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痹证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痹证就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得,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障碍,甚或内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得疾病。西医学中得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病、软组织疾病等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增生性关节炎、骨软骨炎、慢性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等出现痹证得临床表
2、现时,可参照本病得辨证论治。病因病机:正虚卫外不固就是痹证发生得内在基础,感受外邪就是痹证发生得得外在条件,邪气痹阻肢体筋脉,经脉气血不通就是基本病机。病因:1、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久居高寒潮湿之地,或常处水中、野外潮湿寒冷等环境,或气候突变,冷热交错,或起居不慎等原因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以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注经络关节而发病。2、 感受风湿热邪 ,或郁久化热 。感受风湿热邪 ,或风寒湿邪外侵,郁久化热,以致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3、 痰浊瘀血 。痰浊瘀血就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得 病理产物 ,它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得病证,因此在弊病得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
3、过食肥甘 ,或饮酒过度,脾失运化 ,痰浊内生 ,阻滞经脉;或七情郁结,气机运行失与,郁滞不通 ,气滞血瘀 , 阻滞经络 ;或跌打外伤,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不调 ,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4、正气不足。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或后天营养失调,缺乏体育锻炼 ,或劳逸不当 ,或病后失调, 以致气血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之气不固 ,外邪乘虚入侵。病机:痹证得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得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 内有蓄热者,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 ,复感风寒湿邪 ,多
4、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以实证为主。由于病邪性质得偏盛,症状表现亦有不同,其中风邪胜者为行痹,病位偏上;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部位偏下;热邪胜者为热痹。各种邪气之间亦可互相转化。痹证日久可以出现三个方面得病理演变:一就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 ,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入骨骱 ,导致关节肿胀、 僵硬、 变形 ;二就是痹证日久耗伤气血,伤及肝肾,虚实相兼;三就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 ,病邪由经络而入脏腑,出现脏腑痹证,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如素问痹论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设于心” , 则为心痹, “心痹者, 脉不通,烦则心下
5、鼓,暴上气而喘。”行痹症状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 ,可累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头痛、发热等表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 ,脉浮或浮缓。病机分析: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故关节肌肉疼痛酸楚 ,屈伸不利 ,痛处游走不定,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风胜则卫气不固,营卫失与 ,则可见恶风、头痛、发热等表证。治法 :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代表方 :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用,适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组成】防风甘草 当归 茯苓 杏仁 肉桂各 30 克 黄芩 秦艽葛根各 9 克 麻黄 15 克【用法】上药研末。每用1 5克,加大枣3枚、生姜
6、5片,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治】 主治行痹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伸屈不利 ,或见恶寒发热 ,苔薄白或腻,脉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性皮炎等病症。【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防风、秦艽祛风除痹;麻黄、葛根发散风寒;当归活血利痹,有助于祛风除湿;更佐以黄芩,使无伤阴之弊。临床应用以关节痹痛、游走无定,或有恶寒发热为辨证要点。【加减】临床如见游走周身 ,加威灵仙、防己、络石藤、桑枝;发于上肢 ,加羌活、姜黄;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恶寒发热、身有汗出者 ,去麻黄,加芍药。以腰背酸痛为主,加杜仲、 桑寄生、
7、淫羊藿、 续断。关节渐次化热,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组成】桂枝1 2克芍药9克 甘草6克麻黄12克 生姜15 克 白术 15 克 知母 12 克 防风 12 克 附子 10 克 (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 0毫升,煮取2 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 升,日三服。【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 :桂枝芍药知母汤 ,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 ,不用则无效。何绍奇认为 :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痛痹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 ,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8、冷感,口淡不渴 ,恶风寒,肢体沉重。舌质淡 ,舌苔薄白,脉弦紧。病机分析: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 , 闭阻气血。故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 ,部位固定 ,遇寒则痛增,得热则减;湿性重着黏滞,流注关节经络 ,故肢体沉重,屈伸不利。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乌头汤加减。本方重在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痹证寒邪偏盛,关节疼痛明显。【方源】金匮卷上。【组成】: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炙)各9g制川乌6g(咀,以蜜二升 ,煎取一升 ,即出乌头)【用法】 :上五味 ,咀四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功用】:温经散寒,舒筋止痛。【主治】:主治寒涩痹痛,痛
9、有定处 ,遇寒则甚 ,肢节挛缩 ,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脉弦紧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症。【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寒涩痹痛。 方用川乌、 麻黄温经散寒,配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有定处、筋脉拘急、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金匮要略原方乌头未提及炮制 ,但就是用蜜同煎以解其毒,今多用制川乌头有毒,用量宜由小量开始逐步增加,如35克增至15克,且应久煎,则较为安全,此外,琵伍蜂蜜、甘草等既能止痛,又可制约毒性,可为应用时参考。寒痉汤李士懋(1936-2 01 5年),山东黄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10、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2 0 0 8年被授予 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称号 ,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 “国医大师 ”称号。组成:桂枝9 12克,麻黄69克,生姜915克,大枣310枚, 炮附片630克(先煎),细辛3 10克,炙甘草69克,全蝎210克, 娱蚣120条。功效 :温经散寒 ,通络解凝主治 :辨证属寒凝证者即可使用。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属于寒凝者均可使用此方治疗。用法 :炮附子先煎1 个小时,加余药再煎30 分钟 ,煎两次,分服。每23小时服1煎,配
11、合辅汗三法(啜粥、温覆、频服),直至正汗出 为期 ,未透继服。正汗得标准为: 一微微汗出 ,二遍身皆见 ,三持续 25h而自敛。不需发汗则 1 剂两煎 ,早晚分服。方解 :寒痉汤由桂枝去芍药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与止痉散三方相合而得。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表证误下而兼见脉促胸满者。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通泄为阴,本方辛甘相合,乃保胸阳,宣卫阳之剂。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太少两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 ,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心肾阳气不足,又复受寒邪 ,此方温阳散寒。蜈蚣、全蝎二药为止痉散,功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寒凝证就是本方得主治证型。寒凝证得诊断标准有三 :一就是脉痉,二就是恶寒,三就是
12、有疼痛表现。痉脉表现为脉沉弦拘紧,脉象搏动不舒展,如转绳索,紧张度高 ,为最重要得使用标准。脉痉并见部分恶寒、疼痛表现便可使用本方。着痹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病机分析: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故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 重着、 疼痛 ,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利 ;风湿相搏 ,气血失与则肌肤麻木不仁。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 :薏苡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得作用 ,适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来源】类证治裁卷五【组成】惹葭仁3 0当归10川茸7生姜10桂枝1 0羌活10独 活10
13、防风10白术10甘草6川乌6麻黄6【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寒湿痹痛,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 ,或有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等。【方解】方中白术、孩仁除湿利痹,当君药 ;独活、宪活、防风、桂枝祛风除湿,草乌、川乌、麻黄、生姜温燥寒湿,共为臣药 ;当归、川芎活血通络止痛,为佐药。全方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之效。方中米仁用量可以用至5 0 1 00 g。临床应用以湿痹疼痛、痛有定处、重着麻木、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局部红肿、舌苔黄腻,甚则发热者,禁服。加减 :关节肿胀甚者,加萆薢、 五加皮以利水通络;若肌肤麻木不仁 ,加海桐皮、豨莶草以祛风通络;小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
14、车前子以利水祛湿;痰湿盛者,加半夏、南星。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ju a n)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 ,该方具有益气与营 ,祛风胜湿 ,通络止痛之功效,临证可根据感受外邪偏盛情况随证加减。蠲痹汤来源:医学心悟组成:羌活1钱独活1钱桂心5分秦芜1钱当归3钱川茸7 分 甘草(炙,5分)海风藤2钱 桑枝3钱 乳香(透明者,8分)木香 8 分用法:水煎服。功用 :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加减: 风气胜者 ,更加秦艽、防风;寒气胜者,加附子 ;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 ;痛在下者,加牛膝;间有湿热者 ,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
15、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肉桂 ,加黄柏三分。热痹症状:关节疼痛,活动不便 ,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 ,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病机分析: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故见关节肿痛而热,得冷则舒,发热 ,汗出 ,小便黄,大便干;湿为阴邪,重着黏滞,湿胜则肿 ,故有皮下结节或红斑;湿热交阻于内 ,故口渴而不欲饮,烦躁不安。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前方以清热宣痹为主,适用于风湿热痹,热象明显者;后方重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适用于风湿热痹
16、,关节疼痛明显者。组成: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石膏 30 克,粳米 10 克,桂 枝9克,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 5 克,连翘9克,山桅9克,惹葭仁15克,半夏9克,晚蚕 沙9克,赤小豆9克,姜黄6g海桐皮9g。加减 :皮肤有红斑者加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紫草;关节肿甚,加猪苓、茯苓;发热、恶风、咽痛,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加玄参、麦冬、生地黄。痰瘀痹阻证症状:病程日久,肌肉关节肿胀刺痛,固定不移 ,夜间痛甚 ,或关节肌肤紫黯、 肿胀 ,按之较硬 ,肢体顽麻或重着 ,或关节僵硬变形, 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 ,或胸闷痰多。舌质紫黯或有瘀
17、斑 ,苔白腻,脉弦涩。病机分析 :痰瘀互结 ,留滞肌肤 ,闭阻经脉,故关节肿胀刺痛,固定不移,夜间痛甚,按之较硬,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痰瘀流注皮肤,则见肤色晦暗,皮下硬结、瘀斑 , 眼睑浮肿;痰饮留滞胸胁,可见胸闷痰多 ;痰瘀阻络,皮肤失养,则肌肤干燥,或肌肤甲错。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代表方:双合汤。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陈皮、 半夏(姜汁炒)各一钱,白茯苓 (去皮)一钱 ,桃仁(去皮去尖)八分,红花三分,白芥子一钱,甘草三分。加减 :皮下有结节加胆南星、天竺黄;痰瘀胶结,疼痛不已,加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龙搜剔经络;瘀血痹阻 ,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加丹参、鸡血藤、三七
18、、土鳖虫,或用桃红饮。桃红饮: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尾9克,川茸9克,威灵仙9克。肝肾两虚证症状:痹证日久不愈,关节肿胀畸形,屈伸不利,肌肉瘦削(xue),腰膝酸软 ,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 ,心烦口干 ,头晕目眩 ,失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病机分析: 痹久伤阴 ,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而见关节肿胀畸形 ,屈伸不利 ;虚火内旺, 故关节灼热疼痛;肝肾阴虚 ,可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肝肾不足,经脉失于濡养、温煦,则可见畏寒肢冷,阳痿,遗精;虚火扰心,可见心烦,失眠。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代表方:补血荣筋丸或独活寄生汤。补血荣筋丸: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
19、伸不利 ,肌肉瘦削 ,腰膝酸软, 或畏寒肢冷 ,阳痿 ,遗精 ,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来源】杏苑生春卷七 ,【组成】 肉苁蓉 牛膝 天麻 木瓜 鹿茸 熟地黄 菟丝子 五味子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用法】每服50 丸,空腹时用米汤或温酒送服。【主治】阴血衰弱 ,不能养筋 ,筋缓不能自主,肢体痿软无力者。【方解】 :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养血暖肝;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补肝肾,壮筋骨 ;桑寄生、天麻、木瓜袪风湿,舒筋通络止痛。【加减】 :肾气虚 ,腰膝酸软,乏力较著 ,加鹿角霜、续断、狗脊;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
20、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 ,或合用阳与汤加减;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鬼板、熟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 ,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 ,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组成】: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芜、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用法】:上?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 ,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 :水煎服。【功用】
21、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方解】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 ,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 ,累及肝肾 ,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 ,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 ,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 ,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
22、,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得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 ;秦艽祛风湿, 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 ,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与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与诸药,兼使药
23、之用。【加减】: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 ,去地黄 ,酌加防已、 薏苡仁、 苍术以祛湿消肿 ;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以下就是个人经验:颈椎病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得总称,就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得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得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 ;髓核突出或脱出 ;骨刺形成 ;韧带肥厚与继发得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得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 ,引起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分类 :颈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存管技术挑战与安全保障创新策略报告
- 2025年电大行管本科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2025年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业者招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入殓师考证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登革热防治知识有奖竞赛题目(附答案+解析)
- 教学课件字号要求是什么
- 教学课件使用情况表
- 环保设备微波处理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护士长领导力提升与团队管理技巧
- 2025年富县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产前筛查答案及试题(附答案)
- 2026届张家港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保密观试题含答案2025年
- DB42T 1917.1-2022 中药材 水蛭(日本医蛭)养殖与加工技术规程 第1部分:种苗繁育
-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系解析
- 奶茶线上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