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题型复习(四)实验题题型之一光学实验类型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 (2018 南宁)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序号/ i/ r130°30°245°45°350°50°(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 B上可看到光线沿 OF方向射出,在 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 ON勺夹角i是_入射角_(填 “入射角”或“反射角”).(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等于_(填“大 于” “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
2、OF_晶包_(填“远离”或“靠近”) 直线ON(3)以直线ON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不能_(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 _(填“同一”或“不同”) 平面内.(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漫反城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类型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 (2017 安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 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y 由小变大(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
3、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 丫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90。;(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 ,将会发现不再有 折射光线,而只存在 反射光线.类型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2018 黑龙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0 cm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不能(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 像.(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而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白大小将不变_(填“
4、变大” “变小”或“不变”).类型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2018 怀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乙(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10.0_cm.(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3)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倒立_、_放大_、笑像.我们生活中的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 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与图乙相比,此时的像是一旦_(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5. (2018 辽阳)宁宁用如
5、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 焦距为10 cm.(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宁宁将光屏移动到6070 cm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生活中的照相机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 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此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ffi(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2)宁宁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_谩_(填“镜面”或“漫”)反射.取走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靠近(填“远离” 或“靠
6、近”)凸透镜.(3)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宁宁的眼睛应该在光屏(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变小(填“变大” “变小”或下(填“上”或"下”)调整.(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蜡烛对底座的压强 “不变”).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题型之二热学实验类型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6. (2018 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2)小明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冰是晶体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_ ; 02 min升温比510 min快, 原因是
7、冰的比热容比水小.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量较小)_(回答一点即可).类型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丁所7. (2018 十堰)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如图 甲所示.的间 /min01234567度/ C9092949698989898(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2_(填 T “2”或“3”);(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
8、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 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吸热;(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98 C 由数据可知,烧杯内气压小于(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类型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8. (2018 枣庄)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幽;乙秒表.加热过程中,(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长短 来判断的.(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
9、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宴崎 物把液停质17g«a/r米温/I加热时M/ruin1永200254013.5煤油2002540瓦5水200Z540122002540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_.(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 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C(填序号).(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这两组
10、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题型之三力学实验类型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 (2018 江西)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摘要).请你将其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 = S【实验器材】小车、 刻度尺 、 停表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
11、程s/cm4556101时间t/s3.02.85.8平均速度v/(cm s 1)1520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减小_(填“增大”或“减小”) 斜面的坡度.类型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 (2018 眉山)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 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 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 行时速度大小 相等(填“相等”或
12、“不相等”).(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实现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 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慢_(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是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 持,一切物体都有
13、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类型3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 (2018 乐山)在学习摩擦力时,小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他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777777777777777777777777T- 77777777777777777777777甲木板表面)乙(木板表面)两毛巾表面)a.如图甲,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的滑动 摩擦力.b.如图乙,在木块上加一祛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 擦力.c.如图丙,在木板上铺上毛巾,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块上的
14、祛码 不变,测出此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实验次序接触面压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1木板面4 N0.5 N2木板面6 N0.9 N3毛巾面6 N3 N(1)以上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第1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为03N,若拉力增大到2 N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为 0.5 N.(2)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3)比较第2、3次实验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如图丁所示,小强还是利用以上器材来研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他水平拉
15、动木板 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是水平向右_.类型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 (2017 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丙(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 和 重力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拉力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
16、,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一(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 改进的先后顺序:_B、A C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壁擦力对实验的影 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类型5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 (2018 包头)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 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实验 次序钢球质 量m/g钢球下摆高度h/cm木块滑行品巨离s/cm1203035240306
17、536030(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_.(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 速度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_0.06_J的功(g取10 N/kg);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 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 采用甲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类型6测量物质的密度6. (2018 阜新)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
18、,进行如下的实验操 作:甲乙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 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祛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i)该实验原理是_p =m_.(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A£B_慎写字母).(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_32_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_10_cm ,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 3.2 g/cm 3.7. (2018 衡阳)为了测量某种
19、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 方案的实验:图1ihL.1- kl图2(1)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 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五_(填“右”或“左”)调节.(2)实验记录数据:m= 30 g, mi= 52 g, m=52.8 g , n4=,41.4 g(如图甲),Vi =_20_mL(如图乙),V2=10 mL, M=19 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 _1.2_g/cm 3.(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方案2 (填“方案1” “方案2”或“方案3”).类型7有关压强的研究8. .小
20、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 过程如图所示.A B C DEF(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D E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E、F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一(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增大受力面积_来减小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 来增大压力
21、的作用效果.9. (2018 南充)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 U形管左右两端液面的 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 乙、丙进行比较.(4)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 4 cm,右侧液柱高为10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 体的压强为 _000_ Pa( p 水= 1X103 kg/m3, g 取 10 N/kg).类型8浮力的相关实验10. (2018 昆明五华区6月模拟)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
22、,提出了如下 的多种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1)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A 是错误的(填序号字母);(2)分析比较实验与,可以验证猜想 B 是错误的;(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由图知: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 N ,盐水的密度为 1.2 X103 k
23、g/m3;(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白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11. (2018 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 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ABC(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 一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D日A C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0.2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0.2 N .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接下来的实验操作
24、应该是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80.5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类型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 (2018 黑龙江)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甲乙凸三二'1 C*T-丙(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 把数据
25、记录在表格中.次序F1/N11/cmF2/N12/cm11102522101203215310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Flll=El2_.(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6一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左侧下降_(填“左侧下降” “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 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类型10测量机械效
26、率13. (2018 德州)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步骤如图所示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 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 乙做的实验。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y=_80%_o装置图w ip 口ip已f I向表格实验序号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局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刀140.11.80.374%280.13.10.386%380.12.50.4结论通过比较 1、2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向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
27、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问题讨论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小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不止确 (填“止确”或“不止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摩擦力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题型之四电磁学实验类型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2)实验中应选择规格 不相同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i和L2两端电压及串联总电压的值分别为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 写出).U、U、U,经过多次实验,_U= U1+ U_(用公式实验次序U/VL2/VL/V12.30.73.02
28、2.01.03.031.71.33.0(3)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2. (2018 济宁)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1)闭合开关,发现Li亮,而L2不亮.小易认为L2不亮的原因是L2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 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2)小易将电路中连接开关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动.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测 匕 的电流(填“干路”或“L 2”),请 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不可行,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小易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
29、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电流表的测量对象电流表的示数I/AL1所在的支路0.30L2所在的支路0.20干路0.50(4)根据上表信息,若灯泡 Li的电阻大小为10 Q,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6 Q.类型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3.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导线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a、b、d长度相同.(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里流表的示数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2)选用导线a、b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 有关.(3)选用导线b、c分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 有关.(4)选用导线_b、d_分
30、别接入电路中,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5)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可能跟温度有关.类型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4. (2018 重庆)小峻和小薇两位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 20 Q 2 A”的滑动变阻器 R'、开关,导线和定值电阻R若(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要求:向右移动滑(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连接完电路后,小薇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互换了,如果闭合开关,则 电压 表(填“电压”或“电流”)的
31、指针可能有明显偏转.(3)排除故障后,他们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依次测得5组数据,其中第5次实验中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_22_v _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 1所示,正比.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内表1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序号12345电压/V1.01.21.82电流/A0.200.240.360.400.44表2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序号1234电阻/ Q10152025电流/A0.300.200.150.12(4)他们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将电源电压调为6 V,分别换上多个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数据记录如表 2所示,老师
32、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是拼凑的,你认为是第_4_组(填实验序号),理由是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生_(填“大”或“小”).(5)排除拼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_皿1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6)在不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_B_(填字母符号)的措施,完成这组拼凑数据所对应的实验测量.A.降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B.降低电源电压C.选用更大阻值的定值电阻类型4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5. (2018 绥化)图甲是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电阻均不受温度影响)甲乙(1)在甲图中找出连接错误的
33、一根导线,并在导线上画“X”,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 图连接正确.(所画的导线要用实线,不可用虚线,导线不能交叉)(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最,_(填“左”或“右”)端;、,一 一 U(3)该实验的原理是R=J.(4)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电压表完好,于是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 的电路图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记为U;再 将滑片移动到最右端,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则未知电阻 R= .TU77R .U- U6. (2018 曲靖)小聪同学做测量小
34、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电压恒为6 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图甲是小聪没有连接完整 的电路.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2)小聪同学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电流表指针无偏转,则故障可能是_B_.A.小灯泡短路B.小灯泡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D.滑动变阻器断路(3)小聪同学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0.7_W.(4)老师告诉小聪,与小灯泡的电阻相比较,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电压表的电阻
35、非常大, 由于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的影响,测量后计算出的电功率值会偏大(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类型5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7. (2018 怀化)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和乙 所示,两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连接到电源两端,通电定时间后,比较两个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甲4(1)在图甲中,通过两电热丝的电流相等 ;该实验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2)图乙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3)在该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来比较各容器中电热
36、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的.(4)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首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 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表达式为Q= 12Rt .类型6有关电和磁的探究8. (2018 枣庄)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的实验中,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甲乙(1)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分布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一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小明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指向转动180。,南北极发生了对调,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 方向有关.(3)小明继续实验探究,
37、并按图乙连接电路, 他先将开关S接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 大头针的数目;再将开关S从a换到b,调节变阻器的滑片 P,再次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控制两次实验的电流大小不变,来探究 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9. (2018 淮安)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1)实验中观察_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_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2)闭合开关,若导体 AB不动,左右移动磁体,电路中 <(填“有”或“无”)感应电 流.(3)该实验的结论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_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4)如果将小量程电
38、流表换成 _里混一可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10. 如图所示实验中,闭合开关,静止于金属轨道上的金属杆向左运动.(1)这个现象说明了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 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后,应立即断开开关,这是为了防止电流过大,长时间通电损坏电源.(2)若要让金属杆向右运动,应采取的方法是 A.A.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B.只能改变电流方向C.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同时改变D.只能改变磁场方向(3)实验中发现金属杆较重,不易起动,用下列轻质材料管替代金属杆后,会使实验效果 明显的是 B .A.细薄的塑料管B.将锡箔纸卷在铅笔上成细管状,再抽出铅笔,形成的锡箔细管. 题型之五课外实验探究1 . (201
39、7 云南)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 C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 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 0 c时熔化;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 c时熔化;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 c时熔化.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 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 C,证明猜想A是正确_(填“正确”或“错
40、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凝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 0 c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 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 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 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较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上方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低于_(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 )0 C,说明猜想 B是正确_(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 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41、 _C_是错误的.(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 时密度 增大,体积 减小(均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2. 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 A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象 如图乙所示.(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为6 N的钩码时,橡皮筋 A的伸长量为12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6 cm.(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则
42、用橡皮筋 B JI1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填"A'或" B')(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A并联起来可以制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20_N.3. (2017 扃)过山车在圆形轨道最高点时不会掉落.佳佳认为,这是因为过山车到达 该位置时还有一定速度.那么,这个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过山车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与过山车的质量m有关;猜想二:过山车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与过山车开始下滑的高度h有关.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小球代替过山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
43、静止开始滚下, 并在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后,落在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实验中摩擦可忽略不计.实验 次序球的质量 nUkg球开始下滑的高度h/m球的水平射程s/m10.10.50.420.10.80.830.20.50.4(1)实验中用水平射程的大小来反映小球达到圆形轨道最高点速度的大小,运用了_J专化法(填物理方法名称).(2)分析_1、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过山车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与过山车的质量 无关(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1、2两次实验数据可推知,过山车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随过山车在斜面上 开始下滑的高度的增大而 _*_(填“增大”或“减小”).4. (2018 昆明西山
44、区二模)小阳在“五 一”节外出旅游乘飞机时观察到:飞机在起 飞和航行时机翼的仰角不同;飞机越大其机翼越大.他想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 仰角、机翼面积有什么关系?"(注:机翼仰角为机翼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机翼面积指机翼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面积)于是,他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塑料泡沫等材料自制了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 面积不同的机翼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 拟飞机起飞时的气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次吹风前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均为3.5 N) _2 机翼面积/cm测力/N机翼仰角2753955660。(水平)3.22.6较小3.02.9
45、2.4较大2.92.82.3取大3.12.92.7(1)电风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变小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比较“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得出,“机翼”前空气流速小,压强_卞_.(2)当电风扇向左吹风时,以气流为参照物,“机翼”向&_(填“左”/“右”)运动.(3)为了研究“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风速不变,只改变“机翼” 仰角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换面积不同的“机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在实验过程中,当“机翼”的仰角为0。、“机翼”面积为 395 cm2,若此时“机翼”获得的升力为0.5 N ,则托盘测力计示数为 _30_N.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仰角增 大,“机翼”获得的升力不一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当质量、形状、仰角和 风速相同时,“机翼”面积越大,“机翼”获得的升力越大.(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虎同学列举了如下一些生活情景,其中能用上述实验规律进行解释的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酒店食堂档口租赁及食材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安防系统进场验收与运营管理合同
- 2025企业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合同签订权限差异化分级授权机制
- 2025煤炭购销合同样式模板
- 2025年处理合同争议的律师函标准模板示例
- 2025机械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2025《FIDIC》施工合同条件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运用
- 2025合同授权委托书的范本
- 高中英语语法专题:情态动词的用法与区别教案
- 新生儿气管导管滑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三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
- 商品精修教案项目5服装精修
- 小升初简历模板2020免费
- 19-雾在哪里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金融统计分析教材课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DDI定向井难度系数
-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电催化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