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学案3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三十四)必修3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考点解读1、列举种群的特征;知道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知道种群的年龄结构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说出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及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4、熟练运用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答各种图表及坐标曲线问题二、课前导学(背诵)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为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4、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四率),对种群数量变化可以

2、起到预测作用的特征是年龄结构。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6、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有:(1)数学方程式 (2)坐标图:优点是直观。7、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 (2) 提出合理的假设 ;(3)构建数学模型; (4)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8、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2)种群数量:N t= N0t。(N t表示t年后的数量,N0表示起始数量,表示增长的倍数并保持不变)9、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1)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空间和

3、食物资源有限,存在敌害等)(2)数量:存在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的含义:环境所允许的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影响K值。在约K/2值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10、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三、考点例析并要点讲解【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例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一个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的比例最高,可以预测这个种群的数量将变少。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

4、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每年春天或秋天,不同城市的候鸟会发生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由于鸟类的迁入和迁出造成的。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A、 B、 C、 D、1、用概念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用不同形式的图形表示种群的三种年龄结构(1)模式图 (2)曲线图 (3) 柱形图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例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1)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2)下表是该

5、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别12345678910株数/m20233412423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随机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要点1、根据植物大小确定样方大小,(一般草本植物的样方为100cm100cm)2、计数是要计样方内、样方上边和左边及其顶角上的同种、大、小个体。3、去除极其特殊的数值,求余数的平均值1、第一次捕捉,计数,标记,释放2、第二次捕捉,计总数,计有标记数3、计算N=Mn/m (M表示第一次捕捉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捉总数,m表示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数目)4、标记不能太醒

6、目,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共同点随机取样调查例3、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重捕只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32364(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

7、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考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例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例5、(08海南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率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1、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J”型和“S”型)(1)数量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J”型 “S”型(2)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3)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J”型 “S”型 “J”型 “S”型2、“J”型曲线和“S”型曲

8、线的对比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K值的有无变式训练1、(多选题)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变式训练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

9、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四、反馈矫正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

10、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3、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 该种群变化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

11、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5、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请分析该图,种群达到2500只时,正确选项是( )A环境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不会超过死亡率6、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B到C的变化过程可能是因为天敌捕食成功率增加的结果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12、的最大增长率7、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哺乳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D点时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C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的限制D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不同调查面积的野生菊数量统计结果: 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9、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