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

2、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涮 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 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何文勤公尝教日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列说到处劝说。沟涮(x 沟渠。(1)根据文段意思填

3、空。说文解字中 竟”是会意字,意思是 乐曲终尽由此推断,甲文 竟不可得”一句中 竟”的意思应为说文解字中 角”是象形字,本义是 兽角也,与刀相似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 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较量,竞争;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乙文中 练乡兵与之角”中免”的义项应为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了讲学家因能正确探究事物的道理而拥有的谦虚和自信,所以被人们所信服。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理解:

4、河中石兽最后被打捞成功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实践经验是极其丰富的。石头在水流的 反冲击力下,终会被冲到河的上游。C古人岂欺我哉!翻译: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理解:刘肿只会死读书,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变通,种种实践都失败了。他却一直不悟,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写书的古人在欺骗他。(3)从甲文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遇事不可“:老河兵依靠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方才判断出沉石的正确打捞地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刘羽冲死读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空用原文问答, 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 ( 1 )终了,最后;(2) A( 3)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

5、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解析】 【分析】( 1 ) “ 竟不可得 ”翻译为 “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 , “竟 ”意思是 “最 终 ”。 “ 练乡兵与之角 ”翻译为 “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 “角 ”意思是 “较量 ”,故选。( 2) A: “尔辈不能究物理” 刻画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己为是,自恃博才。故选 A。( 3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做事不能 “据理臆断 ”这一道理。乙文通过刘羽冲死读

6、古兵书和古水利书,屡次失败的故事,告诉人们 “满腹皆书能害事”的道理。两篇文章都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据此作答。故答案为: 终了,最后; ; A; 据理臆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满腹皆书能害事;不能纸上谈兵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成功【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

7、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参考译文】(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最终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

8、,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 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

9、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 疯彳f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刘羽冲,他是沧州人。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 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 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 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 州官游说,州

10、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 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成了鱼。 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皿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11、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笈”师旷日: 何不乘烛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 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秉烛之明,就与昧 行 乎? ”平公曰:善哉! ”【注】秉烛:点亮蜡烛。 昧:暗。行:一样,相同。(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窿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师旷日:何不秉烛乎?”(3)从文中的画线句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哪个时期?由此你得了什么启示?(4)这两个文段都是劝别人学习的,从劝人的角度,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答案】(

12、1)推托;迟(2)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3)青少年时期。启示: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4)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辞”“暮 ”都属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

13、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点燃火把。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 )呢?( 3 )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

14、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根据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孙权开始全吕蒙学习的时候,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不愿学习。孙权就说,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我还抽空学习呢!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最终大有长进。【乙】当晋平公问师旷自己想学习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已经晚了。晋平公就说: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点上蜡烛,总比不点蜡烛黑着强吧,意思是说,学总比不学强吧。晋平公非常赞。同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为

15、: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推托;迟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青少年时期。启示: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 老而好学 ” 虽比不上 “少而好学 ”和 “壮而好学” ,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

16、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即可。而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则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侧面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17、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

18、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旷说: 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

19、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陈康肃公善射 公亦以此山上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笑而遣之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 笑”如何理解?(4)宥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 睨“换成 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答案】(1)擅长,善于;看轻,自夸;轻视;打发

20、(2)(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3)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 ,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4)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解析】 【分析】( 1)本题注意 “轻 ”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的意思。(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矢 ” ,箭; “但 ”,只; “颔 ” ,点头。( 3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根据

21、文意可知: “康肃笑而遣之”中的 “笑 ”是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4 )由陈尧咨一开始的自以为射箭技术高超,对轻视自己的卖油翁不满,到看到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术,在此情况下,其笑既是掩饰自己的尴尬,又是对对卖油翁的佩服。故答案为: 擅长,善于; 看轻,自夸; 轻视 ; 打发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 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

22、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可围绕羞愧和敬佩来组强语言表述。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

23、容的理解掌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翻译】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

24、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 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

25、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朱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注释)钱思公:钱惟演,北宋 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 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西洛:西京洛阳。 小辞:指短小的诗词。(1)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轻视)B.窗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C.其笃学如此(广博)D.少所嗜好(特别的爱好)(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B.

26、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C.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D.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4)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 CB(3)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4)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 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 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

27、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 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解析】【分析】(1)其笃学如此”:也是如此的好学。笃学:专心好学。笃:忠实,一 心一意。故选 Co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 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每 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译为:每当去厕所,一定夹著书,诵读的声音 清脆,远近都能听到。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 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

28、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无他 ”:没有什么奥妙。 “尔 ”:罢了。 “嗜好 ”:特别的爱好。还有 “生长(于)富贵”省略句的翻译。( 4 )比较阅读。考查两篇短文分别蕴含的道理。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如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乙文可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

29、上厕所也读书)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 C B 我也没有什么奥妙(技巧),只不过是手熟、技巧熟练罢了。 钱思公虽然出身(出生、成长)于富贵人家,但是很少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甲文卖油翁因为手熟而能够把油从钱口注入葫芦,钱却不湿(陈康肃因为手熟而善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钱思公出身富贵,却坐卧、上厕所都不忘读书(宋公垂上厕所书声琅琅,我的文章大多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写出来),说明成功来自勤奋(或做事要集中精力,或要善于利用时间)。【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

30、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文章中心的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寻找两篇文章共同表达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要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参考译文】(一)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

31、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二)译文: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

32、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 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 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著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 工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33、,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以我酌小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温。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道之。(欧阳修卖油翁)【乙】荣州张昭及刚毅不畏强御,为栋扬主簿,陈尧咨庄仆 恃势干县政,输赋不以时, 昭及辅而杖之。尧咨闻而叹曰: 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使人召之,昭及竟不往也。(王辟之濯水燕谈幕)【注】张昭及:栋杨县小吏,担任主簿一职。庄仆:亦称 世仆”,即一家世代为另一家的奴仆。干:干涉。 输赋:缴纳赋税。 竟:到底,终于。(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睨之久而不去以我酌油知之康肃笑而遣之使人召

34、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3)【甲】【乙】两文中陈尧咨的性格特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分析。【答案】(1)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2)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3)【甲】 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 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 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乙】 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35、。【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酌”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发:把箭射出去。矢:箭。但:只。颔:点头。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 张子一主薄” 中间省略了 “作为” 。如此:代深明大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3)结合陈尧咨的语言、动作、神情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甲】从 “公亦以此自矜”可以看出陈尧咨自命不凡;从 “尔安敢轻吾射 ”可以看出陈

36、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 ” ,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乙】从“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可以看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故答案为: 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甲】 “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 “尔安敢轻吾射” ,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 ”,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乙】 “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

37、正义,珍惜人才。【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38、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9、;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公亦以此自己矜:康肃笑而遣之遣:夫没者岂苞然哉 苟:见舟而是之 畏:(2)翻译下面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南方人)天天 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

40、方法。(3)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解析】【分析】(1)本题要注意 遣”解释为 打发”。(2)本题要注意 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3)这句话意思是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据此可断句为: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 文章的主题。【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 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

41、来学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 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故答案为: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42、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原文,通顺规范。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附参考译文】【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

43、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

44、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7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

45、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节奏。 (只划一处)是非木柿(2)下列句子中 “之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8 .当求之于上流C.一

46、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请结合第 段原文至少两个具体词语,分析作者是如何把讲学家塑造成 狂安自大”的。目中无人、()D.(4)下列四张示意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鲁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5)下列古人的四句话,与河中石兽说明的道理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C.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D.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答案】(1)是/非木柿D(3)讲学家听了僧人寻找石兽的方法后,第一反应是“笑” ,耻笑、嘲讽那些僧人,嘲讽别人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之后开口

47、就说 “尔辈 ” ,这个称呼颇有意味,说明讲学家已经认为自己与众人不是同一类人了。从中能看出讲学家“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的形象。(4) B(5) C【解析】 【分析】( 1 )语句 “是非木柿 ”的意思是:这(石兽)不是木片。依据主谓间停顿,正确的句读是:是/ 非木柿。( 2) D 项 “之”是结构助词 “的”的用法,其他三项 “之”均为代词。故选 D。( 3)本题作答要结合“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 “笑 ”和 “尔辈 ”来分析作答。这里的“笑 ”是对那些僧人耻笑和嘲讽,实则表示自己高人一等;然后用 “尔辈 ”来表明讲学家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以看出讲学家 “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形

48、象。( 4)本题可依据“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漱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可知。 B 图最符合老河兵的说法。故选 B。( 5)河中石兽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语句“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的意思是:从见闻得到的知识,不如心中已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经过实践体验得来的。这与河中石兽所表明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故选C。故答案为: 是/ 非木柿D; 讲学家听了僧人寻找石兽的方法后,第一反应是“笑 ” ,耻笑、嘲讽那

49、些僧人,嘲讽别人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之后开口就说 “尔辈 ” ,这个称呼颇有意味,说明讲学家已经认为自己与众人不是同一类人了。从中能看出讲学家 “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的形象; B; C。【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50、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文章的主旨即可做出选择。【附参考译文】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

51、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

52、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8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

53、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人/甚爱牡丹B.中通/外直C.陶后鲜/有闻D.荷花/为雨所洗(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心(蕃:多)B.亭亭净也(植:种植)CW众矣(宜:应当)D.少吐,雨过天晴(少时:不久)(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54、。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5) 甲文称莲为 “花之君子 ”, 乙文称荷为 “花中仙子 ”,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 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答案】 ( 1 ) C(2) B(3) C( 4 )(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 )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 ”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 “仙子 ”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55、解析】 【分析】( 1) C 项 “陶后鲜 / 有闻 ” ,应该在主语和谓语部分断开,正确地应该是/ 鲜有闻 ” 。故选C。 2) B 项 “植 ”的主要意义,名词有 “户植,木柱,支柱、根本,植物、草木 ”;形容词有“直,与横、曲、歪斜相对;刚强 ” ;动词有 “种植、栽种 ”。在本句中是 “笔直、竖立”的意思。故选 B。 3) C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观”是多义词,在这个语境中是观赏、观看”的意思,不能翻译成 “看望 ” ; “亵玩 ”指 “轻慢地玩弄” ,原题把 “亵玩 ”翻译为 “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 ,理解错误。故选C。 4) 4)“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从句式上,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 “于湖边亭中 ”放在动词 “观荷 ”前面; “偕”是关键词,翻译为 “偕同、一起”;句子主语省略,翻译时补充主语 “我 ”。所以这个划线句翻译为:(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 5) “莲,花之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