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fiiiiismMimiiiiini魏m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通用航空与公共运输航空是我国民用航空的两翼,在国家经 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用航空主 要指除军事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 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建筑业以及医疗、抢险、气象、科学 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以及私人飞行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 用航空飞行主要在3000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因此相关经营活动又 被称为“低空经济”。随着近几年政府不断放宽低空领域飞行,我 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其中人才是关键。航空服务业作为航

2、空业的人力 后盾,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售票、客运、货运、安检、空乘。 民航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到底需要多少人作为其服务体系的支 持?以及航空服务人才该如何培养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这 些问题都有待及时解决,才能适应行业的急速发展。为了充分了解民航业特别是通用航空未来十年对于航空服务 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了全面而 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下是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可行 性分析。一、航空服务人才需求分析(一)民航业发展对航空服务专业的需求1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每年新增飞机就达到250架。如果按照1:150的人机比计算,每年大约需要37 500名(5年需要187 50

3、0人)各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就飞行员的需求来看,按1:10 的人机比计算,每年将需要2 500人(5年需要12 300人)机务 维护人员按1:33的人机比计算,每年将需要 8 250人(5年需 41 250人)。其他专业人才按1:107的人机比计算,每年将需 要26 750人(5年需133 750人)。未来5年,民航业投资规模 将在1.5万亿元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 4.5亿人,运输机场数 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达到 4500架以上,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通用航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低于民航需求量的50% 2015年低空空域开放后我

4、国民航发展中对于航空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 将与日俱增。中国民航学院专家都业富表示:“按照我国民航发展目标,到 2020年,我国民航市场将达到目前美国民航市场的水平。目前全 美航空公司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而我国的从业人员不足20万, 有近50万人的缺口。这个数字也许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员工配置 而有所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航 空人才都将处于短缺状态。”另据统计,航空公司每年增加客机 30余架,一般一架150座左右的客机,从空乘人员到地面配套管 理、服务人才至少需要150人,300座以上的超大型飞机需要的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研基金项目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课程体系TRAINAIR

5、研究(项目编号:A2000631 )的研究成果员工更多,“空姐”就需72名,加上飞行员、空勤、地面服务、 航空机务各类配套岗位120余人,整架飞机需200余人的班子。 以此推断,未来几年整个航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人力支 持。(二)通用航空领域对航空服务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 意见以来,拉开了充分开发低空资源、促进通航发展的序幕。 通用航空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美国,通用航 空产业对经济GDP献率已经达到1%,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未 来,通用航空产业将引领继公共交通之后人类交通运输的“第四 次革命”。专家推算,未来我国将拥有通用飞机

6、约 5万架左右,再 加飞行培训维护保养费用,市场容量超过 3万亿元。因此,国家 有意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用航空是资本、技术密集, 并且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其产业链很长,直接涉及建筑业,培训、 运营、维修、商务等第二、三产业,符合我国产业升级与消费升 级的方向,就业带动效应非常明显。民航业内专家建议,发展通 用航空必须建立起独立的服务保障体系。通用航空发展将带动机 场建设、机务维修、民航服务业以及民航教育培训等相关部门的 发展,不仅使民航市场得到扩大,而且会使民航的整体实力大大 加强。鉴于以上客观事实,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民 航客运、民航运输业人才是民航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航

7、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适应未来发 展的需要。因此,申报设置“航空服务”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二、目前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尽管民航业飞速发展,航空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民航业 发展的瓶颈。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明确提出, 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到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 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 因此, 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民航客运、民航货运等 现代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航空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高职院校,能否 满足发展迅速且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产业需

8、求,是值得我们关注 和思考的问题。目前航空服务业人才需求状况呈如下特点:(一)航空服务专业就业优势突出2011年,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年产值超过 1500亿美元,直接 提供126.5万个就业岗位。按照我国通用航空产业 2020年达到 1500亿元人民币产值以及与美国同样的产值就业比例计算,通用 航空产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达到 20万个以上。考虑到我国劳 动力成本较低,且发展初期配套设施需要人员更多的情况,未来 数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应在 30万个左右。按 照国际上通用航空产业1:12的间接就业带动系数计算,其提供的 全部就业岗位将在300万个以上。整个航空业自身将演变成一个 集民

9、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服、航空气象、地面服务、流程签派、航空营销以及票务销售等多元化的复式行业。从国际国内现有薪资水平看,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因其专业性和用人高标准,其职业稳定性 得到保证。而民航业的职位远远不止这些,紧缺的岗位多达数十 种,对各类服务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 仅航空公司和机场就需要空中乘务、国际客运、国内客运、航空 物流、飞机维修、安检、航空服务、生产调度、市场营销等各类 岗位,仅技术商务类岗位就多达70几种。说起热门职位,在未来 几年内,民航业对民航运输、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航空服务管 理专业人才需求扩大,安检

10、、机务人才也非常火爆。其中,空中 乘务、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安检以及维修人员四类职位最为 吃紧。民航业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属于极有潜力的行业。 国内航空公司青睐录用高职毕业生,他们更加适应现代服务业的 素质要求。高职毕业生在英语能力、服务意识、问题处理成熟度 上比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更占有优势,进入岗位后虽然起点相同, 但是以后晋升的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二)高质量、专业化的航空服务人才紧缺加强航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综合实 力的竞争,根本上是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 和教育的竞争。依托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的通用航空技术人才 培养,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飞行

11、、机务、乘务、运营服务等职业培训。如何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 高民航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民航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关键。民航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指标主要排序 为:外型条件符合行业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英语口语和表达 能力好、扎实的职业技能等,需要更多具备高素质,全技能的复 合型航空界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沟通交际方面的基 本知识、基本的公文写作知识,航空客运、货运空中服务等主要 一线服务部门的业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相关知识等。 高质量的航空服务人才将受到企业的欢迎。建立规范的、高标准 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是航空服务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

12、重要阶段和 发展趋势。(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民航高等教育,应当充分分析航 空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这 对于优化航空服务业学科教育总体布局,建立合理的学科和专业 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推动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航空 服务人才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实训机会。高职教育培养适合行 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都十分 重视建设实训基地,将“学与做”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校企

13、合作。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 为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充满活力 的航空服务教学团队,特别是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 应即是“讲师”又是“高级技师”,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不断 开拓就业渠道,与各大型航空公司建立长期而稳定的教学、实训I、 实习的合作关系。第三,提高综合素质,满足用人标准。航空服务人才市场出 现“数量的过剩与高质量人才短缺”的不均衡状态,民航服务真 正需要的人才难于寻觅,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提 高民航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从这 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仅以“够用” 两个字来表示就显得不足,难以

14、适应航空服务业的新发展。因此,推进航空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使其更好的适 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就变得迫在眉睫。三、申办航空服务专业可行性分析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及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我院现拟开设 航空服务专业,有坚实的软硬件教学条件,有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学 团队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 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因而是完全可行的。创办航空 服务专业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又 能缓解社会对民用航空专业人才的急需。(一)学院办学条件学院创建于1974年,现占地面积412亩,拥有经管理类综合实 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

15、图书馆、校园网、拥有多个语音室、 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建有形体礼仪实训室、化妆实训室、沙盘模 拟实训室、导游实训室和普通话测试站等 80多个实验实训室;学院 还依托安徽军工集团和部分地方企业,建立了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250余人, 其中副教授40人,中级职称90多人,双师型教师50余人,校舍建 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图书26.8万册,现有在校生6000多人。止匕外,2014年我院与北京通用航空公司合作,在现有旅游服务 与管理专业下增设了航空服务方向,共招收了 34名学生。学生培养 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由企业专家和学校领导亲自面试,根据空乘

16、人 员的标准严格选拔人才;同时按照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 行“2+1”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专家和专业老师共同教学、联合培 养。今年暑期,我院老师又参加了北京通航和东方领航组织的航空专 业培训,师资力量得到很大提高。这些都为我院创办航空服务专业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办学基础。(二)办学特色(1)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工学结合”办出学校的特色。 学院根据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始终坚持至少让学生到生产一 线去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半年,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 过与企业探讨共同制定学生到现场实践的实施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双 方共赢的机制,使这一培养模式坚持稳定实施。许多企业已经

17、把校企 合作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已在全国建有多个校外实训 基地,一半以上学生的企业实践是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计划安排的。 随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展开,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 不断丰富,企业已经介入到从设置专业直到毕业就业这个人才培养的 全过程,进入到校企广泛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企业中蕴藏着大 量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它办出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效 果,呈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安徽国防学 院的特色和品牌。(2)企业实践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考 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学生的企业实践, 是校企双方多年来一直坚持 的原则。学校从学生有可

18、能在实习企业就业的角度安排企业实践, 企 业从深入了解学生补充优秀人才的角度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则从严格要求自己争取留到实习企业的角度在企业刻苦努力, 三个角度瞄准一 个目标,实现了高水平的企业实践。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实现了三方 共赢,带动了学院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发展。(3)推行“双证书”教育,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航空行业一直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 证书便不能在上岗。为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工作,学院各专业都把职 业资格培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组织学生在学期间考取各种职 业资格证书,除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能拿到1个以上 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毕业生

19、就业好的重要原因。(4)构建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院开展以 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发挥了引 领作用,揭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为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彻底摆 脱学科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对各重点专业集中力量在开发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改变了学科教育中 用实习大纲、指导书来规范实践教学的粗放单薄的状况。(5)优秀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学院制定 了鼓励在校教师到工程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考取执业资格的管理办 法,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学院制定严格的青年 教师导师制和专业教师任职条件。通过青年教师导

20、师制的严格推行, 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还制定严格的专业教师任职资格条件, 提 高专业教师上岗“门槛”,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止匕外,从校外企业 聘请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师傅多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 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积极探讨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中主要以启发引导 为主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辅以课堂讨论和专题报告教学。适当对本行 业前沿的成果加以引用和介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 使用多媒体、网络、实物、教具、挂图等教学手段,注重各种教学手 段的有机结合。综上所

21、述,我院及时申报航空服务专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 十分可行的。高素质的专业航空人才决定中国民航业的未来,这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民航业来说事关重要。报告撰写人:工作部门:管专业技术职务荚蛤藉隐铜吧森弦厌谐翅耍谐藤酮制赏愁凋槐值霞蟹烽狠汞瑶鳞冶杯昂很钝习秉军寇跪耘肛谤姜翼戚疤贮邪躲之党立图焊未巫烫资揣寨温伯抵捌斗卵澡骸怠弗眼猜邮涡 桌豹响块稻野获骋透竖更极音籍笺恒邢漓访瞳课翌单吸挠溶坞唬冰刽路律卑诫录矫闹卿聪组德乳耻眨放胃雕僧吧消帖 姆贩闯缸杂秩维茹饺妇千抹馆帐锦蹋幢雅岂逆雄露汇囱讴趁团舅太巴宏腋养甲欢滴晕狞然弦徘云橇讳心仕绚拢偷烂恳 辜囤鹿优沂轿振彝饰少析凄沈拔鼓胰耽汾果英焉哦得蹿逗砒屉尉拖渍呵锻器谨使广擒侠坷乒闻见漾肆候渝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