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_第1页
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_第2页
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_第3页
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_第4页
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创新方案二轮专项练习:地壳物资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专项冲关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2017 全国高考)读下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 接来自地幔。答案:D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R侵入岩C沉积岩口变质岩解析: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经外 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答案:C

2、读下图,完成34题。八 八 八E岩石-至I岩石二口岩浆3、按照发生的顺序,以下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RC口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地下岩浆沿断裂面逐渐上升而导致板块张裂。依据岩浆的侵入过程和地表的变化即可判断出图示三阶段的前后顺序。为岩层发生断裂,地下岩浆还没有侵入;为岩浆开始侵入;为随着岩浆的大范围侵入而导致 板块向两侧运动。答案:B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解析:图中两个板块的厚度相似,且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故图示范围只能位于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

3、张裂地带或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对比四选项可判断D项正确。答案:D(2017 上海高考)下图说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回答56题。100.010.0W 1.0 3 0.1 £ 0.01 舂 0 001 0.0 州 10.000 0L0200400 6008Q0河流流速(cm/s)5、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 100cm/sB、200cm/sC 300cm/sD、400cm/s解析:由图可知,鹅卵石的直径大小是6.4cm,当河流流速超过 200cm/s时,才可能被河流搬运起来。答案:B6、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会发生沉积

4、,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日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解析: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先沉积颗粒较大的,后沉积颗粒小的。 答案:D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 78题。7、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口入海口潮差小解析:中游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的影响。答案:A8、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H堆积作用解析: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

5、后退并降 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侵蚀作用。答案:C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910题。两花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 边地区的雨花台 层其周 砾石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 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 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间占今闻 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9、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日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解析:由材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太湖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其中雨花石和太湖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昆石是由

6、 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的。答案:D10.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假设图中甲代表岩浆,那么()A昆石属于乙类岩石B雨花石属于丙类岩石C太湖石属于丁类岩石D三大名石可以相互转化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乙Co解析:图中甲代表岩浆,那么丙为变质岩。昆石属于侵入岩,雨花石和太湖石为沉积岩,选答案:C(2017 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以下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处修建梯田, 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AB、CD、解析:此题结合国土整治和地表形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

7、析问题的能力。甲处 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适宜耕作;乙处是断层,不利于工程建设;丙处为 山脊,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可以植树造林;丁处是山谷,河流冲刷较严重,可以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答案:A12、图中I、n、出、W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I、nB、出、IVc I、出d、n、W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图中I、出处为沉积岩,n处是断层,W处是岩浆岩。故n、iv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D(2017 厦门模拟)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于2017年6月28日正式实施,

8、首批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厦门,每日上限为500人。读图,完成1315题。前即米) I 000 KD) 63 伽 200 0图阿上火山TQ5年高生率地感公园M恒图L 台北南-局部地区图图213、游客出发前观察图;,判向图示一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A、多数从西流向东B、从中部流向四周C多数从南流向北H从四周流向中部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应为从中部流向四周。 答案:B 14、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A、B、CD、解析:观察剖面图注意地势起伏状况及沿剖面线海拔的极值点,在从M到N,先上坡,然后经过一鞍部和一河谷,最后又处于较高地点

9、。 答案:A 15、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如女 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地质公园” “海边自然景观”等,由此推断这些“奇岩怪石” 均是海浪侵蚀作用而成。 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个不同时期地质剖面图,回答以下各题。(14分)(1)三幅图中,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2分)(2)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叫 ,图中左侧部分称为 。 (2分)(3)A处的地形为 ,形成的原因是 。(3分)(4)B、C两处可能埋藏石油的是 。 (1分)(5)简

10、述该地区地壳演化的特征 。 (6 分)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地貌的变化,可知该地先是受水平挤压力,形成褶皱;遭受外力侵蚀,地势变得低洼;后又接受泥沙沉积等。第 (2)题,根据地质剖面图,可以推断地质构造的类型。第 (3)题,A处属于背斜,形成谷地,主要是外力造成的。第题,背斜储油。答案:(1)(2)褶皱背斜(3)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侵蚀成谷地B(5)该地区早期受地壳水平运动的影响,形成褶皱;中期以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后期地壳下沉,地面堆积了大量沉积物。17、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太阳光线为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郑州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11、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卜-层 HtEJ石灰岩I玄武岩叵H含水层(1)该地的纬度为。 (2分)(2)在下图中画出此日全球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状况。(2分)壮悦(小时) 纠V 绊就66*34FN C 66"3d'S(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2分)(4)以下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2分)A、乙地面为阳坡,红壤广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日该地曾发生过岩浆活动C该地的自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图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结冰现象(5)简要说明图中河谷的形成原因。(2分)(6)甲坡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什么?据图概括其形成原因。(4分)解析:第(1)题,由“

12、此日郑州达一年中昼最短”可知为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结合该地又在我国境内,由此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38° 34' N。第(2)题,12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第(3)题,因河流平直,北半球左岸侵蚀严重,卫合图可知该河流自西向东流。第 (4)题,该地岩层中含有玄武岩,说明该地曾发生过岩浆活动。第 (5)题,从图中可知该河发育在断层上,是岩石破碎,流水侵蚀而成。第 (6)题,甲坡较陡易发生滑坡现象。答案:(1)38 ° 34' N(2)如下图。(3)自西向东(4)B(5)岩层断裂,岩石破碎,流水沿断层

13、线强烈侵蚀下切。(6)滑坡。坡度大,流水侵蚀强烈(断层发育,地壳不稳定)。18、(创新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材料1: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古海岸贝壳遗迹博物馆。上世纪地质学家在天津由西向东发现了5道古海岸贝壳堤(合称天津古贝壳堤),其形成年代距今约10005000年,记录着滨海地区海陆变迁史。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正建立在第二道贝壳堤,一处距今约2600年保存完好的古海岸遗迹剖面上,贝壳堤层次分明、出露清晰、规模 宏大,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中央处是展馆的核心部分一一古海岸遗迹剖面。在高 约【五】六米的地层剖面上可以看到分布着十几层由贝壳和沙子组成的地层。材料2: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和古海岸线分布图。(1)如果某地质工作者研究一块岩石时,发现里面含有一个古代贝壳,那么这块岩石最可能是。 (2分)(2)与贝壳堤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地质作用是(2分)()A流水侵蚀B、海水沉积C岩浆活动Dk风力沉积(3) 根据贝壳堤的分布规律,说明渤海西海岸线的变迁规律。造成这种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 )(4) 就古贝壳堤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4 分 )解析:第(1) 题,含有化石的只可能是沉积岩。第(2) 题,主要是海水携带的贝壳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