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的急救(新)_第1页
噎食的急救(新)_第2页
噎食的急救(新)_第3页
噎食的急救(新)_第4页
噎食的急救(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 噎食的预防和护理 噎食的急救 食管的三个狭窄食管的三个狭窄1、第一个狭窄第一个狭窄食管起始部,(相当于环食管起始部,(相当于环 状软骨处)距上切牙状软骨处)距上切牙15cm。2、第二个狭窄、第二个狭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相当于胸骨角处),距上切牙相当于胸骨角处),距上切牙25cm。3、第三个狭窄、第三个狭窄食管穿过膈肌食管裂孔处食管穿过膈肌食管裂孔处 (相当于剑突下),距上切牙(相当于剑突下),距上切牙40cm。 概念噎食噎食:进食时食物(团块)卡在咽喉部或食道的狭窄处,:进食时食物(团块)卡在咽喉部或食道的狭窄处,咽不下去,也咯不出来,造成气管的压迫为

2、噎食咽不下去,也咯不出来,造成气管的压迫为噎食,也可也可能是误入气管能是误入气管。噎食是由于气管受到了压迫会出现通。噎食是由于气管受到了压迫会出现通气障碍,甚至死。气障碍,甚至死。 正常情况下噎食是不会发生,因为咽喉部有精确的正常情况下噎食是不会发生,因为咽喉部有精确的植物神经调节植物神经调节进食反射功能,进食时自动封闭气进食反射功能,进食时自动封闭气管,开放食管,食物通过咽喉部可以自然进入食道。管,开放食管,食物通过咽喉部可以自然进入食道。 概述 有有8080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的人噎食发生在家中,病情急重。 全球每年约有全球每年约有40004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其中多人因噎食猝

3、死,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误诊而延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病人被误诊而延误了抢救时机。了抢救时机。 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纽瓜、汤圆、包子、豆子、花生、瓜子、纽扣等。扣等。易发人群高龄老人和儿童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导致进高龄老人和儿童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分神导致进食反射功能出现差错食反射功能出现差错脑干神经中枢受损导致进食反射功能下降或缺失脑干神经中枢受损导致进食反射功能下降或缺失精神科病人尤其精神科病人尤其老年精神病患者老年精神病患者 生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1、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在进食、吞咽

4、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在进食时,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不能正常通过咽喉时,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不能正常通过咽喉部或食管,因而造成阻塞。部或食管,因而造成阻塞。2、牙齿脱落:不能充分切碎大块食物。、牙齿脱落:不能充分切碎大块食物。3、吞咽运动障碍吞咽无力:咽下困、吞咽运动障碍吞咽无力:咽下困 难。难。4、食管肌肉蠕动减慢:食管排空时间延缓。、食管肌肉蠕动减慢:食管排空时间延缓。5、反射迟钝:吞咽反射、收缩、蠕动不同步。、反射迟钝:吞咽反射、收缩、蠕动不同步。6、进食速度过快、食物过干。、进食速度过快、食物过干。7、带假牙的老人误将假牙咽下等。、带假牙的老人误将假牙咽下等。病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

5、1、脑血管病变后遗症:咀嚼障碍、吞咽能脑血管病变后遗症:咀嚼障碍、吞咽能 力降低或消失。力降低或消失。2、反流性食管炎:局部炎症、水肿。、反流性食管炎:局部炎症、水肿。3、舌后坠。、舌后坠。4、食道狭窄或肿瘤压迫,影响食物通过。、食道狭窄或肿瘤压迫,影响食物通过。5、口腔出血,血块阻塞上呼吸道。、口腔出血,血块阻塞上呼吸道。 心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1、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紧张。2、抑郁症。、抑郁症。3、思维、精神异常。、思维、精神异常。4、情绪激动、躁动。、情绪激动、躁动。5、情绪过于悲伤、思虑。、情绪过于悲伤、思虑。6、进食时说笑、哭泣、进食时说笑、哭泣。其他因素其他因素1、进食速度过快:不

6、咀嚼,大口吞咽。进食速度过快:不咀嚼,大口吞咽。2、进食姿势:长期卧床进食,食物通、进食姿势:长期卧床进食,食物通 过食道很慢,引起食物积聚食道。过食道很慢,引起食物积聚食道。3、进食种类:食入大块食物或干硬、进食种类:食入大块食物或干硬、 粘滞的食物,或一次食入量太多。粘滞的食物,或一次食入量太多。4、进食方法不正确,尤其卧床老人。、进食方法不正确,尤其卧床老人。精神科病人易发的原因吞咽困难: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电痉挛治疗导致锥体吞咽困难: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电痉挛治疗导致锥体 外系副作用,影响吞咽活动,甚至进食难;外系副作用,影响吞咽活动,甚至进食难;抢夺食物:有的患者因抢食急骤吞咽而发生噎食

7、;抢夺食物:有的患者因抢食急骤吞咽而发生噎食;暴饮暴食:电痉挛后意识模糊的情况下仓促进食暴饮暴食:电痉挛后意识模糊的情况下仓促进食 。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入院前入院前噎食评估噎食评估一、病史采集(噎食史)一、病史采集(噎食史)二、做到四宜:二、做到四宜: 食物宜软食物宜软 进食宜慢进食宜慢 饮酒宜少饮酒宜少 心宜平静。心宜平静。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的预防和护理普普 食食:普通食物。软软 食食:面条软饭类半流食半流食:各种粥类、泥类、羹类、稀、软、烂,易于消化和吸收,易于咀嚼和吞咽流食流食:液态食物,汤、汁等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的预防和护理要求病人进食时注意力集中,不要讲话,要求病人进食时注意力

8、集中,不要讲话,看电视等看电视等进食速度宜慢进食速度宜慢同时准备水或饮料同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的预防和护理严重的病人,要进行“空吞咽”,即让病人吃一口,咽一口,再空咽一口,然后再吃第二口。要确定病人两颊之内没有食物,才能喂第二口。 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尽量不吃花生米、汤圆等易噎食的食品尽量不吃花生米、汤圆等易噎食的食品噎食的预防和护理噎食的预防和护理一旦发生噎食,从后部环抱住病人,手掌突然一旦发生噎食,从后部环抱住病人,手掌突然猛压胃部(或将老人倒立抱起),然后就近用猛压胃部(或将老人倒立抱起),然后就近用餐勺、筷子、或开口器撑开患者口

9、腔,用手抠餐勺、筷子、或开口器撑开患者口腔,用手抠出口中和咽部的食物出口中和咽部的食物如无明显缓解,应立即喉结下穿刺通气,以缓如无明显缓解,应立即喉结下穿刺通气,以缓解呼吸困难,也可用气管插管加压呼吸解呼吸困难,也可用气管插管加压呼吸 噎食的预防1 1、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 对健康饮食开展指导:规律、均衡、适量、小对健康饮食开展指导:规律、均衡、适量、小口喂食、细嚼慢咽、饭前先喝少量汤,口中含口喂食、细嚼慢咽、饭前先喝少量汤,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发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发现面、颈部或吞咽不舒适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现面、颈部或吞咽不舒适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10、。指导病人自救处理方法。指导病人自救处理方法。2、注重开餐工作注重开餐工作 开餐时加强观察病人的食量、食速及体位,暴饮暴食开餐时加强观察病人的食量、食速及体位,暴饮暴食的要加以控制数量和速度,小口送食。出现吞咽困难的要加以控制数量和速度,小口送食。出现吞咽困难、面肌痉挛、唇舌震颤等症状者,要给予稀、软的流、面肌痉挛、唇舌震颤等症状者,要给予稀、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慢进餐、协助喂食、不可催促病质或半流质饮食,缓慢进餐、协助喂食、不可催促病人,忌食馒头、饼及坚硬的、长条、大块食物,若须人,忌食馒头、饼及坚硬的、长条、大块食物,若须吃可将馒头、饼泡在汤或牛奶、豆浆中充分软化、捣吃可将馒头、饼泡在

11、汤或牛奶、豆浆中充分软化、捣碎成半流质,长条、大块的食物切成细块充分咀嚼。碎成半流质,长条、大块的食物切成细块充分咀嚼。3 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 当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可能出现恐惧、焦虑、当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丧失信心、失眠、拒食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紧张、丧失信心、失眠、拒食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要给予关心、支持、引导、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全身要给予关心、支持、引导、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全身放松、积极应对,指导合理进食,保证营养。放松、积极应对,指导合理进食,保证营养。4 4、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报告医生 对症处理、配合抢救。对症处理、配合抢救。噎食的护理噎食的护理1、

12、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

13、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对待饮食。使其正确对待饮食。2 2、做好饮食护理做好饮食护理 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

14、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特征性表现特征性表现噎食的临床表现:噎食的临床表现:轻者面色深紫,双眼直瞪,口中有食物,呼吸困难轻者面色深紫,双眼直瞪,口中有食物,呼吸困难重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小便失禁,呼吸停止,重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小便失禁,呼吸停止, 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压下降。 一旦发现噎食,立即停止进食,争分夺秒就地抢救,一旦发现噎食,立即停止进食,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同时呼叫其他在岗医护人员共同组织抢救。同时呼叫其他在岗医护人员共同组织抢救。噎食的抢救原则:噎食

15、的抢救原则:抢救方法美国学者发明了简便易行、美国学者发明了简便易行、 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 海氏法适用于他救和自救海氏法适用于他救和自救目的和方法目的和方法 目的:清除梗塞于咽部的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目的:清除梗塞于咽部的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缓解呼吸困难。缓解呼吸困难。方法及适应症方法及适应症 1、立位腹部冲击法(清醒者)、立位腹部冲击法(清醒者) 2、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者)、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者) 3、立位胸部冲击法(清醒者、立位胸部冲击法(清醒者) 4、卧位胸部冲击法(昏迷者)、卧位胸部冲击法(昏迷者) 5、自行救助法、自行救助法立位腹部冲击法立位腹部冲击法适

16、应症:清醒病人适应症:清醒病人步步 骤:骤: 病人站立,护士位于病人身后,双手环绕病人腰间,病人站立,护士位于病人身后,双手环绕病人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病人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病人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挤压。连续做左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挤压。连续做4 4次,然后次,然后再拍打后背数次,常可将食物咳出。再拍打后背数次,常可将食物咳出。卧位腹部冲击法:卧位腹部冲击法:适应症:已昏迷的病人;适应症:已昏迷的病人; 身材矮小,难以环腰立位冲击的食物阻塞者。身材矮小,难以环腰立位冲击的食物阻塞者。步步 骤:骤: 让病人仰卧,护士右手掌压在病人上腹部(

17、注意不让病人仰卧,护士右手掌压在病人上腹部(注意不要压住胸骨剑突,防止在冲击压迫时,导致胸骨骨要压住胸骨剑突,防止在冲击压迫时,导致胸骨骨折),左手压在右手上,双手分指扣紧,二臂伸直,折),左手压在右手上,双手分指扣紧,二臂伸直, 用力向上、向下冲击压迫,反复冲击用力向上、向下冲击压迫,反复冲击4次,然后查看次,然后查看 口腔,如有食物,用手抠出。口腔,如有食物,用手抠出。胸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适应症:病人身体较肥胖,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适应症:病人身体较肥胖,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 清醒病人。清醒病人。步步 骤:病人坐位,护士站在病人身后,双手从其腋下穿过骤:病人坐位,护士站在病人身后,双手

18、从其腋下穿过 至胸前,左手握拳,并用拇指侧顶在病人胸骨中部,至胸前,左手握拳,并用拇指侧顶在病人胸骨中部, 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冲击、挤压,压迫病人胸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冲击、挤压,压迫病人胸骨 4次,直到食物被咳出。次,直到食物被咳出。注意点:冲击压迫不要用力过大,防止造成胸骨骨折。注意点:冲击压迫不要用力过大,防止造成胸骨骨折。戳推部位腹部戳推部位腹部戳推部位胸部戳推部位胸部戳推部位自救适应症: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适应症: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 使有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必须迅速利使有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必须迅速利 用用2 23 3分钟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方方 法: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法: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 然后使腹部上端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靠在一 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 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 得同样的效果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