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车辆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研究作为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因其组网灵活、生命力强、自组织等特点, 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目前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车辆Ad Hoc 网络(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因其突出的特点和日益广泛的应用而成为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1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将变成“轮子上的计算机( Computer workson wheels )”,或者“轮子上的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workson wheels )”2 。目前,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汽车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一辆汽车可以包
2、含数十个相互连接的处理器, 它通常包含一个中央处理计算机以及一个事件记录器( Event DataRecorder ),类似飞机上使用的黑盒子。它也可以包含GP眼收仪、导航系统、一个或者多个雷达。有了这些技术和设备,车辆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大幅增加,并进而增加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考虑到车辆通信所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巨大的车辆数目,车辆Ad Hoc网络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 Ad Hoc网络。车辆 Ad Hoc 网络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日益重视。美国政府FCCB门也为车辆Ad Hoc网络的通信划分出75MH希宽,与传统移动Ad Hoc网络相比,车辆Ad Hoc网络独有的特性为其研究带来了
3、新的挑战 3,4 一是高速的拓扑变化。车辆行驶的速度通常远远高于传统移动 Ad Hoc网络中节点移动的速度,这导致网络拓扑的变化更加频繁和复杂。二是频繁的网络分隔。由于车辆Ad Hoc网络及其节点的高速移动性,网络会被频繁地分割(或重新组合)成很多部分。一个车辆很有可能无法与离它不是很远的另一辆车通信,因为它们中间缺少中继者。这使得传统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很多协议(特别是路由协议)不再有效。三是网络有效路径的时效短。四是有限的冗余性。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车辆 Ad Hoc网络作为无线移动Ad Hoc网络领域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研究热点, 吸引了研究机构和大学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的重要国
4、际会议也开始组织专门的讨论组对车辆 Ad Hoc网络 问题进行讨论,比如Infor从xx年起开始设置VANETb会,对车辆 移动 Ad Hoc 网络面临的问题和热点进行讨论。主要有下面几个研究的热点。2 )数据发布和路由 2 车辆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研究消息分发机制的目的在于把紧急消息可靠地传递给目标节点, 比如事故和道路警告系统 5,6 。这种安全相关的紧急数据发布不同于传统的路由问题,其数据的传输是突发的、少量的,不需要建立长期的固定路由,而且要求非常短的反应时间和高度的可靠性,相关的研究在VANET却独成一个分支,称为数据发布( data dissemination )。车辆Ad
5、 Hoc网络的应用,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成功的路由机制,也可以说成功的路由协议也是车辆Ad Hoc 网络能否被大规模推广的前提。根据应用的不同,车辆Ad Hoc 网络的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跟安全紧急应用相关的消息分发机制 ( messagedissemination ) ,另一类是用于非紧急应用(如Inter 连接和文件传输)的路由协议。车辆 Ad Hoc 网络具有拓扑变化频繁、节点高速移动、路径多跳、连接寿命短等特点,这使得传统Ad Hoc 网络中一些典型的路由协议不能简单移植应用在车辆Ad Hoc网络中,因为协议性能会急剧下降。3 )定位问题尽管针对Ad Hoc 网络和传感器网络
6、的定位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如GPS APIT、DV-Hop等。但这些定位技术或者是需要多个基站的支持,或者仅能够提供精度有限的定位。车辆Ad Hoc网络中新的应用,对定位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对高精度的需求, 车辆之间的定位误差应该能够达到厘米级别而不是米级别;对不依赖基础设施定位的需求,在车辆Ad Hoc 网络推广的初期, 将仅有少量的路段能够部署基础设施, 这就要求定位技术必须 能够在不完全依赖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保证其定位能力。一些新的无线电技术将能够帮助实现车辆AdHoc 网络的定位,例如 UW(B Ultra WideBand )超宽带宽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较高精 度的检测,但仍然要
7、做很多工作,来使其适应车辆 Ad Hoc 网络的应用需求。4 ) 安全问题在应用的推动下, 车辆Ad Hoc 网络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有些学者已经指出未来的车辆Ad Hoc 网络可能面对着一系列的安全威胁75,76 ,这些安全威胁会影响到车辆 AdHoc 网络的运行效率、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Sybil 攻击 7,8,9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 ) 其它重要的热点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以外, 还有许多关键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包括管理问题、时间同步等。1.3 主要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成果包括第一,提出在车辆AdHoc网中整合服务发现过程和路由建立过程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
8、详细设计。该方法有效减少了系统的开销、加快了路由建立过程;第二,根据车辆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变化规律,提出并详3第1章绪论细分析和设计了分布式路由维护方案。该方案能在拓扑快速变化的车辆 Ad Hoc网中以较小的代价维持节点间的路由、增加路径的有效吞吐量;第三,详细分析了车辆 Ad Hoc 网络中频繁出现的网络分隔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该途径能够在网络分隔发生的情况下,实现车辆Ad Hoc 网中端到端的通信。最后, 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讨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1.4 本文内容安排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讲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提出了本文的
9、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工作并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研究了 Ad Hoc网络的发展历史、概念、特点、系统结构以 及理论和技术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章详细研究了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并对常用路由协 议自身具备的特性做了研究和分析。第四章首先介绍了车辆Ad Hoc 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针对车辆 Ad Hoc 网络的新型路由机制,并详细介绍了机制中的路由发现、路由维护、数据分布过程和网络分隔管理问题。第五章简单介绍NS2网络仿真软件的产生历史、设计目标和使用NS2a行路由协议仿真的一般步骤。然后,利用NS2软件,对四种协议(本文提出的协议 SDRP两种 常用的传统Ad Hoc网
10、络路由协议AOD而DSR车辆Ad Hoc网专用 协议DPP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比较几种路由协议在几种特殊场景下的性能,得出本文协议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第六章总结全文并指出下一步研究工作。最后,列出了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4 车辆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5第2章AD HOCJ络基本理论 第第2章AD HOCJ络基本理论2.1Ad hoc网络概述211Ad hoc网络的产生随着人们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由通信的需求,近几年来,无线通信网络无论在技术上、 还是在商业上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并 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由于能灵活、快速、方便地支持用户的移动性,使
11、得无线通信网络成为个人通信和 Inter 发展的方向, 而且也只有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才能实现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信息交换”的理想的通信目标。目前主要的无线通信网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目前的第 2 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ZG,包括GSM10 CDMA11跨)发展而来的 第2.5代(2.5G ,包括GPRS CDMA1筹)和第3代(3G,包括 WCDMACDMA2000、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另一类是应用了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 andElectronic Engineers) 开发的 802 系列
12、无线协议 的无线通信系统。根据覆盖范围,这些系统可分为无线个人网 (WPANWirelessPersonalArea Network, 包括 IEEE802.15.1 蓝牙 12 、 IEEE802.15.3超宽带接入) 、无线局域网 (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包括IEEE802.1113/a/b/g, HiperLAN)和无线城域网(WMANWirelessMetropolitanArea Network, 包括 IEEE802.1614 、IEEE802.2015,16) 。这些技术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 发展。我们通常提到
13、的无线通信技术一般都是中心式的,它的运行离不开预先部署的网络基础设施。典型的例子有: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有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支持;而无线局域网中移动终端则主要通过接入点 (APAessPoint) 接入有线骨干网。这两种网络的架构都是基于中心控制的,实际上其无线链路都只有一跳(无线单跳)。但对于有些特殊场合来说,这种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并不能胜任,因为不可能有这种预先部署的固定设施可以使用。比如,在战场上指挥快速展开的部队,发生地震或水灾等大型灾害后的营救, 太空环境中科学考察、 偏远地区作业以及临时性的大型会议等。在这些应用场景中,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基础设施,或者预先架设的网络基础
14、设置己经因灾害或战争而损毁不能发挥作用。在此情况下,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无线移动 Ad Hoc 网络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6 车辆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212Ad hoc网络的发展移动Adhoc 网络的起源可以值得追溯到 1968年。当时为了能够和夏威夷群岛的教育机构交换数据,美国建立了一种使用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报文交换计算机网(ALOHAJ络),虽然只是一种单跳的网络协议,但是 ALOHA9络为日后移动Ad Hoc网络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移动 Ad hoc 网络的发展主要由军事需求所推动,它的前身是报文无线网(
15、PRNetPacket RadioNetwork )。早在 1972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 DARPA:DefenseAdvancedResearch ProjectAgency )就启动了报文无线网项目( PRNetPacket RadioNetwork ),研究在战场环境下利用报文无线网进行数据通信。此后,DARPAF 1983年启动了高残存性自适应网络项目(SURANSurvivable AdaptiveNetwork),研究如何将 PRNET勺研究成 果加以扩展,以支持更大规模的网络。此外,还要研发能够适应战场快速变化环境需要的自适应网络协议。继续SURAN)研究成果,198
16、7年出现了低开销报文无线技术( LPRLow-cost PacketRadio ),它基于 Intel8086 微处理器,是采用直序扩频通信的报文交换系统。为了进行持续的研究,1994年,DARPA1启动了全球移动信息系统 GloMo( Globle MobileInformation Systems )项目,旨在对能够满足军事应用需要的、 可快速展开、 高抗毁性的移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移动Ad Hoc 网络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美国军方于1997 年实施的战术互联网(TITactical Inter )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多跳报文无线网,ELBACT(D Extending
17、theLittoralBattle-space AdvancedConcept TechnologyDemonstration )是美国军方 1999年建立的另一个移动 Ad Hoc 网络。2000年,DAPR能助了的研究“自愈式雷场系统”(采用智能化的移动反坦克地雷阵来挫败敌人对地雷防线的突破) 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 Ad Hoc 网络应用实例。不仅限于军事领域,移动 Ad Hoc网络目前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已 得到长足发展。到 20 世纪 90 年代,基于射频和红外技术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出现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流行,使得移动 Ad Hoc 网络在民用通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成立于 1991
18、 年 5 月的 IEEE802.ll 标准委员会采用了“ Ad hoc 网 络”一词来描述这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移动通信网络,移动 Ad hoc 网络就此诞生。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The InterEngineering TaskForce , IETF)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MANE(T Mobile Ad Hoc Network )工作组来研究这种网络的路由协议,并制订了一系列协议与草案。除此之外,国内外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也纷纷展开了对移动 AdHoc网络的广泛研究,短短几年间,移动 Ad Hoc网络已经成为学术 界研究的热点。7第2章ADHOO络基本理论213Ad hoc网络的概念
19、移动Ad Hoc网络中“Ad Hoc” 一词拉丁语,其含义是“ For this ”,引申为“Forthispurpose only ”,即“专为某种目的,特别的”意思,意即移动Ad Hoc 网络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网络。Whatis.对移动Ad Hoc网络是这样定义的移动 Ad Hoc网络是一个局域网或小型网络, 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网络中的节点互相作为其邻居节点的路由器,通过节点转发,实现移动 Ad Hoc 网络内部主机之间和内部主机与外部主机之间的通信。移动Ad Hoc网络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与Inter或蜂窝无线网络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中, 移动 Ad hoc 网络通常是以末端子网 (树
20、桩网络)的形式接入现有网络。图 2.1 一种典型的移动 Ad hoc 网络示意图图 2.1 给出了一种典型的移动AD HOCJ络示意图,其中图2.1 (a)是其物理结构图,而图2.1 (b)给出了其逻辑结构图。由图可见,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带有无线接口的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每个节点的地位平等, 无需设置任何中心控制节点, 节点都可以通过无线信道的连接形成一个灵活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随着节点的移动而动态变化, 网络中的节点同时具有主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作为主机, 节点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作为路由器,节点运行相应的路由协议,并根据路由策略参与报文转发
21、和路由维护。由于每个节点的覆盖范围有限,两个无法直接通信的无线节点可 以通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来实现通信。如图2.1 (b)中的节点A和节点G无法直接通信,但节点A和节 点G可以通过路径 AB F-G或者路径 A B C ErF-G进彳丁 通信,即节点间以多跳(Multi-Hop) 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这样,节点通过相互的协作自组织成一个连通的无线多跳网络,因此,移动 Ad Hoc 网络又称为多跳无线网( Multi-HopWirelessNetwork )、自组织网络( Self-Organized Network )或无基础设施的网络( Infrastructure lessNet
22、work )。8车辆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214Ad hoc网络的特点与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固定网络相比,移动 Ad Hoc 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7-19l) 无中心移动 Ad hoc 网络中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组成一个对等式网络。其中的节点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任何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与有中心的网络相比,移动 Ad Hoc 网络具有分布式特征、节点的冗余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和抗毁性。2) 自组织移动 Ad hoc 网络相对常规通信网络而言,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不需要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支持,通过分布式算法来协调彼此的行为, 在
23、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快速展开并构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3) 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从网络层角度来看,物理网络的逻辑视图。在移动 Ad hoc 网络中,移动用户终端可以随机地在网络中移动, 加上无线发送装置发送功率的变化、 无线信道间的互相干扰因素、 地形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移动终端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而且变化的方式和速度都是难以预测的, 具体的体现就是拓扑结构中代表移动终端顶点的增加或消失, 代表无线信道的有向边的增加和消失,网络拓扑结构的分割和合并等等。而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而言,网络拓扑结构则表现较为稳定。这是移动 Ad Hoc 网络和传统的有线网络
24、的最大区别之一。4) 多跳路由由于节点发射功率的限制,节点的覆盖范围有限。当节点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节点的多跳转发。与固定网络的多跳不同,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的网络节点在无线链路上接力完成的, 而不是由专用的路由设备 (如路由器)完成。移动Ad Hoc网络中的每一个网络节点扮演着多个角色,它们可以是服务器、终端,也可以是路由器。5)受限的无线传输带宽移动Ad Hoc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作为底层通信手段, 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 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此外,无线信道竞争共享产生的冲突、信号衰减、噪音和信道之间干扰等多种因素,
25、使得移动终端得到的实际带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最大带宽,并且会随时间动态地发生变化。我们在实际环境中的测试表明,在链路层采用 802.llb 的移动 AdHoc网络中,理论上一跳带宽是11Mb/s,而采用不同的无线网卡所测得的结果是3Mb/s 到 6Mb/s 之间。6)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9第2章ADHOCW络基本理论移动Ad Hoc网络采用无线信道通信, 由于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接收门限、 传播模式以及地形环境等因素, 可能使得两个节点之间存在单向链路, 即一个节点可以成功地向另一个节点发送报文,而反向则无法通信。这些单向信道可能为路由协议带来三个严重的影响认知的单向性、路由单向性和汇聚点不可达20
26、。7)移动终端的局限性在移动 Ad Hoc网络中,无线终端通常以PDA掌上型电脑或手持式电脑为主要形式。相对于台式机而言,在带来移动性、灵巧、轻便等好处的同时,其固有的特性,例如依靠电池这样的可耗尽能源提供电源( 车辆终端的电源相对而言较有保障)、内存较小、CPU性能较低等,给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和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屏幕等外设较小,不利于开展功能较复杂的业务。而且,考虑到成本和易携带性,移动节点不能配备太多的无线收发器并且一般依靠具有有限能量的电池供电。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电池能量和系统资源,是移动实用化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8) 低安全性相对固定网络而言,移动无线网络一般更易遭遇物理安全
27、威胁。由于无线网络的广播式信道,外部攻击者更易于在物理层上进行 窃听、欺骗、拒绝服务等攻击。此外,由于移动Ad Hoc 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巨大差异,传统网络中的许多安全策略和机制不再适用。因此,传统的安全措施如信道加密、抗干扰、用户认证、密钥管理、访问控制等机制在移动 Ad Hoc 网络都必须重新考虑和设计。上述特点使得移动Ad Hoc网络在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协议设计 等方面都与普通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有着显著的区别。无线局域网的研究内容集中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而移动 AdHoc网络的研究内容覆盖了协议的所有层。215Ad hoc 网络的应用移动Ad Hoc网络的许多优良特性为它在
28、 民用和军用通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首先,移动AdHoc 网络的自组织性提供了廉价并且快速部署网络的可能; 其次, 多跳和中间节点的转发特性可以减少每个终端的发射功率而不降低网络的覆盖范围,从而天线和相关发射/ 接收单元的设计难度和成本得以降低, 并使得无线终端的小型化、 低功耗成为可能。从共享无线信道的角度来看,移动Ad Hoc网络降低了信号冲突的几率,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从用户的角度看,低功率的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较少,对用户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小。另外,网络的鲁棒性、抗毁性,使得移动Ad Hoc 网络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中,更是不可替代的方案。结合当前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9、,移动Ad Hoc 网络的应用场合包括以下方面1)军事应用10车辆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针对移动 Ad Hoc 网络的研究是因军事应用而发起的,因此,军事应用仍是移动 Ad Hoc 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因其特有的无需架设网络设施、可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无线 Ad Hoc 网络是数字化战场通信的首选技术,并已经成为战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美军研制的大量可应用于单兵、车辆、指挥所等不同场合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设备, 在阿富汗反恐战争、 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信息化军事斗争中,移动Ad Hoc 网络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
30、1ess SensorNetwork )是一种特殊的移动 Ad Hoc 网络,它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和供电模块(电池、DC/DClg量转换器)等组成15,节点的发射功率很小,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因此移动 Ad Hoc 网络特有的无线多跳通信方式是其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无线传感器网络不仅在军事应用,而且在环境监测等民用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3) 紧急事故和临时突发场合在发生了地震、水灾、强热带风暴或遭受其他灾难打击后,固定的通信网络设施(如有线通信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31、的基站等网络设施、 卫星通信地球站以及微波接力站等)可能因被摧毁而无法正常工作; 在比较苛刻环境条件下 (如处于边远或偏僻野外地区时) , 同样无法依赖预设或固定的网络设施进行通信,移动 Ad hoc 网络技术因其独立组网能力和自组织特点而成为这些场合通信的最佳选择。类似地,对于临时场合的通信,例如在大型会议、庆典、展览等场合,移动 Ad Hoc 网络技术的采用可以免去布线和部署网络设备的繁琐工作。4) 个人通信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Area Network )是移动 Ad Hoc 网络的又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可以用作实现PDA、手机、 笔记本电脑等多种个人通信
32、设备之间的通信, 并可以构造虚拟教室和讨论组等崭新的移动对等应用(MP2P)。考虑到电磁波辐射的问题,个人网络通信设备的无线发射功率应尽量小,这种情况下移动 Ad Hoc 网络的多跳通信特点将再次展现其优势。蓝牙技术中的散射网 21 ( Scatter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 商业应用移动Ad Hoc 网络的商业应用包括组建家庭无线网络、无线数据网络、移动医疗监护系统、车辆无线自组网等,开展移动和可携带计算等。6)与其他通信系统的融合22移动Ad Hoc网络还可以作为末端子网通过接入点接入到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上, 如 Inter 或者蜂窝移动通信网络, 在解决宽带互联网接入的 “最后一英里
33、” 11 第 2 章 ADHOC网络基本理论问题中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 23 。移动Ad Hoc网络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利用移动台的多跳转发能力扩大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均衡相邻小区的业务、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等。7)其它应用移动Ad Hoc网络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应用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2.2Ad hoc 网络的体系结构 2.2.1 节点结构移动 Ad Hoc 网络的节点同时具有普通移动终端和路由器的功能, 就完成的功能而言可以将节点分为主机、路由器和无线接口三部分,其中主机部分(外置计算机或嵌入式计算机)完成普通移动终端的功能,包括人机接口、数据处理
34、等应用软件; 路由器部分主要负责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信息,负责网络拓扑的维护、 对报文的转发等功能;无线接口部分提供物理上的无线传输功能。从物理结构上分,节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图 2.2 所示单主机单无线接口、 单主机多无线接口、 多主机单无线接口和多主机多无线接口。手持机一般采用图2.2 (a)的单主机单无线接口的简单结构,而一个复杂的车辆节点可能包括通信车内的多个主机, 因此可以采用图2.2 (b)或图2.2 (d)的结构,以实现多个主机共享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口。多无线接口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可以用来构建重叠(Overlay )网络,也可用作网关节点来互联多个移动 Ad Ho
35、c 网络。2.2.2 网络结构移动 Ad Hoc 网络一般有两种结构平面结构和分簇结构。平面结构又称对等式结构。这种结构采用全分布式控制,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图2.1 (b)所示的移动Ad Hoc网络就是采用的平面结构。而在分簇结构 (如图 2.3 ) 中, 网络节点被划分成簇(cluster ) ,每一个簇产生一个簇首( cluster header )负责本簇中节点的管理,这些簇首形成了高一层次的网络。在高一层次网络中,又可以分簇,再次形成更高一层次的网络,直至最高层次。在不同的簇中可使用不同的工作频率,在簇内可采用高效的多址协议,如 UPMA24( user-dependent Perf
36、ect-schedulingMultipleAess )、TDMA FDMA CDM第。在分簇结构中,需要采用自组织算法(如 CBRP25ClusterBasedRouting Protocol )来产生簇和簇首、计算最佳路由和进行动态资源分配,簇首节点负责簇间数据的转发。在图 2.3 所示的例子中,当节点 20要与节点 18通信时,节点 20先把数据发送给本簇的簇首,即节点 21,节点 21 发现节点 18 在不在本簇中,就把数据转发给节点 18 的簇首即节点 11(可能要经过其它簇首的转发),节点 11 收 12 车辆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到数据后,发现节点 18 是自己簇的成员
37、,把数据发送给节点 18 。图 2.2 移动 Ad Hoc 网络的节点结构示意图图 2.3 移动 Ad Hoc 网络的分簇结构示意图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 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完全对等的,原则上不存在瓶颈,所以比较健壮,但其缺点是网络规模受限, 当网络的规模增加到某个程度时, 所有的带宽都可能被路由协议消耗掉 27 , 网络的可扩展性较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分簇结构。然而,分簇结构也有其缺点需要复杂的簇首选择算法和簇维护算法;簇首节点的任务相对较重,可能成为网络的瓶颈;簇间路由不一定是最优路由。总之,当网络规模较小时,应当采用简单的平面结构,而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应当采用分簇结构。13第2
38、章AD HOCJ络基本理论2.3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虽然目前传统固定网络和蜂窝网络中的各种协议比较成熟,但由于 Ad Hoc网络动态变化的特性, 且其体系结构、服务质量等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这些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 Ad Hoc 网络。近些年,随着移动Ad Hoc 网络的商用价值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 并逐渐发展成为相对较独立的研究领域。总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Ad Hoc 网络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1) 信道接入技术信道接入技术是决定了节点如何 接入无线信道,该技术属于 Ad Hoc 网络的物理层技术,对网络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Ad Hoc 网络的无线信道是一
39、种多跳共享的多点信道,该网络与传统的有线网络和一些基于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已经提出的Ad Hoc网络的信道接入协议有很多种,例如单信 道接入协议MACAWMACA802.11DCF等27-29协议;双信道接入协 议DBTMABAPU30-32等;多信道接入协议 HRMA33等;发送方主 动的信道接入协议MAC A MACAWS接收方主动的信道接入协议 MACA-BI RIMA等。2 )网络的结构 Ad Hoc 网络结构对网络的性能、规模和扩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Ad Hoc 网络一般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结构,即完全分布式结构和分层分布式结构,这两种结构又被称作为平面结构和分簇结构。
40、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 但是当网络的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网络的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平面结构的扩充性比较差, 主要 适合小型网络。分簇结构的网络是把整个网络按区域分成若干个簇,分簇结构的具有较好的网络扩充性, 并且网络管理更加方便, 目前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是针对分簇结构进行研究, 其中最关键的是分簇算法, 典型的分簇算法有最高节点度算法、基于节点 ID 的算法、节点权重启发式算 法。3 )路由协议性能良好的路由协议是建立 Ad Hoc网络的关键问题,因此路由协议的研究成为 Ad Hoc 网络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Ad Hoc 网络路由的主要问题是保存在节点中的分布式路由数据库的信息采用什
41、么方式能够适用于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传统网络中路由算法并不适用于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Ad Hoc网络,根据 Ad Hoc 网络的特性,其路由算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无环路、具有自适应能力、具有可扩展性、路由计算与维护开销少及考虑安全性等。目前提出的路由协议主要分为主动式路由协议,如 DSDV34;按 需路由协议,如AODV35;以及混合式路由协议,如ZRP还有基于 分簇的路由协议,如CBRP36。4 )能量节省机制14车辆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在 Ad Hoc网络中能量不足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其决定着网络是否能大规模的应用。在 Ad Hoc 网络中,通常采用自动功率控
42、制、合适的路由算法、智能休眠机制等方式进行节能。目前, Ad Hoc 网络已经提出的节能机制包括功率控制机制(主要是包括链路层的功率控制和网络层的功率控制) ,如 PCM, PCMA37-38; 无线网卡动态关闭机制(又分为MACg节能机制与2.5层节能机制), 如802.11PSM PAMA等;节能路由算法有 MBCRMTP等39-40。5 ) 安全问题安全性较差始终是制约Ad Hoc 网络应用的重要问题。与传统的网络相比,Ad Hoc网络更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网络通常会面临包括网络的外部和内部叛变节点的双重攻击,攻击者不仅能通过无线链路窃听信息, 还可以发送伪造信息或篡改所传输的信
43、息; 网络的节点数目和拓扑结构并非处于稳定的状态,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容易受到影响。目前对 AdHoc 网络安全性的研究包括安全路由协议和无线节点的身份认证技术。已经提出的安全路由协议包括SRP, Aridane , SAOD,VARAN, SEAD等41-45 。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单钥体制的认证方案,如复活鸭子认证模型;双钥体制的认证方案, 如分布式 CA46-47 , 单/ 双钥体制认证方案,如基于 hash 链认证 48-49 。6 )服务质量(QoS保证QoS是指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分组数据时, 网络需要给用户提供好的传输环境, 用以满足预先规定的服务性能约束,如带宽、端到端的延迟及分组丢失率等。随着业务拓展,需要在Ad Hoc 网络中传输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而多媒体业务对带宽、 时延及时延抖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质量保证。为了提供完善QoS保证,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为发送方和接收方寻找有充足资源的路由、为流数据预留必要的资源等。提供Qo潴由需要将这些任务结合在一起,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润喉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能路灯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插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房产证抵押贷款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山药中药饮片行业竞争策略及未来销售渠道趋势报告
- 2025-2030中国大功率高速发动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地质勘查市场发展状况剖析与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十二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
- 宿州三年级试卷及答案
- 南航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七章-新能源发电的故障穿越技术
- 医学伦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宁波大学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共17首
- 商业广场前期物业技术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快递驿站承包协议书
- 地坪漆专项施工方案及流程
- 2024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