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_第1页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_第2页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_第3页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后藤小学教科 2013-06-25 10:43:28作者:丁海华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摘要:新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个 教材无法比拟的。依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以及本校师资情况,我校开 展武术校本课程,把武术的基本知识、文化、技术、技能和综合性、对抗性等融 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 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关键词:民族传统体

2、育武术校本课程一.课题提出1 .校本课程的意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 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 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 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 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试行)都指出: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 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 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 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 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 增强学生的体质。2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背景我校拥有2000多学生,但是体育活动场地较小,学生个人的活动空间十分 有限,由于人多场地较小,很多运动项目都受到限制,学生基本以原地

4、活动为主。 为了使学生在小的空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 10名,其中有两位教师曾经是专业 武术运动员,其他教师也从事过业余武术训练, 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 术校本课程。3 .武术项目的特点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 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它内涵丰富,包括了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 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自古便有“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教法,可见武术运动是以“德”的修养为先,良好的道德修养

5、是习武之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 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在练习中”内练精气神,外练筋 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 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武术的种类繁多,可适应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 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 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二.研究的过程1.校本课程框架思路(1)小学阶段

6、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肯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的特点,将小学 段学生分为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阶段。为了 使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我们将三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 分析,安排适当的武术内容。低年级(6-8岁)年龄较小。具有骨骼软,容易塑 性,但对身体各部分肌肉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 在学习知识的方面具有好奇心重, 模仿能力强,精神集中能力较差等特点。肯据这些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 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为主, 初步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中年级学生(8-10岁)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对身体大肌肉群的控制能力有所 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都

7、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武术教学应以短小的套路、组合为主,加强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 和武德文化的认识。高年级学生(10-12岁)是青春期发育的初级阶段。这一年 龄段的学生,骨骼发育迅速增快,肌肉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都有滞留现象。但 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增强。肯据这些特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传 统项目为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武术项目。在武德教育中可由对个人素养教育转 向为民族精神教育。(3)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师配备肯据国家课程及区县课程的安排,武术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如下:低年级:每学期16课使。中、高年级:每学期18课时。由任课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授二1、基本

8、掌型、掌法:架拳、年 架掌。级2、基本步型转换:虚步、蜗步。4、基本腿法:里合、外摆5、五步拳6、柔韧:竖叉、横叉7、武德教育:小故事三1、基本掌型、掌法:虎抓年2、基本步型:跪步、弓步马级 步转换、弓步仆步转换、马步步转换。3、基本腿法:弹腿、蹬腿。4、徒手套路8、武德教育:介绍影片叶1、掌握动作名称2、动作熟练、有力。3、精神饱满突出技术 的风格特点, 精气神。1、动作协调、连贯、 有力。2、熟练掌握技术动风格突出 精气神。作,力点准确体,体2.武术校本课程框架年 级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年 级1、基本掌型、掌法:拳、掌、 勾、推掌、冲拳。2、基本步型:弓步、马步、 仆步。3、基本腿法:正踢

9、腿、两侧 踢腿4、柔韧:上下肢伸拉练习5、武德教育:小故事1、掌握动作名称2、掌握基本手型、 步型及两种腿法的动作 方法。动作规范。问霍元甲1、基本步型:蜗步2、基本腿法:侧踹腿4、配乐武术操5、武德教育:介绍影片李 小龙传奇1、熟练掌握技术动 作,力点准确。2、武术 操动作到位,节拍准确1、武术操用力顺 达、协调连贯。2、风格突出,体现 精气神。1、复习徒手套路及武术操2、太极拳基本动作:拳、掌、 勾、棚、捋、挤、按、进步、退 步、碾脚3、武德教育:介绍影片太 极宗师;张三丰1、复习所学习过的套路2、八式太极拳3、武德教育:名人介绍:成 龙、李连杰,李小龙,及民间拳 师熟练掌握太极拳基 本动

10、作,动作正确,上 下完整一体掌握八式太极拳的 技术动作,体态含胸塌 腰,虚灵顶劲,沉肩坠 肘,动作连绵柔缓。动作柔和缓慢, 连贯协调。以意行气、上 下相随招势相连。三.研究效果1.传承武术精神,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学生对武术文化已有了较深的了解,在学习武术基本 动作时,将动作的含义解释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动作的攻防特点。通过一些武德 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学生门已经树立正确的 武德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学生利用所学的武术技能欺负别的同学, 就会 听到有人说:“有点武德好不好?学武术是用来打人的吗? 霍元甲白看啦?” 这样一连的发问,说明武德文化已

11、在学生心中真的的生根发芽了,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技术动作来慢慢 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 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2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品质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 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 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习有效的提高 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 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 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习,武

12、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 止、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调气养血, 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常年的练习,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 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的作用。3.丰富校园特色通过几年来武术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武术演练技巧,六一儿童节的 表演中,我校的武术队以一套出色匕首表演, 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课余活动 中,学生之间会比划比划新学的武术动作, 增强武术氛围,也丰富了我校的校园 文化。四.结合1 .通过开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和研究,激发了 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宏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2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