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试题_第1页
试验检测试题_第2页
试验检测试题_第3页
试验检测试题_第4页
试验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验检测试题(粗细骨料试验)一、填空题(15题)1、当粗骨料最大粒径为50mm时,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应为200×200×200mm的立方体。2、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 砂率是依据设计水灰比和骨料最大粒径和种类来确定的。3、称取堆积密度为1600kg/m3的干碎石600g,浸水24小时后称其水中质量为381g,则该碎石的表观密度为2.74g/cm3,空隙率为41.6%(w取1)。4、配制混凝土时需采用最佳砂率,这样可在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一定情况下,获得 最大的坍落度值,或者在坍落度值一定的条件下,水泥用量最少。5、砂率是指混凝土集料中砂子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2、6、当砂筛分时,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7、筛分过程中注意控制质量损失,筛后散失不得超过筛前的试样总质量的1%。8、粗、细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的计算结果均精确至10kg/m³。9、砂的细度模数A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m、 300m、150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10、砂的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11、有机物含量试验当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时,则应将该试样倒入烧杯中放在温度为

3、60-70 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12、依据TB10424标准,粗骨料进场常规检验项目有颗粒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紧密空隙率。13、粗骨料选择时应考虑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不宜超过保护层的2/3,腐蚀严重条件不宜超过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14、配制C50及以上的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15、细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检验,试样需要经过5次循环。二、单选题(15题)1、普通水泥混凝土用砂,按( C )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三个级配区。 A、2.36mm;B、1.18mm;C、0.600mm

4、;D、0.300mm2、含水率为5%的砂220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为(B )g。 A、209;B、209.52;C、210;D、210.953、混凝土用砂应尽量采用( D )的砂。A、空隙率小;B、总表面积小;C、总表面积大;D、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4、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砂率(A ) A、应适当减小;B、不变;C、应适当增加;D、无法判定5、规范规定中砂的细度模数为( C )。A、3.12.3 B、3.22.4 C、3.02.3 D、3.22.36、与连续级配相比较,单级配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缺点是( B )。A、水泥用量大;B、拌和物易离析;C、混凝土砂率小;D、

5、单位用水量低7、评价粗集料力学性能的指标的是( B )A、抗压强度 B、压碎值 C、坚固性 D、磨耗率8、6、依据JGJ52-2006标准,碎石或卵石含泥量试验使用两个套筛正确的是( A )。A、1.25mm与0.08mm B、1.25mm与0.63mm C、0.63mm与0.08mm9、两份质量为500g的烘干砂子试样,进行含泥量试验,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分别为485.0g和486.0g,其含泥量为( A )A、 2.9% B、 3.0% C、 3.1% D、 2.8%10、JGJ52-2006中规定,粗骨料进行堆积密度试验时最大粒径为31.5mm应选用( C )容量筒。A、5升 B、10升

6、 C、20升 D、30升11、石子压碎指标试验中,压力试验机按( D )速度均匀加荷至( D )并稳荷5s,然后卸载。A、2kN/s,200kN B、500N/s,25kN C、5kN/s,300kN D、1kN/s,200kN12、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规定最大粒径为16.0mm的石子,做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为( B )。 A、3.0kg B、3.2kg C、3.5kg D、3.8kg1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中规定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B )。 A、1.5% B、2.0% C、 2.5% D、3.0%14、砂石试验时,室

7、内温度应保持在( C )。 A、20±2 B、20±3 C、20±5 D、22±2 15、砂的泥块含量试验中,试样倒入清水后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应浸泡( C )。 A、12h B、18h C、24h D、至水清澈三、判断题(对打“”,错的打“”)(15题)1、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不一定相同。 ()2、细度模数是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越小砂越粗。 (×)3、轻物质是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4、砂率的大小主要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对强度的影响较小。 ()5、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

8、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6、国标GB/T14684规定含泥量是指天然砂中粒径小于80m的颗粒含量。(×)7、国标GB/T14684与GB/T14685中规定砂和石按技术要求都分为3类。()8、国标GB/T14684与GB/T14685中要求砂和石的组批规则是按同分类、规格、类别及日产量每400t为一批。 (×)9、限制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原因是因为它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10、铁路混凝土工程中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11、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4.75mm和60m筛档外,可

9、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10%。 (×)12、TB10424中规定,施工单位对有机物含量指标要每年抽检一次。 (×)13、铁路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不可选用卵石。 (×)14、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当遇雨天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 ()15、国标GB/T14684规定对于颗粒材质不均匀的砂子试样,如表观密度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可取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四、问答题(6题) 1、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定义是什么?.答:卵石、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

10、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2、砂子筛分曲线位于级配范围曲线图中的1区、2区、3区说明什么问题?三个区以外的区域又说明什么? 答:工程用砂是把细度模数在1.6-3.7范围内的砂按0.600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为三个级配区,若混凝土用砂的级配曲线完全处于三个区的某一个区中,说明其级配符合混凝土用砂的级配要求。如果砂的级配在一个(或几个)筛孔超出了所属的级配区范围,说明该砂不符合级配要求,不得使用。3、简述石子压碎指标的试验步骤。答:将试样风干筛除大于19.0mm及小于9.50mm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称取试样3000g,分两层装入模

11、内,每装一层后,在底盘下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按住试模筒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两层颠实后,平整表面,盖上压头。把装有试样的圆模放在压力试验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并稳荷5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过2.36mm筛,称出筛余,精确至1g。4、简述砂的含泥量试验步骤。答: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干燥箱中用(105±5)烘干至恒量,冷却后分为两份备用。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高于试样越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

12、.18mm及75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75m的颗粒。试验前应将筛湿润,在整个过程中防止砂粒流失。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干燥箱中用(105±5)烘干至恒量,冷却后称重,精确至0.1g。5、配制混凝土时为什么要选用合理砂率?砂率太大和太小有什么不好? 答:砂率表征混凝土拌和物中砂与石相对用量的比例关系。由于砂率变化将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产生变化,坍落度亦随之变化。当砂率选用合理时,可使水泥浆量不变

13、的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流动性,或在保证流动性即工作性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小水泥浆用量,从而节约水泥。砂率太大,由于集料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不变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砂率过小时,集料表面积虽小,但由于砂用量过少,不足以填充粗骨料空隙,使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变差,严重时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6、简述砂轻物质含量中重液的配置方法。答:向1000mL的量杯中加水至600mL刻度处,再加入1500g氯化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锌充分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部分溶液倒入250mL量筒中测其相对密度;若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则倒回1000mL量杯中,再加入氯化锌,待全部溶解并冷

14、却至室温后测其密度,直至溶液密度达到2000kg/m3为止。五、计算题(5题)1、两种砂筛分结果(分计存留量)如下(砂样各重500g)筛孔(mm)5.02.51.250.630.3150.16筛底A砂(g)025257512024510B砂(g)501501507550250试用细度模数评价两种砂的粗细程度。解:筛孔(mm)52.51.250.630.3150.16底分计筛余量(g)A样025257512024510B样501501507550250分计筛余百分率(%)A样0551524492B样103030151050累计筛余百分率(%)A样0510254998100B样1040708595

15、1000通过量(%)A样1009590755120B样90603015500 计算细度模数 由细度模数A砂为细砂,B砂细度模数已超过工程用砂对细度模数(1.63.7)的要求。2、某工地用水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1:1.5:3.0,W/C=0.50。砂、石的表观密度分别为2.65g/cm3、2.70g/cm3,未使用任何外加剂。试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如施工工地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1%,试求现场拌制400L混凝土所需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1kg)。解:(1)设水泥用量为x 2.49973x=990 x=396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396kg 水=198

16、kg 砂=594kg 石=1188kg(2)施工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水泥=396kg 砂=594(1+0.05)=624kg 石=1188(1+0.01)=1200kg 水=198-594×0.05-1188×0.01=156.4kg(3)400L混凝土材料用量 水=156.4×0.4=62.56kg 水泥=396×0.4=158.4kg 砂=624×0.4=250kg 石=1200×0.4=480kg3、两份潮湿砂子试样质量分别为520.5g和511.4g,烘干后质量分别为467.4g和459.3g,计算该砂的含水率并评定结果。解:(

17、520.5-467.4)/467.4×100=11.4%(511.4-459.3)/459.3×100=11.3%11.4-11.3=0.1 0.2 故其两次平均值11.4%作为该砂的含水率。4、计算出石子筛分的结果,并判定颗粒级配及公称粒径。筛孔尺寸(mm)31.526.519.016.09.504.752.36筛余质量(g)0024001020142010016分计筛余(%)48.020.428.41.60.1累计筛余(%)4868979898筛分试样总质量5000g最大粒径(mm)25散失质量(g)44检测结果连续粒级,公称粒径5-25mm参考表:公称粒级(mm)累计

18、筛余/%方孔筛/mm2.364.759.5016.019.026.531.5连续粒级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80-0-1005-2595-10090-100-30-70-0-505-31.595-10090-10070-90-15-45-0-5单粒级5-1095-10080-1000-15010-1695-10080-1000-1510-2095-10085-1000-15016-2595-10055-7025-400-1016-31.595-10085-1000-10解:计算结果省略,分计筛余精确至0.1%,累计筛余精确至1%

19、,比较散失质量是否超过总质量的1%。5、一碎石试样,烘干质量为2231g,吊篮在水中质量为153g,测得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为1531g,水温修正系数以0.008计。再用质量为1953g的10L容量筒称得与试样总质量为18201g。计算该碎石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紧密空隙率。解:表观密度:2231×1000/(2231+153-1531)-0.008×1000=2610kg/m3堆积密度:(18201-1953)/10=1620 kg/m3紧密空隙率:(1-1620/2610)×100=38%六、案例分析题(4题)1、施工中常发现混凝土浇筑体顶面产生横向裂纹(多

20、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拆模后侧表面有砂粒或石子露头等缺陷,除去浇捣原因,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可以从两方面说明:一是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尽合理,包括骨料级配差,配合比例不佳,如砂率过小,水灰比过大,导致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差,甚至有离析现象,经浇捣后石子下移,砂浆上浮,遇到蒸发量大时,水份损失过多过快,因砂浆收缩表面出现裂纹。侧面则因混凝土保水性差,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洗刷了包裹砂粒或石子的水泥浆使砂粒与石子露头,此种情况多发生在模板接缝处及其附近,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变差。另一种情况是施工中未严格执行配合比例,材料未按配合比例严格计量,尤其是用水量控制不好时,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

21、严重时出现离析、同样会引发上述缺陷。2、某大型立交桥,在80年代发生膨胀开裂,后用隔断水来源的方法控制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于是将数千条裂缝均注射环氧树脂,表面又涂两道环氧树脂,完全隔绝了外部水的来源,但仅过了一年又开裂,试分析其产生原因。答:由于碱-骨料是混凝土内部的碱和碱活性骨料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经若干年反应,反应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吸水膨胀所致。碱活性骨料通过搅拌机拌合,在混凝土内部的分布大体上是均匀的,碱在混凝土孔隙液中,凡是连通的孔隙,由于浓度平衡规律也大体上是均衡的,如果混凝土内部具备了碱骨料反应因素,就很难控制其反应的发展。3、某铁路工程特大桥施工,主体混凝土基本完工质量满足要求。在C30混凝土步行板浇筑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坍落度为70mm,并出现离析现象,(C30混凝土步行板设计坍落度为120mm)构件混凝土试块的28天抗压强度为26.0MPa。试验检测人员在在分析原因时看了混凝土中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抽检情况及检测报告,发现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的检测指标合格,粗骨料中含泥量为3.0%,细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