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必修1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易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模拟预练图1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图2中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下面四幅图是不同地貌的图片。读图答复3-4题。3.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 A. B. C. D.4.四种地貌中,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读某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答复5-6题。5.M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山岭 D.谷地6.形成N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2、C.搬运作用 D.岩浆活动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答复7-8题。7.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 B. C. D.8.以下地点中,最容易开展成为城镇的是 A. B. C. D.9.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直通高考以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间隔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1. 1975 -2019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

3、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2019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人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答复3-4题。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4.图中可以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某年3月P地位置见以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

4、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第5题。5.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以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答复6-7题。6.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7.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 B. C. D.我国许多聚落名称表达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8-9题。8.为趋利避害,这些

5、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9.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开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0-11题。10.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

6、土层深沉、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 B. C. D.参考答案模拟预练1.B解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2中的变质作用可判断,丙为变质岩;丁只能形成乙岩石,那么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2.B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和图:中箭头的指向,判断为岩浆活动,为外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3.B解析:四种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别为海浪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作用。4.B解析:风携带的沙子在遇到阻力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5.B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M为向斜。6.D解析:N

7、处岩石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7.A解析:图中四个居民点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其中居民点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的影响。居民点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8.C解析:地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最容易开展成为城镇。9.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程度挤压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3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岛屿是由岩层褶皱隆起露出海面而形成的。第2问,甲河谷位

8、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的影响,岩层破碎,抗侵蚀能力弱,在流水等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第3问,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直通高考1.D解析:读图可知,I975 -2019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间隔 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间隔 增大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海洋推进,泥沙沉积;间隔 减小说明水深2米的点向陆地推进,侵蚀作用增强。2.B解析:读图可知,1992-2019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间隔 呈缩小的趋势,说明黄河人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会增多;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那么入海泥沙增多;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

9、流人海径流量增大,那么人海泥沙增多;黄河人海年径流量减少,导致人海泥沙减少,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间隔 会呈缩小趋势。方法技巧 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河流中上游植被的多少、河流水量大小、河流上水利工程的建立等都会影响河流入海泥沙的状况。流域内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等因素易增加河流的含沙量。3.C解析:图中表示由沉积岩变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该作用一般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故在大理岩的形成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4.C解析:根据该循环模型可知,是变质作用,是重熔再生作用,是冷却凝固作用,是固结成岩作用;大洋中脊处新洋壳的形成过程,即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10、的过程,对应。知识链接 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其界限分为两类。1生长边界:主要指洋中脊,它是新洋壳的诞生地。2消亡边界:包括海沟和造山带,它是板块的消亡地带,其中的海沟一般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如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造山带一般位于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如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5.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P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6.B解析:由图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主要沿河分布,且分布在易沉积的河流凸岸;再根据右下角堆积物的棱角并不清楚可知,其成因属于流水沉积。7.B解析:金刚石矿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

11、可能在地的岩浆岩中找到。8.D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都不合适聚落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9.C解析:在农业社会,农业消费集中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区,农业开展条件越优越,越有利于聚落的开展。川地土壤都较肥沃,水源都较充足。在农业社会,农业消费技术程度有限,人类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进步农产品产量,因此决定聚落开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10.C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可知,地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侵入形成,地地质构造成因是断裂抬升,其侵蚀地貌并非由黄河干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