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和框架结构_第1页
柱和框架结构_第2页
柱和框架结构_第3页
柱和框架结构_第4页
柱和框架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13.3.1概述概述框架结构的发展: 金釭加枋木; 哥特式建筑为雏形(如巴黎圣母院),主要采用砖石材料; 铸铁使框架结构较快发展(以水晶宫为代表)。柱:柱: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 荷载传至基础的竖向直杆。 压屈压屈成为其主要的受力特征,丧失稳定的压屈失效限制了柱的承受荷载的能力; 影响柱压屈失效的关键因素是长细比长细比; 稳定系数稳定系数( 1)。 框架框架是由是由框架柱框架柱(竖向构件)和(竖向构件)和框架梁框架梁(水平(水平构件)刚性连接组成的平面结构体系。构件)刚性连接组成的平面结构体系。框架的特征:框架的特征:1 1)梁、柱连接为刚节点;)梁、柱连接为刚节点;2

2、 2)梁端受有部分固端约束的负弯矩,梁主要受弯、)梁端受有部分固端约束的负弯矩,梁主要受弯、剪和压缩作用,计算中压缩作用可不考虑;剪和压缩作用,计算中压缩作用可不考虑;3 3)柱主要受压缩和弯曲作用,剪切作用可不考虑;)柱主要受压缩和弯曲作用,剪切作用可不考虑;4 4)几何不变体系。静定和超静定。)几何不变体系。静定和超静定。 不允许采用几何可变体系。不允许采用几何可变体系。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是结构单元的叠加。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3.3.23.3.2柱网和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柱网和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 柱网:柱网:柱在平面上排列形成的网格;由柱间梁的跨 度和柱的间距组成。柱网布局分为柱网布局分为:

3、 (1)均匀式框架构件重复布置,柱间距均等; (2)周边式同(1),周边有大体相等的柱间距;(3)错列式各柱列错开并居中布置; (4)集中式柱子相对集中,梁向两端外挑; 建筑平面上,柱网可形成正方形、矩形、圆形和半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弧线形、十字形等。框架结构的布置应注意:(1)柱网布置规律且便于施工;(2)主要受力方向明确;(3)非主要受力方向处置合理;(4)框架跨度6-12m;框架间距4-6m;层高3-5m。不便于施工便于施工柱截面尺寸的估算: N重力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可取标准值的 1.25-1.3倍; bh柱截面尺寸; fc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轴压比,取0.7-0.9。另

4、外,柱截面尺寸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小边长不宜小于300mm; 柱净高与柱截面最大边长之比不宜小于4; 截面尺寸应以50mm为模数。几个典型部位的柱网处理方法:几个典型部位的柱网处理方法:(1)角隅处1)框架结构为单向受力体系(a、b两种); 柱网处理,图b的比图a好 2)框架结构为双向受力体系,角隅处布置不会有异型(建筑物中有L形角隅区,宜采用正方形结构网格);3)圆弧过渡(构件长短不一,不便于施工);4)设置独立区域;(2)建筑平面有错位较小错移时,采用单向板和承重墙结构很方便。较小错移时,采用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较麻烦。协调错移尺寸与柱网尺寸,能形成规则的柱网。 2)大空间放在顶层; 3)

5、大空间在中层或低层;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3)小空间柱网建筑物中有特殊的大空间时 1)大空间和小柱网分开设置; (1)短柱和长柱 短柱:高度与截面尺寸相差不多的构件(H/B 4) 轴心受压承载力 P1 =fA 长柱:高度与截面尺寸相差较大的构件 轴心受压承载力 H/r柱的长细比122222222)(PArHEHArEHEIP3.3.33.3.3柱和框架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柱和框架结构的几个重要概念 建筑力学P217 (2 2)柱端支承条件、计算高度、柱的侧向支撑和柱)柱端支承条件、计算高度、柱的侧向支撑和柱 截面布置截面布置柱端支承条件(4种):两端铰接、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自

6、由;计算高度分别为:H、0.5H、0.7H、2H承载力分别为P、4P、2P、P/4建筑力学P218 为减小柱计算高度以增大其承载力,可沿柱高设置侧向支撑。图a,y方向加侧向支撑,y方向计算高度减半,y方向承载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x方向未加侧向支撑,承载力不变。图b工形截面,须加侧向支撑,使柱在弱轴方向上的承载力与强轴方向相当。(3 3)框(刚)架和排架)框(刚)架和排架 框架(多高层)和门式刚架(单层):梁柱连接节点 是刚节点,传递弯矩。 排架(单层):排架(单层):梁柱连接节点是铰接的,不传递弯矩。(1)分层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分析)3.3.43.3.4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分层分层- -传递传递- -组合组合(2)反弯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内力分析)1 1)横梁刚度无限大)横梁刚度无限大2 2)各柱端同位移,柱的剪力与侧移刚度成正比)各柱端同位移,柱的剪力与侧移刚度成正比3 3)柱端弯矩由柱的剪力和反弯点位置确定;)柱端弯矩由柱的剪力和反弯点位置确定;4 4)梁端弯矩由节点力矩平衡确定;)梁端弯矩由节点力矩平衡确定;5 5)中间节点梁端弯矩按梁的转动刚度分配不平衡)中间节点梁端弯矩按梁的转动刚度分配不平衡弯矩求得。弯矩求得。(3)单层排架结构的内力分析例题3.4:框架内力分布特点:框架内力分布特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端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