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_第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_第2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_第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_第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总结报告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并不令人满意,本来都考一百分的同学栽在这次的考试中。可能试卷是自己出的出不好有关系。平均分为83分,及格率为85.7%,优秀率为71.4%。学生考试质量分析:参加考试人数:14人总分:1400分 平均成绩:83分及格人数:12人 及格率:85.7 %优秀人数:10人 优秀率:71.4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根底知识,通过口算、填空、判断、选择、动手画等完成。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理论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面面俱到、独具匠心,试题深化浅出。包括看图列式-一图四式和根据图写算式等。本次试

2、卷共有五大题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根底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表达“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对于此次的测试做了一下的分析: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第一题,“看谁算得对,主要考察学生口算、写数的才能。这一题学生都数的对、写的正确,这和平时勤加练习分不开。但是有学生却几乎全错,还有几个同学粗心大意会把“+看成“-造成了不必要的扣分。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多数学生计算才能较强,能纯熟掌握计算技巧。对于根底知识的掌握也较结实。第二题,“想一想 填一填共分为四个小题。第1小题“填一填考察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还有从左数与从右数的区别。这小题大多数学生轻松拿下就

3、是左右还不清楚的孩子失分了。第2小题“找规律填数期中一道稍难题难道了不少的学生,它不是按顺序的而是两个两个的减少。不少学生没有打破常规思想一个一个加或一个一个减,以后在这方面就要引起注意了千万不要局限、束缚学生的思维。第3、4小题是在圆圈里填“= 、+ 、-使式子成立学生做得还比较好的。第三题,画一画。这题共有4个小题,学生根本都答出来,个别学生不会做的也有。这题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做题目。这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比多少,比高矮的掌握。其中包括了:比多少、判断多少、高矮。这题学生答的相当满意,看来掌握的还不错。第四题,“数一数 填一填有区别与第二题,第二题是数字而这一题却是结合图形的认识。这里有:圆柱、

4、圆、球、正方体、长方体。这一题考察学生对根本图形的认识和一些根本知识的运用。由于这一题当中的正方体有点像长方体了,所以出现了学生视觉的误差,从而出现了两种答案。第五题,“看图列式一共五个小题。1、2、3、4小题看图列式,有“一图四式有根据图意写算式的。第5小题是最能发挥学生独特体验和考验学生发散思维的考题。这道题目出的是操场上课间的一幕,有人在跳绳,有人在跳高,有人在踢足球,然后学生根据图写算式。有几个好学生就是在这里出错了,其他出错的同学也不少。对于像这样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敏解决问题的才能较差、这与平时训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还不会转换思维,其实这跟一年级学生的

5、智力开展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就必须多加引导、开展他们的思维。进步教学质量的措施: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浸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无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根底上,严密联络生活,让学生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时机。3、多做多练,实在培养和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

6、明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4、关注生活,培养理论才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络,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展自主探究,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才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

7、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来。成绩分析:一年级2个班,每个班均为45人,三个班的情况分别如下:一1班:平均分92.8,最高分100分,16人;优良率58.2%,最低分64分.一2班:平均分89.8,最高分100分,6人;优良率38.6%,最低分18分. 总体成绩较好,存在问题与缺乏也是自己意料之中的.值得欣慰的是, 学生审题才能进步很大.试卷分析:本张试卷主要从长短、高矮、数序、数的大小、数的组成、基数和序数、数的计算、填未知数和看图列式等方面来考察学生.试卷的形

8、式多样,让学生涂一涂、画一画、填一填、圈一圈、选一选、连一连,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才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动手才能.失分原因:本次考试得100分的同学22个,但90多分的同学不少,主要问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的最后一个题,因为排版的问题,9只小鸡的9只没有印上,造成学生看图出现问题,百分之三十八的学生列出4+5=9,一次就扣掉4分;其次是一图四式,有19个学生把图分开看,不能完好地看图,理解图意,造成大量的失分;另外就是在计算方面也有失误 ,主要问题是看错符号和漏题;还有小部分学生对基数和序数没理解清楚,也是失分的原因之一.“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

9、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总结:要进步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效益,适当时候可以

10、进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得到开展。“功在课前,利在课中,备好每节课,精心准备,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开展的空间。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看图才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题型,多算多练,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根底知识,根底打牢了才能灵敏运用。计算才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底,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要强化计算准确率和速度进步的训练.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

11、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