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教案_第1页
凸透镜成像教案_第2页
凸透镜成像教案_第3页
凸透镜成像教案_第4页
凸透镜成像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优质课教案 杨大城子第二中心小学年 级: 八 年 级 学 科: 物 理讲 课 人:倪磊课 题: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课 型: 新 授设计思想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 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器材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心情很迫切,对新生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利用这节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

3、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教 学过程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 提设 出情 问景 题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及远处的景物,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及远处的景物。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弱,他们需要直观的体验,直观的实验,直观的现象,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所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看到同一个凸透镜确实能 成各种不同的像,并且使学生 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物体与凸 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凸透镜 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并提出 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观察实验并思考: 1.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像有什么特点? 猜 想 与假 设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的关系。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设 计 实 验介绍实验器材。介绍物距和像距。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 凸透镜、蜡烛、 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实验中,如何读 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5、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上的难点,为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教师要成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进 行 实 验说明实验要求: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处不动,蜡烛从最远处向凸透镜移近,在光屏 上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注意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找到两次倒立缩小的实像和两次倒立放大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 巡回指导。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已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而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是本节探究的重点。让学生把蜡烛由远处移近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及大小变化情况,找出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实像并记录数据,很容易引起

6、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分 析 与 论 证在课件上记录下 学生找到的蜡烛 和像的位置,并用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动画。汇报实验数据,分析课件上蜡烛和像的位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 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 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 理念,让学生在经历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后,从中找出规 律,总结规律。评 估 与 交 流以学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思考、反思、相互交流: 1. 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在生活中有哪 些应用? 2.这节课有哪些收 获? 3.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 生活的

7、理念。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发现新 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同学 们可以一起交流分享,也为以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当物距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当物距uf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

8、)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abcdeFFf2f 2、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寻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3、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0 cm B、15 cmC、10 cm D、5 cm 知识重点第三章 物态变化1. 深秋,果农夜间给橘子喷水,虽然水夜间结冰,但橘子不会冻伤。答: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使温度不至于降到太低,防止橘子冻伤。2. 纸锅烧水的原因。答:水

9、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当水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3. 液体沸腾时必须达到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加热4. 煮粽子时,水沸腾后是用大火加热还是用小火加热,哪个合理?答: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更合理。因为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浪费能源。5. 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的尘埃上。(放热) 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小草或树叶上。(放热) 霜: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放热) 雾凇: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放热)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10、”:呼出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的尘埃上。 水沸腾是冒出的“白气”:壶内冒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冰棒上的“白粉”: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冰棒的塑料带上。 冬天的窗花: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内侧上。6.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答: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凝华过程水蒸气要放热,只有空气温度低水蒸气才能放热,所以霜前冷。下雪后。雪熔化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雪后寒。7.要使一杯温水冷却,加0的冰和0的水,哪个效果好,为什么?答:放0的冰效果好。虽然0的水与0的冰温度相同,但0的冰熔化时吸热,使水温下降的快。8. 晒粮食时,常将粮食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粮食摊开,为什么?答:放在向阳处,接受阳光多温度高。放在通风处,粮食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摊开粮食为了增加蒸发表面积,这些都有利于粮食中水分的蒸发。9.夏天,扇扇子为什么感到凉快?答:扇扇子时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使汗蒸发的快,蒸发吸热使体温降低,但周围的温度冰没有降低。10. 悬丝诊脉:利用固体传声,医生用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从另一侧感受病人脉搏。 听诊器:通过橡皮管使心脏的振动传入人耳,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