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Plant 3D 201x 基础培训教程_第1页
AutoCAD Plant 3D 201x 基础培训教程_第2页
AutoCAD Plant 3D 201x 基础培训教程_第3页
AutoCAD Plant 3D 201x 基础培训教程_第4页
AutoCAD Plant 3D 201x 基础培训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03/2013整理课件培训大纲培训大纲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1. 项目管理器2. 项目设置II. 三维建模三维建模创建模型文件建立设备模型1. 标准设备2. 附加设备3. 组合设备4. 转换设备5. 完成后的设备模型基本管道布置1. 设置布管属性2. 基本布管方式3. 完成后的管道模型2整理课件培训大纲培训大纲添加管道支撑1. 标准管道支撑2. 附加管道支撑3. 转换管道支撑三维结构1. 创建结构轴网 2. 布置型钢 3. 布置楼梯 4. 布置护栏5. 完成后的三维结构模型完成后的教学模型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1. 创建正交图文件2. 创建常规视图3. 创建等轴侧视图3整理课件培训

2、大纲培训大纲4. 视口更新5. 图纸标注IV. 创建创建ISO图图1. ISO图设置2. 临时ISO图3. 加工ISO图4. 添加注释信息V.材料报表材料报表VI. 等级库与元件库等级库与元件库4整理课件教学模型教学模型*下面是本次培训的教学模型,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AutoCAD Plant 3D 2013来建立该模型,进而掌握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5整理课件快速参考手册快速参考手册6整理课件快速参考手册快速参考手册7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1.项目管理器打开项目管理器,选择“New Project”,进入项目设置对话框进行项目设置。8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项目设置2.1

3、 基本信息设置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9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2 单位设置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10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3 P&ID设置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11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4 Plant 3D路径设置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12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5 数据库设置点击“Next”按钮,进入下一步。13整理课件I.项目创建项目创建2.6 完成项目设置点击“Finish”按钮,完成项目设置。1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创建模型文件创建模型文件1.打开项目管理器,右击“Plant 3D Draw

4、ings”,选择“New Drawing”1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创建模型文件创建模型文件2.定义模型文件名称为“”,如下图所示:3.点击“OK”按钮,创建模型文件。1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为方便设备定位,在开始建立设备模型前,先从外部参照一个设备基础的模型文件,基础模型文件名称为“Foundation for Basic Training. dwg”,参照类型为“Attachment”,图中的中心点为设备的定位点。1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1.标准设备1.1 点击“EquipmentCreate”,选择“Pu

5、mp Centrifugal Pump”,参数设置如下:Tag:P-101SL:1600SB:520SH:100SI:120SO:360HC:175DC:190L1BB:360D1BB:140D2BB:80L2BB:250D1MS:200L1MS:0LMS:750D2MS:501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1.2 点击“Create”按钮,指定插入点(),方向-90,即Y轴负方向。1.3 编辑设备点击“EquipmentModify Equipment”,选择刚刚创建的水泵进行编辑。在编辑设备窗口可对创建设备时的各种参数进行修改(见右图)。19整理课件II.三维建

6、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1.4 编辑管嘴选择刚刚创建的水泵,出现管嘴编辑符号,即“铅笔”标志。2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移动鼠标至“铅笔”标志,点击铅笔标志,出现管嘴编辑窗口,参数修改如下:2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同样方法,管口2的参数修改如下:22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1.5 复制设备使用复制命令“CO(COPY)”复制新设备,沿X轴正方向偏移800mm放置。通过编辑设备窗口修改新设备位号为P-102,完成后的设备模型如下:23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

7、备模型2.附加设备2.1 用CAD建模方法创建4个如图所示三维实体,作为水泵的安 装底板,并放置在图示位置。(底板尺寸:)2.2 点击“EquipmentAttach Equipment”,先选择一台单体水泵,再选择对应的2块底板,然后用右键、回车键或空格键进行确认。2.3 拆分设备对于用附加方式生成的设备,可以用拆分设备功能将附加设备拆分成附加前的状态。点击“EquipmentDetach Equipment”,选择附加设备,然后确认即可。2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3.组合设备3.1 点击“EquipmentCreate”,选择“Tank Vertical

8、Tank”封头参数设置如下:Tag:TK-101D:20002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桶体参数设置如下:D:2000H:32002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3.2 点击“Create”按钮,指定插入点(0,0,100),方向0,即X轴正方向(见下图)。2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3.3 编辑设备点击“EquipmentModify Equipment”,选择刚刚创建的水箱进行编辑。在编辑设备窗口可对创建设备时的各种参数进行修改(见右图)。2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

9、3.4 编辑管嘴在创建组合设备时,系统会自动添加2个管嘴,可对这2个管嘴进行编辑修改。使用“Ctrl+鼠标左键”选择管嘴,出现管嘴编辑符号,即“铅笔”标志。移动鼠标至“铅笔”标志,点击铅笔标志,出现管嘴编辑窗口,参数修改见下页示例。另外,使用“Ctrl+鼠标左键”选择管嘴后,可用删除命令删除该管嘴。29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编辑窗口示例:(N-1)3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编辑窗口示例:(N-2)3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3.5 添加管嘴如果需要更多的管嘴,可以继续添加。选择刚刚编辑过

10、的水箱,出现添加管嘴符号,见右图。点击该符号,进入管嘴添加窗口。按下页示例添加N-3至N-6四个管口。32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添加窗口示例:(N-3)33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添加窗口示例:(N-4)3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添加窗口示例:(N-5)3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管嘴添加窗口示例:(N-6)3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3.6 镜像设备使用镜像命令“MI(MIRROR)”镜像新设备,沿X轴正方向偏移240

11、0mm放置。通过编辑设备窗口修改新设备位号为TK-102 ,完成后的设备模型如下:3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4.转换设备对于特殊或复杂设备,可以先创建CAD实体模型,然后用转换设备功能,将CAD实体模型转换成设备模型。4.1 创建CAD实体模型,简单起见,采用插入外部文件的方式导入CAD实体模型。外部文件名称为“”,指定插入点(2800,-3300,100),其它按默认值即可。4.2 点击“EquipmentConvert Equipment”,选择刚刚插入的CAD实体模型,确认后弹出转换设备窗口,设置设备类型为“Filter”。3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

12、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点击“Select”按钮,指定设备基点(2800,-3300,100),弹出编辑设备窗口。通过编辑设备窗口,定义设备位号为F-101(见下图)。39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4.3 选择刚刚转换的设备F-101,出现添加管嘴符号。点击该符号,指定管嘴中心为过滤器入口(上法兰)的法兰面中心,管嘴方向为Y轴正方向,弹出管嘴添加窗口,按下图定义管嘴N-1。4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同样方法定义管嘴N-2(下法兰)。4.4 复制设备使用复制命令“CO(COPY)”复制新设备,沿X轴正方向每偏移800mm放置1

13、台新设备,共复制2台新设备。通过编辑设备窗口修改新设备位号为F-102和F-103,完成后的设备模型见左图。4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建立设备模型建立设备模型5.完成后的设备模型如下:42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1.设置布管属性在布管前需要对如下参数进行设置,点击“Part Insertion”面板上管线编号位置,出现下拉菜单,选择“Route New Line”,弹出右下窗口,按下面内容完成参数设置。Number:1001Size:200Spec:10HS012.基本布管方式2.1 设备管嘴拉伸选择水箱TK-101,开放管嘴上会出现“顺序夹点”符号。

14、点击管嘴N-1的“顺序夹点”,沿Y轴负方向拉伸出管道,拉伸距离500mm,软件自动添加与管嘴连接的法兰。2.2 自动连接继续的操作,捕捉至水箱TK-10243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的管嘴N-1,软件自动生成两个管嘴之间的管道并自动添加连接元件。如有多种路径时,软件会提供所有路径以供选择。注意:要实现与设备管嘴的连接,需要开启“Node”捕捉功能。2.3 管道中心拉伸选择刚刚完成的中间水平管道,管道中心出现“顺序夹点”符号。点击该“顺序夹点”,沿Y轴负方向拉伸,这时管道连接处会自动出现三通(此处不需要三通)。点击“Part Insertion”面板上尺寸位置,出

15、现下拉菜单,选择“150”。开启“Toggle Stub-In”功能。在命令行选择connectionoffseTToptangent。输入拉伸距离500mm。4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沿X轴负方向移动刚刚拉出的管道400mm,与水泵P-101对齐。重复16步,新管道与水泵P-102对齐。2.4 管道末端拉伸选择刚刚完成的两根支管,管道末端出现“顺序夹点”符号。点击该“顺序夹点”,沿Y轴负方向拉伸并捕捉至对应水泵的进水口N-1,软件自动添加与管嘴连接的法兰。2.5 标高定位及标高调整重新设置管线编号:1002,尺寸:100,等级:10HS01。选择水泵P-10

16、1,点击出水口N-2的“顺序夹点”,向上拉伸。在命令行选择Elevation,输入标高3000。捕捉至水泵P-102的出水口N-2,软件自动完成布管。4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选择刚刚完成的水泵出水口水平管道,进行标高调整。注意:标高调整时需要打开动态输入功能(F12),见下图。点击管道上方的“标高夹点”,出现动态输入窗口。通过“Tab”键可在相对距离、中心标高、管底标高和管顶标高之间切换。切换到中心标高(COP),输入中心标高1700,回车确认,完成后的效果见右下图。2.6 垂直管道连接注意:要实现垂直管道的连接,需要开启“Perpendicular”捕捉功

17、能重新设置管线编号:1003,尺寸:100,等级:10HS01 。选择过滤器F-103,点击进水口N-1的“顺序夹点”,沿Y轴正方向拉伸,拉伸距离375mm,与水泵出水口对齐。在命令行选择Plane或“Ctrl右键”切换罗盘至YZ平面。在命令行选择Elevation,输入标高1700。再次切换罗盘至XY平面,沿X轴负方向拉伸1800mm。4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选择过滤器F-102, 重复23步。捕捉至水平管道的垂直点,软件自动添加三通。同样方法完成过滤器F-101的进水口管道布置。删除水平管道末端三通处的短管。4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

18、置基本管道布置重新设置管线编号:1004,尺寸:100,等级:10HS01 。按同样方法完成过滤器的出水口管道布置,如右图所示。4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2.7 管道属性修改按“Ctrl1”打开属性窗口,可在属性窗口中查看或修改管道及元件的属性。选择水泵P-102出水管端的弯头,在属性窗口将尺寸由100改为150,软件自动添加变径接头。同样方法将过滤器的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三通以及三通之间的管道尺寸由100改为150。49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2.8 管道及元件替换选择过滤器F-102的进水正三通,点击“替换夹点”符号,出现可

19、替换元件列表,选择150 x100的变径三通。同样方法,将另外三只正三通也替换成150 x100的变径三通。5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2.9 插入元件在工具面板中,选择“Welding neck flange”,捕捉至过滤器的进水总管的开放端,插入带颈对焊法兰。注意:在插入元件时,按“Ctrl”键可切换元件的插入基点。同样方法,在过滤器的出水总管的开放端,插入同样的法兰。连接水泵与过滤器之间的管道。选择水泵P-102出水管端的弯头,点击水平方向上的“顺序夹点”符号,捕捉至过滤器进水总管的法兰,弯头自动转变为正三通。按照的方法,将该正三通替换成150 x100的

20、变径三通。5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在管嘴处插入阀门。在工具面板中,选择“Shut-off butterfly valve”(Hand Lever),捕捉至水箱TK-101的管嘴N-1,在管嘴和法兰之间插入手动蝶阀,然后通过布管罗盘调整手柄方向朝上。同样方法,完成水箱TK-102的出水阀门。在管道上插入阀门。在工具面板中,选择“Shut-off butterfly valve”(Hand Lever),捕捉至水泵P-101的进水管道附近,出现动态输入窗口,如图输入距离202,然后通过布管罗盘调整手柄方向朝上。同样方法,完成水泵P-102的进水阀门。按照和的方法

21、完成其它阀门的布置,完成后的管道布置图详见下页。52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基本管道布置基本管道布置3.完成后的管道模型如下:53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添加管道支撑添加管道支撑1.标准管道支撑1.1 点击“Pipe SupportsCreate”,选择管道支撑“Trunnion/Stanchion CSGE001”,如右图所示。1.2 点击“OK”按钮,按下页管道支撑布置图,为水泵进水管道和过滤器出水管道添加支撑。1.3 同样方法,为水泵出水管道和过滤器进水管道添加管道支撑“Clamp CSGC004”,如右图所示。注意:对添加后的管道支撑,可以通过支撑夹点调节管道支撑的高度

22、、角度、位置等,也可以通过属性对话框编辑更多的管道支撑参数。5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添加管道支撑添加管道支撑*管道支撑布置图5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添加管道支撑添加管道支撑2.附加管道支撑2.1 按下图所示准备4段圆柱体,作为将要附加在管道支撑上的螺栓。2.2 点击“Pipe SupportsAttach Supports”,选择一个管道支撑,5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添加管道支撑添加管道支撑再选择对应的螺栓,完成一个包含附加件的管道支撑。2.3 同样方法,完成其它3个附加管道支撑。2.4 拆分管道支撑对于用附加方式生成的管道支撑,可以用拆分管道支撑功能将附加

23、管道支撑拆分成附加前的状态。点击“Pipe SupportsDetach Supports”,选择附加管道支撑,然后确认即可。3.转换管道支撑(与本教学模型无关)对于特殊或复杂管道支撑,可以先创建CAD实体模型,然后用转换管道支撑功能,将CAD实体模型转换成管道支撑。3.1 创建CAD实体模型,如右图所示。为方便起见,将辅助管道与CAD实体模型按中心对齐。3.2 点击“Pipe SupportsConvert Supports”,选择刚刚5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添加管道支撑添加管道支撑创建的CAD实体模型,确认后继续定义管道支撑在管道上的插入点,选择管道中心,管道支撑转换完毕,见下

24、图。5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1.创建结构轴网1.1 点击“PartsGrid”,弹出右下窗口,按图示完成参数设置。1.2 点击“Create”按钮,创建结构轴网,如下页图示。1.3 移动结构轴网,使A-1-0点对齐到坐标点(400,2400,0)。59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1.4 编辑结构轴网创建完成后的结构轴网,可通过点击“ModifyStructure Edit”对结构轴网进行编辑。6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2.布置型钢2.1 型钢设置布置型钢前,可通过“PartsSettingsMember Settings

25、”进行型钢选择和参数设置。2.2 布置立柱选择“U200”作为立柱用型钢,点击“PartsMember”,按图示位置沿结构轴网进行布置。6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2.3 布置横梁选择“U200”作为横梁用型钢,按图示位置沿结构轴网进行布置。2.4 布置管道支架选择“U100”作为管道支架用型钢,按图示位置沿结构轴网进行布置。62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2.5 布置结构底板及平台踏板点击“PartsPlate” ,选择20mm钢板作为结构底板,尺寸为320 x200mm,选择10mm钢板作为平台踏板,尺寸为5000 x1200mm。按图示位置沿结

26、构轴网进行布置。继续拉伸立柱,使之与底板顶面及横梁底面平齐。63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2.6 型钢切割点击“CuttingMiter Cut Member”,对横梁进行斜角切割。注意:切割后的型钢可通过“Restore Member”恢复至切割前的状态。64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3.布置楼梯3.1 楼梯设置点击“PartsSettingsStair Settings“,按右图设置楼梯参数。65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3.2 布置楼梯点击“PartsStairs” ,选择C-3-0和D-3-0的中点作为楼梯起点,选择C-

27、2-2500和D-2-2500的中点作为楼梯终点。3.3 编辑楼梯点击“ModifyStructure Edit”,按右图修改楼梯参数。66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3.4 完成后的楼梯模型67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4.布置护栏4.1 护栏设置点击“PartsSettingsRailing Settings“,按右图设置护栏参数。68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4.2 布置平台护栏(按坐标布置)点击“PartsRailing” ,选择D-2-2500D-1-2500A-1-2500A-2-2500C-2-2500,沿平台四周(

28、除楼梯入口处)布置平台护栏。4.3 布置楼梯护栏(按对象布置)点击“PartsRailing” ,注意命令提示行,输入“O”,选择按对象布置,选择楼梯,软件自动沿楼梯两边布置楼梯护栏。4.4 编辑护栏点击“ModifyStructure Edit”,可对护栏参数进行修改,这里不再修改。69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4.5 完成后的护栏模型70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三维结构三维结构5.完成后的三维结构模型如下:71整理课件II.三维建模三维建模 完成后的教学模型完成后的教学模型*至此,三维建模工作全部完成,完成后的教学模型如下:72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

29、正交图1.创建正交图文件1.1 打开项目管理器,进入“Orthographic DWG”标签,右击“Orthographic Drawings”,选择“New Drawing”,定义文件名为“”。注意:文件创建完成后,软件自动调用系统默认图框,可根据项目需要,在项目管理器中更改默认图框及项目信息。1.2 此时出现“Ortho View”菜单,包含如下主要功能。73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2.创建常规视图2.1 点击“Ortho ViewsNew View”,创建新视口。2.2 选择“”作为模型文件。2.3 定义视口名称为“Top View”,选择视口方向为“Top”,视口比例为“

30、1:20” 。2.4 点击“Confirm/CancelCreate Ortho View”,在图纸空间放置新视口(俯视图)。2.5 更改视口点击“Ortho ViewsEdit View”,选择刚刚放置的“Top View”,将视口比例更改为“1:30”。74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2.6 创建相邻视图点击“Ortho ViewsAdjacent View”,选择“Top View”作为基准视口,定义视口名称为“Front View”,选择视口方向为“Front”,视口比例自动匹配为与基准视口相同。2.7 创建剖面视图按照相邻视图的创建方法,以“Front View”为基准视图

31、,创建左侧剖面视图。定义视口名称为“Left Section View”,选择视口方向为“Left”,在图纸空间放置该视口。编辑“Left Section View”,调整模型选择框左侧边界与过滤器基础的左边对齐。(见下页)点击“Confirm/CancelUpdate Ortho View”,完成创建左侧剖面视图。75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调整模型选择框76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3.创建等轴侧视图由于软件没有提供等轴侧视图功能,我们需要利用变通的方法实现类似的等轴侧视图功能。3.1 建立辅助模型文件“”,以“Attachment”方式外部参照“” 。3.2

32、旋转外部参照模型,使其在俯视状态下与东南等轴侧视图效果相同。3.3 按照“Top View”的方法创建新视口,选择“”作为模型文件。定义视口名称为“SW Isometric View”,选择视口方向为“Top”,视口比例为“1:30” 。3.4 点击“Confirm/CancelCreate Ortho View”,在图纸空间放置新视口。4.视口更新当模型文件更新后,可通过点击“Ortho ViewsUpdate View”对视口内容进行更新。5.图纸标注5.1 常规标注即AutoCAD标注,相对简单,不再详述。77整理课件III. 创建正交图创建正交图5.2 Plant 3D的元件标注双击进入视口,右击想要标注的元件,鼠标移至“Annotate”,出现元件标注信息列表,选择合适的标注选项,在图纸空间放置标注信息。注意:用该方法放置的标注信息,在更新视口时,会随着元件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