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光相关工作领域 眼保健师 视光师 视光产品从业人员 视觉心理 运动视觉 环境视觉 矫正师双眼视觉相关专业 双眼视觉学 斜视弱视学 运动视觉学等双眼单视定义 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指黄斑部),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又称为双眼单视双眼视觉的发育 双眼同时注视开始于生后1.52月 敏感期为生后35月,持续到69岁 双眼视觉形成在早期生涯中非常重要双眼单视基础 知觉的条件 运动的条件 中枢条件 双眼单视 两眼视觉知觉正常或近似。 具有单眼注视力。 两
2、眼应能同时知觉外界同一物体的形象。 两眼的黄斑具有共同的视觉方向,即视网膜的正常对应关系。 两眼能把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物像矫正至正位,这种能力称为融合力双眼单视 在运动功能上,要保持两眼的位置在各眼位上相互协调一致(同向或异向) 当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小的差异则可用融合力加以控制成为隐斜,双眼视觉尚可保持;但大的障碍则无法形成双眼单视 双眼单视 两眼的视野的重叠部分必须足够大,才能保证注视目标随时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 大脑的皮质中枢发育正常双眼单视分级 同时知觉 融合 立体视双眼单视分级-同时视 指双眼对物像有同时接受能力,但不必二者完全重合。如患者双眼视功能正常,不仅两眼可同时看见同一物体
3、,而且每眼所接受的物像都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部,传入大脑后被感觉成一个物像。双眼单视分级-融合 融合是指大脑能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象,并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这是在双眼同时知觉基础上,能把落于两个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象融合成一个完整印象的功能 双眼单视分级-立体视 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是三度空间知觉,指双眼的视觉信息能准确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层次和深度,属双眼单视的高级功能,是在同时视和融合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一种双眼视觉功能,在种属发展过程中发育较晚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视觉抑制:当眼位偏斜时,由于同一物像落在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而引起复视与混淆,中枢为了消除复视或混淆就主动将一眼视力抑制
4、 机动性抑制:多见于双眼视力好的交替性斜视。 固定性抑制:它不仅在眼位偏斜即使斜眼恢复正位时,抑制也不消失,多见于恒定性斜视。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弱视:为了避免由于斜视而引起的复视与混淆,中枢主动将一眼抑制,日久抑制成固定且越来越深,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形成抑制性弱视,也即斜视性弱视。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异常视网膜对应:一眼出现偏斜,破坏了正常对应关系而呈现复视, 久后复像的距离逐渐变小,最终复视消失,定位变得正确。形成了新的异常网膜对应。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1 旁中心注视:这是一种单眼现象,抑制加深,黄斑中心凹视功能低于周围部分,不能用黄斑中心凹注视,仅能用黄斑周围部分注视。: 1) 主动检查法:嘱
5、病人注视镜中的星形标志,如中心凹与之重合则即中心固视,如不重合则视其落在哪个同心圆中,如在第3个同心圆上,则为中心凹旁2。 2) 被动检查法:看眼底时将黑星对准病人的中心凹,如病人能正面看见星形,则注视与视轴一致,看不见则为偏中心。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肌肉挛缩 融合及立体视障碍双眼视觉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功能异常,调节异常 斜视 弱视临床病例 患儿,14岁,女性,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会出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开学后比较明显,在每天傍晚时比较明显,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看书20分钟左右即会出现疲劳,再看黑板,黑板上字变得很模糊,需稍作休息后症状改善。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无全身用药史。检查
6、结果如下:检查结果: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 4.8(0.6)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12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10外隐斜主观验光: OD: -0.50 (5.0 ) OS: -0.75 (5.0 )睫状肌麻痹验光:+0.50 (5.0 ) OS: -0.25 (5.0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10外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8外隐斜AC/A:2/1BI 聚散力(远用):X/10/5BO 聚散力(远用):9/17/9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BI 聚散力(近
7、用):11/21/9BO 聚散力(近用):4/6/2NRA:+1.50PRA: -2.25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2D, OS: 12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0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OS: 0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0 cpm,,正镜像消除困难MEM视网膜镜:+0.25 OD和OS其它眼部检查均正常分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患者视近时外隐斜幅度大,集合近点功能下降 AC/A值低 提示集合不足 临床需要 集合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CI) 1.是比较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 2.反映的是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的不协调 3
8、.近距离视物时表现为外隐斜,远距离视物时表现为正视或较视近幅度小的外隐斜,低AC/A值 4.非斜视性双眼异常中,集合不足是最常见的,也比较容易引起重视,集合不足的发病率约占总人群的3%5%。 病例3 患儿,13岁,男性,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会出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开学后比较明显,需稍作休息后症状改善。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无全身用药史。检查结果如下 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4.8(0.6)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3 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10内隐斜主观验光: OD:
9、 -0.75 (5.0) OS: -0.75 (5.0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10内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18内隐斜AC/A:8/1BI 聚散力(远用):X/6/4BO 聚散力(远用):13/25/14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BI 聚散力(近用):X/3/1BO 聚散力(近用):14/29/17NRA:+2.50PRA: -0.55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4D, OS: 14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12 cpm, OS: 12 cpm, 双眼调节灵活度:12 cpm,MEM视网膜镜:+1.25 OD和OS分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视近时内隐斜幅度大
10、AC/A值高 提示患者集合过强 近用BI 聚散力明显下降,证实了集合过强临床需要集合过度(Convergence excess CE)1. 是比较常见的双眼视功能异常2. 患者可能表现为视近时有内隐斜,视远时为正位视或低至中度的内隐斜,负性融合性集合功能降低,高AC/A值3. 集合过度也是比较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之 病例 患者,男性,18岁,高三学生,主诉双眼疲劳,看书15分钟左右即感视物糊和眼胀,患者有此症状已有4年余,多次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最近一次就诊,因有低度近视,建议患者戴镜,但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不愿坚持戴镜。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检查结果如下:裸眼视力(远用)
11、: OD: 4.8(0.6) OS: 4.8(0.6)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4 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2外隐斜主观验光: OD: -0.50-0.25X180 (5.0) OS: -0.75-0.25X180 (5.0)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3外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1内隐斜AC/A:4/1BI 聚散力(远用):X/5/3BO 聚散力(远用):7/11/7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BI 聚散力(近用):3/7/5BO 聚散力(近用):7/11/3分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视近和
12、视远时均无明显隐斜 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均在正常范围 正性与负性的融合性聚散功能下降,低NRA、PRA值,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均提示为融合性聚散功能障碍 临床需要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 FVD)1. 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2.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技能性问题,是双眼视觉功能不稳定或感觉性融合功能障碍。3. 临床上可以发现此类病人AC/A可正常,视远与视近的隐斜在期待范围内,往往融合性聚散功能在正常范围,但是融合的灵活度可能有问题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带来就诊。家长发现小孩抄课文时经常
13、有漏抄字和句的情况,考试时经常将上下文抄错,阅读注意力差,小孩在刚读书时家长即发现有此类情况,以往认为是因为年龄小,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但随年龄增长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家长很想了解是否有眼部疾患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患儿无明显全身疾病,无明显眼部疾患,目前无特殊服药史。 裸眼视力(远用): OD: 5.0(1.0) OS: 5.0(1.0)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4 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2外隐斜主观验光: OD: 0.25X180 (5.0 ) OS: -0.25X180 (5.0)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
14、距水平隐斜:3外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2内隐斜AC/A:5/1BI 聚散力(远用):X/7/6BO 聚散力(远用):/17/13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BI 聚散力(近用):7/15/9BO 聚散力(近用):9/114/8调节幅度(推进法):OD: 9D, OS: 9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OS: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MEM视网膜镜:+1.00 OD和OS扫视运动: 1+,经常会放弃注视,有很多目标定位不准DEM: 分数低于50%追随运动: 2+,经常为放弃注视分析 患者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
15、关,经常会出现阅读漏字、漏行的情况,并且注意力很难集中,提示可能存在功能性眼球运动障碍的问题。检查结果也提示患者在DEM测试中速度和准确性均较差,在扫视和追随运动测试中眼球运动技能均较差,均提示为功能性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需要 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Functional Ocular Motor Dysfunction)1.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视觉技能的缺陷,常见于有明显阅读困难的儿童2. 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主要影响患者的许多阅读行为,如影响双眼的追随运动、扫视行为和注视行为等。眼球功能性运动障碍 在阅读时,三种比较重要的眼球运动成分为注视运动(fixations)、扫视运动(Saccades)和
16、返回运动(regressions). 扫视运动一般占10%的阅读时间,每次扫视89个字距,约2分视角。 往返运动为从右到左的运动,约占10%20%的阅读时间。当阅读者目标定位不准、误读、误理解文章内容时,即可出现往返运动。临床需要调节不足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影响双眼功能的一种病因1. 主要表现是调节的幅度低于患者年龄所确定的值,按照Hofstetter公式调节力=15-0.25(年龄),如果测得数值比应该的调节力低2D或更多,则考虑为调节的不正常 病例 患者,男性,18岁,高三学生,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眼胀,暑假期间症状有改善,开学后症状加重,无服用药物和明显全身性疾病,一年前
17、曾到眼科就诊,认为眼无明显疾患。 裸眼视力(远用): OD: 5.0(1.0) OS: 5.0(1.0)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4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2内隐斜主观验光: OD: +0.50 (5.0 ) OS: +0.25 (5.0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2内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8内隐斜AC/A:6/1BI 聚散力(近用):8/20/12BO 聚散力(近用):6/17/10NRA:+2.50PRA: -1.00调节幅度(推进法):OD: 7D, OS: 7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18、: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OS: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负镜像消除困难MEM视网膜镜:+1.50 OD和OS其它眼部检查均正常分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患者调节幅度明显下降 调节灵活度下降 负镜像消除困难,即需要刺激调节时的能力不足 PRA值也降低,均提示患者调节力不足。 临床需要 调节过度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需要调节调节放松的视觉行为时,有功能障碍。同调节过度相类似的概念,如睫状肌痉挛、调节痉挛、近点反射痉挛和假性近视等。调节过度主要表现为调节反应超过了调节刺激。病例 患者,女性,22岁,电脑操作人员,主诉一天工作结束后,眼非常疲劳,驾车时有视物模糊感觉,有时
19、眼疲劳症状非常明显,以致晚上不能阅读报纸,早上驾车上班,眼无不适,但晚上驾车回来却感视物模糊,患者从事此项工作近两年,多次眼科检查无明显眼部病理性改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及用药史。裸眼视力(远用): OD: 5.0(1.0) OS:5.0(1.0)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集合近点: 4cm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遮盖试验(近距): 2内隐斜主观验光: OD: -0.25,(5.0) OS: plano-0.25x90 (5.0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BI 聚散力(远用):x/6/3BO 聚散力(近用):10/20/9近距水平隐斜:2内隐斜近距水平隐斜(加
20、-1.00D镜片):5内隐斜AC/A:3/1BI 聚散力(近用):4/16/12BO 聚散力(近用):18/25/16NRA:+1.50PRA: -2.50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0D, OS: 10D单眼调节灵活度:OD: 2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OS: 0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正镜像消除困难分析 调节较难松弛 NRA、单眼的调节灵活度均较低常见临床症状 读书写字时会觉得看不清楚-调节和集合 阅读时会看错地方,发生跳字和跳行-眼运动 从近看远或从远看近时觉费力-调节灵活度 看东西有双重影-辐辏和发散 短时间阅读后感头痛-视功能视功能检查步骤 Cover test
21、 Von Graefe technique用von Graefe法测量隐斜概述:用一棱镜作为分离棱镜,一棱镜作为测量棱镜, 用局部信号了解融像破坏时眼睛的位置 准备:右眼前12BI,左眼前6BU ,单个视标,最佳视力上1-2行, 患者应看到两个视标,右上和左下 远距离水平隐斜的测定远距离水平隐斜的测定6BU棱镜作为分离棱镜,12BI棱镜作为测量棱镜患者注视左下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右上的视标医师逐渐移动BI(减小),以使上下视标对齐成一直线从右眼前的棱镜读出水平隐斜的度数 Eg 3BI,4BO等远距离垂直隐斜的测定 12BI 棱镜作为分离棱镜, 6BU棱镜作为测量棱镜 患者注视右
22、上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 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左下的视标 医师逐渐移动BU(减小),以使左右视标对齐成一直线 从右眼前的棱镜读出垂直隐斜的度数 E.G. 1BU,2BD等 方法同远距离隐斜的测定 视标位置在40cm用von Graefe法测量近距隐斜Fixation disparity 目的: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注视差异有关 据此测定的棱镜度可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 数值可能较前几种测量方法低 特别在矫正患者水平和垂直隐斜方面有效检查视标 无中心融合目标检查视标 有中心融合视标检查视标 有周边融合刺激检查准备 屈光度 瞳距 视标在测量距离(近距离在40cm或习惯阅读距离) 照明 双眼偏振片检查方法 指出所
23、示目标检查方法 如见两条线,则有抑制,决定抑制的眼别 如见4线,了解水平线与垂直线各自偏移度 例如见水平线不对齐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如右线偏高,在右眼前加BU,或左眼前置BD检查方法 如左线偏高,则在左眼前加BU或右眼前加BD检查方法 决定所加棱镜量 注意眼别检查方法 水平偏移方法同垂直 如顶线位于左侧,则为交叉性偏移,用BI中和 如顶线位于右侧,则为同侧性偏移,用BO中和AC/A的测定的意义 提供重要与处方有关的信息 举例:内斜伴高AC/A对正镜反应良好 相同度数的内斜伴低AC/A建议 应用棱镜矫正或视觉治疗AC/A的测定 测量法:近的偏斜角和放置-2.00d镜片后的近的偏斜角 举例: von
24、 Graefe法测量近距隐斜为4BI 放置-2.00d镜片后为1BO,则AC/A=(-4-1)/-2=2.5AC/A的测定 计算法:AC/A=PDcm+Dm(Hn-Hd) eso= +,exo= - 举例:60mmpd,远1pdexo,近40cm 3pdexo的ac/a? AC/A=6.0+0.4(-3-(-1)=5.2pd/D正负融像聚散的直接检测聚散测定 远BI水平发散范围 远BO水平集合范围 远BD垂直上聚散范围 远BU垂直下聚散范围 近BI水平发散范围 近BO水平集合范围模糊点 破裂点 恢复点 模糊点:患者不能在保持稳定的调节的情况下代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侈开。 破裂点:患者用尽所有的
25、辐辏能力也不能保持双眼单视。 恢复点:视网膜侈开逐渐减少,患者又能运用辐辏系统达到双眼单视。远BI,BO水平聚散测定 先BI,后BO 远矫正,正确的瞳距 单个比最佳视力好一行的视标 双眼前放置棱镜,0位于垂直,箭头指向0。 复视-结束 视标移左或移右-抑制 视标模糊、变成2个和恢复成1个。 记录双眼棱镜的总和远BI,BO水平聚散测定正常值Morgan 远BO水平聚散测定: 模糊点:94PD 破裂点:19 8PD 恢复点:10 4PD 近BI水平聚散测定: 模糊点:X 破裂点:7 3PD 恢复点:4 2PD远BU,BD垂直聚散测定 远矫正,正确的瞳距 单个比最佳视力好一行的视标 一眼前放置棱镜,
26、0位于水平,箭头指向0。 逐渐移动BU或BD的棱镜,直至发生视标变成2个。 2-3PD超过破裂点后逐渐减少棱镜度数至视标又恢复成单个。 记录一眼前棱镜远BU,BD垂直聚散正常值 上、下辐辏: 破裂点21PD 恢复点1 1PD近BI和BO水平聚散测定 近用瞳距 屈光矫正 垂直的单行视标,约0.6,40cm远。 测量步骤同远BI和BO水平辐辏测定。近BI和BO聚散测定的正常值:Morgan BI 模糊点:13 4PD 破裂点:21 4PD 恢复点:135PD BO 模糊点:175PD 破裂点:216PD 恢复点:117PD融合性聚散灵活度测定 12BO, 3 BI 近用视标 照明 屈光度矫正融合性
27、辐辏灵活性测定 眼前置12BO,直至单个清晰目标 转置 3 BI,直至单个清晰目标 计算1分钟内完成完整1次循环的次数期待值 13cycle/min正负融像性聚散的间接检测 集合近点:检测集合幅度 负相对性调节和正相对性调节集合近点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的测定 目的目的:检查患者在总的辐辏需求固定、双眼视的情况下,增加和降低调节的能力 设备设备:综合验光仪近视力表和视力杆照明 准备准备: 非老视者:远用处方;老视者:近用处方。近视力表放在近视杆40厘米处,近瞳距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的测定 注视比最好近视力好1-2行的视标 先测NRA:加正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
28、模糊”。第一次持续性模糊是比指最初看到的清晰视标不再那么清晰,但还是可以阅读 记录总的加光量 回到初始值 确定视标是清晰的 测定PRA:加负镜,每次-0.25D,直至出现第一次持续性模糊,纪录总量。感觉融像 感觉融像的三种类型: 同时视 平面融像 立体视Worth四点检查 目的:检测感觉融合 设备:RL和GL,Worth四点投射视标 准备:在观察孔中置RL(右)和GL(左) 步骤:患者注视视标, 报告看到的点数和颜色 Worth 四点试验Worth 四点实四点实验视标验视标Worth四点分析 四点则无抑制 二点红色,左眼抑制 三点绿色,右眼抑制 五点,则有双眼融合异常立体视调节异常的检测 调节
29、幅度 调节灵活度 调节反应调节幅度 Push-up test Minus lens test调节灵活度 单眼或双眼 +,-2.0D 计算1分钟内完成循环的次数调节反应 单眼估计检影法()扫视和追踪运动 扫视是一种快速跳跃式的眼球运动,使目标的像重新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 测试: 两视标距25cm,距受试者40cm 受试者交替注视两视标次结果:准确强:扫视不足一般:扫视不足或过度弱:不能完成一次扫视弱 扫视和追踪运动 追踪运动:是一种缓慢跟随的眼球运动,能使运动的物体的像始终落在中心凹测试:视标距患者40cm, 视标从左到右上下对角线来回移动;要求患者追踪视标结果:平稳的运动注视强:一次注视缺失一
30、般:两次注视缺失弱:超过两次注视缺失弱双眼视功能异常总结 隐斜同时伴低AC/A 远正位,近外斜集合不足 远外斜,近外斜更明显集合不足 远内斜,近正位分开不足双眼视功能异常总结隐斜同时伴正常AC/A 远正位,近正位融合性辐辏功能不良 远内斜,近同样度数内斜基本型内斜 远外斜,近同样度数外斜基本型外斜双眼视功能异常总结隐斜同时伴高AC/A 远正位,近内斜集合过强 远内斜,近内斜更明显集合过强 远外斜,近外斜减少分开过强双眼视功能异常总结 垂直隐斜调节异常 调节不足 调节过强 调节不灵活一般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为主,基本方法: 屈光矫正 附加阅读镜 棱镜 视觉训练一般处理原则 确诊并明确诊断-屈光矫正-调整 处方: 增减球镜为主- 视觉训练或棱镜 缓解-依据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显示讲稿
- 溧水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示成文档问题
- 广东广告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离子平衡考试题及答案
- 乐理乐谱考试题及答案
- 口腔助理考试题及答案
- 科目合体考试题及答案
- 开学规则考试题及答案
- 景泰蓝掐丝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腹透患者的饮食管理
-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门诊部护理质控
- 财务部实习生聘用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招聘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基金从业资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讲义
- 社会法课件教学课件
- 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安全转运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供方准入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模块化分析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