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孙吴县汉麻栽培技术规程1 .选地大麻种植地宜选用地势平坦、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 排灌条件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 PH值5.8-7.8、背风向阳的地方种 植。选地时应考虑地块的轮作换茬因素,大麻种植轮作换茬十分必要, 它可以减少杂草危害,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前作不同,大麻的产量是 不一样的。前茬以玉米、大豆和蔬菜茬为好,原因是这几类作物收获 较早,能及时进行伏耕和秋耕,便于充分接纳雨水,熟化土壤,对蓄 水保埔、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大。因大麻立枯病在土壤中能生存5年, 为减少这种病害的发生,所选地块最好能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2 .精细整地幼芽顶土力弱,种植土壤应深厚、疏松、含水量适宜,才能使

2、种 子顺利发芽出苗、并使芽苗生长健壮。因此对种植地应进行深耕,耕 作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一般是在前茬收获后即进行秋耕,到了来 年春天,土壤化冻后还要进行复耕浅翻,耕后随即砸碎坷垃,整平地 而,使土壤上松下实,整好麻畦。结合整地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 机肥料为最好。有机肥料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大麻的生长发育很 有益处。施肥最好是在秋耕时随耕地一起施入,也可以通过春耕浅翻 施入,使粪、土充分混合,化解为有效态成分,以利于大麻吸收利用。 大麻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75%-80%, 一般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7-4.2 万千克。施基肥时,每公顷还应加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 肥200千克,将复

3、合肥均匀撒入地中,随翻土施入即可。3 .播种3.1 种子处理。选种:选饱满、千粒重高、大小均匀、色泽新 鲜且发芽率高的种子,剔除瘪粒、嫩籽、杂质。是壮苗、齐苗的基础。 选好种子后,先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曝晒2-3天,可以加快种子发芽, 提高发芽率3.2 播种期。从南北各地的大麻播种期来看,由于受气候、土壤、 品种和轮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所以播种期应根据本 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强求一律。一般情况下,当5-10厘米地 温稳定达到8c以上时即可播种,北方地区大多在4月中旬左右。大 麻播种期也与栽培目的有关:采麻栽培的,适时早播,可使大麻有充 分的时间发育根系,加快麻株生长,提高出麻率

4、和增加纤维产量;而 采种栽培的,播种较晚,以期得到饱满的种粒。播种期还与收获时近 麻有关:早播种早收获,可以利用较温暖的水温进行讴麻,更有效地 利用资源,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四月下旬播种(最佳播种期4月 25日前后,耕层10cm,地温稳定在5以上),播前每百斤汉麻种 子用80%碳疽福美500克拌种,防立枯病。每公顷还要用3%吠喃 丹颗粒剂40-45公斤拌细土 150-200公斤撒在播种沟内,以防地下 害虫。播种方法可用播种机或点葫芦人工点种,垄上播,播后镇压。 播种量按公顷保苗100万株左右(约80斤左右/公顷),根据千粒重 和芽率推算定量。3.3 播种量大麻株型紧凑,比较适宜密植,但密度过大

5、会影响通 风透光,易倒伏减产。实行合理密植,就是要掌握好播种量:对水地 和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宜密一些;而旱地和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则应植的 稀一些。一般地块每亩播种用量为4-4.5千克,灌区每亩播种用量为 5-5.7千克。3.4 播种方法。大麻播种有撒播、条播和点播等各种方式,其中 以条播为好,条播可以使工效提高,留苗均匀,产量上升。播种前应 先疏松表层,砸碎坷垃,浇一次端水,待水渗下后,把畦而整平耙细, 并在畦面上撒施复合肥,每亩施用复合肥15-20千克,然后开沟播种, 将种子撒在沟内,行距15-20厘米,播后及时覆土,覆土要均匀,盖 好种子即可。大麻种子顶土力弱,适合浅播。一般覆土深度为2-2.

6、5 厘米,超过6厘米时就会严重影响麻苗出土。4 .田间管理苗期应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以使麻苗分布均匀,发育一致。大麻 播种后,一般6-7天即可出苗。一般情况下间苗两次,第一次在出苗 后7-10天进行,只做疏苗工作;第二次在出苗后10-15天进行,间 苗苗株距保持在7-10厘米。苗高15-20厘米时定苗,当麻苗长到 50-60厘米时,应拔除那些矮株、弱株和发生病虫害的植株,以利于 麻苗健壮成长。当麻高80-90厘米时应再拔除小麻一次,使麻田通风 透光,一般每亩植株保持在5万-6万株较为适宜。大麻苗期生长易 受杂草抑制,因此中耕除草成为苗期管理的重要一环。麻苗的茎杆很 细,一不小心就会弄断,正如农谚

7、所说的那样: ''锄麻如绣花,一碰 一个疤,所以锄草时应十分细心才行,不要碰伤麻苗,以免形成伤 疤,降低纤维产量和品质。有时草长得过于旺盛,草根连接在一起, 锄起来特别困难,尤其是锄头大一些的,更容易伤及麻苗,碰到这种 状况,就应采取以手拔除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麻苗。苗期追肥施 用速效化肥,追肥在第一次浇水前进行。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5-20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3: 1: 2。将复合肥均匀的洒入地 中,追肥过后立即进行浇水。第一次浇水在出苗40天左右、苗高30-40 厘米时进行,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浇水时应注意”头水 轻、二水饱,也就是第一次浇水需轻灌,

8、因这时大麻根系尚弱、不 耐水,水量过大容易造成土壤过湿,对根系发育不利;头水过后,麻 株迅速生长,如不及时浇水就会严重影响麻株长高和增粗,形成''老 苗,因此浇二水时水量要比头水大一些。第二次浇水时间一般在头 水过后4-5天进行。4.1 快速生长期。从植株现蕾到开始开花,是大麻生长最主要的 时期,是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大麻 吸收养分最多。为提高大麻产量,应及时对麻田进行追肥。追肥多以 速效化肥为主。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千克,追肥过后即 可对麻田进行灌溉浇水,使麻田保持70-8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一 般每7-8天就应浇水一次。4.2 开

9、花成熟期。从开花到成熟是大麻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 生长加快阶段。管理上主要是防止麻株倒伏、加大浇水量,促进纤维 成熟和种子发育。麻农常言道现蕾开花浇饱水,纤维产量才不亏 这个时期,应每7-10天浇水一次,直到到雄花盛开,纤维成熟,才 可停止浇水。4.3 成熟期。当雄株开始进入盛花期时为成熟时期,这时应准备 进行收割。纤维用大麻收割前2-3天浇最后一次水,水量宜大,以增 加麻杆含水量,缩短讴麻时间,提高纤维品质。5 .病虫害防治大麻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可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病虫害1、猝倒病、立枯病:两种病混合 发生。立枯病症状为幼苗茎基部或地

10、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 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鬻,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 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 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 慢。可区别于猝倒病。防治方法: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 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可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 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每lm2苗床用对好的药液2-3 L。2、 霜霉病、褐斑病:症状为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黄色病斑,后期变褐 色,背面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茎部染病产生轮廓不明显的病斑,有

11、 时病茎茎杆弯曲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冬前进行深翻,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配合,做到合理密植。(2)发病 初期及时喷洒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 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3、大麻生 理性顶枯现象:春播汉麻4-8对真叶在5月雨季来临前,部分长势弱 的汉麻顶部嫩尖开始出现紫红色,然后叶尖变黄逐渐干枯,致使茎尖 枯死。然后茎尖侧部发出3-5枝侧枝,严重影响麻皮麻秆质量。雨水 来后,该病状自然消失。4、大麻跳甲:喜欢聚集在幼嫩的心叶上为 害,把麻叶食成很多小孔,严重的造成麻叶枯萎。防治方法:(1)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集中烧毁,可减轻下年受害。(2) 汉麻苗期、种苗开花结实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对 硫磷乳油1500倍液,要从麻田四周向田间喷药。5、大麻小象鼻虫: 危害麻叶、麻梢和腋芽,使麻梢停止生长,从腋芽发杈。麻茎被蛀食 后,呈肿瘤现象,受风害易折断,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 法: 麻田及时秋耕,消灭越冬成虫:在越冬成虫活跃初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