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实 验 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2017/11/24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目 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3二实验原理3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4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5五实验记录5六实验分析6七预习与回答11八实验结论1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报告要求:(1)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

2、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2)用文字简洁叙述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3)利用上表作出Nyquist图。(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5)实验数据借助Matlab作图,求系统参数。二实验原理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和难点。建模一般有机理建模和辨识建模两种方法。机理建模就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关系式,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辨识建模主要是人工或计算机通过实验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两种方法在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常常是互补运

3、用的。辨识建模又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俗称频域法。还有时域法等。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多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模型只取主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参数。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 ,测幅频特性时,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测相频有两种方法:(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

4、测出波形的周期T和相位差t,则相位差 。这种方法直观,容易理解。就模拟示波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高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2)李沙育图形法:将系统输入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X轴输入,将系统输出端的正弦信号接示波器的Y轴输入,两个正弦波将合成一个椭圆。通过椭圆的切、割比值;椭圆所在的象限;椭圆轨迹的旋转方向三个要素来决定相位差。就模拟示波器而言,这种方法用于低频信号测量比较合适。若用数字示波器或虚拟示波器,建议用双踪信号比较法。利用幅频和相频的实验数据可以作出系统的波Bode图和Nyquist图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1)如图接线,用实验台上的U7、U9、U11、U13单元,信号源的输入接“数据采集接

5、口”AD1(兰色波形),系统输出接“数据采集接口”AD2(红色波形)。(2)信号源选“正弦波”,幅度、频率根据实际线路图自定,要预习。(3)点击屏上THBDC-1示波器图标,直接点击“确定”,进入虚拟示波器界面,点“示波器(E)”菜单,选中“幅值自动”和“时基自动”。在“通道选择”下拉菜单中选“通道(1-2)”,“采样频率”调至“1”。点“开始采集”后,虚拟示波器可看到正弦波,再点“停止采集”,波形将被锁住,利用示波器“双十跟踪”可准确读出波形的幅度。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分别读出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峰峰值,填入幅频数据表中。f=0.16时要耐心。(4)测出双踪不同频率下的t和T填相频数据表,利用公式

6、算出相位差。频率f(Hz)0.160.320.641.111.592.393.184.786.3711.115.91.02.04.07.010.015.020.030.040.070.0100.02220LgtT实验线路图:Y1 XorY2100K100K200K200K100K100K200K200K0.47F0.1F1F正 弦信号源虚拟示波器AD1AD2-+-+-+-+Y1 XorY2100K100K200K200K100K100K200K200K0.47F0.1F1F正 弦信号源虚拟示波器AD1AD2-+-+-+-+Y1 XorY2100K100K200K200K100K100K200K

7、200K0.47F0.1F1F正 弦信号源虚拟示波器AD1AD2-+-+-+-+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THBDC-1实验平台THBDC-1虚拟示波器五实验记录测出双踪不同频率下的t和T填相频数据表,利用公式算出相位差。频率f(Hz)0.160.320.641.111.592.393.184.786.3711.115.91.02.04.07.010.015.020.030.040.070.0100.02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23.913.833.573.012.431.681.160.590.340.0890.03420Lg-0.1

8、98-0.377-0.988-2.47-4.33-7.54-10.8-16.6-21.4-33.1-41.4t0.1890.1730.1640.1590.1450.1320.1140.0960.07560.05320.0394T6.253.131.560.9010.6290.4180.3450.2090.1570.09610.062910.919.937.863.583.0114.0119.0165.0173.0199.0226.0六实验分析(1)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系统

9、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2)用文字简洁叙述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 答: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其对数幅频特性与与对数相频特性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只要知道其对数幅频特性,就可以唯一地写出其传递函数。在对数幅频特性上分别画出斜率为40dB/s. 在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 分别画出斜率为40dB/dec、20dB/dec、0dB/dec、-20dB/dec、-40dB/dec、-60dB/dec等的渐近线,平移这些渐近线直至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有切点,找出斜率临近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即为一个转折频率点。求出相应的时间常数T=1/w,且通过斜率可以判断为惯

10、性环节 (在分母上)还是一阶微分环节(在分子上),在确定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后可以确定出常数K。(3)利用上表作出Nyquist图。(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答:实验误差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实验测量数据的误差,如读数误差;系统电子元器件的误差;实际作图时的误差;频率转折点会受到其他转折点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减小误差:输出衰减较小时,将图形放大再进行测量;利用计算机软件作图,减少人为误差;对每个频率转折点进行修正。(5)实验数据借助Matlab作图,求系统参数。在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 分别画出斜率为0dB/dec、-20dB/dec、-40dB/d

11、ec、-60dB/dec等的渐近线,平移这些渐近线直至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有切点,找出斜率临近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系统传递函数表示形式为:由折线式Bode图得到折线频率为:w1=6.321,w2=21.95,w3=53.52求得T1=0.158,T2=0.0456,T3=0.0187,即实际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158s+1)(0.0456s+1)(0.0187s+1)七预习与回答(1) 实验时,如何确定正弦信号的幅值?幅度太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幅度过小又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实验时,为确定正弦信号幅值可以先根据实验参数,计算正弦信号幅值大致的范围,然后进行调节。具体确定调节幅值时,要保证输入波形不失真以及保证在频率较大时输出信号衰减后人能够测量出来。正弦信号幅度过大,波形超出线性变化区域,产生失真;正弦信号波形过小,后续测量值过小,无法精确的测量。(2) 当系统参数未知时,如何确定正弦信号源的频率?答:当系统参数未知时,采取逐点法进行描述,即 从0变化到,得到变化时幅度和相位的值。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