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解读诗歌的方法_第1页
(完整word版)解读诗歌的方法_第2页
(完整word版)解读诗歌的方法_第3页
(完整word版)解读诗歌的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解读诗歌的方法教学设计课题解读诗歌的方法课型专题复习课课时2课时教 具多媒体1学 目标知识点古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史背景知识;能力点培养分析诗歌形象内涵的能力;教育点学习欣赏古代诗歌,培养热爱古典文化的意识。重难点掌握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目标展示学习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诗歌语意的含蓄性增加了 诗歌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学习一些方法来解读古代诗歌。解读作品,不 仅要明白表层意思,更重要的是领会深层意思。二、如何读懂诗歌1、借助作品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别董大;或展示思路,如

2、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 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 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 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思考:简析&qu

3、ot;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 心情。“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 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 .借助作品作者一一知人论世。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通过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我们就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一陶渊明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一王维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一李白漂泊天涯:大唐衰

4、微的见证一杜甫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一刘禹锡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一白居易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一杜牧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一李商隐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题目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铐。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5、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 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3 .借助作品注释。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 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 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例如: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 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 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

6、写作风格。题目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表达 的不同情感。“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4 .借助题目,揣摩命题意图,明确思考方向。命题人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 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例如:“墙

7、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问题: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 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分析题目设置,我们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两首诗中 梅”的特征一 样。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 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题目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

8、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 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 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 人”是指趋炎 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

9、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5 .分析作品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环境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环境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融入“意”(主观情感)的自然环境,即“意境”。事物形象。也就是常说的“意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人文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多见于咏物诗,常用 的表达技巧是托物言志。题目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

10、餐,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 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餐( tu 6),笋壳。帙,包书的 布套。本诗借咏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嫩竹新出,生机勃勃,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本诗借咏竹表达了要尊重 天性,顺应自然的思想。 (或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 使自己有所作为。)6 .揣摩关键词句。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 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读诗首先要标记出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句,如喜 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题目6 (200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晓上空

11、泠峡王闿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 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 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 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 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 为风浪发愁为何

12、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 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 “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 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三、完成相关练习。作业: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天津桥春望 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释:雍陶生活在晚唐。(1)全诗处处切合一 “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 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4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

13、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 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 ,宫殿重门 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2) (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 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 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 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 2分,分析2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骥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

14、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2)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 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 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2)下阕“飞蓬” 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 “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 “孤城” 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