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组层级快练(十八)基础组(2014海南)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
2、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据统计,截至2017年2月5日,全国铁路春运累计发送旅客2.08亿人次。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完成3、4题。3 .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地区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地区构成。读图,完成1、2题。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县内跨乡外出入口市内跨县外出入口省内跨市外山人口跨省外出人口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4.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
3、因素、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答案3.B4.A解析第3题,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经济、科技发达,有大量人口前来务工、求学,主要为人口迁入区;春运期间客流方向复杂,不一定是在城市之间或者在农村之间。第4题,北京等地务工流的形成主要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有关,学生流的形成主要与科技发达、高等院校众多有关,而与政治、环境因素无直接关系。(2017福州调研)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C.D.6 .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
4、少答案5.A6.D解析第5题,地人口自然增长人数为正数,而总增长人数为负数,对比其他三地可知,该地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第6题,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大量外迁,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2017长沙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回答7、8题。7 .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8 .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答案7.C8.D解析第7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
5、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故C项正确。第8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万人)(%)2500021351018,0015.0012.009.003.00流动人口一占全国人口比重16.200001473
6、5150001022970731000050000卜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材料年份比重/%地区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一9.7J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1)数量大,规模
7、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
8、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提升组(2017浙江名校联考)20052010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人口占比具有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造成图示四省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答案C解析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可以促进当地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但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2013课标全国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河
9、北A.经济发达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区域产业政策D.空间移动距离2.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B.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C.缓解迁入地环境污染D.加剧迁入地人才向外流答案1.A2,B解析第1题,人口总是向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图示四省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的比重大,造成占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项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产业政策、空间移动距离不是主要原因,B、CD项错。第2题,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劳动力增加,则增加迁入地就业压力,A项错误。能够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B项正确。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C项错误。
10、迁入地就业机会多,不会导致人才外流,D项错误。3. (2014广东)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北京、山西、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4、5题。4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5.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C.俄罗斯答案4.D5.A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
11、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5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2017江西五校联考)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
12、-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自然增长0 012123 3- - - -国际净迁移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1981M990年国内净迁移1 刈200(许1234321234321 10 0- - - -B.总人口减少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B.日本D.德国IC.Ti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A.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B. 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C. Ti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D. 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
13、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答案6.B7.C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Ti时期,该地区人口的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即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C项错;由于处于建国初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A项错;T2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数量多于迁出数量,人口机械增长迅速,且该时期人口迁入主要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一定程度缓解了老龄化现象,B项正确,D项错。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Ti时期,人口迁出数量多于迁入数量,人口迁移率为负,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A、D项错误;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可能增加,B项错误;Ti时期,由于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该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C
14、项正确。(2016课标全国出)与20i4年相比,20i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i0.4i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i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8、9题。8 .导致20i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9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B.C.D.答案8.A9.
15、C解析第8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第9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文化特征、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情况家庭背景家庭女或两孩豕庭打工主要目的、工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就业作期望、劳动供给田多的钱即可,绝对收入比较向往体
16、卸或接近市民的情况决策低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弱城市对城市的认同感、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巾,以电话、网适应与外界的联系、生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性活方式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统农民接近接近材料二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材料三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
17、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析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答案(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
18、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任答2点即可)(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第一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模版
- 区块链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 医院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与隐私保护
- 2025年高中教学终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器械评估中的伦理考量
- 常见皮肤科诊治
- 医疗人文关怀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医疗大数据的伦理问题与隐私保护实践
- 医疗地产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应用探索
- 保安与小区合同范例
- 《寄冰》-完整版课件
- 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5课文翻译
- 内科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件:《我是一张纸》
- 八年级下册英语七选五专项讲练一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油橄榄种植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与职责
- “挑战杯”作品申报书
- 5#钢材质量证明书
- 常用链轮尺寸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