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整理)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整理)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整理)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整理)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建筑工程测量各项目习题参考答案项目 1 测量基本知识一选择题1.D 2.C 3.C 4.C 5.D 6.B 7.A 8.C9.B 10.A 11.D 12.A 13.B 14.C 15.B二简答题1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答: 测量学是研究如何量测地球或者地球局部区域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并把量测结果用数据或图形表示出来的科学。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2)建筑物施工放样( 3)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就是将地球表面局部区域的地物、地貌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地形图,作为建筑规划、设计的依据

2、;另一类是测设:就是将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按设计要求标定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2测量的基准面有哪些?各有什么用途?答: ( 1)水准面,其作用是相对高程的起算面;( 2)水平面,其作用是小区域内测量角度和水平距离的基准面;( 3)大地水准面,其作用是绝对高程的起算面;( 4)铅垂线,其作用是标志重力的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3测量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答: 测量学上的坐标与数学上的坐标在纵横轴和象限划分上是不一样的。数学上坐标的横轴为 x 轴,向右为正,纵轴为y 轴,向上为正,坐标象限是按逆时针方向标注的。所以要对测量学和数学的坐标

3、系加以区别。4如何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答: 地球表面上的点成为地面点,不同位置的地面点有不同的点位。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确定地面点的点位。其确定方法是将地面点位沿着铅垂线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得到相应的投影点,这些点分别表示地面点在地球面上的相对位置。地面点的相对位置可以用点在水准面或者水平面上的位置以及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来确定。5何谓水平面?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分别有何影响?答: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当测区范围小,用水平面取代水准面所产生的误差不超过测量容许误差范围时,可以用水平面取代水准面。在半径为10km 测区内,可以用水平面取代大地水准面,其产生的距离投

4、影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当测区面积为100km 2 时,用水平面取代大地水准面,对角度影响甚小, 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而言在这样的测区内可以忽略不计。地球曲率对高差影响较大,即使在不长的距离,也会产生较大的高程误差,所以高程测量中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6 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何谓高差?已知HA=36.735m, HB=48.386m, 求 hAB和hBA。答: ( 1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用H 表示。( 2)相对高程:又称“假定高程”,是以假定的某一水准面为基准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3)高差:地面两点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

5、表示。hAB=11.651m; hBA=-11.651m7测量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差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量工作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野外作业)和内业(室内作业)两种。“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精度到底精度”以及 “重检查, 重复核” 的原则。8误差的产生原因、表示方法及其分类是什么?答:测量误差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测量误差按其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9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有什么不同?在

6、测量工作中对这二种误差应如何处理?答: ( 1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均相同,或者按照一定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不一致,从其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在观测成果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同时存在,由于系统误差可用计算改正或采取适当的观测方法消除,所以观测成果中主要是偶然误差的影响。如果对某量有足够的观测次数时,其偶然误差的正负误差可以相互抵消。因此, 可以采用多次观测取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10衡量观测结果精度的

7、标准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 ( 1)中误差:中误差不等于真误差,它仅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中误差m 值的大小反映了这组观测值精度的高低。因此,一般都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观测质量的标准。( 2)容许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称为容许误差, 又称为限差或极限误差。在观测次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实际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 3)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K 就是据对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测量结果,并以分子为1 的分数形式表示。真误差、中误差和容许误差,仅仅是表示误差本身的大小,都是绝对误差。衡量测量成果的精度

8、,在某些情况下,利用绝对误差评定观测值的精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观测的质量,而相对中误差能确切地评定距离测量的精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项目2水准测量1 .选择题1 .A 2.D 3. B 4. B 5. B 6. C 7. A 8. C2 .简答题1 .何谓高差法?何谓视线高程法?视线高程法求高程有何意义 ?答:高差法:待定点高程等于已知水准点高程加上后视读数与前视度数之差。视线高程法:待定点高程等于视线高程减前视度数。利用视线高法可以较方便地在同一测站上测设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此方法常用于建筑 施工测量中。2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为126. 016 m。读得后视读数为 1. 12

9、3 m, 前视读数为1. 428 m,问A B两点间的高差是多少 ? B点比A点高还是低? B点高程是 多少,并绘图说明。hAB=1.123-1.428=-0.305m 。 B 点比 A点高。HB=126.016-0.305=125.711m 。绘图略。3 .何谓视准轴和水准管轴 ?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何作用?答: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构成望远镜的视准轴。水准管内壁圆弧的中心点 (最高点)为水准管的零点。过零点与圆弧相切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圆水准器的功能是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管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精确整平。4 .何谓视差?如何检查和消除视差?答: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

10、目标有对应的运动,这种现 象称为视差。检查存在视差的方法:人眼位于中间位置时,十字丝交点与目标的象点重合,当眼睛略为向上,十字丝交点又与目标的另一个象点是否重合,当眼睛略为向下时, 十字丝交点又与目标的第三个象点是否重合。如果彼此重合则说明存在视差现象。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直至眼睛上下移动时读数不变为 止。5 .何谓水准点?何谓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转点作用是什么?答: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测出一系列点的高程。通常称这些点为水准点 (benchmark),简记为BM我国水准点的高程是从青岛水准原点起算的。答:当待测高程点距已知水准点较远或坡度较大时,不可能安置一次仪器测定两

11、点间的高差,这时,必须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称为转点(TP)。通过转点可以按水准导线将水准测量完成测定,既而求得待定点高程。6 .根据表2. 3中所列观测资料,计算高差和待求点B的高程,并作校核计算。表2.3水准测量记录表测站点名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m高程/m备注1BMA1.4810.134437.654TP11.3472TP10.684-0.585437.788TP21.2693TP21.473-0.111437.203TP31.5844TP32.7621.156437.092B1.606438.248计算检核6.45.806+0.594+0.5947.附合水准

12、线路的观测成果如表2.4所示,试计算各点高程,列于表 2.4中。(九容=12、n mm)表2.4附合水准线路成果计算表点名测站数/m改正数/m改正后的高差/m高程/mA10-0.854-0.011-0.86556.200I55.3356-0.862-0.006-0.868n54.4678-1.258-0.008-1.266m53.20110+0.004-0.011-0.007B53.19434-2.97-0.036-3.006-3.006解算如下:1.计算高差闭合差:fh = h测一(H终一H始)=2.97 (53.19456.200) =36(mm)九容=12Vn =12、属=70(mm)因

13、为 fh fh容,其精度符合要求,可进行闭合差分配。2 .调整高差闭合差V1 =0.0363410-0.011m0.036v2 = - 6 = -0.006m34V3V40.036- 8 = -0.008m340.0363410 = -0.011m: v = - fh = -0.036m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为:儿改=儿测 + 丫 = 0.854 0.011 = 4.865m卜2改=h2测 + v = -0.862 -0.006 = -0.868m卜3改=h3 测+ v = 1.258 0.008 = 1.266mhB改=h4测 + v = +0.004 -0.011 = -0.007mZ I=H

14、b -Ha = -0.3006m3 .计算待定点高程H1 =Ha 十几改= 56.200 0.865= 55.335mH2 =H1 +h2 改= 55.335-0.86454.467mH3 =H2 +也改=54.4671.266=53.201mHb =出 +1% 改=53.201 0.007= 53.194m8.某闭合等外水准路线,其观测成果列于表2.5中,由已知点BMA的高程计算1, 2,3点的高程。表2.5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点名距离/km/m改正数/m改正后的高差/m高程/mA1.4-2.873+0.006-2.867453.873I451.0060.8+ 1.459+0.003+1.

15、462n452.4682.1+3.611+0.008+3.619m456.0871.7-2.221+0.007-2.214A6-0.024+0.0240453.873总和0解算如下:1.计算高差闭合差:fh 二, h测=-24(mm)fh 容=40 JL = 4056。V -: = -f :/n =56 74 =-14P改=测+ V p01 改=1255150,2改=82 4613; B3改=916809: P4改=60:1348(2)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a前二。后十H+180一:23 =97 58 08 82 4613 180 =0 4421: 34 =0 44 2191 08 0918

16、0 =271 52 30: 41 =271 52 30 6013 48 180 =152 06 18: 12 =152 06 18 125 51 50 180 =97 58 08(3)坐标增量的计算:x12 =100.26 cos97 58 08 = -13.90m .x23 = 78.96 cos0 44 21 = 78.95m . :x34 =137.13 cos271 52 30:4.49mMi =78.77 cos152 06181”=-69.62m.:y12 =99.29m:y23 =1.02m.:y34137.06m:y41 = 36.85m(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fx 八

17、 N = -0.08mfy =y测=0.10mfD = _0.08m0.081K 二 395.12 5000vx1212000-0.08-100.26 = 0.02m395.12Vx23vy12= 0.01m,vx34 =0.03m”x41 = 0.02mfy0.10= -Di =100.26 = 0.02m、D395.12vy23 =0.02m,vy34 = 0.03m,vy41 = 0.01m(5)导线点的坐标计算x2 =x1x12 改=5030.70-13.90 0.02 = 5016.82my2 = 4553.66 99.29 0.02 = 4652.97mx3 = 5095.79m,

18、 y3 = 4654.01mx4 -5100.31m, y4 -4516.98mx = 5030.70m, y = 4652.97m项目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选择题1.C 2.D 3.A 4.C 5.B名词解释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任一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D之比,即 9,称D为地形图比例尺,通常用分子为1的分数 工(或1: M)表示。M地物:地物是指地面上有明显轮廓的各种固定物体,如道路、桥梁、房屋、农田、河流 和湖泊等。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山谷线:山谷是山体延伸的最低棱线,山谷内最低点的连线称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三.填空题(1)梯形,矩形。(2)右,

19、平齐。(3)地性线或等高线,地貌特征点。(4)山脊线。四.简答(1)简述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答:点的平面坐标、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点的高程、两点间的坡度、 面积这些地形信息,可以直接从地形图上获取,这些是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2)什么是等高线平距、等高距和坡度?它们有什么关系?答:一般来说,等高线都是由高差相等的水平面截得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 d表示。等高距与等高线 平距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等的,所以等高线平距的大小是由地面坡度的陡缓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地面坡度i与等高线平距d成

20、反比。说明地面坡度较缓的地方,等高线显得稀疏;而地 面坡度较陡的区域,等高线显得密集。因此,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判断地面坡度的缓与陡。(3)等高线的特性是什么?答: 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等高线是自行闭合的曲线,如不在本图幅闭合,则必在相邻图幅内闭合。 除在悬崖、峭壁处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各等高线间的平距越小则坡度越陡,平距越大则越平缓,各等高线间的平距相同则 表示匀坡。 等高线通过山脊和山谷时改变方向,且在变向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4)长、宽各为80m、60m的矩形房屋,在 1:2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多少? 答:0.0012m2。五.计算题在图7.43中扭示的1

21、 : 1000地形图上完成下面作业。求A、B C、D、E各点的坐标和高程; 答:H=95.7m, H=102.2m, H=102.8m, H=99.6m, HE=96.0m。(2作AE方向的断面图。略。项目8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1 .选择题1 .D 2.B 3.D 4.C 5.C 6.C 7.B2 .简答计算题1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三项?各项工作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答:(1)测设已知水平长度的距离:测设已知水平长度的距离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沿指定的方向,量出给定的水平距离,定出这段距离的另一个端点。(2)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水平角是根据给定的已知水平角和该角的一条起始边,按要求把该角的另一条

22、边测设到地面上。(3)测设已知高程:测设已知高程是根据附近的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按照要求测 设到现场作业面上。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为了使设计高程与图纸上的竖向尺寸相配合, 一般以建筑物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为土0.000,其它建筑物部位如基础、楼板标高都是以此为依据确定的。2 .测设已知水平角与测量水平角有何区别?答:测设已知水平角是根据给定的已知水平角和该角的一条起始边,按要求把该角的另一条边测设到地面上。而水平角测量则是用于确定点的平面位置。3 .欲在地面上测设一段长 49.000m的水平距离,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为50m,在标准温度20c时,其鉴定长度为49.994m,测设时的温度为13C,所用

23、拉力与鉴定时的拉力相同,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1.25X10-5C-1,概量后测得两点间的高差为h=-0.58m ,试计算在地面上测设的长度。答:Ld =D J/l0 =49m 0.006m/50m = 0.006mL=D: t-t0 =49m 1.25 105C,13-20 C = -0.004mLh = -h2/ 2D - -0.58m 2/ 2 49m = -0.003mL =49m- 0.006m -0.004m -0.003m = 49.001m4 .场地附近有一水准点 A, HA=126.320m,欲测设高程为 126.920m的室内土 0.000标 高,水准仪在 A点立尺读数为0.9

24、28m,试说明其测设方法。答:(1)在水准点A与待测点B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取 A点上水准尺度数 a,则水准 仪视线高程为H 视三Ha +a =126.320 +0.928 =127.248m(2)计算应读前视度数 b应按照水准测量原理,HA+a三H设+b应b应三(H A + a )H 设三 H 视H 设=127.248126.920 = 0.328m(3)将水准尺紧贴待测设点B木桩(土 0.000)上下移动,直到水准尺度数恰好为b应,尺底即为测设的高程位置,沿尺底在木桩上划线,然后用红蓝铅笔或红色油漆绘出标高线符 号,并注明高程值。5 .试述测设已知直线坡度的基本方法?答:(1)计算一定距离

25、D的坡升或坡降值;(2)实地测设。在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 已知点处立尺读数,计算待测设点处水准尺上应读前视读数, 将水准尺紧贴待测设点木桩上 下移动,直到水准尺度数恰好为 b应,尺底划标志线,两点连线其坡度就是所需测设坡度。6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一般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四种测设方法。直角坐标法适合在地面平坦且现场已布设有连线相互垂直的控制点的情况下。极坐标法适用于施工现场只有一般的导线点且测设距离较近又便于丈量,测设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下。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地面有一般导线点且地面起伏较大、丈量不便、距离较远以及精度要求不

26、高的情况下采用。距离交会法方法适宜在场地平坦,测设点离控制点不超过一个尺长又便于量距,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7 .在平整后的建筑场地上,欲利用已知控制点A和B,其坐标为 xB=1142.860m,yB=2506.10m, a ba=86 18 24,用极坐标法测设某圆形构筑物的中心点1。1点设计坐标为xi=l065.000m , yi=2482.000m。试计算测设所需数据,绘制测设图并简述测设方法。答:(1)坐标反算,计算测设水平角3和水平距离B1边的坐标方位角为:二 B1 :arctan -二 arctan2482.00 一2506000 = 17 11 56 x1 -xB1065.0

27、00 -1142.860:= BA -二 B1 =86 18 24 -17 11 56 = 69 06 2822-22Db1 =心1 -xb ) +(y1 -yB ) =4(1065.0001142.860) +(2482.000 2506.1000)=81.505m(2)实地测设在B点安置经纬仪,瞄准 A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 3角,定出B1方向线,沿方向线 自B点始测设水平距离 DB1,定出1点,做出标记。6.已知圆曲线的设计半径 R=300m,右转角a =25 4800,若交点里程为 K3+182.766 , 要求:答:(1)计算圆曲线的测设元素Q F n切线长 T = R tan 二二3

28、00 tan 25 48 00 = 68.709m22曲线长 L =R= =300 25 48 00 = 135.088m180180_ a 、225 48*00外矢距 E = R1eL1 | = 300父 sec-1 = 306.589mI 2 J 2 J切曲差 D =2T L = 2 68.709 135.088 = 2.33m(2)计算主点里程ZY =JD -T =K3 182.766-68.709 = K3 114.057YZ =ZY L = K3 114.057 135.088 = 249.145八L135.088QZ =YZ- =K3 249.145- =181.60122D233

29、JD =QZ =K3 181.601 =182.76622(3)阐述圆曲线主点测设方法。首先在交点JD2处安置经纬仪,分别在瞄准JD1和JD3方向线上自交点起测设切线长T,定出曲线起点桩 ZY和YZ。然后沿(180。-“)角的分角线方向测设 E值得到曲线中点 QZ。测设完成后进行检核,其误差在限差内。精品文档项目9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A 5.AB 6.C2 .多项选择题1. ABC 2.ABD 3.ABCD 4.ABC 5.ABCD3 .计算题(1)如图9. 9所示,已知施工坐标原点 O的测图坐标为 Xo=187. 500 m,Yo=112.500rn,

30、建筑基线点P的施工坐标为 Ap=135. 000 m, Bp=90. 000 m,设两坐标系轴线间的夹角 “=16 00 00。试求P点的测图坐标值?答:Xp =Xo Ap cos: -Bpsin: =187.500 135.000 cos16 0000 -90.000 sin16 0000 =292.463myp = yo AP sin 二 BP cos=112.500 135.000 sin16 00 00 90.000 cos16 00 00 =236.225m2 .如图1 0. 10所示,假定“一,字形建筑基线1 , 2 , 3三点已测设在地面上, 经检测./ 1 2 3 =179 5

31、9 30 , a=90m b=150m,试求调整值 8 ,并说明如何调整 才能使三点成一直线。答:90190 1502: - 90 150二179 593090 2=0.001m206265精品文档调整三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先检查12及23间的距离,若检查结果与设计长度之差的相对误差不大于l/1 0 000,则以2点为准,按设计长度调整 1, 3两点,最后确定1、2、 3三点位置。3 .如图9.11所示,测设出直角/ BOD后,用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其角值为89 5930,并知OD =150m,问D点在D。的垂直方向上改动多少距离才能使./ BOD为 90 ?答:l = L - = 15090 00 00 -89 59 300.021m206265项目 10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一选择题1.AB 2.CD 3.AB 4.ABCD 5.BCD 6.D 7.BCD 8.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