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识、建立、恢复和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1。自然环境和生态学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是以前原始的自然环境了,而是随 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改造变成物质环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曾讲过,社会生产力之所 以能够不断的提高,就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断改造的结果。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越 来越凸显出来,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复杂,我们要找到环境科学最基本的研 究对象。在我看来应该是: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各生态系统中 众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并且依靠对这种规律的正确认想要更加明确的了解环境科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就要清楚的认识生态学是什么。
2、生态 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环境,也不是孤立地研究生物的有机体,而是对外界环境和众多生物 有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因此,保护环境工作中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治理污染环境的理论基础就是生态学了。 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就在于研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其发展规律揭示其实质问题,从而有效的处理之间的关系,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自然 资源以很好的促进生态系统平衡。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生物所处环境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统一体就成为生态系统。不难看出,时间性、隐稳性、流动性和空间性就 是
3、生态系统的4个特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结构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与无生命物质之间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对于任何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众多构成成员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可以说是没有绝对静止的状态。环 境对于被破坏和被污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同时,生态系统自身的趋温稳性也是有一 定限度的。如果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程度已经超出了生态平衡 自我调节的承受能力时,生态系统就很难长期的恢复到平衡状态,乃至很难恢复2。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我国东北以红松林为主的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中,成功地推广了采育择伐方式,保护了森林资源,提
4、高了采伐量,加快了轮伐期,保证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至于利用人工饲放 天敌以消灭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害虫,避免农药污染;建立人工海水、淡水生态系养殖珍珠蚌、海马、水貂等珍贵产品;人工种植防风固砂林以消除风砂为害,城市植树造林种草以吸收大气毒物尘埃、 噪音,净化空气等等,无不是人类应用生态学知识于环境,定向改变环境以适应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有意识地打破原来自然平衡,建立新的生态平衡3。目前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了,而是应该全世界都应该注视的问题。环境 问题不仅是自然遭受破坏的问题,还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 展和社会的不断稳定,这些后果都是全世界人类不愿看到的结果。
5、因此,环境问题和生 态平衡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现代人类对于环境的认识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在人们 不断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这种过程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 染是不能避免的,对于生态平衡的承受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于 人们如何有效合理的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深入了解和分析生态系统的有关功能和结构, 并很好的掌握其发展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程 度也是可以有效的避免的。4结语总之,我们要加大对生态和环境之间相互辩证关系的研究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科学合 理的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平衡,这也是环境保护科学中最基本最 主要
6、的研究任务。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不仅有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且以其指导人们的 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 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 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 “制大”的思 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易传则综合了庄子的
7、“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 “天 人合一”说,强调人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大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传)。其中的“先 天”是指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以前加以引导,而“后天”是指遵循自然的变化,尊 重自然规律。秦汉以后,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 “天人合 一”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确提出了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唐代刘禹锡提出了 “天与人交相胜,还 相用”的辨证思想(天论上),认为天人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北宋 张载提出了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正蒙乾称篇)
8、,认为世间万 物都是我们的朋友,人类要尊重万物,友善对待自然。宋明理学的程朱学派、陆王学派都提出过“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并对“万物一体”论作了系统全 面的论述,认为人与万物、自然处于和谐、均衡与统一之中,人和自然都遵循统 一的规律,大人协调是最高的理想境界。总之,“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主张 将大、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 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 关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早在周代,人们就提出:“早春三月, 山林不
9、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 周书聚篇)东周的管仲不仅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张对山泽林木 实行国家垄断,提出“敬山泽林薮积草,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管子立政)的观点,而且把保护山泽林木作为对君王的道德要求,提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范泽草莱,不可立为天下王”的思想(管子轻重)。汉代的杨 孚撰写了异物志,主张广泛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指出,“天下之病”许多都是由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 同时,古人还认识到生产发展与生态 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主张适度开发自然资源。孟子认为:“
10、数罟不夸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 荀子也指出:“圣王之制也,草本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 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 食也;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主张都充分体现了遵循 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较发达的农 业文明,而土地又是农业的根本,因此中国古代许多农学家非常重视土地的养护, 提出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合理使用土地,维护土壤养分平
11、衡的理论主张。吕氏春秋就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的土壤肥力辨证观。儒家从“仁民爱物” 的核心价值观出发,要求统治者按季节节律来役使民众, 避免对土地的超负荷使 用。汉代王充提出土地的肥瘠不是固定不变的,“性恶”的土地需要“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论衡率性)。此后的许多农学家进一 步发挥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因地制宜,实行农牧结合、豆谷轮作、 农林牧相结合。另外,古人还提出过要保持资源再生能力的思想, 反对采取灭绝 性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吕氏春秋义尝中写道:“竭泽而渔,岂不获 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指出:“孕育不得杀,
12、壳卵不得采,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其年不得食。”这 些颇有见地的思想主张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建立在维护资源再生能力的基础 之上,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思想。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古代贤哲不仅提出了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 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 机构、颁布法律法令等措施,集中体现了他们对生态文明的追求。首先是设置了专门的政府机构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就是虞衡制度。虞衡是我国古代掌管山林川泽的政府机构的泛称,其职责主要是保护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法令,虞衡官执行这种政令法令。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记载了周代的虞官设置:“山虞掌山林
13、之政令,物为之厉, 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礼地官山虞)。秦汉时期虞衡转称少府,但其职责仍为管理山林川泽, 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隋唐时期,虞衡职责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管理事务范围不断扩大,据旧唐书记载 ,虞部“掌京城街巷种植、 山泽苑圃、草木薪炭供顿、田猎之事”。宋元以后,除元朝设有专门的虞衡司以 外,其他各朝都由工部负责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由少府到虞衡司再到工 部,表明古代当政者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开始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和管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虞衡制度及其机构基 本延续至清代,可以说
14、这一制度是中国对世界自然资源管理做出的制度性贡献。其次是各代都颁布了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法令。周文王时期曾颁布伐崇令,它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止匕外,周代还制定 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秦朝的田律可以说是迄今为止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环境保护法律文献,它有一部分专门讲述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 古代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据吕锡琛在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思想 一文中指出,宋元时期特别是北宋十分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 , 官府屡次颁布这方面的禁令,保护的对象包括山场、林木、植被、河流、湖泊、 鸟兽
15、、鱼鳖等众多方面。明清两朝的法律则多沿用唐律,都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方 面的法令并有所发展,如清代还设有专管水利的官员,并设堡专门保护水道、河 堤,这种办法一直延用至今。总之,历代都颁布了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 境的政府法令,统治阶级通过法律制度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思想 主张固定下来,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来具体实施这些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 规范社会生产活动。再次是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汉唐时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国土合理开发利 用与环境整治问题。尤其是在唐代,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污水排 放、郊祠神坛、五
16、岳名山等都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唐律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措施及对违反者的处罚标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通过设置“自 然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这对保护祖国的秀丽山川起了很 大的作用。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大唐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 荣的朝代,而且也成为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帝国。毋庸置疑,唐代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措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保护生态平衡有何意义发布日期:2012-04-13 浏览次数:1174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 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
17、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 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 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 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 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 DDT施用后的 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 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 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 4500余 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 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
18、,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 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 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 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 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 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 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蜕螂解 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 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 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
19、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 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 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动物和 人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着生存的权利。对野生动物 的残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 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弘扬人的善心, 是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体现出人类关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改善动物处境的同时,也完善了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
20、一个平衡性矛盾,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及其使万物和谐生 成、持续发展的作用。实际上,矛盾平衡观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社会经济与 生态环境不仅具有矛盾的本质规定性, 而且具有矛盾平衡的本质规定性,有其明 显的本质特征。其矛盾平衡机制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动力作用。促使社会经济 主体承认和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二 是稳定作用。促使社会经济的主体把二者统一起来, 彼此关照,保持二者的矛盾 平衡。矛盾平衡观是关于事物矛盾平衡的本质、规律 (机制)和意义的哲学理论, 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人类世界相对划分的两个基本部分。社会经济是指为一定生产方式所规定的
21、社会的经济生活;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其中的生态系统 及其赖以正常运行的周围条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即人与天或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一个平衡性矛盾,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及其使万物和谐生成、 持续发 展的作用。实际上,矛盾平衡观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广东省的来自广东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数据显示,1999年广东省有各级自然保护区 50个,占国土面积1.71% ,到了 2009年,全省自然保护区增至 265个,占国土面积 6.41%。现 在的自然保护区中, 森林生态类型的有 230个,湿地生态类型19个,野生动物类型10个, 野生植物类型6个。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副教授彭友贵介绍,现在全省
22、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多种,维管束植物(体内具有维管束的植物的总称,多指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7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6000多种,栽培植物1582种。现在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省 93%的维管 束植物、91%的野生陆生动物和野生脊椎动物。 目前省内自然保护区生态丰富, 植物群落丰 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吴慧健介绍,其中在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情况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南澳岛、湛江红树林和深圳福田保护区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较出色。其中南澳的乌屿岛吸引了大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鸟类从5月来此繁殖,10月又会飞回故乡,南澳岛只有小小的 4公顷6亩地,却每年能聚集一两万只候鸟。从这些自然
23、保护区可 考察到重要候鸟的迁徙路线和重要国际鸟类的保护路线。山林人渐少野生动物增加另一方面,吴慧健提到,在广东省内的山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工出外打工令山里人口越来越少,人们不需要在山里大量斩树斩柴,对于保护山林野生动物有益。近年来在茂名、云浮难得一见的野猪和黄源多了起来,尤其是野猪,打动物的人少了,加上吃野猪的豺狼、豹子数量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其数量大大增加。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副教授彭友贵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提到,在偏远的粤北地区韶关、清远一带,许多居民外出打工,对自然生态的人为影响减少了,这一带的物种也多起来,植被恢复得比较好,野兔、野猪等少见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存在问题城
24、市化周边农田生物受损严重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吴慧健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进程对一些以农田为生的动物影响非常大,房地产侵占农田,令跟农田相伴的动物踪迹消失的现象非常明显。例如肇庆的江西村就是全国最大的水雉分布地,2009年以前,有约1000多只水雉在村里100公顷的茨实塘里生活。每年 4月,茨实生出,水雉就过来,到了 10月茨实收割,水雉又飞走。 自从2009年后,当地人为追求经济利益,把茨实塘改造为溪塘,从此,塘里完全看不到那 1000多只水雉的身影了。又如,过去常见大批野鸡、秧鸡在花都和增城的水田里,每年四 五月更是鹭鸟飞来水田的时候,但现在经考察,在这些水田里都难见这些水鸟了,偶尔在山
25、里面的水沟里看见几只。 另外,近年在省内一些水田里新建的水电站就等于把整个水系裁掉 了,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例如车八岭下面建起了一个个水坝,近年来,每年都能找到许多鸟、蛙、蛇的尸体。彭友贵也说,城市化进程确实对野生动植物有较大的影响,在繁华的地区大型动物难活动。目前在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突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东莞,大型哺乳类动物就比较少。过度生态旅游破坏生态近年来,号称促进人们关注生态平衡的“生态旅游”走红一时,省内不少自然保护区先后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然而吴慧健认为,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大于 正面影响。“山里的水泥路多了,很多天然的石子路被改造为水泥路,在石子路上
26、容易发现动物的活动痕迹,而水泥路则没有动物痕迹。”他认为,目前省内的生态旅游点太多,石子 路被改造为水泥路,许多动物之间的交流通道被阻隔,而且经过的车辆发出的震动和人来人往对动物的影响非常大,动物就不愿来了。所以,应尽可能减少自然保护区里的水泥路。吴慧健建议,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应有节制,而建水电站也应该将其明渠变成暗渠, 且不能100%取走山泉水,而应为动物留一部分水源。 彭友贵则建议,应合理规划生态旅游, 按规定,生态旅游只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但目前部分省内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活动并不仅局限于实验区,而是进入缓冲区和核心区, 对环境和物种都造成破坏。经济发展减少动
27、植物土地面积彭友贵说,目前广东环境气候方面的变化对活体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造成威胁,这个问题相当难处理。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植物分布的纬度海拔也会相应提高,对动植物的影响比较大。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本身就要建立工厂和道路,占去了不少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排放废水,对动植物自然保护产生影响。同时供动物生长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海洋八成贝类受污染红树林剧减上千公顷现在,我省已建海洋自然保护区近50个,其中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吸纳为中国生 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保护对象涵盖中华白海豚、儒艮、江豚、海龟、文昌鱼、赏等国
28、家I、n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以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建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为通道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海洋污染残害生物不过,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的同时,一些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研究员李仲钦指出,由于海洋综合管理不够健全,目前仍存在政出多头、力量分散,海洋法规还不完善,海洋执法力度不足, 海域开发更缺乏规划和配套,无序、无度、无偿,滥采滥捕、乱抛乱倒的情况司空见惯, 致使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生物
29、资源和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域功能明显下降, 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不断减退。据调查,近年来南海三省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构成海水污染的威胁之一。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神的污染, 受神污染较突出的是珠江口, 北海附近局部海区也受到了神和铅的污 染;营养盐污染只出现在三亚港局部海区。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我国沿岸80多个地点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经济贝类的检测结果表明,有近八成贝类 有害物质残留偏高。近岸经济生物受污染较普遍和范围较广另一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烧,其次为神,然后是铅等,而深圳附近海区贻贝体内石油燃含量为沿海大中城市之首。而且南海区陆源排海污染物中有机
30、污染物排海量占绝对优势,主要排污城市是湛江、汕头、深圳、珠海、北海、中山、钦州。赤潮增多红树林减少另外,由于营养盐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上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频 率加大,10年间累计发现200多起,平均每年达 20起,珠江口海域是我省幼鱼、幼虾保 护区和海水增养区密度最大地区,其中又以珠江口受灾最重。以南海为例,20052009年,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1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07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从1420平方公里增加到 5220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显着增加,水体中的主要 污染物为营养盐。广东近岸海水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
31、趋势。另一方面,广东红树林遭破坏的事故也接二连三。以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以高度开放和文明发达的珠海市为例,这里素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美誉,曾是全国第三大红树林分布区, 但15年来,因围海蚕食剧减上千公顷,重点分布区香洲、斗门、三灶和高栏的天然海堤, 如今几乎荡然无存。很多天然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物正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特约报道。专家献策不吃野生动物作为普通老百姓,可以怎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出一分力呢?吴慧健建议,应该不吃野生动物,积极举报捕猎野生动物的非法行为。“如果没人吃野生动物的话,就没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了,这就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彭友贵也呼吁道。彭友贵还提到,当市民进入自然环 境里,不要做诸如斩树、打鸟等的破坏性活动,同时在林区内要注意防火,不要吸烟。在山 里若见到野生动物,不要大喊大叫,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停车棚安装合同样本
- 与私人合同范例
- 乡村农庄托管合同范例
- j加工承揽合同范例
- 个人众筹合同样本
- 买石料合同范例
- epc合同范例住建部
- 纺织机械操作证书考试的复习重要基石试题及答案
- 主制作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初中中考二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智能水务一体化管理系统项目售后服务与培训方案
- 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EXCEL三表
- 车辆租赁合同(无中介-非租车公司)(标准版)
- 物业业主见面会方案
- 油气集输管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知识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韩国语topik单词-初级+中级
- 管式加热炉烟气低温露点腐蚀
- 非营利组织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 2023学生食堂管理制度
- 华尔道夫酒店项目塔吊截臂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