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_第1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_第2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_第3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_第4页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2年6月委考课程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课程代码:11467 )一、识记1、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制度实际工作工日。2、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3、属于间接损失的是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4、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产品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5、生产单位合格产品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标准,称为工时定额。6、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货币和实物。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8、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劳动生产率。9、生产力中首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力资源。10、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和生产过

2、程中的安全和健康。11、按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死亡2人的属于重大伤亡事故。12、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公式是劳动产品总量/活劳动消耗量。13、当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14、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人工成本。15、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报告期与企业行政发生劳动争议的总人数,它不包括重复发生争议的人数。16、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智力水平。17、一个工日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18、某甲参加抗灾,某乙参加报告会,按规定甲乙都算非生产工日。19、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是20、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

3、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1、单位时间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产量定额。22、某企业在报告期劳动争议处理件数为20件,其中调解、仲裁、判决完结件数分别是14件、2件、1件,则报告期调解完结率是70% 。23、反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的基本情况与其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就是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 24、统计台账的特点是将统计资料按时间顺序系统登记,以便掌握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进度资料。25、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险。26、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价格的竞争;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27、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是:在本企业工作的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缺勤职工;在企业

4、中工作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外方人员。28、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有:生产过程因素;劳动环境因素;生产环境因素。29、劳动争议数量统计的指标有:劳动争议件数;劳动争议人次数。30、进度分析的指标有:计算执行进度;时间进度。31、对比分析主要是运用:相对指标;指数的方法进行分析。32、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累计资料的台账。33、专题分析是指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34、不论是何种指标,在对比分析时,一定要保持指标的可比性。35、根据想象客观存在的关系,建立一些平衡计算公式,利用平衡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是平衡分析法。36、判断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各种划分方法,当r的绝对值在0.

5、3以下,为低度相关。37、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38、产品销售统计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容。39、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40、以下经济损失属于直接损失的有:人生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丧葬与抚恤费用;现场抢救费用。41、计算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指标时,应遵循可比性原则,包括:时间围可比;空间围可比;计算口径与围可比。42、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间接指标不包括智力。43、工间操时间属于工作时间。4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蝉翼过大时,说明产品积压过多。45、劳动生产率的固定组成指数是46、某劳动者7月份从所在单位领到3000元工资,业余讲课获得课

6、时费1200元,则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3000元。47、报告期人工成本中工资所占比重提高,而报告期人工成本关总额不变,则报告期工资总额肯定提高。48、某企业在报告期劳动争议处理件数为20件,其中调解、仲裁、判决完结件数分别是14件、2件、1件,则报告期处理完结率是85% 。49、制动调动通知单、职工卡片、职工考勤表、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职工奖励表等都是劳动管理的原始记录。50、职工变动台账、劳动时间利用台账、工资台账属于汇总资料用台账。51、专题分析是指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53、判断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各种划分方法,当r的绝对值在0.8以上,为高度相关。54、企业职业

7、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有:治愈率;病残率;痊愈者平均患病天数。55、以下哪种产品不计入产品实物产量:次品;上期产品。56、计算平均工资时,要求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应该:时间一致;空间围一致。57、进行动态分析时,一般需要对事物做出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时间数列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58、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社会福利。59、如果总量变动是各个因素变动的绝对差额所致,则可用差额因素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对总量变动的影响方法和影响程度。60、回归方程可以说明在相关条件下两现象相关的数量变化关系。61、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62、人才竞争主要是指人才素质

8、的竞争。63、资金和成本统计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的容。64、计算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办法是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65、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数量极其构成的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动统计;劳动潜力分析。66、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文化;身体;心理。67、劳动保护措施费用主要体现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项目支付的费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保健食品费用;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的保护费用;安全宣传教育肌组织等费用。68、原始记录的特点是: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项目的具体性;记录容的广泛;记录工作的群众性。69、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能力。

9、70、劳动者可以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自然极限是日历工日数。71、设每天制度工时为8小时,则关系式正确的是8 出勤工日数 出勤工时数。72、企业职工上下班遭遇车祸的伤害属于工伤事故。73、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当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经验数据计算,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4-7倍。74、相关系数的数值围是在-1到1之间。75、劳动定额是自生产(工作)进行之前制定的。76、计算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其产品产量包括非车间自身原因造成的废品。77、当物价水平上涨时,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78、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79

10、、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加。80、本期期末完结件数是5件,本期处理件数是12件,上期期末完结件数是8件,则本期申诉的劳动争议件数是9件。81、反映企业职工权利的落实情况和企业领导体制是否健全完善的指标是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82、职工工资表、职工工资变动单、职工加班加点通知单等都是工资管理的原始记录。83、专题分析是指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84、判断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各种划分方法,当r的绝对值在0.3以下,为B、低度相关。85、实际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对比是对比分析。86、如果总量变动时各个因素变动量相加之和,可用总和因素分析法来分析

11、各个因素对总量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87、如果现象之间却似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却是不固定的,可采用相关分析。88、一般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产品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8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效益。90、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主要是指:技术业务水平;文化水平;健康水平;思想政治水平。91、按工伤人员被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死亡。92、对劳动生产率(X,千元/人)和工资(Y元)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 =10 + 70X,则表明: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人,工资提高70元;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为直线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为正相关。

12、93、属于工时定额的有:3小时/台;5工时/千克;24工时/件。94、劳动争议的调解委员会成员有:职工代表;工会代表;企业行政代表。95、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容应包括: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活动容的记载;计量单位;填写时间;填表人与责任人的签章。96、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总和因素分析法;连乘因素分析法;差额因素分析法。二、理解、应用97、试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98、试论述劳动生产率的三个指标体系。99、试画出工作时间(工日)构成图。100、试论述工资总额的构成。101、某企业2011年4月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他

13、情况如下:计量单位:工日项目合计缺勤工日300停工工日200非生产工日50加班工日280停工被利用工日150求: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7)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8)加班加点强度。(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1日历工日=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乘以日历天数=800乘以30=240002公假工日数=计算期企业劳动者平均人数乘以制度公休天数=800乘以8=6400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制度公休日=24000-6400=17600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日-

14、缺勤工日=17600-300=173005制度实际工作工日数=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缺勤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日-非生产工日=24000-6400-300-200+150-50=172006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制度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17200+280=174807出勤率=计算期出勤工日/同期制度工作工日=17300/17600=98%出勤时间利用率=计算期制度实际工作工日/同期出勤工日=17200/17300=99%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计算期制度实际工作工日/同期制度工作工日=17200/17600=98%8加班加点强度=加班工日/制度实际工作工日=280/17200=2%102、

15、某氮肥厂报告期各种氮肥产量和含氮量见下表,试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以含氮量21%为标准),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产品名称产量(吨)含氮量(%)折算系数标准实物产量(吨)硫酸铵2.8021.001尿素5.4046.20氨水7.5015.00折算系数=产品的实际规格/标准产品的规格所以尿素的规格为2.20 氨水的规格为0.71标准实物产量=各种规格产量乘以折算系数。硫酸铵 2.80 尿素 11.88 氨水 5.33103、某企业工资情况如下: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基期报告期增加额指数(%)工资总额(千元)800966166120.

16、75平均人数(人)1000105050105平均工资(元)800920120115增加值(千元)1300工资总额增加额=报告期-基期=166 指数=报告期/基期=120.75平均人数增加额=50 指数= 105 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920 增加额=120 指数=115104、某企业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与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指标总产值(万元)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元/人)全部职工生产工人生产工人比重(%)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期20010008008025002000报告期500200018009027782500指数不填数据112.50111.12125(

17、1)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比重与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2)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与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3)计算基期、报告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4)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与生产工人占全员劳动生产率比重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期800/1000=80% 报告期 1800/2000=90% 指数=90%/80%=112.50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生产工人人数基期:200万/800=2500 报告期:500万/1800=2778 其指数=2778/2500=111.12%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期=200万/1000=2000 报告期

18、=500万/2000=2500 指数=25/20=125%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125% 说明全员生产率水平提高了25元/人 总产值增加了(25-20)乘以2000=100万这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提高的结果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11.12%说明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1.12%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绝对数提高了500乘以2000=100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指数=112.50% 说明生产工人比重提高了12.50%使得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绝对数比基期提高了105、某企业计算期生产工人工时消耗与产量等资料如下:合格品9千件,非因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量170件;工时定额为:基本定额2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件;工时消耗:实耗总工时为18700工时,停工1124工时,非生产470工时,缺勤1560工时。请回答:1)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2)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3)劳动定额完成程度;4)企业整体劳动定额完成程度。1生产工人劳动定额完成程度=(9000+170)乘以(2+0.5)/18700122.6%劳动定额未完成(劳动条件失常等)2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9000+170)乘以0.5+170乘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