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册化学计算专题表格型计算(无答案)化学表格计算题归纳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用 4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液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试验次数1234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g3.0m1.00.6(1) 表示m的值为 g。(2)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3) 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
2、量分数。10.0g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量分数为10%勺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请计算:实验次数12345稀盐酸的累计 加入量5.0g10.0g15.0g20.0g25.0 g剩余固体的质量1.5g1.0g0.5g0.3g0.3g(1) 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
3、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4、有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烧杯烧杯烧杯烧杯烧杯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里/g0.881.762.643.523.52(1) 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g 气体;(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0g ,将80.0g稀硫酸平均分成4(3)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5、某课外小组为了测定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铜铁合金
4、样品3 / 11九年级上册化学计算专题表格型计算(无答案)份,分4次逐渐加入到样品中,每次充分反映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见下表: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质量/g20.020.020.020.0剩余固体质里/g17.214.413.013.0试求:(1) 20.0g铜铁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go(2)铜铁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20.0g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o6、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某校化学课外后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试验, 所得相关的试验数据记录如下:A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10102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508050生成氢气的质里/g0.2
5、0.20.2(1) 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2) 从上表数据分析,当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 全反应。(3) 计算所用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我国钢铁产量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某兴趣小组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取钢样 (假设只含铁和碳)进行实验。他们向组成完全相同的四份钢样粉末中分别加入100g稀H2SO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l实验2实验3实验4钢样粉末质量2. 84g4. 26g6. 23g7. 5lg生成H2的质重0. 10g0. 15g0.
6、20g0. 20g请计算:稀硫酸完全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至0. 1)9 / 118、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 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样品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稀硫酸用里剩余固体质量A次加入10gm 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1.5g第四次加入10g1.0g第五次加入10g0.6g第六次加入10g0.6g(1)测试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g固体的成分是 ;这六次实验中,第 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
7、=(3) 计算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4)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9、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 ,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97.0g96.8g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0、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
8、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重(g)第1次2017.4第2次2014.8第3次2012.2第4次2012.0第5次20m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表格中 m的值为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1、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 据记录如下表。样品第1 份第2份第3份第4份取样品质量(g)50.050.050.050.0取稀硫酸质量(g)40.080
9、.0120.0160.0产生气体质量(g)0.40.81.01.0试计算:(1)经分析,在第1份样品测得的数据中, (填物质)完全反应了。(2)列式计算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A、B C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只有1名同学取用的海水样品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ABC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g100100150加入NaOHmWq质量/g201010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g0.290.290.29(1)两溶液恰好反应的是 的实验(填“A”、"B”或“C”
10、)。(2)计算样品中 MgCl2的质量分数。(3)若要从海水中提取 2.4t的镁,至少需海水多少吨?13、某化工厂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纯碱样品的九年级上册化学计算专题表格型计算(无答案)总质量为158g ,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到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所加盐酸的次数A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盐酸的质量/g25252525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请计算:(要求计算过程)(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16、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和KC1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支持与服务远程支持工具包
- 技术项目验收标准化指南
- 品质安全无运营承诺书(5篇)
- 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清单全面覆盖
- 业务流程优化诊断工具包
- 语文课上的一周周记4篇
- 谈谈对学习的看法议论文类作文5篇
- 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感悟成长之路读后感12篇
- 企业培训计划制定模板内容与效果双保障
- 企业合作稳定信任承诺书5篇
- 2025广东清远市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管理中心招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紧固件包装培训知识总结
- DB51-T 3299-2025 数据资产登记规范
- 淤地坝知识培训课件
- 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徐志摩的诗课件
- 五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2025-2026学年)(表格式)
- GB/T 46225-2025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层压用聚氨酯泡沫规范
- 2025年日照盐粮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文言文详解:《宋史·陈兢传》、王夫之《宋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