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第1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第2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第3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第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8S-1-121.如何使用刻度尺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刻度尺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2,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作业本长作业本宽课本长课本竟3.测硬币直径设计方案(可以画图说明):硬币直径:编写:8s-1-142.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一、实验目的: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二、实验器材:机械停表一块(量程15min ,分度值0.1s),实验用小车一辆,挡板一块,斜面(长0.73m、10 角倾角)一个。三、实验步骤:1 .观察表的 和,并检验停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工作。2 .在斜面上确定小车运动

2、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处安置挡板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由起点处释放,同时按下停表按钮小车运动到终点的同时再次按下停表按钮。4 .读出并记录停表的读数为 s5 .整理实验器材。四、实验结果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So专业word可编辑编写:8s-1-23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实验人:组次:一i、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生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进行简单的计算 LS二、实验原理:v= 一t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

3、端,用刻度尺测由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 路程& ,填入表格。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 S1的时间3,填入表格。s5、根据测得S1和t1利用公式v二;算由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1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由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 S2 ,填入表格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 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8、根据测得S2和t2利用公式v二三算由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2c t路程时间平均速度S1 =t1 =v1 =专ik word可编辑S2 =t2 =V2 =编写:8s-3-494.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班级:实验人:组次: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二、实验器材:,分

4、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操作要求:1 .检查器材。2 .估测热水的温度。3 .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 .估测温水的温度。5 .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 .估测冷水温度。7 .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8 .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记录数据:手指的感觉(热或估测温度实测温度冷)五、反思与拓展: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编号:8S-3-535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

5、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 48C)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 一次温度。(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一海 波逐渐 温度 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2)在一定的 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 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 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实验结论:编号:8S-3-596 .水的沸腾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 插入水里。把酒精灯点着

6、,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观察记录:水温在60 c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 泡。水温在60 c90 c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在90 c100 c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水 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 不变。移走酒精灯,停止。时间(min )012345678910温度值(C)实验结论: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 现象水在沸腾时,温度。编号:8S-4-737 .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4、进行实验:(1) 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一张纸板

7、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垂直于镜面EO(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 。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 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实验次数入射角风反射角Y1233、实验结论:编号:8S-4-77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1 .在桌面

8、上平铺一张 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 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 立在这条直线上.2 .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不透光 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 所成的像并不是 ,是 像.3 .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 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 .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 相等.4 .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

9、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 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专业word可编辑编写:8s-4-819.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激光笔、平行光源、水槽和水、铅笔、玻璃砖三、实验步骤1、把铅笔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2、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现象况介朝实验结论哂桃1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2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3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4 .当光从光密介质中斜射入光疏介

10、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5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6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编号:8S-5-971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 ,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 蜡烛 光具座 火柴 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f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凸透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

11、上,并使蜡焰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应用倒立、缩小的像12倒立、放大的像12倒立、等大的像12表格二:成虚像时(f=cm)像的性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应用正立、放大的像123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u=2ffu2fu=fuf编号:8S-6-11011 .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姓名:班级:同组人: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

12、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 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知道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三、实验器材: 、立方体组(内有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 各一)、烧杯、水四、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移动游码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将铝块放在天平 边托盘,在 边托盘加、减祛码或调节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将右边托 盘中各个祛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标尺上的读数,将铝块的质量填于表格中。2、用同样的方法称出铁块、铜块的质量填于表格中,观察数据和物体体积,思考 为什么大小一样的物体质量会不同。3、用天平称出60ml水的质量:在量筒中装入60ml的水,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i 填于表格,将量筒中的

13、水倒在烧杯中,称出烧杯装水后的总质量 m2填于表格,则 用m2制1可得所测60ml水的质量填于表格中。4、利用上面方法称出40ml水的质量填于表格中,观察数据的关系,思考水的质 量大小和水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五、记录和结论:物理量质量(g)铝块质量铁块质量铜块质量空烧杯的质量m1水和烧杯总质量m260ml水的质量40ml水的质量编号:8S-6-11312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 .进行实验及收集证据:(1)选取你需要的实验仪器与器材

14、(2)测出物体的体积(3)测出物体的质量(4)重复(2)、(3)步骤35次,记录相应数据5 .分析与论证:分析记录的数据,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初步得出的结论6 .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与器材编号:8s-6-11813 .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专业word可编辑(1)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i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 中,体积为v用天平侧出 的质量m2盐水的密度为测量盐水的密度盐水和烧杯的倒入量筒中的剩余盐水和烧量筒中盐水的盐水的密度p总质量m1水的体积V杯的质量m2质量m3测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的密

15、度方法: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塑料块、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铁块在下,塑料块在上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i将塑料块用铁块拽着也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2塑料块的密度为:专业word可编辑编号:8x-7-71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和构造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它受到的 拉力成,弹簧测力计正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弹簧测力计都由、指针、挂钩、吊环和外壳等组成,常见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及其内部构造如图1所示专业word可编辑图1实验步骤:使用方法(1)使用弹簧测

16、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 ,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 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 ,以免指针被卡住,给 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 ,避免 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三、读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 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四、使用弹簧测力计容易出现的问题(1)用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

17、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3)使用前没有来回拉 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4)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5)示数没有稳定 就读数;(6)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7)手拿挂钩,把物体 上测量。编号:8X-7-1015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伸黄测力计来测量清你做出关于影响主力 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并用实脸验证你的想法.你的地想是:主力的大小跟 有关,理由是:. 我们研究牧体所受的量力跟物体疗量的关系. 照图13.2-3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入岸黄词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 到的玄力,记录在下面的晨格中.fit 依用

18、/kg重力G/N1*113.2-3 研 究物体所受的 耐力跟物体现 城的关系在图13.2-4中,以质土为横生标.重力为纵发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立发上?你认为支力与质量之间方 在。至任*)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实验结论:编号:8x-8-1716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1、实验中要观察2、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 不同。)分析: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什么 ?(为了保证 o )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又是为了什么?

19、(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 不同。)实验现象: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编号:8x-8-2017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先按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相同的钩码,观察纸板是否静止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 ? 3、扭转一下纸板,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纸板是否静止? 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 4、在细线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 ,纸板是否静止? 5、在纸板

20、上任选其他两个孔系好线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它们大小 方向 且作用线在 上,则物体就平衡。交流与评估你觉得本实验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四、注意事项注意调整轮的高度,使纸板在被拉至悬空时下沿不要碰到桌面。编号:8x-8-2418.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 和阻碍物体运动 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 状态,故 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

21、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 进行实验1 .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F1填入表格。2.如图14-1乙所示,把祛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3 .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N12专业word

22、可编辑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 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 压力越评估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 ,拉木块时尽可能J旨针不要颤动。交流与合作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编号:8X-10-5419.20.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1、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2、如何测量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进行实验1、 照图1那样,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求

23、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称出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空气中石块的重力/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nNj /N石块受到的浮力/N桶和水的总重力/N空桶的重力/N石块从溢水 杯排到小桶 中的水重/N石块的浮力和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的关系分析论证:1、通过比较表T8-1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和石块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可知 两者 (填相等”、犬致相等”或完全无关”)2、综合结论,忽略误差可得:浸在四、注意事项:1、实验选取的石块、木块、弹簧测力计、烧杯的规格一定要恰当,以便测量顺利的进行,比如:石块、木块太大而放不进烧标中;2、测量各种力时,弹簧测力计一定要在装置整体静止时读取结果,并注意量

24、程和分度值;3、操作过程中将石块放入液体中时一定要轻、要小心,以免碰到杯壁将杯打破或将水溢出,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甚至伤害到人。编号:8x-11-6721.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方案(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 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专业word可编辑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 ,观察铁球碰 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

25、具有的做功本 领,动能。(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 ,观察铁 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质量,具有的做功本 领,动能越大。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与 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扩展讨论问题: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与质量都有关系,这两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对物体的动能大小影响更大呢?让学生比较前面资料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

26、析,如:人的质量比牛的质量小得多但跑百米的运动员的速度比慢步行走的牛的速度快得多,动能也比牛大得多。结论:比 对物体具有的动能的影响更大。编号:8X-12-772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与进行实验A .检查实验器材的数量,并观察杠杆上的分度值和每个钩码的质量B.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C.在没有挂钩码前,。D.利用铁丝环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移动铁丝环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E.。F.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重复步骤E、F。G.按实验要求整

27、理器材记录实验数据: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自己实验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分析与论证1 .每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2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编号:8x-12-8223.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况下的示数和移动方向,得到不同滑轮、滑轮组的工作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但育;使用动滑轮,能够 ,但不能;使用滑轮组,不但可以 ,而且还能;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与方法设计与进行实验1 .检查并调整弹簧测力计,记录量程和分度值,匀速提升钩码和滑轮,读出所受重力G总;2 .安装定滑轮,用定滑轮把钩码匀速提起来,观

28、察拉力的方向,分别记下3 .安装动滑轮,用动滑轮把钩码匀速提起来,观察拉力的方向,分别记下4 .安装滑轮组,用滑轮组把钩码匀速提起来,观察拉力的方向,分别记下分析与论证比较分析得出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直接拉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特点;比较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与不使用动滑轮直接拉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特点;比较分析得出使用滑轮组与不使用滑轮组直接拉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特点;编号:8X-12-8724.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班级 姓名 组次实验目的:学习组装滑轮组学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II1/ I1.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总重力g/歹 H u2.把刻

29、度尺固定在铁架台上3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一定一动、两定两动4 .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绳子,使重物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分别记录纯端移动距离s和物体上升高度h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Y123实验结论:(1)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2)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机械效率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摩擦有关,摩擦力越大,机械效率越编号:9-15-4225.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1)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掌握 连接方式。、实验器材:

30、三、步 骤:1.组成串联电路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国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C.把开关改接在Li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 (Li, L2之间)电路图(L2和电池负极之间观察结果:观察结果: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 的控制作用编号:9-15-4225.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2)班级:实验人:组次:2.组成并联电路A.画出由两盏电灯 Li和L2组成

31、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i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电路图图1-3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a.闭合Si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i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c.闭合S和Si,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结论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 用电器.班级姓名编号:26.练用电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器材 电源、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连接电流表按课本图连接电路(在下

32、面方框中画出电路图)2、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后尽快断开电路。9-15-46习使流表3、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重做一次实验。专业word可编辑实验记录:实验次数电流表示数I/A12实验结论:编号:9-15-4927.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探究 电路中个点的电流关系器 材:电池组(2节)开关 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 导线适量 实验步骤与记录:测量串联电路中a (1)测量电路图中 (2)测量电路图中 (3)测量电路图中-,cc、b、c,三处电流强度(图一)a处电流,如(图二)所示。b处电流,如(图三)所示。c处电流,如(图

33、四)所示。-1 I 11I 1 *1Tab型LiLeLi -+Lz+ LiLaJng)Sw(图二)(图三)(图四)记录:测量处abc电流(A)结 论:编号:9-15-4927.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探究 电路中个点的电流关系器 材:电池组(2节)开关 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 导线适量 实验步骤与记录:测量并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五)(1)测量A处电流强度(图六)(2)测量B处电流强度(图七)(3)测量C处电流强度(图八)实验目的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练习使用电压表记录:测量处ABC电流(A)结 论:编号:9-16-5729.

34、练习使用电压表姓名:班级:组别:实验器材 电源、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电压表的连接2、电压表的读数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按课本图连接电路。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 读取电压表显示的数据。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读取电压表数 据。实验记录:灯泡两端电压/V电源两端电压/V实验结论: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 电压相等。专业word可编辑编号:9-16-6029.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电路中电压关系器 材:电池组(3节)开关 小灯泡(2个带灯座)实验步骤与记录: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1 .按右图将Li、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2 .灯泡Li两端的电压Ui,灯泡匕两端的电压U2,灯泡Li3 .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在下面三幅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的 +”、-”接线柱。SsiT卜 1-l|-H 1 -H ,)*- uL)IUv开关导线适量ws-1 _ 0实验记录:Li灯两端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