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复习资料.._第1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_第2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_第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_第4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简答题1. 闭式软齿面的齿轮传动齿轮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其设计准则又是什么 答:主要失效形式:齿面点蚀、胶合设计准则:按匚H乞F H 设计,按二f乞F F 校核2. 试说明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为什么不恒定?2.答:由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当主动轮匀速转动时,从动链轮运转速度不_ vRi© i cos P均匀。(或者主动轮以 3 1匀速转动,而从动轮转速为2二A? eg 二RqCOS ,轮1 R2 cos?B、丫在时刻变化,所以 3 2做非匀速转动,即:I二一 - 传动比i也在变化, ®2 R cosP所以不恒定。)3. 滑动轴承限制p和pv的意义分别

2、是什么?答:限制轴承平均压强p,防止p过高,油被挤出,产生“过度磨损”;轴承发热量*单位面积摩擦功耗 卩pv,二pv T摩擦功耗T发热量T -易胶合。限制pv是为了限制轴承温升、防止胶合。4. 设计蜗轮蜗杆减速器时,为什么要进行散热计算?答:因为相对速度vs很大,效率n低,导致发热大,所以蜗轮蜗杆易产生胶合 失效,因此必须要进行散热计算。5试说明曲柄摇杆机构与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之间的演化关系。答: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摇杆(另一连架杆)也变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就演化 为双曲柄机构。6. 凸轮从动件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什么常应用在低速、轻载的场合?答:从动件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产生刚性冲击,所以应

3、用在低速、轻载的场合。7. 联轴器与离合器有何异同点。答:相同点:连接两轴,传递运动和动力;不同点:联轴器是在机器停止运动时,才能将两轴分开;而离合器是在机 器运动时,随时可将两轴分开。8给出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并解释题一一4图曲线中,三条曲线的意义?滚子.室说冲击 应芳强皿匝定题一一4图8、答:链传动的失效形式:链条元件的疲劳破坏;铰链铰链磨损;销轴与套筒(高速或润滑不良)胶合;冲击破坏;静力拉断;链轮轮齿磨损。左边曲线-限制链板疲劳破坏的强度限定曲线;右上边曲线-限制滚子、套筒冲击疲劳破坏的强度限定曲线;右边曲线-限制销轴、套筒胶合失效的限定曲线。9. 带传动工作时,带应力变化情况如何?c

4、max在什么位置?由哪些应力组成? 答:带传动工作时,在松边处带应力较小,由松边绕入大带轮增加了弯曲应力, 到紧边应力较大,紧边进入小带轮处应力最大。"-'max =;”1'“bl10请给出机构压力角的定义,并绘出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压力角的大小。答:机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所夹的锐角;绘图略。11. 带传动为什么要限制其最小中心距和最大传动比?答: (1)中心距越小,带长愈短。在一定速度下,单位时间内带的应力变化次数 愈多,会加速带的疲劳破坏;如在传动比一定的条件下,中心距越小,小带轮包 角也越小,传动能力下降,所以要限制最小中心距。(2)传动比较大或中心距

5、小时将导致小带轮包角过小,传动能力下降,故要限制最大传动比。12. 试说明为什么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可分性。答:因为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 =2迂二互二鱼O1P 乙 d b1传动的两齿轮中心距稍微有变化,不影响其传动比,所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 齿轮传动具有可分性。13. 刚性凸缘联轴器有几种对中方法,各种对中方法的特点是什么?答:有两种:一是用榫来定位,二是用铰制孔螺栓定位。用榫来定位:定位好,可靠,便于安装 用铰制孔螺栓定位:安装不方便。14. 简述机器与机构的定义,在生产中举出一机器应用的事例,并说明其有哪些 机构组成。答:机器 (1) 组成:由一系列人为的机件组

6、合而成 (2)运动特性:组成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运动( 3)功、能关系:能够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功或者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 (1) 组成:由一系列人为的机件组合而成(2)运动特性:组成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运动 机构没有机器的第三个特征。内燃机是机器, 它的主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 还有配气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 构。15. 说明为什么带传动需要的张紧力大而链传动需要的张紧力小,哪种传动一般 紧边在上,哪种传动一般紧边在下,为什么?答:带传动是摩擦传动,它是靠张紧力产生摩擦力传递动力,而链传动是啮合 传动,张紧力是减少链的颤动,所以带传动需要的张紧力大而链传动需要 的张紧力小。一般紧边在上,带

7、传动紧边在下。是因为链传动的松边在上,易产生咬链;而 带传动松边在上,可增大小带轮上的包角。16. 说明回转类零件动平衡与静平衡的区别。 答:回转类零件动平衡了肯定满足了静平衡的条件, 而满足静平衡了不一定满足 动平衡。17. 给出 2 种螺栓联接防松的方法,并说明其依据的原理。 答:螺栓联接防松的方法:开口销和槽形螺母防松、双背螺母防松。 开口销和槽形螺母防松的原理是靠机械防松直接锁住; 双背螺母防松是靠摩擦防 松。、分析题1. 如题二一1图所示,已知:蜗杆轴I为输入,大锥齿轮轴川为输出轴,轴川转 向n4如图。试:确定各轮转动方向、各轮螺旋线方向及所受各分力的方向。輸出题二一1图答:力与转动

8、方向如题二一1图(b)所示。2. 如题二一2图所示传动系统中,1为蜗杆,2为蜗轮,3和4为斜齿圆柱齿轮,5和6为直齿圆锥齿轮。若蜗杆主动,要求输出齿轮 6的旋转方向如图所示,试 确定:(1) n>m轴的回转方向;(2) 若要使轴所受轴向力相互抵消一部分,蜗杆、蜗轮及斜齿轮3、4 的螺旋线方向;(3) n>m轴上各轮啮合点处所受各分力的方向。题二一2图解:解题要点:(1 )nm f n” f Ft2 T Fai(2) Fa5 t Fa4 f Fa3 f Fa2f Ftl由Fa3和n”,用左右手法则,判定3轮为左旋。(3) 轮2、轮3、轮4和轮5所受力见题二-2图。3. 请分析为什么闭

9、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应该按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按弯曲强度进行校核,而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则按照弯曲强度设计,按接触强度校核。答: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的点蚀,其次是轮齿的折断,所以按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按弯曲强度进行校核。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轮齿的折断,其次是齿面点蚀,所以按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按弯曲强度进行校核。4. 如图二一4所示为二级圆柱齿轮传动,已知 1轮为驱动轮,4轮的螺旋线方 向和转向如图所示。为了使II轴上所受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试确定各轮的螺旋线方向并将各轮轴向力 Fa1、Fa2、Fa3、Fa4的方向、1轮的转动方向标在图中。解题要点:(1)根据4轮的转向可判断出

10、3、2、1轮转向,见题二一1图(b);(2) 根据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知轮3为右旋;用左右手法则, 判断3轮上的轴向力Fa3(3轮为主动轮),由已知条件3轮轴向力Fa3与2轮轴 向力Fa2相互抵消一部分,判断出2轮轴向力Fa2的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定律,由2轮轴向力Fa2的方向判断出1轮轴向力Fa1的方向,由3轮轴向力 Fa3的方向判断出4轮轴向力Fa4的方向,各轴向力方向见题二一1图(b);(3)根据1轮上轴向力Fa1的方向和转向n1,用左右手法则,判断1轮的螺旋 线方向为左旋,见题二一4图(b) o题二4图5.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球轴承所承受的当量动载荷增加一倍时,轴

11、承_1FqiK3_r-4寿命将如何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球轴承的转速增加一倍时,轴 承寿命将如何变化?1.如题三一1图平面机构,试求其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 请指出)。1.解:B处为局部自由度,E或F处为虚约束,没有复合铰链P = 3n - 2Pl - PH=3 4 2 5 1 1 T2.如题三一2图轮系,已知各轮齿数 Z1=20 Z3=25 Z3' =1、Z3=40、Z4=60、Z4'=30、Z5=30, 3 '为单头右旋蜗杆,齿轮1的转向如图,试求传动比i15,并用箭头表 示各轮的转向。题三一2图2、解:i = z2Z3Z4Z3zZ5_ 25

12、60 40他Z5 向下转。zZ2z3'z4'zz3'-乙20 1 303. 如题三一3图平面机构,试求其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请标出)解:P = 3n - 2Pl - PH-3 7一2 9一1 1 = 2C处为复合铰链,E'处为虚约束,F处为局部自由度4.如题三一4图所示,一对72610轴承分别受径向力 Fr1=8 000N, Fr2=5 200N ,轴上作用FA力如图,试求下列情况下各轴承的内部轴向力FS及轴向力Fa。(1)Fa=2200N;(2)云=900N;(3)Fa=1120N (注:轴承的内部轴向力Fs=0.68 Fr)。Fa题三一4

13、图4.解:Fsi =0.68Fr1 =0.68 8000 =5440NFs =0.68FrFS2 =0.68Fr2 = 0.68 5200 = 3536N(1) FS1 FA =5440 2200 =7640 FS2 =3536N所以 II 端为压紧端,Fa2 二 Fa F& = 2200 5440 二 764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1二Fs 5440 N(2) F& Fa =5440 900 =6340 Fs2 =3536N所以 II 端为压紧端,Fa2 二 Fa Fs 900 5440 =634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1二F& =5440N(3) Fs1 Fa

14、=5440 1120 =6560 Fs2 = 3536 N所以 II 端为压紧端,Fa2 二 Fa - F& =1120 5440 -656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1 = F& -5440N5.如图平面机构,试求其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请指出)解:77777724246.轴承7208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C=34 000N。试问:(1)当量动载荷P=6 200N,工作转速n=730r/min,轴承的寿命Lh是多少?(2) 当量动载荷P=6 200N,若要求Lh> 10 000h,允许最高工作转速n是多少?(3) 工作转速n=730r/min,若要求Lh&g

15、t; 10 000h,允许的最大当量动载荷 P是 多少?6.解:(1)L10h310660 730= 3757.3h310610h60(34000)3 1066200274.3rpm10000 60(3)3 106 C3:L10h60n3106 340003- 10000 60 730= 3_89735159817.4N7.如题三一7图所示的平面机构,试求其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 自由度请标出)。2424题三一7图7.解:P = 3n - 2Pl - Ph=3汇 5一2汇 7_1 汇 0=1A处为复合铰链,无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8.如题三-8图为一圆盘铣刀装夹装置,铣刀靠两圆盘夹紧

16、随主轴转动。已知最大切削力F=4 000N,圆盘与铣刀间的摩擦系数=0-1,可靠性系数Kf=1.2,轴2424由T、接合面 m=2和力矩平衡得:m F' 匹宜=K f T24F、心 T =12 3 2 0 =7 6 8 no0.0 2 5m 叫 0.0 2 52 0.1查表可知 45钢匚s =355MPa,匚600MPa,取 S=1.5355MP236.7MPaS 1.5-s4 1.3F. 43 76800 = 23.2mm十236.7 二所以选用M3 0 X 2螺纹。四、改错题1. 试指出该轴的设计错误,并画出改正图题四图1答:(1)与皮带轮配合的轴段太长,夹不紧皮带轮;需将该轴段缩

17、短,短与皮带轮宽度2 至 3mm。(2)轴承盖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产生摩擦;应将轴承盖与轴之间留有间隙。(3)轴承较难装,要加以台阶;(4)轴承定位不能既以轴肩定位,又以套筒定位;只能用套筒定位,套筒外径要比轴承内圈外径小;(5)齿轮夹不紧,与齿轮内孔配合的轴段比齿轮的宽度要短 2至3mm。(6)齿轮与轴周向没有连接;需要加键连接。试指出该轴的设计错误,并画出改正图。题四图答:(1) 轴承不成对,应换成两个深沟球轴承或两个角接触球轴承正装;(2) 轴承定位轴肩太高,应改为定位轴肩低于轴承内圈的外径;(3) 齿轮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应加上键连接;23mm;(4) 齿轮夹不紧,应改为与齿轮配合的一段

18、轴的长度小于齿轮的宽度(5) 皮带轮与轴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应加上键连接。参考答案二、分析题1答:力与转动方向如题二一 1图(b)所示。 蜗轮蜗杆转向为右旋。输出(b)2.解:解题要点:(1) nwf nm t nnFt2 Fai(2) Fa5 t Fa4 t Fa3 t Fa2 Ft1由Fa3和nn,用左右手法则,判定3轮为左旋。(3) 轮2、轮3、轮4和轮5所受力见题二-2图。左雄Ek-1->左雄2. 答: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的点蚀,其次是轮齿的折断,所以按接触强度进行设计,按弯曲强度进行校核。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轮齿的折断,其次是齿面点蚀,所以按接触强度

19、进行设计,按弯曲强度进行校核。3. 解题要点:(1)根据4轮的转向可判断出 3、2、1轮转向,见题二一1图(b);(2) 根据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知轮3为右旋;用左右手法则,判断 3轮上的轴向力Fa3(3轮为主动轮),由已知条件3轮轴向力Fa3与2轮轴向力Fa2相互抵消一部 分,判断出2轮轴向力Fa2的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由2轮轴向力Fa2的方向判断出1轮轴向力Fa1的方向,由3轮轴向力Fa3的方向判断出4轮轴向力Fa4的方向,各 轴向力方向见题二一1图(b);(3)根据1轮上轴向力Fa1的方向和转向n 1,用左右手法则,判断1轮的螺旋线方向为左 旋,见题二一4图(b)

20、 o/In 1Fqi(b)左雄左雄5. 解:L10 住)1。一IL'101L108L10 h= (C)3106P60n(h)L101L10L 10h年106 60 2n(h)二、计算题1.解:B处为局部自由度,E或F处为虚约束,没有复合铰链。P= 3 n 2Pl Ph=3 A- 2 51 1T题三一1图2. 解:i15Z2 Z3 乙ZZ2Z3'Z4'Z3Z4Z5乙'Z3'Z4'25 60 4020 1 30二 100Z5向下转3.解: P = 3n-2Pl-PH-3 7-2 9一1 1 = 2C处为复合铰链,E'处为虚约束,F处为局部自由

21、度。4.解:FSi =0.68Fr1 =0.68 8000 =5440NFS =0.68FrFs2 =0.68Fr2=0.68 5200 = 3536N(1)FS1 FA =54402200 =7640 FS2 =3536N所以 II 端为压紧端,Fa2 二 FA Fsi = 2200 5440 二 764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i = Fsi =5440N(2)Fsi Fa =5440900 =6340 Fs3536N所以 II 端为压紧端,Fa2 =Fa Fsi =900 - 5440 =634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i二Fs 5440 N(3) FSIFA =5440 II20 =6560 FS2 =3536N所以II端为压紧端,Fa2 二 FA Fsi =ii20 5440 =6560N所以I端为放松端,Fai = Fsi = 5440 N5解:P= 3n- 2R- Ph-3 7-2 I0-i 0= i无复合铰链、无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6.解:(i)(34000)3 106(2)(3)L10h310660n(h)二620060 730= 3757.3h"(PW L10h 60(34000)3 106620010000 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