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第1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第2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第3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第4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亲密联络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杨志杰?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表达“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新教材里,编者更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我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可以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络。一利用生活经历,引出数学问题。1用生活中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历和知识从无到有。通过多年的学习,在他们的

2、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历和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历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比方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面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而且还比较漂亮;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老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更

3、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的。由于有了这种联络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2用生活中的事物进展比照,提出数学问题。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老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详细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终究有多大?先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下一步,我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展大小比较,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然后我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

4、我让学生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与此同时,马上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学生们一看到木架都不约而同地叫了出来“哗很大啊!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接着我又提出:同学们猜一猜,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可以装进多少个四年级的同学?问题一出,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有的说10个人、有的说12个人、更有的说20个人为了证明确实人数,我现场请一些学生一个个有序地钻进木架里面。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学生学情高涨。结果一出,同学们都非常惊讶,原来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能钻进15位四年级的学生。这样,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奇的

5、目光中,我们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出学习的需要,这也是重视数学教学的源头的一个方面。1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当学生发现,呈如今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考虑、分析和解决的。否那么,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例如在讲授?按比分配?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先生和李先生合伙开一间小店。张先生出资70000元,李先生出资300

6、00元。小店第一个月益利10000元。可是在益利分配时,李先生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请你帮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10000元的益利?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成非常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2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可以所理解和亲身经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例如我就亲眼目睹过北京著名特级老师刘德武,他是怎样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的。刘老师所上的?相遇应

7、用题?一课,令我留下深化的印象。例题是这样:“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在上课前,刘老师先送给同桌的学生两辆纸模型车。左边学生统一拿客车,右边学生统一拿货车。刘老师一开场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手上都拿着客车或货车,大家来猜一猜,今天刘老师准备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同学们马上答复。学生1:“客车司机?刘老师:“不对。学生2:“货车司机?刘老师:“也不对。学生3:“罪犯?同学们哈哈大笑。刘老师:“都不对。今天我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位交通警察。同学们马上产生好奇感,刘老师为什么要扮演一位交通警

8、察呢?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就开场来劲。接着刘老师就扮演交通警察指挥同桌的同学拿着客车和货车同时相对而行,再现客车和货车同时行走和相遇的整个过程。在两车同时相对而行中,刘老师使学生充分理解了两车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如1两车相遇地点在哪里?2甲、乙两地的路程就是谁和谁的路程的和总路程=客车行走的路程+货车行走的路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轻松又愉快,手口并用,刘老师把抽象的应用题简单再现,使到它能成为学生的亲身经历。3创设生活情境,直入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就可

9、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展交易。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是1元2角的圆珠笔两支,单价是5角的橡皮一块,售票员应找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三参与生活理论,认识数学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我在教学“

10、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老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剧烈的争论声中完毕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理论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

11、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12、,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

13、生真正到达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进步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化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才能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

14、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