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细胞的增殖_第1页
课时训练 细胞的增殖_第2页
课时训练 细胞的增殖_第3页
课时训练 细胞的增殖_第4页
课时训练 细胞的增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2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a,核DNA含量为b;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A2a和b Ba/2和b/2 C2a和b/2 Da和b3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A2,16 B2,8 C4,8 D4,16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很可能为动物细胞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5右图是某同学画的有丝分裂后期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图,图中共有几处明显的错误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6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7(2

3、011·福建福州)如下图所示,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8李磊同学用染色体数为20的二倍体植物玉米的根尖做有丝分裂实验,下列是他所看到的现象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有的细胞有染色单体且散乱地分布于纺锤体中央,据此他判断该细胞为前期B他绘中期图时,先在细胞中央画一横线,代表赤道板,然后将染色体的

4、着丝粒沿赤道板排布,最后画出染色体C看到有一个细胞在赤道板附近有40个着丝粒,据此他判断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D由于前期和末期的染色体、细胞核的变化相反,使得这两个时期难以区别,他是根据有无染色单体进行区分的9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浆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成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在体外进行分裂时,移向每极的基因应该是()A当A与B移向一极时,a与b移向另一极 B移向两极的均为A、a、B、bCAA与BB移向一极,aa与bb移向另一极 D移向每极的均为A、A、a、a、B、B、b、b10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h)a时期(分裂间期)b时期(分

5、裂期)物种110.30.4物种2180.5物种316.52物种410.42.3A四种植物的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D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细胞核中进行着转录和翻译过程11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12现用洋葱根尖完成如下实验:用蒸馏水培养的

6、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在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的(NH4)2SO4,测定pH,将洋葱根系浸入其中,2 h后再测定pH。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实验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B实验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4NC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D实验的目的之一可能是认识根系对矿质离子的选择吸收,但还需设计对照组13对果蝇进行有丝分裂的体细胞中一对同源

7、染色体用32P进行标记,让其在无放射性培养液中持续分裂2次,不考虑变异情况下,测定所得4个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比例不可能为()A25% B50% C75% D100%二、非选择题14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分别是_、_。(2)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甲图中的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3)乙图中c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_,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有丝分裂的_期才可能开始变化。(4)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

8、最活跃的时期是_(填字母),这也说明在上述时期进行了大量蛋白质的合成。15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菊花植株进行了观察和探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观察到菊花植株的成熟叶片呈绿色,其原因是_。(2)若分离出菊花植株细胞中完整的线粒体,并将其悬浮在含有葡萄糖且pH适宜的缓冲液系统中,并通入O2,发现葡萄糖并没有被消耗。原因是_。(3)不用菊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4)取茎中中轴、侧枝、髓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测定其细胞周期的时间如下表(单位:小时)分生组织部位周期总时间间期G1SG2中轴135.0112.410.19.3侧枝51.430.97.99.4髓72.551.78.9

9、8.7测定细胞周期必须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_。表中各材料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约为_h。同种生物内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_期;DNA的复制是在S期完成的,则DNA聚合酶的合成很可能在_期(用表中字母G1或S或G2表示)。根据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第七讲 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主要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旺盛)且分裂期相对较长(看到的分裂期细胞多)的材料。答案:D2.解析: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都提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时DNA已加倍而染色体数未变,后期染色单体消失时DNA不变仍为b而染色体加倍变为2a。答案:A

10、3.解析:两对同源染色体含32P的DNA单链有8条,复制形成的每个染色单体都有一个DNA单链被32P标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都含有32P标记的4条单链,每个细胞再经过连续3次有丝分裂,分别带有32P的4条单链随机进入到8个子细胞中,因此含32P的细胞最少数是2,最多数是8。答案:B4.解析:题图中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且着丝粒整齐排列,所以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在后期时,只是着丝粒分裂,使子染色体平均分向两极,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都相同且都有同源染色体,与分裂前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也一致。答案:D5.解析:仔细观察题图,并据有丝分裂后期特征不难发现四处错误,分别为:未画出中心体;

11、不应画出细胞板;应为均等分裂图像;上下对应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应相同。注意:第3次卵裂时细胞质不均分。答案:D6.解析:甲细胞中染色体已复制,中心粒向两极移动,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乙图着丝粒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的中期;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中心体的复制是在分裂间期而不是在分裂前期进行的;该生物虽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不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答案:A7.解析:题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为细胞周期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都为细胞周期的分裂期;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分裂

12、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若为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答案:C8.解析:赤道板是细胞中的一个方位描述,不是具体结构,因此不能画出;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粒数也加倍;前期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末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答案:B9.解析:由于浆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取自同一个体,二者融合后,染色体加倍,基因也加倍,所以杂交瘤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与亲代细胞相同,所以细胞分裂后期移向细胞每极的基因应均为A、A、a、a、B、B、b、b。答案:D10.解析: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能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促进细胞生长(伸长

13、)而不是促进分裂;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前期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不能移向两极使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只能作用于分裂期的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效果最佳表现在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所占比例(b/a)最高;a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在光镜下观察不到,此时可进行转录和翻译,但翻译场所不在细胞核中。答案:B11.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的G1和G2期,而AB段S期发生DNA复制,G1期细胞生长速度快;本题曲线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而不是细胞核中DNA含量,即CD段因着丝粒分裂造成,是后期的开始而不是末期的起点,此时还未形成细胞板;BC段含染色单体,染色体多数呈蝴蝶状(端着丝粒除外)。答

14、案:C12.解析:调节光圈、反光镜可调节视野亮度,要使视野清晰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低温仅仅是可能形成多倍体而不是必然;显微观察的对象只能是细胞水平的染色体,而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光镜下看不见;为排除根细胞自身细胞呼吸等代谢产物对溶液pH改变的影响需设置对照组,根系对矿质离子的选择吸收若N多于S则溶液pH下降,反之升高。答案:D13.解析:一对同源染色体设为A、B两条染色体(见图),第 1次分裂结果因DNA半保留复制所得2个子细胞中均有2个DNA的1条单链含放射性,在第2次分裂过程中,1个子细胞既可形成甲图含放射性而无放射性,也可能形成丙图和细胞均含放射性,同理另一细胞也可能形成乙图细

15、胞或丁图细胞,当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细胞组合为甲和乙时放射性占50%;甲和丁或乙和丙组合时占75%;丙和丁组合时100%。答案:A二、非选择题14.解析:(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区别DNA和RNA,应选择DNA和RNA特有的成分进行标记,DNA和RNA的区别是DNA中含有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尿嘧啶。(2)甲图表示根尖的结构,其中为分生区;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为线粒体。(3)乙图中c阶段细胞核DNA含量加倍,此时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细胞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比例为212,直到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才使得这种数量关系发生变化。(4)乙图中mRNA含量高

16、的时期,蛋白质的合成量多,此时核糖体功能活跃。答案:(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或胸腺嘧啶)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或尿嘧啶)(2)分生区线粒体(3)212后(4)c15.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叶片呈绿色需要联想到“叶绿素”的作用。(2)植物细胞中葡萄糖是在细胞溶胶中被消耗的,线粒体内没有分解葡萄糖的酶。(3)根尖成熟区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根尖细胞的液泡无色,不便于观察液泡大小变化。(4)中轴分裂期时间为135.0112.410.19.33.2 h,侧枝分裂期时间为51.430.97.99.43.2 h,髓分裂期时间为72.551.78.98.73.2 h。根据表格数据,间期中G1期时间相对最长,主要决定细胞周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