烧23.2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查阅资料】(1 1 )白磷和红磷燃烧,都能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2 2)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当白磷受到轻微的摩擦或被加热到时,就会燃烧.【进行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实验L L 实验实验实验k氧气氧汽_熱水匚一冷水空臺
19、1 白确PUF |JL L.j|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解释与结论】(1 1) 实验_ 和实验_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选填序号)(2 2) 实验_ 和实验_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选填序号)【反思与评价】(1 1) 该组实验运用了 _ 的方法.小煤块蘸育水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414 / / 1818(2 2) 以上四个实验中,实验 _省略不做也可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序号)【拓展延伸】白磷必须贮存在密闭容器里,少量时可保存在水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
20、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 3:燃烧的条件 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14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4242 分)1.1.【答案】C C【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由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 烧.故选.2.2.【答案】B B【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解答】解:、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 氯化碳不能导电,故错误;、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 故错误;、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大,故错误; 故选项为:.3.3.【答案】C C【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 炸, 据此解答.【解答】解:、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 熄灭,故正确;、
22、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故正确、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所以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 生燃爆事故,故 错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515 / / 1818、硬纸板冲高后,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故正确.故选.4.4.【答案】B B【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解答】解:、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
23、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 熄灭,正确;、着火点是物质故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故选.5.5.【答案】B B【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考虑;、根据防震的方法考虑;、根据人工降雨的好处考虑;、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考虑本题.【解答】解:、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点燃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所以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故说法正确;、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外宽阔的地方躲避,故说法错误;、通过人工降雨可以使庄稼获得水分,能缓解旱情,故说法正
24、确;、沙尘暴是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减少造成的,所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故说法正确.故选.6.6.【答案】D D【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炼铁的原理、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 与 对比,通入的气体不同,温度相同,由中木炭能燃烧 中木炭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 正确;2和 对比,氧气能与木炭反应氮气不能与木炭反应,说明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故正确;3与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错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
25、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616 / / 18184该实验不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 错误;5实验 中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该装置缺乏尾气处理装置,故正确;6实验 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是氧元素的质量,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不可能相等故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故选7.7.【答案】A A【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解析】利用该图示可以来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作对比,说明温度相 同,但若没氧气也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作对比, 温度相同, 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可
26、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也不能燃烧.【解答】解:、现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 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高于,故错误;、由热水的温度为,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已经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的着火点低于,故正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中白磷符合燃烧的条件,中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在水下没有氧气,所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故正确;、和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能燃烧说明达到了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8.8.【答案】D D【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 火,进行分析判断.【解
27、答】解: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 到明火.、硫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煤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石灰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 现象,故选项正确.故选:9.9.【答案】B B【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717 / / 18
28、18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二氧化碳直接通入试管的水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错误;、在金属罐中用燃烧的蜡烛、面粉并鼓入空气的方法能验证粉尘能发生爆炸,正确;、手握的方法在此处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因为有两个出气口,错误;、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10.10.【答案】D D【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气接触发生剧烈燃烧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解: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气接触发生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容易发生 爆炸
29、,面粉、煤粉、镁粉都能燃烧,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容易发生爆炸,大理石不 能燃烧,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11.11.【答案】B B【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 炸,据此解答.【解答】解:、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 熄灭,正确;、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12.12.【答案】A A【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
30、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 遇着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 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先检验气体的 纯度,以防发生爆炸.【解答】解:、从题目中表格知,体积分数为的 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正确;、收集的 能安静燃烧,说明的纯度大于等于,故 项错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818 / / 1818、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
31、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 纯度大于等于,故 项错误;、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 炸,故项错误.故选13.13.【答案】A A【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回答本题: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并能灵活运 用.【解答】解:、图 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 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正确;、图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错误;、图 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都符合燃烧条件,所以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正确;、由
32、于红磷的着火点为度,热水温度根本就达不到,所以若将图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错误.故选 14.14.【答案】C C【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现象 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现象.【解答】解:、实验 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 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正确;、图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正确;、图 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错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3、),并达到着火点,故 正确. 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3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9 9 分)15.15.【答案】B,CB,C【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 炸,据此解答.【解答】解:、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 熄灭,正确;、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1919 / / 1818、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
34、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不是 一定会发生燃爆,错误;、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 .16.16.【答案】移走可燃物【实验分析、讨论】实验2 2 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增大加热面积,尽快达到着火点以上温度故答案为:增大加热面积,尽快达到着火点以上温度【拓展应用】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所以与其原理相同的是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 灭火,故选 A A【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探究一】根据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探究二】【实验结论】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实验分析、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拓展应用】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35、解答.【解答】【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 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能灭火;用扇子扇灭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从而蜡烛熄灭;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用扇子扇灭蜡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蜡烛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实验结论】蜡烛的着火点约为,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实验分析、讨论】实验 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增大加热面积,尽快达到着火点以 上温度;故答案为:增大加
36、热面积,尽快达到着火点以上温度;【拓展应用】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所以与其原理相同的是消防用大功 率风力灭火机灭火,故选 .17.17.【答案】B,CB,C【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应该把红磷和白磷同时放在铜片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以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把试剂瓶中的氧气耗尽;、用锌和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锌和稀盐酸应该在一个密闭系统中反应.【解答】解:、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水注
37、入浓硫酸中,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要 不断搅拌;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 需要与氧气接触,该选项设计合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燃烧可以把试剂瓶中的氧气耗尽,通过进入试剂瓶 中水的体积和试剂瓶容积的比较,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设计合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2020 / / 1818、锌和稀盐酸放在一个敞口容器中,锌和稀盐酸混合反应
38、时,生成的氢气向空气中 扩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选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3 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 9 9 分)18.18.【答案】 浓度是否达到爆炸极限点燃5可燃物,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空间,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考点】燃烧和爆炸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爆炸的条件解答,根据镁和氧气的反应解答,根 据防范爆炸的措施解答即可.【解答】解:(1 1)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有反应物接触面积和浓度是否达到爆炸极限有关,(2 2)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
39、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故 保存镁粉时需要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且远离火种及热源或者是隔绝空气密封保存,不能露天随地堆放,(3 3)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鼓入空气能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 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该实验中发生爆炸,说明除具备了燃烧的三 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有限空间内,19.19.【答案】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即可作答.【解答】解: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占八、:再根据题
40、干中图进行分析可知答案:实验一:玻璃棒不是可燃物,故不燃烧;实验二:由图可知,隔绝氧气,则不能继续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或空气)有关;实验三: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注意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故答案为: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氧气(或空气)、实验三: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20.20.【答案】点燃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防止有毒物质逸入空气,防止空气污染,试管内水面上升至约距试管口 -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验活动 3 3:燃烧的条件_ _同步检测试卷(有答案)2121 / / 1818【考点】燃烧的条件与
41、灭火原理探究【解析】(1 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2 2)根据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进行解答;反思与评价:根据改进后的装置能防止有毒物质逸入空气,防止空气污染进行解答;拓展实验:根据白磷燃烧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反 应后试管倒立,可观察到试管内水面上升至约距试管口五分之一处进行解答.【解答】解:(1 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点燃;(2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 氧气接触;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能防止有毒物质逸入空气,防止空气污染;拓展实验:白磷燃烧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反应后 试管倒立,可观察到试管内水面上升至约距试管口五分之一处.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1 小题,共计 1010 分)21.21.【答案】(1 1)取空茶叶罐,改好盖子,全部浸没在热水中,观察罐周围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气 密性良好.因空罐内有空气,浸没在热水中,空气受热膨胀,若漏气,一定会有气泡 冒出.(2 2)取一小塑料药瓶,剪去颈部,从底部侧面打一小孔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放入小 药瓶中,把小药瓶放在罐内,使药瓶的小孔与罐上的小孔对齐,再用洗耳球吹气,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_ _第七章_ _燃料及其利用_ _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服务中心流程优化师流程优化师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 BIM工程师BIM建模标准规范
- UI设计师作品集指南
- IT总监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计划
- 2026-2031中国船舶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
- ERP实施团队负责人岗位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 2026-2031中国领带市场深度评估报告
- 2026-2031中国品牌橱柜行业深度调研研究报告
- 家电全渠道营销策略下的效果预测与优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气质协同减排-洞察及研究
- 绵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16.2.4整式的除法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港式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资产负债表(适用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组织)》
- 《发票发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秋季新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跨学科实践 乐器的调查与制作
- 民兵潜力数据调查培训
-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教案81用好电子小帮手之活动一电子产品走近你我他
- 离职员工不损害公司声誉保证书
- 3.8 第1课时弧长的计算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