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1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2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3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4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燃烧是做功之本。 燃烧需要空气与燃料。 重量比 容积比 燃料 1 1 液态 空气 15 1000 气态 燃料受机械控制,容易参加。而汽缸容积就那么大,要想多加空气就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发动机换气过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 配气定时 与工程热力学中介绍的不同, 进排气门的开启、关闭也需要时间, 故在下止点前排气排气提前角 4080 在上止点后关闭排气迟闭角 1035在上止点前吸气进气提前角 040在下止点后关闭进气迟闭角 4080进气提前角+排气迟闭角气门叠开角二 换气过程一 排气过程1 自由排气阶段 A 排开 p p p = p 靠缸

2、内压力将气体挤出气缸,其中p缸内压力, p排气管内压力。2 强制排气阶段 B p = p p p靠活塞上行将废气挤出气缸。3 超临界排气 C 排开 p = 1.9 p在气阀最小截面处, 气体流速等于该地音速 m/s。其流量与压差 p - pakRT无关, 只决定于排气阀开启面积和气体状态。4 亚临界排气 D p = 1.9 p 排闭。 其流量取决于压差 p - p 。二 进气过程和气门叠开角 由于节流作用, 缸内产生负压;使新鲜介质进入缸内。pp0气阀叠开角:非增压:2060 CA。 太大引起 废气回流进气道。 太小 扫气作用不明显。 增压:110140 CA。 进气管 p, 扫气明显, 气阀

3、叠开角可以增大很多。如 6135 型高柴:非增压:40, 增压:124。扫气的作用:1 去除废气, 增加气缸内的新鲜充量。2 降低排气温度。 3 降低热负荷最严重处如气阀、活塞等的温度。三 换气损失 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如图:换气损失功换气损失功X+Y+W, 其中W+Y 为排气损失功,X 为进气损失功。一 排气损失功 Y W 是因排气门提前开启而损失的膨胀功, 称为自由排气损失。Y 是活塞作用在废气上的推出功, 称为强制排气损失功。 排气提前角排气提前角 W ,Y 。 综合效果, 要求Y+W, 故W+Y有一个最正确值W+Ymin 。对应排气提前角亦有一个最正确值, n W+Y

4、min 。二 进气损失功 X 进气损失功小于排气损失功,即 X d进d排2 四气门 流通面积 40%左右。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f1 可达 30%, f1vNege3 气门升程 h h,时面值 v4 阀顶过渡圆角 R R f1v R 流动阻力 v R 应适中。二 进气管1 外表光洁度和流通面积 外表光洁度,流通面积 沿程阻力 v2 转弯和节流阻力 转弯半径 R,截面突变 v3 截面形状 考虑汽油机的雾化,蒸发,那么 管壁面积 沉积 蒸发 混合气分配不均匀 截面形状 圆形 矩形 D 形 流动阻力 小 大 中 底部蒸发 小 中 大 柴油机不存在底部蒸发问题,故多采用流动阻力小的圆形进气管。三 进气

5、道 转弯半径 R,外表光洁度,各管口与垫片孔口对中 流动阻力 v 设计时还要考虑组织进气涡流。四 空气滤清器 通道面积,除尘效果 流动阻力 v 经常清洗,更换纸芯。五 化油器 喉口截面积 流动阻力 ,但雾化效果 。v 解决这对矛盾,采用双喉口。小喉口:雾化;大喉口:进气。二 合理选择配气定时一 配气定时的综合评定1 良好的充气效率以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2 适宜的充气效率以适应发动机的扭矩特性。3 较小的换气损失以适应发动机的经济性能。4 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以保证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得以适当降低,到达可靠运行。5 适宜的排气温度。 调整:1,2进气迟闭角;3排气提前角;4,5气门叠开角二 进气迟闭角

6、i1 转速 n 一定时,总有一个进气迟闭角使得充气效率为最大。iv2 n 气流惯性 缸内气体易倒流进气管 v n 一局部气体来不及进入汽缸 v3 对应的 niv,max 所以,高速发动机转速大,要获得好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进气迟闭角应大 一些。4 n i,最佳 三 排气提前角o , 其中后期膨胀比。ovVV14 考虑经济性,在排气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排气提前角。四 气门叠开角i o, 缸内气体易倒流进气管; , i o,i o,prTav 增压发动机气门叠开角应大一些。2-5 进气管内的动态效应一 现 象195 柴油机:进气管长度 L = 300 mm L = 1140 mm 气体在进排

7、气管中有压力波动现象,有效组织、利用压力波动,可以提高充 气效率。 进气门开闭时: pa piv 排气门开闭时: pr pov 动态效应与进排气管的长度和直径有关。二 波的动态机理 闭口端:进:压缩波 反射: 压缩波 同型波 进:膨胀波 反射: 膨胀波 同型波 开口端:进:压缩波 反射: 膨胀波 异型波 进:膨胀波 反射: 压缩波 异型波三 进气动态效应一 惯性效应 阶段:进气门开 进气门闭 膨胀波 压缩波 进气门闭二 波动效应 阶段:进气门闭 下一循环进气门开 压缩波 膨胀波 膨胀波 压缩波 进气门开 压力波动是周期性的。 压力波固有频率: 1/s 其中 a进气管内声速。faL14 发动机吸气频率: 1/s fnn2602120 令:qffanL1230 当 q = 1,2,3 时,进气门开,那么 pa 。v 当 q = 时,进气门开,那么 pa 。112212312,v四 结 论1 惯性效应 本循环,振幅大,衰减小。 波动效应 两循环,振幅小,衰减大。2 高速发动机,进气管短;低速发动机,进气管长。3 进气管直径 流动阻力 压力波强度 进气管直径 压力波振幅 压力波强度4 多缸机上,进气管应分支,且等长。5 防止急转弯,那么压力波振幅不会衰减太大。6 排气管需要膨胀波,那么 pr 扫气作用 v2-6 单位时间充气量与循环充气量 单位时间充气量 G kg/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