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建议方案.doc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建议方案.doc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建议方案.doc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建议方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流程框图【二】活动过程2.1 活动一:活动一:用照相机怎样拍一张集体照?活动任务:实验探究照相机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成像规律调节照相机。活动内容: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展示集体照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用照相机拍照如何才能将全班同学都照进去”。 2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提出各种自己的想法。可能的方案有:将照相机远离被照的物体;把队伍排得紧凑些;人向后退;调整照相机的焦距;换个更大的照相机。 3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依据学生提出的方案, 教师归纳:照相机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受物距、 相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影响。 所以我们确

2、定下面的研究方向。照相机中的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照相机中的凸透镜成不同像的情况下物距、像距与焦距有什么关系?2、实验探究:实验器材准备:模拟相机每组两个焦距不同 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制的 、米尺、光源可以是蜡烛、 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电教手段在屏幕上打出一个图片作为光源。模拟照相机制作:1用较厚的纸卷一个长度大于凸透镜 2 倍焦距,直径稍大于凸透镜的圆纸筒,作为外筒,再卷一个长度相同、直径略小的纸筒,作为内筒,使之能套在直径较大的纸筒中自由滑动; 2把凸透镜固定在外筒的一端,用一小块半透明塑料薄膜封住内筒的一端,注意应使薄膜平整, 可用胶纸条把它粘牢。 如果塑料薄膜太薄太透光, 可用

3、两层,或使用质量稍好些的面巾纸。 3将内筒封有薄膜的一端,插入外筒中;一个可调像距的模拟照相机就做好了。4为了便于测量像距,可以在内筒壁上画上一些刻度。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探究实验:实验器材:模拟照相机、米尺或皮尺、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2、用模拟相机观察所成的像,为了找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应调整透镜距离物体和距离光屏的距离。3、每得到一次清晰的像都记录透镜到物体和透镜距离光屏的距离注:测量透镜距离光屏的距离,可以测量内外筒错开的距离 。4、观察物距和像距变化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4、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再次展示有问题的集体照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拍一张

4、集体照。利用刚才的实验结论, 我们知道了, 如果出现照相机照出的相片人物不全, 说明像太大了,我们就可以利用刚才的实验结论, 使物体离透镜远一些 增大物距,像离透镜越近减小相距 ,且成像逐渐在变小。 2实践活动准备一架数码相机,照全班的集体照。每一个小组轮流派一个同学做摄影师, 在教室中为其他同学和老师拍集体照。5、延伸学习 1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前面的实验现象中, 你有什么新发现, 还有什么新问题想继续研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用焦距为 10cm的模拟相机对着窗户看时,发现光屏上装不下这扇窗子完整清晰的像, 像偏大,相当于不能把全班同学都照进照片中。而换成

5、焦距为 5cm的模拟相机看窗子时, 就会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像变小了,相当于把全班同学都照进照片中。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和猜想: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一定时,焦距变小,使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物距相同时,焦距不同,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 2阅读学习卡片活照相机眼睛学习卡片:活照相机眼睛大家都知道照相机,但是你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架“活照相机”吗?我们的眼睛就是一架活照相机。许多动物的视觉器官都有一个能够感光的暗室内脏,还有一个能够活动的小孔,光线从小孔中射进去,通过“透镜” 在视网膜上成像。人眼虽然比较复杂,但它的基本原理却是与照相机一样的。眼球里的晶状体很像一个凸透镜,

6、晶状体和前面的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水状液, 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是玻璃体。通过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改变它的焦距,使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是一层布满了神经末梢的神经纤维层, 里边有上亿个感光细胞。 当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以后, 感光细胞感到了光的强弱和色彩, 通过神经传给大脑, 我们便看到了那个物体。 如果成的像不落在视网膜上, 我们就看不清物体了。 近视眼和远视眼就是晶状体焦距调节功能不好, 成像不清晰造成的。 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没调好焦距一样。眼睛的瞳孔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调节瞳孔的大小相当于调照相机的光圈, 其作用是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从许多方面来说, 照相机还远远

7、达不到人眼的精巧程度和高度自动化呢?2.1.3 活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学习。2.1.4 活动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2.1.5 所需学习资源集体照 .jpg像太大没照完整的集体照 .jpg像太小看不清的集体照 .jpg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jpg模拟相机的照片 .jpg照相机镜头的调节 .swf模拟相机的结构图 .jpg学生实验的照片 .jpg实验探究报告 .doc学习卡片活照相机眼睛 .doc照相机的发展与使用 .doc120 双镜头反射式照相机 .jpg单镜头 135 照相机 .jpg打开后盖的单镜头 135 照相机 .jpg老相机 .jpg2.1.6 所需学习时间: 2 课时。2.

8、2 活动二: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任务: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放大率。活动内容:1、提出探究问题1学习凸透镜放大率的概念教师提供学习卡,学生阅读学习。学习卡 :放大率放大率有两种, 由透镜或球面反射镜成像时, 像的高度与原物高度之比称为线放大率 ( 适用于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 ) ;用助视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 像对眼的张角 ( 即视角 ) 与直接用眼观察物体时的视角之比称为角放大率。凸透镜用作放大镜时的角放大率约等于明视距离( 约为 25cm)与焦距之比。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在25 厘米左右,如果一个放大镜的焦距是 2.5 厘米,它的角放大率就是 10 倍。一个放大镜的焦

9、距为 10cm,其角放大率为 2.5 倍,写作 2.5x 。通常放大镜的焦距是 10 厘米到 1 厘米之间,所以对正常眼睛来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基本上在 2.5 倍到 25 倍之间。应该注意的是:仪器的放大率和像放大率是有区别的, 前者对同一个放大镜来说是一定的,而后者那么随物距而变化。2提出问题:阅读了学习卡以后,请提出一个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的问题。学生分小组议论,表述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何测量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和哪些因素有关?缩小的像时也叫放大率吗?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怎么测像高?3教师归纳出探究的问题,凸透镜成实像时的放大率和哪些因素有关?2、学

10、生假设和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学生可能的假设和猜想:放大率和物距有关,和像距有关,和焦距有关,与物体大小有关3、设计实验和探究1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测量2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5cm、 10cm、 30cm,物体自制 1 字屏,光源蜡烛或手电筒,如图用作光屏的白板,固定光屏和放大镜物体的底座,米尺。一字屏的制作:1、选取一个硬纸板,边缘镂空,保留数字“1”。如图 12、将数字“ 1”的形状挖空,使光只能从孔“1”中通过。如图 33、用一个投影片硬塑料 ,或毛玻璃,用黑笔在上面写上“ 1”字。使有 “ 1”字的地方不透光。实验步骤:1、将

11、一字屏光源、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水平线上。2、将物体放在离透镜较远处二倍焦距以外 ,调整光屏距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注:物体可以从距离物体二倍焦距外逐渐靠近透镜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高和像的高,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中。4、观察物距和像距变化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并测出物距和像距,记录在数据表格中。5、改变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 3、4。实验记录表格:物距 cm所选透镜焦距相距 cmf=10cm物体高 cm像高 cm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数据参考:所选透镜焦距 f=10cm物距 cm相距 cm物体高 cm像高 cm30cm12.82.2125152.21.51527.82.24.4103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