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_第1页
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_第2页
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_第3页
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_第4页
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n dustryReview行业doliO:. 16736/41-1434/ts.2018.06.001某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吕海鹏,王亚飞,许贝贝(中检集团中原农食产品检测(河南)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0Lv Haipe ng, Wang Yafei, Xu Beibei(CCIC Centural Plai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Testing (Henan) Co., Ltd.,Zhengzhou 450000, China)摘要:目的:检测某市市售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为市场监管和国家制定 相应标准

2、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 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的标准要求,对该市市场上抽取 的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使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结果:抽检的57份样品中有3份检出大肠菌群,检出率为 5.26% 12份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 21.05% 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6.22, P=0.013, P v 0.05)。结论:该市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存在安全隐患,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生产卫生监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关键词:包装饮用水;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Abstract

3、: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contamination situations of coliform andpseudomonas aeruginisin thepackaged drinking water in a c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rket regulation and drawing up the national standard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2017 national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detailed ru

4、les for the impleme ntati on of the sta ndards, the coliform and pseudo monas aerugi nosan the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were detected in the city market, and sig ni fica nt differe nces of data were an alyzed by Excel. Results three out of 57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coliform , the detect ion rate

5、was 5.26%, 12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21.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ee between2the detection rate of coliform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pseudomonas aeruginosa(x=6.22, P=0.013, P v 0.05).Con clusi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od supervisi

6、 on departme nt should stre ngthe n product ion hygie ne supervisi on and en sure the health of con sumers.Key words :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Coliform;Pseudomonas aeruginosaContamination situation中图分类号:R123XIANDAISHIPIN 现代食In dustryReview行业XIANDAISHIPIN 现代食In dustryReview行业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要求不

7、断提高,包装饮用水产业取得飞速发展1。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包装饮用水中检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引起了诸多学者和 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 C条件下培养24 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且需氧和兼性厌氧XIANDAISHIPIN 现代食In dustryReview行业XIANDAISHIPIN 现代食In dustryReview行业油 01JXIANDAISHIPIN 现代食In dustry Review3 / 现代食品貳XIANDAISHIPIN# / 现代食品貳XIANDAISHIPIN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的统称,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 便中,人、畜粪便对

8、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 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2。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 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卫生学上安全性的 指示菌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一类生长条件要求低、耐不良环境能力强、氧 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空气、土壤、水、人 体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环境中有广泛的分布,是一 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其具有易定植、易变异、耐 药机制复杂等特征,导致桶装饮用水污染事件逐渐增 多,甚至引起食物中毒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 ntarius Commissi on,CAC)、国际食品微生物标 准委员会(ICMSF)及我

9、国国家标准均有对铜绿假单 胞菌指标的检测。为了检测某市市售包装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污染情 况,根据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 用水中微生物限量要求,对所有样品进行了大肠菌 群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 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BSC-1300 n A2型生物安全柜(苏净安泰)、 DNP-9272型恒温生化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 公司)、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MFS-3A-25CK不锈钢过滤系统(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台式多功能紫外分析仪。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无 菌生理盐水、假单胞

10、菌琼脂基础培养基、乙酰胺肉汤、 纳氏试剂、金氏B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 氧化酶试纸、无菌微孔滤膜(直径47 mm,孔径0.45 m)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阳性对照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ATCC)、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研发中心)。1.2样品来源检测45份样品全部来自该市在售的包装饮用水, 产品包装规格为300mL1.5 L的瓶装水样品38批次, 4.5 L19 L的桶装纯净水19批次,所有样品均在保 质期内。1.3检测方法与依据根据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 水中微生物限量要

11、求,采用 GB 478932016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8第 二法平板计数法和GB 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检 验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 检测,最后采用阳性菌株做质控,参照 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进行合格性评价, 同时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不合格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2结果与分析2.1不合格率采用GB 478932016®平板计数法进行大肠菌群 检测,57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样品至少有1份样品检 出大肠菌群,36 C条件下在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平 板培养24 h后,出现紫红

12、色菌落且周围有红色胆盐沉 淀环,接种煌绿乳糖胆盐肉汤48 h后产气,判定为3批次为大肠菌群阳性。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5.26%。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采用GB 853&20169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进 行检测,57批次样品中有12批次样品至少有1份样品 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依据 GB 853820169】对可疑菌 落进行生化鉴定,结合阳性菌株作为对照,判定为12批次样品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 率为21.05%。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 现代食品貳XIANDAISHIPIN625,-一 I卜MM图1 57批次包装饮用水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统计图2.2不合格率分析本实验所抽

13、取的水样有瓶装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 两类,对两类样品的不合格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不合格率为52.63%,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15.79%;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 不合格率为5.26%,大肠菌群检出率为0,同时检测出 大肠菌群的3批次样品中也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而 瓶装饮用水中未发现大肠菌群污染,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同时对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包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 P=0.012, P v 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进行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包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x"=9.07, P=0.00

14、3, P v 0.05)。5U63rr卩v谦主物检测顼I'!图2桶装饮用水和瓶装饮用水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统计图3结论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 用水中微生物限量要求,每批次样品的5份平行样品中,均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本次抽检的市售 包装饮用水样品中合格率为78.95%,铜绿假单单胞菌检出导致的不合格率达21.05%,这与前人报道结果接近10,说明目前该市包装饮用水还存在致病菌污 染的问题。目前,有报道称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食源性 和水源性致病菌,且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会对产品亚 硝酸盐含量等理化性状造成影响,导致经济损失得以 发生11。在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大

15、肠菌群作 为判断食品中是否有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本研究 中检测出大肠菌群的3批次样品中也检出了铜绿假单 胞菌,说明桶装饮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 的风险;且3批次样品均为都是小型生产企业生产的 桶装饮用水,可能是这些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卫生 状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微生物污染状况, 实验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无显 著相关性,这与报道的研究结果过一致12,骆业巧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指示菌的检出已相对独立,与其 他微生物是否检出已无必然联系,两种微生物的引起 污染的方式不同10,但该市在同一批次样品中同时检 出两种微生物,说明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卫 生状况堪忧

16、。桶装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率高于瓶装饮 用水,说明桶装饮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更高微生物 污染的风险。经调查发现,瓶装饮用水由于清洗消毒 相对比较简单,污染往往发生在灌装环节13,然而从结果来看,该市生产企业已引起足够重视。而小型的 桶装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往往消毒处理设施比较简单, 而且环境潮湿,对于微生物的繁殖十分有利,这就导 致无法控制铜绿假单孢菌的繁殖生长。大桶清洗难度 相对较大,多数生产企业采用未经处理的水清洗车间 和桶,这直接导致冲洗过程也可能造成微生物二次污 染,引起更多包装饮用水桶的污染13-15,这就导致检测过程中同一批次中5份样品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市

17、售包装饮用水存在微生/ 03XIANDAISHIPIN行业综述In dustry Review物污染安全隐患,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因此,生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控质量,应提高安全卫 生意识,同时食品监管部门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 监督和卫生培训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参考文献:1 廖振宇,曹东丽,张华,等 .我国包装饮用水 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 报,2017, 8 (3): 737-740.2 徐晨雅.即食食品中大肠菌群污染的分析及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7 (14): 19.3 郝江燕,胡文忠,冯叙桥,等 食品中大肠杆菌 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18、.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 (15): 370-375.4 罗绍楠,戴奕杰,孙端方 .贵州省包装饮用水中 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7(8) : 72-73.王燕梅,唐震,乔昕,等 .江苏省桶装饮用 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 志,2015, 25 (12): 2019-2020.6 吴清平.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数据库在包装饮用水 行业的应用J.饮料工业,2015, 15 (2): 74-7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 家食品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