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张秋兰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习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 是如何步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 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 兴趣。课前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脚一脚的向上爬。)第一课时导 学 过 程时间导
2、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一、诵读经典分组上台展示收集的哲理诗。(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杜甫的望岳等)学生朗读积 累。帮助学生积 累语百,培 养学生积累 语言的好习 惯。3分钟二、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1 .板书“叶圣陶”师:有美叶圣陶,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叶圣陶的 资料。2 .师:是啊,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 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因为和我 们的现实生活贴得非常近,所以大家 都很喜欢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 家,他还对我们怎么学习语文还提出 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今天,我带来了 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出示“用写生 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了那些真、切、学生交流课 前搜集的资 料由作
3、者入 手,渗透本 单元教学的 主题“观察 与发现”。深、透的东四,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 这是最有益的练习。一一叶圣陶”) 谁来读一读?看了叶圣陶爷爷的这句话, 你认为叶 圣陶爷爷想跟我们说什么呢?生交流。师相机引导:什么叫写生的办法?(“写生”就是看见一样东西把它准 确地画卜来,模一样。)相机板书“仔细观察、毫不走样”3 .师:叶圣陶爷爷是这么说的,也 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专门为我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一一爬山虎的脚。4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虎”字的写法(先写一个“虎字头”,再写一个“几”,“横钩”的“钩”别忘 了。这一钩就像老虎尖利的牙齿。) 齐读课题学生交流。学生跟着老 师书
4、空课题 升介读。观察字形结 构,培养学 生对汉字学 习的能力和 兴趣。1.叶爷爷观察到了哪些东西,又是 怎样毫不走样地把它写出来的?让不仅要求学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读准字音,生多读”,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小组内交流还要求学生次,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一下,在预习时遇快读”,把然后别停下,继续读。读好两次,就到的困难,合握住了阅读二、检查预习伸出两个手指头。比比在同样的时间作解决。组内教学的真识文断字内,谁的读书效率高。不能解决的谛”。152.交流预习收获,合作解决预习疑记录员作好分惑。记录整理,待(1)同桌两人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集体汇报时钟和课文的朗读,两项任务完成后,给 你的同伴评
5、一评分。(2)词语会读了吗?出示词语,小 组成员先把这些词语读两遍, 再帮助解决。让学生小组同伴解决不理解的词语。(特别难的交流,自学可请老师帮忙。)生字词,培3.交流完毕,谁来代表小组提醒大养了他们自家,哪些字、词需要注意呢?主学习的习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惯和能力,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相互学习预词语卡片,齐读。(生字用红色标出)习的方式方4.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法。同时讨写“叠、茎、痕、逐”(“叠”的结构对朗读中易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 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学生分组展 示读。错的字词重 点强化。分两笔写;“痕”和“逐”都是半包 围结构,“
6、痕”里面/、能写成“良”, “逐”也不能在二撇上加一点。)5.教师组织小组展示朗读,并指导 其他组及时评价,打出朗读等级。本课多音字较多,相机指导读好带有 多音字的短句。句子预设:占了一大片地方、铺得那 么均匀、没后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 儿空隙、触着墙、蛟龙的爪子。四、互动探究 读义明意1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发现 大家在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只有理解 了课文才能更好地朗读,现在请大家 仔细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介绍爬山虎的?从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2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 段落: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 1自然段); 爬山虎的叶子(第 2自然段);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
7、如何学生自主默 读课文,思 考。小组内交流 讨论。全班汇报展让学生整体 感知课文内 容,才能更 好地精读课 文。12分 钟少少隹I爬日勺(弟3 5口点加)。 师相机板书:叶子脚3 .学习第一段,体会“茂盛”。 师:自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什么?从 哪些词中体会出的?(学生可能从“满是” “占了f 片” 感受到茂盛,并指导朗读。)4 .学习第二段,感受“叶美”。 师: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为什 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爬山虎的 叶子?爬山虎的叶子启什么特别之 处吗?默读,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 句。(1)引导学生从三个带“嫩”的词 品味叶子的“嫩”(2)引导学生从“不留一点空隙、 铺、一顺儿朝下”等词
8、并结合课文插 图品味叶子的“齐、密、匀”(3)结合生活实际,品味叶子的“绿” (4)欣赏课件,品味叶子的“美”师:老师看到这回向,/、禁想起李清不。以读”展开 教学活动, 爬山虎的 茂盛”便在 学生个别读 与齐读中得 到了本质的还原”四品”,不 仅仅是对课 文第二自然 段的解读, 也不仅仅是 对课文中所 描写的叶 美”的赏析。 它是对植物 牛寸征 爬 山虎叶子的 精确把握。照的一句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多美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 来?10分 钟五、拓展阅读质疑问难1 .师:同样是写叶老家的那墙爬山 虎,同样是写爬山虎的绿叶,另一位 作家却是这样写的:(出示第26课那 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两个
9、语段)(教师先自己读,然后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师:读过之后,感受到了什么?师:这绿绿的爬山虎,这充满活力的 爬山虎,太美了!我们再来读一读, 男生读第一个语段,女生读第二个语 段。2 .告诉同学们刚才读的这两段话就 选自我们这本书的第 26课那片绿 绿的爬山虎。小结:同学们,同样的爬山虎,同样 的绿叶,在不同人的笔下却呈现出不 同的韵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 的观察角度不同, 但又是都在用心观 察。下节课,就让我们带嗜L双慧眼, 去观察绿叶背后的爬山虎的脚。3 .课堂作业:(1)我要把生字美美地写卜来。(2)我要把喜欢的词语抄卜来 。(3)我要把课文读流畅,把喜欢的 句子段落背卜来。用同册
10、教材 中的同类课 文让学生进 行比较阅 读,并通过 教师的暗小 性语后,再 度唤起学生 的阅读期 待”。第二课时导 学 过 程时间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一、诵读经典继续展示背诵哲理诗。学生朗读积 累帮助学生积 累语百,培 养学生积累 语言的好习 惯。3分钟二、复习导入 提示目标1、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词。小组 内互评。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6课一一 爬山虎的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和?(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爬山虎的 脚。学生听写并 互评。学生交流。巩固生字 词,回顾课 文主要内 容,为探究 导学做铺 垫。1.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11、15(1)找一找:学生默读课文,画出 描写爬山虎样子、 生长位置和颜色的利用对比教分三、探究导学句子。学,让学生钟品读悟境(2)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呢?感悟爬山虎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板学生默读课脚的特点,书:茎上长叶柄 枝状细丝嫩红)文,按步骤交采取说、画(3)画一画: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流汇报。评的方式发了解到的爬山虎,看谁画得又快又挥学生的主好!(学生绘画)体作用,培(4)评一评:谁愿意把自己的画让养语感和表老师展示一下,请同学们对照板书评 评这幅画。(投影爬山虎实物)(5)读一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 了解的爬山虎吗?2.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过渡:师:作者把爬山虎描写得多么 细
12、致呀!是什么原因呢?书中有这样 的一句话,谁能独具慧眼找出来呢?达能力。(今年,我注意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对了,正是因为作者“注意” 了,所 以对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颜引导学生自色了解得那么仔细。刚才同学们提出读自悟,品了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问题,带着味感受,让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明白从(板:爬)学生默读课重点词句中(1)默读课文,画出爬山虎爬的句文,勾划,交领会课文主子,重点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谁流。旨的阅读方能说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标出了哪些词)板:触巴拉(2)理解:触巴拉质疑:你认为“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挨)追问:为什么不用“挨”而用“触”呢?提示:爬山
13、虎的脚是怎样的?(细小法。圆片;小轻,只能触)“巴”可以换成什么词?(抓、 贴)为什么不用抓呢?老师做抓的动 作。(不是爪子)A、演一演: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黑 板上做动作,注意观察。(指名一人做“巴”;一人做“贴”)谁在“巴”, 谁又在“贴”,你是怎么知道的?(巴 用力,植物也是有生命的)B、为什么用“巴”不用“贴”呢?(爬上虎的脚是小圆片, 它是有生命 的)C、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读 第一句)你读时注意了什么?(“触”读得轻, “巴”读得重)谁还能读一读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拉”的呢? 谁来读读写拉的句子。(指名读) 演示:(老师拉一名同学)老师在拉 谁?文中什么拉什么?(脚拉茎)是怎么
14、拉的呢?(学生说,老师做动 作)(3)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爬 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提示:四人小组用自己的话组内交 流,交流时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完 后可补充。)全班交流。(谁能说说)(4)出示CAI :他们说得怎么样, 让我们看看画面吧!现在谁还想说。(5)感情朗读:读到这,你对爬山 虎的脚有何感受?(提示:对本身, 对自然?)太有趣了,太神奇了用你的朗读把你的 的感受展示出 来吗?齐读第4自然段3.学习第5自然段(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 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学生上台表 演。学生进行说 话练习。学生个性化 朗读,读出自 己的感受。学生交流
15、汇 报。抓住关键语 句,启发学 生挖掘,揣 摩它在特定 语百划、境中 起至U的作 用,既训练 了学生思 维,又活跃 了课堂氛 围;恰当的 肢体语言降 低了学生理 解的难度, 寓教于东; 感情朗读, 悟出了爬山 虎向上攀登 的精神,在 全班产生共 鸣;演、说 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表达 能力。(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1自然段)(3)小结写法:作者运用了首尾照 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 整。12分 钟四、个性展示 深读表达1 .学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后, 你们有什么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 吧。学生自由谈感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爬山虎这种 植物的美已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心
16、里。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植物长脚 是为了能够在大自然中生存卜来,这就叫小生命,大智慧。听着大家对爬 山虎的赞叹,我心理特别感动,希望 你们也能像爬山虎一样,顽强拼搏, 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2 .卜面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个礼物。(出示小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再进一步体会体会爬山虎的美和 老师的用心。爬山虎(师)刚刚伸出松软而温暖的泥土/生命的色彩还只是一粒新芽的嫩绿/(生)你/看似柔弱而娇(ji &嫩的爬山虎/已经在苦苦思索/为的是勾 回自己生命的蓝图/(师)当你发现自 己身前垂直的绝壁/顿然间明(meng) 生了 1前牛寸而伟人的布翼 (y )/(生)让生命的颜色飞上蓝大/让奋斗
17、 的汗水洒在壁前/ (男)严寒酷(k。热 不能动摇你的意志/风吹雨打不能阻 止你的上行/狂风的呼啸与雷声的轰 鸣/你只当作是生命的进行曲/ (女) 终于一一/你凭借顽强的意志/骄傲地 爬上了屋顶/临近天空那悠闲的白云 / 让绿色在壁上曼 (m dn)延(y m)/(齐)那碧波,是分外的鲜明!生自由读后按投影提示再和老师合 作读诗。学生交流感 受。学生自由读 诗、和老师合 作读诗。立足文本, 超越课堂, 让学生学有 所狄,字与 所悟,学有 所展。课外延伸, 拓展阅读, 增长知识, 后效提图J 学生的语文 隽主 系介。10分 钟五、总结提升迁移积累1 .学了这课,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 习什么?(观察事物时要耐心,细心, 还要长时间的观察,这样才能把认识 的事物写清楚。)2 .生活中,还用哪些与爬山虎相似 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 花)说说你它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密制度与组织效率3篇
- 户口迁移委托书写作技巧3篇
- 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委托书示例3篇
- 农村宅基地出让合同书3篇
- 制定国家收费标准项目建议书要点3篇
- 交通事故案件个人全权委托3篇
- 电声器件在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羊的饲养羊只饲养与繁殖效率提高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工程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科技乐园的未来之旅考核试卷
- 六年级期中家长会小学家长会PPT
-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编制指南
- 面试真题华中科技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课件
- 四川省自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卷烟厂电气专业笔试题
- 小学劳动课《劳动安全教育》
- 畸形舌侧沟临床对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