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论文4_第1页
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论文4_第2页
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论文4_第3页
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论文4_第4页
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论文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片机的分类及应用学生姓名:张见亲学号:060101001单位:理工学院电子系专业:应用电子摘要:随着电子产品向智能化和微型化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研制和开发中首选的控制器。Abstract:Withtheelectronicproductminiaturizationtotheintelligentand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SCMhasbecomeanelectronicsresearchanddevelopmentinthepreferredcontroller。关键词:单片机,引言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

2、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 CPU 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 CPU 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1 单片机分类1.1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应用一个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目前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单片机大致可以分为通用型/专用型、总线型/非总线型及工控型/家电型。1.1.1.通用型/专用型这是按单片机适用范围来区分的。例如,80C51 是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例如为了满足电子体温计的要求,在片内集成 ADC

3、g 口等功能的温度测量控制电路。1.1.2.总线型/非总线型这是按单片机是否提供并行总线来区分的。总线型单片机普遍设置有并行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这些引脚用以扩展并行外围器件都可通过串行口与单片机连接,另外,许多单片机已把所需要的外围器件及外设接口集成一片内,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要并行扩展总线,大大减省封装成本和芯片体积,这类单片机称为非总线型单片机。1.1.3.控制型/家电型这是按照单片机大致应用的领域进行区分的。一般而言,工控型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用于家电的单片机多为专用型,通常是小封装、低价格,外围器件和外设接口集成显然,上述分类并不是惟一的和严格的。例如,80C51 类单

4、片机既是通用型又是总线型,还可以作工控用。1.2单片机的种类繁多,一般按单片机数据总线的位数进行分类,主要分为 4 位、8 位、16 位和 32 位单片机。1.2.1. 4 位单片机4 位单片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非常适合用于控制单一的小型电子类产品,如 PC 机用的输入装置(鼠标、游戏杆)、电池充电器、遥控器、电子玩具、小家电等。1.2.2. 8 位单片机8 位单片机是目前品种最为丰富、应用最为广泛的单片机,目前,8 位单片机主要分为 51 系列及和非 51 系列单片机。51 系列单片机以其典型的结构, 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 以及丰富的指令系统, 堪称一代“名机”,目前,主要生产厂商有 A

5、tmel(爱特梅尔)、Philips(飞利浦)、Winbond(华邦)等。非 51 系列单片机在中国应用较广的有 Microchip(微芯)的 PIC 单片机、Atmel 的 AVR单片机、义隆 EM78 系列,以及 Motorola(摩托罗拉)的 68HC05/11/12 系列单片机等。1.2.3. 16 位单片机16 位单片机操作速度及数据吞吐能力在性能上比 8 位机有较大提高。目前,应用较多的有 TI 的 MSP43 藤歹 U、凌阳 SPCE061 粽歹 U、Motorola 的 68HC16 系歹 hIntel 的 MCS-96/196 系列等。1.2.4. 32 位单片机与 51 单

6、片机相比,32 位单片机运行速度和功能大幅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价格的下降,将会与 8 位单片机并驾齐驱。32 位单片机主要由 ARM司研制,因此,提及 32 位单片机,一般均指 ARMWL 片机。严格来说,AR 所是单片机,而是一种 32 位处理器内核(主要有 ARM7ARM9ARM9EARM1 降),它由英国 AR 必司开发,但 AR 必司自己并不生产芯片,而是由授权的芯片厂商如 Samsung(三星)、Philips(飞利浦)、Atmel(爱特梅尔)、Intel(英特尔)等制造,芯片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因此,实际中使用的 ARM 芯片有很多型号,常见的 ARMS

7、 片主要有飞利浦的 LPC2000 系列、三星的 S3C/S3F/S3P 系歹 U 等。2 单片机的应用PWM6制的基本原理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PW 瞳制技术在逆变电路中应用最广,应用的逆变电路绝大部分是 PWMS,PW 赃制技术正是有赖于在逆变电路中的应用,才确定了它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地位。理论基础: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面积等效原理:分

8、别将如图所示的电压窄脉冲加在一阶惯性环节(R-L 电路)上,其输出电流 i(t)对不同窄脉冲时的响应波形从波形可以看出,在 i(t)的上升段,i(t)的形状也略有不同,但其下降段则几乎完全相同。脉冲越窄,各 i(t)响应波形的差异也越小。如果周期性地施加上述脉冲,则响应 i也是周期性的。用傅里叶级数分解后将可看出,各 i在低频段的特性将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有所不同。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个正弦半波,正弦半波 N 等分,看成 N 个相连的脉冲序列,宽度相等,但幅值不等;用矩形脉冲代替,等幅,不等宽,中点重合,面积(冲量)相等,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SPWI形一一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

9、正弦波等效的 PW 瞰形。要改变等效输出正弦波幅值,按同一比例改变各脉冲宽度即可。PWMI 流波:电流型逆变电路进行 PW 脏制,得到的就是 PWMfe 流波。PW 眼形可等效的各种波形:直流斩波电路:等效直流波形SPW 械:等效正弦波形,还可以等效成其他所需波形,如等效所需非正弦交流波形等,其基本原理和 SPW 脏制相同,也基于等效面积原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 PW/术,其中包括:相电压控制 PWM 脉宽 PWMfc、随机 PWMSPWMI、线电压控制 PW 懈,而本文介绍的是在馍氢电池智能充电器中采用的脉宽PWMI。它是把每一脉冲宽度土相等的脉冲列作为 PW 眼形,通过改变脉冲

10、列的周期可以调频,改变脉冲的宽度或占空比可以调压,采用适当控制方法即可使电压与频率协调变化。可以通过调整 PWM 勺周期、PWM 勺占空比而达到控制充电电流的目的。PW 瞰术的具体应用PW 嗽件法控制充电电流本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单片机具有的 PW 麻口,在不改变 PW 昉波周期的前提下,通过软件的方法调整单片机的 PWM!制寄存器来调整 PWM 勺占空比,从而控制充电电流。本方法所要求的单片机必须具有 ADM 口和 PW 喇口这两个必须条件,另外 ADCW 位数尽量高,单片机的工作速度尽量快。在调整充电电流前,单片机先快速读取充电电流的大小,然后把设定的充电电流与实际读取到的充电电流进行比

11、较,若实际电流偏小则向增加充电电流的方向调整 PWM 勺占空比;若实际电流偏大则向减小充电电流的方向调整 PWM 勺占空比。在软件PWMJ 调整过程中要注意 ADC 勺读数偏差和电源工作电压等引入的纹波干扰,合理采用算术平均法等数字滤波技术。软件 PWMI 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简化了 PWMJ 硬件电路,降低了硬件的成本。利用软件 PWMF 用外部的硬件 PW 防口电压比较器,只需要功率 MOSFET 续流磁芯、储能电容等元器件,大大简化了外围电路。可控制涓流大小。在 PWMfe 制充电白过程中,单片机可实时检测 ADC 端口上充电电流的大小,并根据充电电流大小与设定的涓流进行比较,以决定

12、PWM&空比的调整方向。电池唤醒充电。单片机利用 ADC 端口与 PWM 勺寄存器可以任意设定充电电流的大小,所以,对于电池电压比较低的电池,在上电后,可以采取小电流充一段时间的方式进行充电唤醒,并且在小电流的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恒流,对电池的冲击破坏也较小。缺点:电流控制精度低。充电电流的大小的感知是通过电流采样电阻来实现的,采样电阻上的压降传到单片机的 ADC 输入端口,单片机读取本端口的电压就可以知道充电电流的大小。若设定采样电阻为 Rsample(单位为),采样电阻的压降为 Vsample(单位为 mV,10 位 ADC 的参考电压为 5.0V。则ADC 的 1LSB 对应的电压

13、值为 5000mV/1024P5mM 一个 5mVW 数值转换成电流值就是50mA所以软件PW随流控制精度最大为50mA若想增加软件PWM勺电流控制精度,可以设法降低 ADC 勺参考电压或采用 10 位以上 ADC 的单片机。PW 睬用软启动的方式。在进行大电流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充电从停止到重新启动的过程中,由于磁芯上的反电动势的存在,所以在重新充电时必须降低 PWM 勺有效占空比,以克服由于软件调整 PW 峭速度比较慢而带来的无法控制充电电流的问题。充电效率不是很高。在快速充电时,因为采用了充电软启动,再加上单片机的 PW 硼整速度比较慢,所以实际上停止充电或小电流慢速上升充电的时间是比较大

14、的。为了克服 2 和 3 缺点带来的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充电时间比较长,而停止充电时间比较短的充电方式,例如充 2s 停 50ms,再加上软启动时的电流慢速启动折合成的停止充电时间,设定为 50ms,则实际充电效率为(2000ms100ms)/2000ms=95%,这样也可以保证充电效率在 90 犯上。纯硬件 PWMI 控制充电电流由于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一般都在 4MHz&右,由单片机产生的 PWM 勺工作频率是很低的,再加上单片机用 ADC 方式读取充电电流需要的时间,因此用软件 PWM 勺方式调整充电电流的频率是比较低的,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可以采用外部高速 PWM 勺方法

15、来控制充电电流。现在智能充电器中采用的 PWM6 制芯片主要有 TL494 等,本 PWM制芯片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300kHz 以上,外加阻容元件就可以实现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恒流限压作用,单片机只须用一个普通的 I/O 端口控制 TL494 使能即可。另外也可以采用电压比较器替代 TL494,如 LM393和 LM358 等。采用纯硬件 PWMI 有以下优缺点。优点:电流精度高。充电电流的控制精度只与电流采样电阻的精度有关,与单片机没有关系。不受软彳 PWM 勺调整速度和 ADC 的精度限制。充电效率高。不存在软件 PWM 勺慢启动问题,所以在相同的恒流充电和相同的充电时间内,充到电池中的能量

16、高。对电池损害小。由于充电时的电流比较稳定,波动幅度很小,所以对电池的冲击很小,另外TL494 还具有限压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护电池。缺点:硬件的价格比较贵。TL494 的使用在带来以上优点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可以采用LM358 或 LM393 的方式进行克服。涓流控制简单,并且是脉动的。电池充电结束后,一般采用涓流充电的方式对电池维护充电,以克服电池的自放电效应带来的容量损耗。单片机的普通 I/O 控制端口无法实现 PWM口的功能,即使可以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实现简单的PWMJ能,但由于单片机工作的实时性要求,其软件模拟的 PW 喇率也比较低,所以最终采用的还是脉冲充电的方式,例如在 10%勺时间是充电的,在另外 90%寸间内不进行充电。这样对充满电的电池的冲击较小。单片机PWM制端口与硬件 PWM 虫合对于单 Z硬件 PWM 勺涓流充电的脉动问题,可以采用具有 PW 喇口的单片机,再结合外部PW 麻片即可解决涓流的脉动性。在充电过程中可以这样控制充电电流:采用恒流大电流快速充电时,可以把单片机的 PWM输出全部为高电平(PWM6 制芯片高电平使能)或低电平(PW 脏制芯片低电平使能);当进行涓流充电时,可以把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