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教案_第1页
物质的密度教案_第2页
物质的密度教案_第3页
物质的密度教案_第4页
物质的密度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预习指导】讨论与交流:你能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吗?究竟应该怎样比较,才能区分铁块和塑料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与测量分组实验,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物质(如铁和塑料或铜和铝等),每种物质各选三个体积不等的长方体。分别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各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测量对象»mn/g体积V/cm(质量/体积)/(gcm-3)交流与讨论:1、根据测得的实验

2、数据进行分析,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等或相近?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课堂反馈】一、密度1、定义:2、公式:公式的物理意义:3、单位:单位的换算:4、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X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5、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课后作业】1、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X103kg/m3,读作,它的物理意义是。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2、一块石碑,长50cm,宽20cm,高3m,质量为0.75t,则它们的密度是_kg/m3,合g/Y/cm。3、一般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密度。(填“变大”或“变小

3、”)。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1ni=dm3=cm3(2) 10mHcm3=m3(3) 1.0x103kg/m3=g/cm(4) 13.6g/cm3=kg/m35、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剩余氧气的密度。6、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X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kg。7、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若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如果这两个金属球体积相同,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8、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

4、.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9、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10、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11、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B.铁的体积

5、比木头小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以上说法都可以12、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p硫酸>.p植物油>p煤油p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13、在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制的,鉴别的方法是()A.称得质量是最大的是纯金的B.可以观察金属的光泽C.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是纯金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金属钺的密度是22.6X103kg/m3,中子星每1cmi的物质有101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oZ/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A.超巨星B.脉冲星核C.中子星

6、D.金属钺1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因此,同一种物质其密度大小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B.密度白单位kg/m3比g/cm?要大C.同常说铁比木头重,是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D.不同类的物质,密度也可以相同16、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截去一段后,则()A.体积变小,质量也变小B.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D.质量变小,密度不变17、一只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的下1kg的()A.白酒B.食用油C.盐水D.煤油18、一间普通的教室,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p空气=1.29kg/m3)()A.3kg.B.30kgC.300kgD.3000kg19、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实验序号体积(cm3)质里(g)质量/体积(g/cm)甲l591.80210181.80315271.80乙454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