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_第1页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_第2页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_第3页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_第4页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扣眼穿刺专题前言: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的生命线,现有的血管通路中以动静脉内瘘为首选方式。而内瘘的建立只是开始,保养和维护才是难点所在,合理的使用,能显著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传统的穿刺方法的弊端:使用普通双针在内瘘血管上反复进行区域穿刺,穿刺局部极易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出现血管狭窄和血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内瘘使用寿命。传统穿刺的血管,见下图,破烂不堪:临床穿刺方法有:1绳梯法    有效的防治内瘘血管瘤的形成,但对内瘘血管的长度要求很高。2扣眼法

2、    有效的防止内瘘血管瘤的形成。3区域法    内瘘血管瘤的发生率达100%。这是三种穿刺的图片 分别如下:图一:绳梯法图二:扣眼穿刺法图三:区域穿刺法钝针扣眼穿刺技术:扣眼穿刺指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个护士按照同样的进针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进行穿刺,形成皮下隧道,即"扣眼",隧道形成后再改用特殊的钝针穿刺【四同一隧】。该技术已在国外开展20余年,相关文献显示可以显著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钝针使用的特点: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专人操作;钝针;清除血痂;只能用于自

3、体动静脉瘘。钝针使用中的要点:概念混淆:  常把定点穿刺法(区域发)理解为扣眼发;同一穿刺点易渗血:  前期建立隧道时易出现此情况,但皮下隧道建立好后使用钝针(无切割面穿刺针)可很好解决此问题。机械性脉管炎:  一旦建立好皮下隧道后使用钝针并不会对隧道周围组织形成损伤。钝针使用的的优点:用钝针进行扣眼穿刺不仅可以防止血管瘤的形成,减轻病人穿刺疼痛,还可明显降低穿刺点出血,侵润块形成和感染的发生率,能明显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内瘘使用寿命。钝针和锐针的区别:钝针的特点  1 椭圆形的针尖;2 针的边缘

4、比具有切割锋面;3 不会伤害隧道;4 不会穿破血管。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前期操作:1固定护理人员用传统锐针在三同穿刺8-10次;2 选择17号穿刺针进行穿刺;3 进针角度25-30度左右;4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平行进针,将针体全部进入血管;5并嘱咐病人每次穿刺时都保持相同体位。隧道的形成:1隧道的形成跟耳洞的形成很相似;2血管瓣实在血管同一处反复穿刺形成,当组织隧道和血管瓣形成后,就改为钝针穿刺。钝针穿刺要点:1从穿刺点往里轻轻推送,速度宜慢,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捻动前行;2 钝针穿刺到隧道顶端时,需要微微抬起针尖,寻找血管瓣。3

5、如有阻力不要强制前行,是进针角度不正确,没有顺利进入隧道,重新穿刺。4穿刺针引导自己经过隧道进入瘘管而不是已经形成的组织隧道引导针的进入。5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去痂注意事项:1透析当天要求患者清洗内瘘侧手臂皮肤;2去痂前消毒皮肤,直径5CM;3消毒液待干后,使用无菌无齿镊子去痂;4去痂后再次消毒皮肤。钝针穿刺和锐针穿刺的不同:1明显不同点是,进血管时的突破感,进针速度要慢,如有阻力,可同时慢慢捻转针头即可顺着皮下固定隧道滑进血管。2要改变以往快速进针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在感觉进针较紧时,不要使用蛮力,应边捻转边进针。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后期操作:血痂是扣眼穿刺点的标志,湿润血痂易于去除,如钝针穿刺困难,隧道感不明显,可再使用普通穿刺针穿刺几次,穿刺时注意沿着元隧道进针,感觉有隧道形成后,再改用钝针穿刺,以保护已形成的隧道扣眼。我们需要经验,不必须去实践,就要不断地学习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