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_第1页
电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_第2页
电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_第3页
电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_第4页
电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HSY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号:AAT:ISO/QS9000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共5页WHSY4.11PD024第1页1目的为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R&R、再现性等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供质量保证。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3术语3.1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3.2 稳定性(飘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3.3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

2、内,偏倚值的变差。3.4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3.5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职责和权限4.1 产品工程部负责确定过程所需配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及哪些过程所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除定期外委定检定外,还需要在公司内进行量具的R&R?分析;并对使用测量系统分析技术的人员进行培训。4.2 质量部负责按要求进行应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4.3 人力资源与培训部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分析技术的的培训。4.4 生产部

3、负责配合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5程序和要求5.1 由产品工程部根据测量过程的质量特性和使用环境,确定检测过程需要使用何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及参照下列情况确定哪些过程所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除外委定期检定外,还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及再现性(R&R等分析,以验证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的统计特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是否有显著影响.有SPC空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新增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编制:审核:批准:WHSY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号:AAT:ISO/QS9000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共5页WHSY4.11PD024

4、第2页新产品、新过程;已经做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形成最终尺寸的过程。5.2 质量部对产品工程部指定需在公司内部进行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及再现性(R&R等分析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除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程序,送交由国家认可的外部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和调整,以使仪器的偏倚、稳定性、线性等符合规定要求外,还需采取下列步骤:A.确定量具检验的零件质量特性为计数型数据还是计量型数据。针对批量生产(一般生300件)的零件,其统计特性为计量型数据的采用R&R分析,针对计数型数据采用小样法分析。B.确定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是由变差的普通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特殊原因引起的(可采用SP微术)。5.3 计量

5、型量具的R&附析5.3.1 数据收集5.3.1.1 取得包含10个零件的一个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5.3.1.2 指定评价人A,B,C并按1至10给零件编号,使评价人不能看到这些数字;由于其目的是评价整个测量系统,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5.3.1.3 如果校准是正常程序中的一部分,则对量具进行校准。5.3.1.4 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在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将结果记录在附表1的第1行。让测试人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附表1第6行和第11行。5.3.1.5 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

6、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附表1第2,7和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例如:第一个测量的零件是零件7,则将结果记录在标有第7号零件的列内,如果需要试验3次,重复上述操作,将数据记录在3,8,13行;5.3.1.6 如果评价人在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换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10个零件,并将读数记录在第1行。然后让评价人A按照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并把结果记录在第2,3行。评价人B和C也同样做。5.3.2 图表分析5.3.2.1 将每个评价人/零件组合的极差画在极差图中,同样将平均值画在均值图中。(注:与日常应用的XR图不同)。WHSY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号:AAT:ISO/QS9000测量

7、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共5页WHSY4.14PD-023第3页5.3.2.2 计算并绘出标准控制线A.R图控制限R=-2Ri/nUCLR=RD4(这里D4=2.575)LCLR=RX_D3(这里D3=0)B.X控制限X=2Xi/n_UCLX=X+A2=XR(这里A2=1.032)LCLX=X-A2XR5.3.2.3评价图表=A.判定极差图是否受控。如果所有的极差图都受控,那么评价人是一致的,进行步骤Bo如果不是,可能是由于评价人技术,位置误差或仪器的一致性不好造成的。应在进行步骤B之前纠正这些特殊原因,并使级差图进入控制中。B.检验平均值是否在控制线之外。在控制限之内的面积代表测量误差(干扰)

8、。如果一半或更多的平均值落在极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足以检查出试件间变差,并且该测量系统可以提供控制该过程的有用数据。当一半以下落在控制限外,则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查出零件间变差,并且不能用于过程控制。5.3.3 数值计算5.3.3.1 量具的重复性及再现性的计算步骤及方法在附表1和附表2中已标注。附表1是数据表格,记录了所有研究结果。附表2是报告表格,记录了所有识别信息和按规定公式进行的所有计算。5.3.3.2 数据收集后的计算步骤:A.从附表1第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录在第5行。在第6,7,8行,11,12,13行重复这一步骤,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0,15行。B.把填入

9、附表1第5,10,15行的数据取绝对值。C.将第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第一个评价人的测量平均极差Ra.同样对第10,15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Rb),RcoD.将附表1第5,10,15行的数据(Ra、RbRc)转记到17行,将它们相加并除以评价人数,将结果记为R(所有极差白平均值)。E.将R(平均值)记入附表1第19,20行并与D3和D4相乘得到控制上限UCLRf口控制下限LCLR分别填入第19,20行。F.使用原来的评价人和零件重复读取任何极差大于计算的UCLR勺读数,或剔除那些值并重新计算平均值。根据修改过的样本容量重新计算R及上限和下限值,纠正造成失控的特殊原因。如果数据的绘制

10、和分析是使用前面讨论过的控-制图法,那么这种状态应早已被纠正了,WHSY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号:AAT:ISO/QS9000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共5页WHSY4.14PD023第4页且这里不会出现。G.将附表1中行1,2,3,6,7,8,11,12,13的数值相加,把每行的和除以零件数并将结果填入附表1中最右边标有“平均值”的列内。_将附表1第1,2,3行的平均值相加除以试验次数,结果填入第4行的la格内。对第6,7,8行以及11,12,13行重复这个过程,将结果分别填入第9,14行的Xb,Xc格内。H.将附表1内第4,9,14行的平均值中最大和最小值填入第18行中适当的空格处

11、,并确定它们的差值。将差值填入第18行标有处的空格内。I.将每个零件每次测量值相加并除以重的测量次数(试验次数乘以评价人数)。将结果填入附表1第16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J.从最大的零件平均值减去最小的零件平均值,将结果填入附表1第16行标有Rp的空格内。Rp是零件平均值的极差。K.将R,XDiff和Rp的计算值转填入附表2的报告表格的栏中。L.在附表2左边标有“测量系统分析”的栏下进行计算。M.在附表2右边标有“总变差%的栏下进行计算。N.检查结果确认没有产生错误。5.3.4 对结果进行分析5.3.4.1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的可接受性准则是:A. R&R低于10%勺误差,则测量系统可

12、接受。B. R&R瘫10%-30此间,可根据应由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费用等判定是否可接受,R&R强于30%则测量系统不可接受,需要改进。5.3.4.2 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可能原因:A.仪器需要维护。B.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C.夹紧和检验点需要改进。D.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5.3.4.3如果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可能原因:A.评价人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仪器和读数。B.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C.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量具的一致性。5.3.4.4各因素占总变差的百分数和不等于100%5.4计数型量具的小样分析法5.4.1 数据收集5.4.1.1 取得包含20个零件的一个样本

13、,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AT:ISO/QS9000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控制程序共5页WHSY4.14PD023第5页WHSY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程序文件版号:A5.4.1.2 指定评价人A,B并按1至20给零件编号,不让评价人看到数字。5.4.1.3 如果校准是正常程序中的一部分,则对量具进行校准。5.4.1.4 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20个零件,并记录结果。让测试人B在不看A的数据情况下以随机的顺序测量这20个零件,然后记录结果。重复让AB评价人重复上述过程。5.4.2 数据分析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4次)一致则该量具可接受,否则为不可接受,需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6记录与表

14、式6.1 在测量系统分析中的记录、报告和相关文件必须在资料室保存,保存期2年。6.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数据表一一附表1;6.3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报告一一附表2。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附表1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WHSY-QD-QSPR-*评价人/试验次数零件平均值1.A12.23.34.平均值Xa=5.极差Ra=6.B17.28.39.平均值Xb=10.极差Rb=11.C112.213.314.平均值Xc=15.极差Rc=16.零件平均值(Xp)X=Rp=17.Ra=+Rb=+Rc=/评价人数量=R=18.MaxX=卜MinX=X-Diff19.肉*D4=UCLR20.R=

15、*D3=LCLR备注:沈阳XX电子有限公司附表3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WHSY-QD-QSPR-*零件号和名称:量具名称:日期:被测参数:量具号:操作者:规格:量具类型:根据数据表:R=XDiff=Rp=测量设备分析%总变差(TV)重复性-设备变差(EV)%EV=100%(EV/TV)EV=R*K1试验次数K124.4533.05重复性-评价人变差(AV)AV=,(XDiff*K2)2-(EV2/nr)%AV=100%(AV/TV)n=零件数量r=试验次数评价人23K23.652.70重复性和再现,It(R&R)R&R=a/(EV2+AV2)%R&R=100%(R&R/TV)零件数K323.65零件变差(PV)PV=Rp*K332.70%PV=100%(PV/TV)R*K142.3052.0861.9371.8281.74总变差(TV)TV=VR&R+PV291.67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