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51页例1、例2及课时作业设计二、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根底。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因此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详细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二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写选取了每个学生都熟悉

2、的详细生动的情景主题图,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 ,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能在详细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历和知识开展学习,到达掌握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难点:纯熟进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四、学前分析大部分学生已学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纯熟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

3、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五、目的预设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能正确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才能,概括才能,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六、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论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七、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

4、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只有“平均分了,当数不够分时才会出现余数。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试商后,通过竖式计算,出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情况,说明商是对的,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肯定小了,就应再试商,直到计算后余数比除数小才对。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这种情况,说明商小了一倍,应在商的那个数上加1再除。3、计算后在横式上要写上商,有余数的还要写上余数。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例1一、复习导入1、复习乘法口诀。2、口算35÷7= 45÷9= 27÷3= 81÷9= 63÷7=二、传授新知1、教学P49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

5、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考虑问题: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飘着一面国旗。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D、球架旁边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5学生汇报交流。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2生自由答复。3、教学例题1。1利用课

6、件演例如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15盆花,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3提问考虑: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假如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4、列竖式:15÷5=3组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 被除数1 5 5和3的乘积0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考虑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

7、几组?并结合详细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竖式的写法和读法。三、稳固练习列竖式计算24÷6= 18÷3= 49÷7= 72÷8=四、老师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列竖式计算除法,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例2一、复习导入列竖式计算36÷9= 42÷7= 18÷6= 54÷9=二、传授新知1、教学例题2。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 =4组3盆45/232 03 余数2横式与竖式比照,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A

8、、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B、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理论应用1、完成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集体订正错误。2、改错题。小组修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四、全课小结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9、,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

10、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1、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注意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