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司匹林的制备研究 系 部应用化学系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班级1305班实验成员 艾远芳2013080518 庄 园2013080526 李俊雅2013080538 范金龄2013080548 2015年5月14日阿司匹林的制备研究实验背景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熔点135。无气味,微带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碱溶液或碳酸钠碱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阿司匹林的诞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最初它是一种由柳树叶和柳树皮制成的草药。据传,在公元5世纪时,希腊药父希波克拉底曾用柳树泡制品治疗妇
2、女产痛。1757午,英国神父斯多发现柳树皮具有苦味,并把这种树皮研碎成粉末状,给患感冒、发热的病人口服,不久病人便痊愈。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草药的主要成份是水杨酸,虽然它具有解痛作用,但对胃也有腐蚀作用。科学家们不断研究,以求降低它的副作用。1853年,法国化学家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使水杨酸和乙酰基氯发生化学反应后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后来的阿司匹林。但是,他没有继续研究以证实他的研究成果。1899年,德国拜尔公司的职员、化学家霍夫曼采用乙酰水杨酸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拜尔公司因此改进了生产手段,并将这种药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a&q
3、uot;是乙酰基(acetyl)的第一个字母,而“spir'是获取水杨酸成分的种植物绣线菊“spiraea”的前4个字母。拜尔公司的阿司匹林在1899年3月6日正式获得了商标注册保护,并在世界80多个国家有专利权。于是阿司匹林成为家喻户晓、家庭必备的解热止痛药,而进入鼎盛时代。后来,阿司匹林与非那西汀、氦基比林、安乃近及其制剂复方阿司匹林APC)、安痛定、索密痛风靡全球,它们“并肩战斗”了几十个春秋。然而好景不长, 20世纪60年代,医学工作者发现氦基比林、安乃近有抑制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引起白细胞减少,非那西汀对肾脏有损害。由于副作用严重,医生只好敬而远之。美英日等国先后宣布淘汰氦基比林
4、和非那西汀,我国于1983年也宣布摒弃不用,此时,阿司匹林因失去配伍受到“冷落”。近年来,医药工作者在深入研究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时,发现它有抑制前列腺素类物质血栓素A2的合成作用,故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与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延缓凝血时间。医生利用它的特点治疗脑栓塞及脑血栓患者,有效率达80%,一时间成为治疗该病取得最好效果的药物。现在,许多医生还将其用于治疗手术和血栓形成及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随着医药学研究的进展,医生还广泛使用阿司匹林预防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阿司匹林堪称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老药新用的“楷模”。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的研究小组,还发现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
5、在医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世纪之药阿司匹林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宽广。一、实验目的 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功能及合成方法;通过阿司匹林的合成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学习根据化合物性质进行产物纯化的方法;培养根据文献设计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原理实验可通过将醋酸中的羧基(COOH)与水杨酸中的羟基(OH)发生酯化反应就可制得阿司匹林中的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在实验室若以酸酐代替醋酸,酸酐将于酯化反应的产物水作用生成醋酸,从而促进反应向右进行,使产率提高。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盐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
6、减少。反式如下: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阿司匹林的最早合成是在浓硫酸催化下, 由水杨酸和乙酸酐作用而成。 由于浓硫酸严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 且易发生副反应, 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为此, 改进阿司匹林的合成手段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一些新的催化剂催化的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不断被发现,如酸性离子液体催化、Lews酸催化、磷酸催化、对甲苯磺酸催化、碱催化、磷酸二氢钠催化、硫酸氢钠催化、分子筛催化、维生素C催化以及微波辐射、超声辅助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相继被发展。一些好的研究结果被得到。三、仪器试剂1. 仪器:15×150mm试管,100mL、 2
7、50mL烧杯各一只,布氏漏斗,温度计,玻棒,药匙,加热器,烘箱。2. 试剂:水杨酸1.00g(0.0072mol),0.05gNa2CO3,乙酸酐0.9mL(0.0095mol),浓盐酸,冰块;3.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质4、 实验装置图五,工艺流程六、实验步骤1.在15×150mm干净、干燥试管中加入1.00g水杨酸,0.05gNa2CO3,在通风条件下用吸量管量取0.9mL乙酸酐,一并加入。(为使固体都进入试管底部,必须后加乙酸酐)2.在250mL烧杯水浴加热,控制80-85,至溶解后再加热10min。达到既定温度后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生成。事先于100mL烧杯准备12mL冷水,加入
8、4滴盐酸(通风条件下操作,先加水,以免盐酸挥发)3.趁热将试管中反应物倒入上述烧杯(操作须迅速,以免固体残留试管,冷水无法洗出,影响产率) ,冰水浴10min,至晶体完全析出,抽滤,冷水(每次2-3mL) 洗两次,压干。4.产物的检验(1)取0.1g产物溶于装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23滴1%FeCl3溶液,如果没有颜色反应现象,表明产物中无水杨酸。(2)另外可以测定产品的熔点检验其纯度。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是很明显。它的熔点为135,分解温度为128135。在测定熔点时,可先将载热体加热至120左右,然后放入样品测定。七、实验注意事项(1)碱作用在于破坏水杨酸分子内氢键,降低反应温度(150-160)到8590发生,避免高温副反应发生,提高产品纯度、产率。(2)碳酸钠用量要控制(V<0.2mL)。附乙酰水杨酸分解温度:126-135水杨酸与乙酐混合后没有及时加硫酸并加热,会发生较多副反应。(3)搅拌要激烈,否则会析出块状物体,影响后续实验。(4)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8085)。(5)加入盐酸要滴加,加入过快会导致析出过大的晶粒影响干燥。八、参考资料1吕亚娟, 等. 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乙酰水杨酸J.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7( 5): 29- 31.2 蒋栋. Bronsted酸性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