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之古文篇_第1页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_第2页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_第3页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_第4页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 家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

2、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人 民1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

3、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2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

4、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3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4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

5、为,即无不成也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政 治1为政 政贵有恒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弗:不。为wé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到达的地方

6、。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宋·周敦颐拙赋2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汉·王充论衡·书解篇3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7、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淮南子·氾论训 治事不假设治人,治人不假设治法,治法不假设治时治:治理,掌握。不假设:不如。时:时机,时势。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意 志1奋进、专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运动变化。周易·乾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骏马。驽nú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功在不舍:成效就在于行动不停。荀子·功学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

8、强反听:犹言“自察”。内视:犹言“反省”。自胜:谦虚克己。史记·商君列传 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莫:没有。大乎:比更大。睿ruì:明智,智慧。汉·徐幹中论·修木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发:射箭。蹞ku步:同“跬步”,半步。蹞步不至:还差半步没有到达。御:赶车。荀子·劝学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意谓走了九十里,还只相当于百里路的一半。战国策·秦策五引古语 智 力1智慧、见识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畏小:指要防微杜渐。治大:处理大事。慰缭子·十二陵 暴至之荣,智者不居暴:智慧。居:当。意林引唐子2

9、体察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术:方法。澜:壮阔的波澜。孟子·尽心上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崖:高峻的山边。颠坠:从高处落下。没溺nì:淹没在水中。孔子家语·困誓 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心暗:心怀私意。照有不通:看事就不会透彻。至察:过分地审察。物: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人 才1育才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暴pù:晒。寒:冻之。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种植;培养。

10、管子·权修2用才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求备:要求全美。己长:自己的长处。格物:要求事物。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各专其能,各致其力宋·苏轼策略第二 品 德1公私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唐·韩愈送穷文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宋·苏洵审敌 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至:极。恕:体谅。明:明察。宋·苏轼谢宣谕札子2信诚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自古驱民在

11、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驱民:管辖百姓。宋·王安石商鞅:“。今天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3守政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诱:受引诱。誉:赞扬。恐:害怕。诽:毁谤。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身:自己。人:别人。宋·苏轼私试策问七首之七4谦谨、骄傲 与人不求备,检身假设不及与:对于。人:别人。求备:求全责备。检:检查,检点。身:自己。不及:不够。尚书·伊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自见:表现自己。自是:自以为是。彰:清楚。老子二十二章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履l:踩踏。诗经·小雅·小旻

12、虚己而乐闻虚己:自己谦虚。乐闻:高兴听到人家的意见。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5勤俭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日:每天。孜z孜:努力不怠。逸豫:安闲逸乐。尚书·君陈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匮kuì:贫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饶:富裕。荀子·修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恒念:经常想到。维:是。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食其食:吃东西。功:功绩。服其服:穿衣服。宋·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6廉洁 苟利国家,不求珍贵苟:如果。礼记·儒行 朗如日月,清

13、如水镜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7修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正派。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反:自我反省。礼记·学记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淡薄:恬淡寡欲。致:到达。兼履:指天普遍地覆盖万物,喻恩泽广阔,无所遗漏。怀:安抚。制为:决断。淮南子·主术训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争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比喻德行高超,才能苦尽甘来。元·高明琵琶记·旌表8改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非:批评

14、。当dàng:正确。是:肯定。谄谀chn yú:巴结奉承。荀子·修身 身如一日长,心觉去年非唐·刘禹锡元日感怀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莫大于:没有比更大。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言 行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枢sh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周易·系辞上 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不及:赶不上。远之:避开它。意林引物理论 社 交1处世 陶者能圆而不能方,矢者能直而不能曲陶者:制陶器的人。矢者:造箭的人。前句比喻行事圆通而不方正,后句比喻行为直率而不俯就。宋·

15、苏轼送张道士序:“。将为陶乎,将为矢乎?” 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辉洁:清高而不与世合。至人:最高尚的人。辉:人的锋芒。唐·李白沐浴子2交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谅:老实。便pián辟:逢迎谄媚。善柔:当面奉承。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论语·季氏载孔子语 君子忌茍合,择交如求师择交:选择朋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倾:倒。隋·王通文中子·礼乐3待人 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国语·晋语四 君子贤而能

16、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罢pí:疲弱无能。知:通“智”。粹:精粹。荀子·非相 处 事1预防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事先有准备。礼记·中庸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无事:没有事变。深忧:忧虑甚深。有事:发生变故。宋·苏辙颖滨遗老传上:“。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2)始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善始:好的开端。繁:多。克终:始终如一。寡:少。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徵上疏 哲 理1崇实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努力学习。汉书·河间献王传2务本 不治其本而

17、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本:根本。务:努力从事。末:指非根本的事情。溺nì:淹没水里的人。锤:垂挂。薪:柴。邓析子·无厚篇 能究其本根而枝叶自举究:追究。意谓本根是纲,枝叶是目,纲举目自张。宋·孙辙宋子仪大理寺丞3相对 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衡:秤。淮南子·说林训4知行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知:同“智”。弃疑:不疑虑,即用人不疑之意。无悔:事先计划因而不会懊悔。荀子·议兵 不闻不假设闻之,闻之不假设见之,见之不假设知之,知之不假设行之不假设:不如。荀子·儒效 法 律1法治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奉:尊崇。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虚器:没有用处的器物。备位:不重要的位置。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物 性 事 理1事理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